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带

绿波带

目录导航

名片

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当规定好路段的车速后,要求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把该车流所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响应的调正,这样一来,以确保该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

 

所谓“绿波带”就是在非交通高峰期、道路不拥堵的正常情况下,驾车在一条主干路上行驶,信号灯会依据流量自动调整变换,信号灯会跟着车流,像绿色的波浪一样延伸。只要车辆匀速行驶,进入绿波带前的第一个信号灯为绿灯,该路段上的其他信号灯将均为绿灯

适用范围

1、联结两个中心区之间的主要干道,如通往郊区飞机场的道路,通往卫星城镇的道路,小城市的主要干道。

2、实现“绿波带”的路口,其交通流量大致接近。

3、实现“绿波带”的路段,其交通秩序比较好。比如说,很少有行人横穿马路,机动车辆、三轮车和其它非机动车辆都能各行其道。

背景资料

最早控制交通的设备是1868年在英国伦敦安装的色灯 信号机。

它是用 煤气灯照亮,后因煤气爆炸而毁坏。

1914年在美国 克利夫兰开始使用 电光源定时信号机。

1918年在纽约开始使用手动红、黄、绿三色信号机。

用信号机控制单个交叉口的交通 信号称为点控制。

随着 交通量的增加,逐渐地从对单个交叉口交通信号的控制发展到对同一条道路若干个相邻交叉口交通信号的控制,即线控制。 

世界上第一个实现 交通线控制的系统于1917年出现在美国 盐湖城。

这是一种内联式线控制系统,它把一条道路上6个连续的交叉口的 信号灯用电缆联接,使用手动开关。

此后十年间,先后又试验成功了同时式、交变式、推进式线控制系统,它们都是机械联动。

到50年代,一些国家的 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加,线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的需要。

1952年美国在 丹佛市试验用 电子计算机对道路网各交叉口的交通信号进行控制,这就是面控制。

与此同时,在高速公路上也安装了交通控制系统。

1959年加拿大多伦多市进行实验并于1963年正式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面控制的面控制系统。

此后,许多国家也都采用新型电子计算机,使一个区域内的信号灯协调运转。

中国于1932年在广州开始采用手动信号灯,1976年在北京安装了第一台单点感应式信号机,1978年在 北京试用线控制系统。

现在采用全 自动化设备。

绿波带绿波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