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广州市法学会 编
丛 书 名:广州市法学会文库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ISBN:9787509324189出版时间:2010-12-01版 次:1页 数:344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理论法学
《法治论坛(2010年第4辑·总第20辑)》共选8篇论文,从破产管理人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破产债权和债权人利益保护、特殊主体破产问题、破产案件的审理与受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我们现有的破产法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力探索。
[破产法专题]
导言
王欣新
破产管理人制度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尹正友
论我国破产案件的申请与受理
纪红勇
浅谈法官在破产重整程序中的角色
——由“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引发的思考
王斐民 姬艳涛
论监管机构在银行破产中的权力及其限制
高长久 汤征宇 符望
上市公司重整中的法律难题
——以华源股份重整为例
吴正绵
反思与重构
——新破产法视野下的债权人知情权保护
张自合
从台湾破产法的修改看经认可之台湾破产裁定的效力
陆晓燕 肖俊杰
破产管理人指定之规刚构建
——以对某市两级法院实践模式的分析为基础
[电信诈骗犯罪研究专题]
导言
郭天武 陈迪
先刑后民原则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的困境与破解
——以被害人权益保护为视角
何益群
试论银行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对策
梁玉霞 江洲
电信诈骗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防范对策
王敏
检察建议:防范电信诈骗的“重盾
谭远林
我国电信诈骗防控体系完善对策的思考
魏勇
侦查电信诈骗案须从革新侦查理念与机制人手
——以台湾与广州警方的侦查现状的比较为视角
张璇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侦办难点和对策
[实务研究]
袁纲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拆违问题的调查思考
翟健锋
审判权运行之实证分析
——以一例卖淫案的刑事裁判过程为样本
匡乃安 何正华
关于遏制公款行贿的几点思考
张节兵
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探析
台清
关手对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现实思考
张磊 朱严谨
重伤害案件刑法条款适用问题研究
陈宇清
完善贪污贿赂犯罪法定刑初探
陈坚龙 陈景敏
当前劳资纠纷申诉案件的特点、成因和检察对策
杨芳
低碳经济时代碳关税合法性问题研究
程伟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认定及其侦查难点
蒋森华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上提一级的若干思考
张永进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思考
——以《人民调解》为蓝本
谭妹
论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信托
甘泉
国际强行法与国际条约关系一解
[地方法治]
刘宏成
论农民工权益保障与珠三角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以“富士康跳”现象为切入
王婧 蔡永彤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问题实证研究
——以社会保障制度与犯罪率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
周贤日陆展中彭静雯
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对《广东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草案修改三稿征求意见稿)》的论证意见
邬耀广 周强
主动执行机制论要
——以广东省法院司法实践为研究样本
詹明鹏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及其培养
——基于对广州地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
[案例研析]
司法高等研究所
司法权威与裁判效力
——以内蒙古基层法院否定高级法院判决案等影响性案件为例
·收起全部<<
《法治论坛(2012年第4辑)(总第28辑)》由广州市法学会编著。社保基金实行三方监管符合基金监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制衡性的基本原则,可以有效保障基金监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和透明度。
版权页:
据调查统计,2012年z市企业人员流失普遍达到10%,用工缺口约5万人,大多数企业认为招工难;缺工主要集中在服装制造业、玩具、制鞋、电子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劳动力市场上熟练技工和普工短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仍较紧缺。新一轮招工难主要是结构性、摩擦性矛盾。8具体而言,它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的一种反映,是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劳动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不适应、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难以满足劳动者需求、区域均衡发展吸引劳动力分流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近年的招工难明显地体现了人口红利开始出现衰减的态势,经济发展中的低人力成本优势开始逐渐丧失,低工资报酬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很有必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改善劳动者工资待遇。中国经济在2004年以后逐渐步入刘易斯拐点,表现为劳动力短缺和普通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9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事实上也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劳动力供给绝对不足、失业压力减轻。刘易斯拐点在中国将表现为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全局性的劳动力短缺目前尚未呈常态发生。从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的变化关系看,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的供给还将持续一段时期。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最多的时期(2015年将达9.96亿),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年均将达到1300多万;在今后的25年,劳动年龄人口都将保持在9亿以上。在短期内,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根本改观,从而劳动力总量矛盾依然存在,就业总体形势仍很严峻。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就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和供求数量失衡的现实表现,而这种失衡还将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买方市场的基本格局一时难以改变,这势必仍然从劳动力供求失衡方面导致“强资本、弱劳工”状况长期存在。劳资双方的地位以及博弈态势和结果,主要决定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