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垣

出处 《针灸甲乙经》
中文名 曲垣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1寸
功能 舒筋散风
目录导航

简介

曲,隐秘也。垣,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沉降小肠经之浊

类别: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定位取穴: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 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内上端凹陷处取穴。

操作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功效

舒筋活络,疏风止痛。主要治疗:冈上肌腱炎,肩胛部拘挛疼痛,肩背痛,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临床应用

1、治肩胛下神经痛∶曲垣,臑会,天宗,肩禺(骨旁)。

2、治冈上肌腱炎∶曲垣,臂臑,阳陵泉。

3、治肩背痛∶曲垣,大椎。

文献摘录

1、《针灸甲乙经》∶肩胛周痹。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膊拘急疼闷。

3、《针灸聚英》∶肩痹热痛。[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