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

内痔

传染性
相关西医疾病 内痔
中医学名 内痔
其他名称 里痔、痔核
发病部位 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
目录导航

病因介绍

  本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辛辣生冷刺激,或饥饱失常,或因起居失慎,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房室过度,或因久泻久痢,长期便秘,妊娠生产,腹部肿瘤压迫等,均可使风湿燥热内生,气血不调,以致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而形成内痔。

  1、肛管静息压增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肛管静息压增高,内、外括约肌和血管间隙内压张力增大可引起静止期张力的增加,阻止血液的良好回流,肛周静脉肥大肿胀,引起内痔。内痔内痔(2)

  2、肛门括约肌下移:肛门括约肌在肛门处起到“塞子”的作用,排便时成形粪块压迫肛门括约肌,肛管上皮下间隙的平滑肌以及联合纵肌纤维收缩使肛门括约肌近端上提。

  3、经常性的便秘 及排便时过于用力屏气,可阻断静脉回流,造成肛垫充血性肥大,天长日久造成内痔的发病;

  4、其他因素:如动静脉短路发生调节障碍、高淀粉酶血症、血脂异常等都会增加内痔的发生几率。

  内痔出血复发的原因

  由于受站立行走、久蹲久坐引起持续性腹压增加,影响直肠静脉血液回流,最终导致肛门直肠静脉曲张淤血形成痔疮导致复发。另外不良的排便习惯如排便时用力致腹压增高、痔静脉血液回流减慢、饮食过于精细、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内痔出血,尤其在大便干燥秘结时加重或发生。

  三个基本成因

  内痔与人类肛门的解剖结构有关:由于直肠上静脉以及它的分支无静脉瓣,静脉血液从下向上穿过直肠肌层向心脏回流时,由于人类直立姿势,从而使地球吸引力能够对回流的血液形成向下的力,极容易在人体下部的肛门直肠部位发生血液淤积,久而久之,使肛门直肠部位静脉血管曲张、迂曲、增生,形成痔疮。

  内痔与排便习惯有关:便无定时、如厕过久均能诱发痔疮。譬如:有些人喜欢如厕时看书读报、抽烟,蹲厕时间过长;有人则有习惯性便秘,排便困难。

  内痔的形成与饮食起居有关: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如食胡椒、辣椒、生葱、生蒜,大量饮酒,均可使直肠肛门粘膜受到刺激,局部充血,诱发痔疮。

疾病类型

根据内痔的病理变化和发展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常分为三型,三期和四期分类。内痔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

  一、三型分类

  血管肿型:由毛细血管增殖和扩张而成,外形如杨梅,表面粗糙或光亮,呈鲜红色,粘膜较薄,触之柔软而易出血。

内痔内痔  静脉瘤型:为静脉丛屈曲,痔核内可有血栓和扩张成球状的静脉瘤,表面粘膜较厚而带光泽,呈紫红色,不易出血。

  纤维肿型:由于反复脱出、擦伤和炎症刺激,使内痔结缔组织增生,表面粘膜纤维化而变硬和富有弹性,呈苍白色,不易出血。

  二、 三期分类

  一期:病人多无明显的痛苦,肛门稍有瘙痒,肛门自觉分泌物较多,偶有便后手纸带血,滴血或射血。

  二期:较一期为重,痔核较大,痔粘膜组织薄弱,用力排便时,痔核脱出于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到肛门内,大便时粪块摩擦痔粘膜表面,引起便血,便血可为手纸带血、滴血、射血不等。

  三期:为内痔的晚期阶段。由于患内痔时间较长,痔核增大,便后痔核脱出于肛门外、甚至咳嗽、用力、走路及劳动时也可脱出于肛门外,必须用手送回肛门内,或休息后才能送回肛门内。

  三、 四期分类

  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组《痔诊治暂行标准》将本病分为四期,即:

  ①I期内痔:便时带血或滴血或喷刺状出血,无内痔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②Ⅱ期内痔: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伴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

  ③Ⅲ期内痔:便时带血或滴血,伴内痔脱出,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脱出,须用手回纳。

  ④Ⅳ期内痔:内痔脱出不能回纳,内痔可伴发绞窄、嵌顿。

临床症状

相关症状

  一般症状

  内痔早期唯一的症状就是无痛性便血,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或附于大便表面,或手纸染血,也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内痔进一步发展,排便时会有痔核脱出,轻者便后自行还纳回肛门,重者需用手上推还纳。当内痔脱出没有及时还纳时,会出现嵌顿水肿、血栓形成、溃疡或感染,将有剧烈疼痛。

  1.便血:排便中或便后出血,色鲜红,有时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将手纸染红,有时为滴血或射血。由于粪便擦破粘膜,或因排便时过于用力,血管内压力增高,以致曲张静脉血管破裂,便时则有喷射状出血。

  2.脱出:由于痔核体积增大,排便时受到粪便的挤压,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脱出肛外,有时是1--2痔核同时脱出,有时是全部痔核并带有直肠粘膜一齐脱出。最初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复位。症状较重者,脱出后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复位。症状严重者,除排便时脱出外,凡用力、行走、咳嗽、喷嚏、下蹲等,都可能脱出。

  3.疼痛: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有时仅感觉肛门部坠胀或排便困难。如发炎肿胀者,痔内有血栓形成或嵌顿,则有疼痛;如脱出未及时复位者,则疼痛加重;如发生嵌顿,有溃烂坏死,引起肛缘发炎水肿,则疼痛剧烈,病人坐卧不安。

  4.粘液流出:直肠粘膜长期受痔核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内痔,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门流出。轻者大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自然流出,污染内裤,病人极不方便。在内痔脱出时,分泌物更多。

  5.瘙痒:因分泌物或脱出痔核的刺激,使肛门周围潮湿不洁,发生湿疹和瘙痒,搔痒有时是由于内痔脱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各期症状

  1.由于出血才发现的1期内痔

  排便时,由于用力过大加重了瘀血,这时如果有硬便排出会损伤肛门,引起出血。

  2.痔核脱出的2期、3期内痔

  痔核进一步发展不断增大,排便时会脱出肛外。

  3.经常脱出体外的4期内痔

  咳嗽、拿重物时也会马上脱出,有时久立或行走也会脱出。

  分期阶段

  内痔是位于齿线上方,主要以脱出为主,一般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排便时会出现痔核脱出的情况,便后一般可自行缩回。

  第二阶段:排便时会有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需要用手塞回,有时候在咳嗽、行走等细微动作下,也会出现痔核脱出的情况。

  第三阶段:痔核会越来越大,使得肛门括约肌收缩松弛无力,痔核脱出肛门外后,无法塞回,一直暴露在肛门外,造成内痔嵌顿的情况

临床表现

  1.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

内痔内痔  2.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

  3.初期(工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呈间歇性发作。

  中期(Ⅱ期)痔核较大,隆起,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

  后期(Ⅲ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方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无疼痛感觉,中、后期可有肛门坠胀、瘙痒。如痔核脱出嵌顿,可致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瘘等证。

  5.一般无全身症状。后期有的可继发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

  6.本病需与下列肛门病相鉴别。

并发症状

  出血:内痔术后出血的原因有早期及晚期两种。前者由于线结不紧,滑脱所致;后者发生在术后7~10d左右,由于结扎处感染所致。由于肛管括约肌的作用,血液多向上反流入肠腔,而不流向肛门外,故临床上不能发现染红敷料的现象。

  凡有下列现象应考虑是隐性出血的早期征象:

内痔内痔  ①有阵发性肠鸣、肠痛及急迫便意感;

  ②病人伴有头昏、恶心、出冷汗及脉快等虚脱症状。

  凡出现上列情况,应立即在止痛情况下进行直肠指诊或镜检,以便及时诊断和处理。确诊有出血应及时止血。若肛管直肠内积血较多,看不清出血点,可先用气囊压迫止血。如无气囊,可用30号肛管,外裹凡士林纱布,两端用丝线扎紧,外面再涂麻醉软膏,塞入肛门内作压迫止血,一般应用此法都可止血。

  狭窄:细致的手术操作及早期肛管扩张,可以预防肛管狭窄。狭窄可在肛缘、齿线处或齿线。肛缘处狭窄主要由于肛缘的皮肤及粘膜切除过多,致伤口收缩造成肛缘狭窄。瘢痕处常伴有肛裂,由于排粪时造成撕裂所致。用手法及器械扩肛多无效,常需多次手术治疗。齿线处狭窄可发生于闭式痔切除术后,齿线上狭窄由于痔基底部结扎过宽,后者可用多个小的结扎来代替大块结扎。

  尿潴留:尿潴留是痔或其他肛管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尿潴留,可用下列措施:

  ①指导病人在术前及术后当天12h内限制饮水,以造成轻度失水状态。有人认为这是一重要措施,因在麻醉未消失前,膀胱过早膨胀,常致尿潴留。

  ②术后镇静剂尽量少用。③早期起床活动。④首次排尿应急起去厕所小便,引起条件反射。

疾病诊断

内痔和外痔区分

  外痔的特点和症状:外痔所长的位置在人们的肛门齿线下面,它是直肠下面的静脉丛发生扩张形成的,外痔人们能看到,它的表面一般由皮肤覆盖着。临床上把外痔又分成了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与结缔组织性外痔四种类型,外痔一般症状不太明显,但是外痔发生炎症时患者会感觉到肛门有疼痛、异物等症状。

  内痔的特点和症状:内痔是长在人们肛门齿线上面的一种痔疮,内痔也是因为人们的直肠上静脉丛发生了扩张而形成的,这种痔疮的表面上一般会覆盖有直肠粘膜。内痔很容易出血,一般出血的量比较多,病情严重的内痔患者会有喷血的现象,长期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贫血。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和痔核体积的变大,当患者排便时还会有痔核脱出到肛门外的症状发生。

内痔与脱肛鉴别

  区别内痔和脱肛可从以下4个标准来鉴别:

  一、便血内痔早期多为无痛性便血,有时滴血、有时喷血或者手纸上粘血;而脱肛主要症状为肛管、粘膜脱出,少有便血情况。

  二、疼痛早期内痔一般无疼痛感,晚期发生嵌顿后剧痛难忍;而脱肛有时会伴随着剧烈疼痛。

  三、粘液内痔经常有肛门潮湿等症状,而脱肛则经常有粘液从肛门内溢出,两者症状相似度较高。

  四、脱垂内痔脱出的是痔核,晚期有时会发生嵌顿的现象;而脱肛脱出的是直肠粘膜、肛管与直肠,晚期脱出可达十余厘米。

内痔诊断

  内痔的诊断,主要靠肛管直肠检查。

  首先,内痔的诊断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内痔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

  其次,内痔的诊断是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内痔诊断中的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最后,做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混合痔诊断

混合痔兼有内外痔双重特征,临床以直肠粘膜及皮肤脱出、坠胀、疼痛、反复感染为主要症状。

鉴别诊断

  1.肛裂

  痔是无痛性便血,肛裂便血量少,内痔具有典型的排便时肛门疼痛的规律,即排便时肛门有撕裂样疼痛,便后稍有短暂的缓解,而后又出现剧烈的疼痛,常持续数小时方可缓解。局部检查,见肛管前正中或后正中有新鲜或陈旧的溃疡面,这是诊断肛裂的依据。

  2.肛乳头肥大

  肛乳头位于齿线上,质硬形小,呈乳白色。由于干硬粪块通过肛管时常受损伤,擦伤后细菌侵入,发炎水肿,反复感染,有纤维组织增生,乳头增大成肥大乳头,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由于肛门括约肌收缩,使肥大的肛乳头嵌顿于肛门外而疼痛。

  3.直肠息肉

  多见于儿童,息肉可单发或多发,便时易出血,直肠低位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呈紫红色,质硬,表面光滑,有的粘膜糜烂、出血。

  4.直肠癌

  直肠指诊可发现质硬肿块,高低不平,呈菜花样,指套有血迹,通过活检可以定性。90%以上直肠癌位于指诊可触及的范围内,只要重视直肠指诊也不难与内痔鉴别。

  5.直肠脱垂

  儿童多为直肠粘膜脱垂,成人多为直肠全层脱垂,轻度者仅有少许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常有粘液溢出,没有静脉曲张,脱出物表面光滑,一般不出血,当粘膜损伤,可发生溃疡和出血。指诊可触及两层折叠粘膜,不同于内痔脱出。

  6.胃肠道出血

  胃、十二指肠、空肠出血,因血液在胃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多为黑色或柏油样便;回肠、结肠出血多为紫红色,呈果酱样,血混在粪便中;直肠出血是鲜红色,在粪便表面,随粪便排出;内痔出血常呈滴血、射血或便后手纸上带血,血与粪便不混合。

  7.直肠腺瘤或绒毛乳头状瘤:这类肿瘤如有长蒂,排便时可由肛门脱出,指检时可扪到圆形质硬的肿块。窥器在直肠内可见到肿瘤,呈朱红色,有的有蒂,有的无蒂,有的单个独生,有的多个群聚,经常出血,每次粪便带血或带有血丝,也偶有大量出血。

小儿痔疮

内痔内痔  小儿内痔是怎么回事

  小儿内痔不多见,即使有也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只要调整饮食,多吃蔬菜,定时排便,防止便秘,都能自行消退。痔疮即痔,是成人的一种常见病,因此有所谓“十人九痔”之说。痔对小儿来说虽不多见,但也时有发生。痔是直肠末端肛管区粘膜下的静脉曲张形成的。痔有内痔外痔之分。内痔中又有单纯痔和混合痔之分。外痔中常见的是血栓性外痔。

  小儿内痔多为单纯性内痔,极少有混合痔,只是直肠局部的粘膜下静脉曲张。它的症状是在排便、咳嗽或啼哭时,在小儿的肛门口见到有一紫红色的结节。这结节起初不痛,只是感到肛门部有瘙痒或异物感,因此可见到小儿常用手去抓肛门。排便时肛门口的紫红结节增大,并有时还可出血,血呈鲜红,呈点滴状,有时呈喷射状,一般无痛苦。若发生嵌顿,则可伴痛。

  引起小儿内痔的原因,常是由于直肠静脉壁有先天性薄弱的缺陷,加上便秘。因为便秘,粪块压迫直肠下端和肛门口,使肛门部静脉血液流动受阻,静脉逐渐扩张而造成。

  另有一种称为肛门周围血管扩张症,很象内痔,易与内痔混淆,它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即肛门周围血管扩张。这种先天性的扩张,在平时看不见,只有在小儿排便时才能看到。可见到肛门周围皮下有一圆珠样突起。其大小约如黄豆,形状不规则,颜色紫黑或暗青色。这种突起物通常只有一个,有的可有3-4个,多的可以在肛门周围连成一圈。触压突起处无痛感,也不硬。在患儿排便屏气时突出得更明显,便后即消失,无不适感,极少破裂出血。

  小儿内痔发生的原因除先天性血管异常外,常因小儿坐便盆的时间过长(超过半小时)以及便秘有关。治疗上也无需特殊治疗,只要养成小儿快速排便习惯,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5分钟。有便秘者积极治疗便秘。肛门周围血管扩张症对小儿的发育生长都无影响,将来也无发生痔的迹象。一般肛门周围血管扩张症不会出血,但偶尔也有破裂出血,若出血量较多,应到医院去止血。

检查化验

指诊肛门指诊可触及痔结节。肛门镜检查可看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是诊断的基本方法。

首先,内痔的诊断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内痔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   

其次,内痔的诊断是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内痔诊断中的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最后,做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2]

疾病治疗

治疗方法

  传统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患了内痔应该如何治疗效果好呢?对于传统的治疗内痔的手术大家应该都有一些了解,传统的手术伤口大,手术过后患者恢复得很慢,一般都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我们就来看几种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

  第一种:胶圈套扎法:此种治疗方法是用器械把小乳胶圈套到痔核的根底部位,运用胶圈扩张之后的紧缩力量来切断对痔疮的痔核的血液供应量,让痔核因为缺血而发生坏死然后脱落下来。此疗法适应于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和Ⅱ、Ⅲ期的内痔;

  第二种:贯穿结扎法:此种疗法是用一种丝线结扎在痔疮的根部,这样来切断患者病变部位的血液流通,从而使痔疮的痔核发生坏死而自动脱落,此种疗法适合于纤维型的内痔。

  内痔术后的换药常识

  ⑴术后患者应在24小时以后方可排便,但术中应采用加压填塞包扎,以防术后出血,所以一般可在术后12小时以后除加压包扎物。

  ⑵术后病人第一次大便前应先用温盐水坐浴,使括约肌松弛,以减轻病人第一次排便所引起的肛门疼痛。

  ⑶痔疮术后最好每日换药1次,换药次数过多,如每日2~3次,每次换药时盐水棉球反复涂擦创面。

  ⑷换药时,应注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若肉芽组织生长过快过高,引起创面引流不畅,应剪除过多的肉芽组织,或用高渗盐水敷布于过高肉芽组织处,使创面引流通畅。

  内痔的十大治疗法

  1.静脉丛摘除术 2.环切术 3.结扎切除术 4.切除缝合术 5.胶圈套扎术 6.结扎疗法 7.注射疗法 8.冷冻疗法 9.激光疗法 10.枯痔钉疗法。

无痛微创截流术

  无痛微创截流术,即在齿状线上2-3cm无痛区进行截流,阻断痔核的血液和营养供给,把已脱出肛门的组织拉回正常生理位置,使痔核自行萎缩、脱落,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同时保持了肛周皮肤的完整,术后无并发症、后遗症。

  女性内痔疮的治疗方法 女性内痔疮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其他一些疗法。

  内痔的手术治疗:

  1.注射法治疗,如单纯注射法、消痔灵注射法等方法,适用于各期内痔、静脉曲张型混合痔、环形混合痔。

  2.结扎法治疗,适用于痔核较大或嵌顿内痔。

  3.套扎法治疗,适用于痔核较大的内痔和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其他治疗:

  1.冷冻法治疗,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注意,治疗时要保护好邻近脏器、较大血管和主要神经,防止发生意外。

  2.激光法治疗,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注意,工作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减少激光束对人体的辐射。

  3.中药针灸治疗。

  换药常识

  ⑴术后患者应在24小时以后方可排便,但术中应采用加压填塞包扎,以防术后出血,所以一般可在术后12小时以后除加压包扎物。

  ⑵术后病人第一次大便前应先用温盐水坐浴,使括约肌松弛,以减轻病人第一次排便所引起的肛门疼痛。

  ⑶痔疮术后最好每日换药1次,换药次数过多,如每日2~3次,每次换药时盐水棉球反复涂擦创面。

  ⑷换药时,应注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若肉芽组织生长过快过高,引起创面引流不畅,应剪除过多的肉芽组织,或用高渗盐水敷布于过高肉芽组织处,使创面引流通畅。

术前准备

  (1)手术前一天患者应该洗澡更衣.

  (2)术前保持大便通畅,吃易消化饮食或遵医嘱进食,勿食辛辣及饮酒.

  (3)术前遇有发烧、咳嗽、肠炎、痢疾及急性传染病,女性患者遇月经期、妊娠期均应暂停手术,患者如有慢性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术前应及时告诉医生,做必要的处理.

  (4)手术前需进行必要的化验及治疗,并灌肠2次.

  (5)手术时痛苦轻微,应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肠息肉等较大手术,术中要切开肠管、术后要控制排使者,术前均应清洁灌肠,对于一般肛门手术,如肛痞、混合痔、肛裂等术前洗肠2次即可,许多较小的肛门手术,如血栓外痔术、内痔止血注射术等,可以不灌肠,仅排空大便就可以了.

术后事项

  1、术后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醇酒厚味,主要以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为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不宜过饱过饥;

  2、术后患者排便后,应用淡盐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然后再进行换药;

  3、应注意肛门卫生,避免术后细菌感染,及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经常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术后痔核脱落期时,应尽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久站久立时应适时变换体位;

  5、术后如果出现发热、疼痛、小便困难及便后出血,应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避免病情复发及诱发并发症疾病。

术后出血

  原发性出血的原因:

  1、内痔结扎术中,齿线以上的粘膜切除过多而未能彻底止血。

  2、内痔结扎术中,由于结扎时手法粗暴,撕脱痔核粘膜而又未能彻底止血。

  3、内痔结扎术中,由于结扎线未扎紧,以至内痔血液供应未能完全阻断,内痔内痔内痔残端持续出血。

  4、内痔结扎术中,由于内痔残端留得过少,以至结扎线滑脱,致创面开放而持续出血。

  5、术后当天排便,致使结扎线滑脱,创面撕裂而使创面出血不止。

  6、创面损伤,其多在内痔坏死脱落时期发生。

  继发性出血的原因:

  1、血供好且患较大的内痔,其内痔上方及周围多有小动脉,当痔核脱落时易损伤小动脉而发生出血。

  2、采用枯痔钉插药。

  3、由于局部感染引起感染部组织坏死。

  4、内痔坏死脱落时,如大便过度用力、咳嗽、搬运重物等使摩擦升高,痔核基底部栓塞,血管内的血栓被冲脱使血管开放而出血。

手术禁忌

  内痔手术疗法虽然疗效确切,但并非人人都能适用,有其主要禁忌症。

  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或湿疹。

  2、内痔伴有痢疾或腹泻。

  3、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

  4、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高血压、肝脏、肾脏疾患或血液病。

  5、临产期孕妇。

  所以,在治疗内痔时,应先做好检查,选择应用内治法、外治法及其他方法治疗。

护理措施

  内痔术后,饮食要清淡,必要时给予半流或全流饮食。

  术后痔核脱落期,尽量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

  术后每次排便后,用淡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而后换药。

  注意观察病人术后反应,应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内痔的预防办法包括术后若痔核脱出,应及时托回肛内,以防水肿嵌顿。

  内痔术后的家庭护理措施:

  1.多注意肛门卫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经常保持大便通畅。 

2.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进食,忌食辛辣、醇酒厚味。

  3.术后,饮食要清淡,必要时给予半流或全流饮食。

  4.术后痔核脱落期,尽量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

康复保健

  1、荤素搭配、粗细得当。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均不可过度,粗、细粮调济合适,这样才能使大便不至于稀溏、干燥,减少痔疮的发生或减轻症状。

  2、定时排便,忌忍忌努。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不强忍排便意识,不努便,减轻肛门直肠部的充血症状。

内痔内痔  3、忌辛辣刺激食物。忌过食生葱、姜、蒜,以及胡椒,特别是辣椒等食物。

  4、劳逸结合。工作和生活中要劳逸结合,过度劳累、负重或下蹲久行、久坐等都可使肛门直肠部静脉淤积或活动过少,静脉曲张,也可以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

  5、提倡提肛适当运动。无论劳作负重,久行下蹲,还是久坐,最终都能引起直肠部位静脉淤积、曲张,因此,加强局部的运动对减少局部静脉淤积,以及静脉曲张都有很大的益处。

  6、尽量不久坐,久站,别让血流滞于肛门。

  7、孕妇患痔,要避免坐久立久,防止便秘,并应及时矫正胎位。多吃蔬菜、水果和植物油,适当吃些芝麻、蜂蜜、保持当大便通畅。

引发原因

  蹲厕看报

  不少人有带份报纸入厕的习惯。在入厕的同时,浏览一遍当天的新闻,这看起来的确是一举两得的事。殊不知,这样的生活习惯,为肛肠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入厕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可一旦带了报纸进去,入厕的时间就被大大延长了。据专家介绍,排便时间过长,可使腹压增高,肛门直肠部充血,痔静脉曲张,甚至可导致直肠粘膜与肌层分离脱出,肛管随粪便下移,久之容易产生痔疮。

  喝酒吃辣

  据专家所说,痔疮和饮食密切相关,有一句话说:“常食肥腻、胡椒辛辣……风热下冲,乃生五痔”,饮食虽然不一定是引起痔疮的直接原因,但对痔疮的诱发或加重有一定的作用。

  久坐久站

  现代社会的工作形式多以坐或站为主,特别是白领和教师等人群,常常一坐或一站就是一天,缺乏运动是通病。而这也为痔疮等肛肠疾病埋下伏笔。据专家解析:久坐则血脉不行,血脉不行致浊气淤血,流注肛门而生痔;久站也能导致痔疮发生,都是痔疮的高发人群。

  能拖就拖

内痔内痔  许多患者在面对痔疮等肛肠疾病的时候,并不是选择积极的治疗,而是选择了“忍”。只要暂时控制住了症状,就尽可能的“拖”过去。小病拖成大病,不需手术的拖成了必须手术,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增加了治疗成本与痛苦。据专家说,患者怕麻烦、怕痛,在临床上都是经常遇到的。

  饮食中找出原因

  引起内痔的原因中,饮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从饮食中找出引起内痔的原因:

  第一,饮食中缺乏面素,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虽然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具有清理肠道的功能,被称为肠道的“清道夫”。长期缺乏会导致宿便堆积,粪便中的致癌物等毒素无法及时排出,被人体重复利用,有很大的隐患。

  第二,饮食中缺乏优质蛋白质,会导致肠无力,大肠无法正常蠕动,大便难以正常排出。

  第三,饮食不节、过食醇面、厚味、辛辣、生冷刺激、饥饱失常。

饮食宜忌

内痔内痔  内痔的饮食疗法香蕉蕹菜粥:香蕉100克去皮为泥,蕹菜(通心菜)100克取尖,粳米50克,粳米加水煮至将熟时,放入蕹菜尖,香蕉泥,加入适量食盐或白糖,同煮为粥,作早餐主食,适用于痔,瘘实热之证。公英败酱猪肠汤:鲜蒲公英50克(干品25克),败酱草25克,用布包裹,与猪大肠250克用砂锅炖至烂熟,去布袋,加入食盐调味,分2次食猪肠喝汤,适用于痔,瘘实热证。党参无花果炖猪瘦肉:党参50克,无花果250克,猪瘦肉500克,同炖至肉熟透,加入食盐调味,分顿食肉喝汤,适用于痔瘘日久气血虚弱证。大枣乌鱼汤:大枣50克(去核),乌鱼500克,用砂锅炖至烂熟,加食盐,生姜少许,分餐食用,适用于痔瘘虚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