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民爷

中文名 义民爷
实质 台湾民间信仰
目录导航

由来

义民爷的由来,最早应溯至清康熙六十(1721)年,朱一贵在冈山起事,不久台湾省各地相继响应,宵小盗匪也趁机打家劫舍,新竹一带的客家人,为捍卫乡土,乃组织自卫队与盗匪抗衡,乱平后,地方人士将死难之士的尸骨合葬,称为义民冢?<爸燎?∥迨?唬¨1782)年,林爽文在彰化起事,短短时间内便席卷全台,这年更陷竹堑城,新埔一带客家人再组义勇军,与苗栗义军结合,共同克复竹堑,此役中,新埔义民有两百余人阵亡,经地方富绅林先坤遣人收拾遗骨,用牛车准备运回湖口太平窝埋葬,没想到行至枋寮,牛不肯进半步,众人商议后乃决定合葬庙址现地,乾隆皇帝赐"褒忠"御笔,以嘉勉义民的忠勇。

义民庙

义民庙内供奉义民爷,它是指所有保乡卫国的义士烈士数百人,不是某个人,不像关公庙拜关公、观音庙拜菩萨有神像,它所拜的是牌位,上面书写『褒忠义士众姓诸公之神位』,神龛上悬挂乾隆皇帝亲笔的『褒忠』二字的匾额,故义民爷是指全体有功烈士,受祭祀的义民神,而客家人家中所供奉的,则是当年义民们相约共同的黑色旗(黑布圈为记),也就是『义民旗』,每年祭典信士带回义民庙过火,再引神回家供奉,这是十分具有特色的祭典,也是十分特殊的拜神形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