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双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Di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藤黄,目 |
目英文名 | Guttiferales |
科中文名 | 兰科 |
科拉丁名 | Orchidaceae |
属中文名 | 石仙桃属 |
属拉丁名 | Pholidota |
种中文名 | 文山石仙桃 |
种拉丁名 | PholidotawenshanicaS,C,ChenetTsi |
生境 | 生境:石灰岩山林中 |
海拔下限 | 1000 |
海拔上限 | 1000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内分布 | 云南省 |
根状茎匍匐,粗壮,直径8-10毫米,被鳞片状鞘,相距约2厘米生假鳞茎,在假鳞茎搭档下方具数条根;假鳞茎近圆筒状,向两端略收狭,长7-8厘米,中部宽6-8毫米,顶端生2叶。
叶长圆状披针形,坚纸质,
花葶生于幼嫩假鳞茎顶端,发出时其基部连同幼叶均为鞘所包,通常长17-19厘米;鞘长1.5-3厘米;总状花序长13.5-15.5厘米,疏生30-35朵花;花序轴不曲折;花苞片宽卵状菱形,膜质,多少对折,长约5毫米,具多脉,在花期逐渐脱落;花梗和子房长3-4毫米;花直径约5毫米,白色或淡黄肉红色至淡黄褐色,唇瓣有黄斑块;中萼片椭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急尖,具不明显的7脉;侧萼片卵形,稍斜歪,大小与中萼片相近;
花瓣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具不明显的3-5脉;唇瓣轮廓近倒卵形,长5-5.5毫米,宽约3.5毫米;下半部凹陷成囊状,内具4条粗脉;上半部近横椭圆形;宽4-5毫米,边缘稍皱波状,先端微缺;蕊柱稍宽阔,长约2.2毫米,顶端有宽翅围绕药床。
花期12月。
产广西西部(天峨)和云南东南部(文山、麻栗坡)。生于疏林中岩石上;海拔1400米。
此种原产文山,引种于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开花后作为模式标本。
与“文山石仙桃PholidotawenshanicaS.C.Chen&Z.H.Tsi.”相关的种有:
细叶石仙桃PholidotacantonensisRolfe.
凹唇石仙桃Pholidotaconvallariae(E.C.Parish&Rchb.f.)Hook.f.
尖叶石仙桃PholidotamissionariorumGagnep.
岩生石仙桃PholidotarupestrisHand.-Mazz.
云南石仙桃PholidotayunnanensisRolf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