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槐

王庭槐

主要成就 2009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文名称 王庭槐
性别
民族
目录导航

主要研究领域

雌激素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职务与职称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生理学”和“实验生理科学”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实验生理科学”负责人。

现任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中山大学医学情报所所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高校医学教学研究》主编、《生理学通报(广东)》主编、《医学信息荟萃》主编,《生命科学》、《癌症》、《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津贴。

获奖及荣誉(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与贡献)

心血管生理学基础研究:

1、2009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2、2004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心肌肥大的信号转导机制及防治研究 ”

3、2009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4、1999年,荣获全球远程医疗国际协作东西方医学优秀成果交流研讨会优秀研究成果奖 “鹰蛇巴戟方生理功效的研究”

5、2006年,荣获广东省生理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Effects of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modulators Raloxifene in aorta and gland of female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rabbits and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ERK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6、2000年,荣获广东省生理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17β-雌二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及其与细胞内钙的关系”

7、2001年,荣获广东省生理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17β-雌二醇下调血管平滑肌内皮素A型受体的表达”

高等医学教育研究:

1、 四次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六次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新型生理学试验课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探索”-1993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创建跨学科、多层次的生理科学实验研究”-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三早”医学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长效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面向21世纪的《医学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2001年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构建综合性大学243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医学创新人才”-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

2、1993年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奖”

3、199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2005 第四届柯麟医学奖

5、2007年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广东省教学名师奖

6、2009年中山大学“教书育人”标兵称号

7、2010年度“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8、2013年“实验生理科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大学第七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发表论文

1. E(2)-BSA activates caveolin-1 via PI(3)K/ERK1/2 and lysosomaldegradation pathway and contributes to EPC proliferation. (影响因子 6.8) 所有作者:Tan Z, Zhou LJ, Li Y, Cui YH, Xiang QL, Lin GP, 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Int J Cardiol. 2011 Jan 19. 发表年份:2011

2. 17β-Estradiol enhances breastcancer cellmotility and invasion via extra-Nuclear activation of actin-bindingprotein ezrin(影响因子 4.4) 所有作者:Zheng SH, Huang JH, Zhou KW, Zhang CX, Xiang QL,Tan Z, Wang TH(通讯作者), Fu XD发表杂志:PLoS ONE. 2011发表年份:2011

3. Progesterone enhance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migration viaactivation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影响因子:5.2)所有作者:Zheng SH, Huang JH, ZhouKW, Xiang QL, Tan Z, Fu XD, 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andMolecular Medicine. 2011; 发表年份:2011

4.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decreases blood pressure inprehypertensives by improving autonomic function and baroreflex (影响因子 1.7) 所有作者:Lin GP, Xiang QL, Wang TH(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J Altern Complement Med[Epub ahead of print] 发表年份:2011

5. 17beta-estradiol down-regul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MCP-1production and cell migrati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影响因子 3.2) 所有作者:Jiang P, Xu J, Zheng S, Huang J, Xiang Q, Fu XD, 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Journal 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 2010;45(2):87-97发表年份:2010

6. 17beta-estradiol attenuates pressure overload-induced myocardialhypertrophy through regulating caveolin-3 protein in ovariectomized femalerats(影响因子 2.0) 所有作者:Cui YH, Tan Z, Fu XD, Xiang QL, Xu JW, 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MolBiol Rep. 2010 Dec 18 发表年份:2010

7. 17β-Estradiol attenuatesdiet-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through up-regulationof caveolin-3(影响因子 0.7) 所有作者:Mu P, Tan Z, Cui Y, Liu H, Xu X, Huang Q, ZengL, 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Ir J Med Sci. 2011;180(1):221-227 发表年份:2011

8. Effect of slow abdominal breathing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on bloodpressur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rehypertension(影响因子 1.7) 所有作者:Wang SZ, Li S, Xu XY, Lin GP, Shao L, Zhao Y, 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J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0;16(10):1039-1045 发表年份:2010

9. The role of caveolin1 and sprouty1 ingenistein's regul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and endothelial cellproliferation(影响因子 2.6) 所有作者:Xiang Q, Lin G, Xu J, Zheng S, Chen S, Zhou K,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Eur JPharmacol. 2010;648(1-3):153-161 发表年份:2010

10. The role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andestrogen receptors in genistein-induced regulation of vascular tone in femalerat aortas(影响因子 2.7) 所有作者:Xiang Q, Lin G, Fu X, Wang S, 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Pharmacology. 2010;86(2):117-124. 发表年份:2010

11. Modulatory role of estradiol in nicotinic antinociception in adultfemale rats(影响因子 2.6) 所有作者:Chen Y, Cui Y, Lin JW, Xiang QL, Liu WF, Wang TH(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Life Sci. 2009;85(1-2):91-96 发表年份:2009

12. Effects of caveolin-1 on the 17beta-estradiol-mediated inhibition ofVSMC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vascular injury(影响因子 2.6) 所有作者:Liu HM, Zhao XF, Guo LN,Tan Z, Wang TH(通讯作者).发表杂志:Life Sci. 2007;80(8):800-812.发表年份:2007

13. Non-genomic effects of 17beta-estradiol in activation of theERK1/ERK2 pathway induces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cyclin D1expression in bovine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影响因子 1.4)所有作者:Fu XD, Cui YH, Lin GP,Wang TH(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Gynecology Endocrinology. 2007;23(3):131-137 发表年份:2007

14. Raloxifene plus 17beta-estradiol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primarycultur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影响因子 2.6)所有作者:Wang TH(通讯作者), Xiang QL, Chen JW, Pan H, Cui YH. 发表杂志:Eur J Pharmacol. 2007;561(1-3):7-13. 发表年份:2007

15. Effects of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Raloxifene in aortaand gland of female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rabbits and possibleinvolvement of ERK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影响因子 0.7)所有作者:Xiang QL, Chen Y, LinGP, Tan Z, Wang TH(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06;49(3):132-140 发表年份:2006

16.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gene poly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serum lipid concentration in Chinese women in Guangzhou(影响因子 0.9)所有作者:Huang Q, Wang TH(通讯作者), LuWS, Mu PW, Yang YF, Liang WW, Li CX, Lin GP 发表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6;(5):119-121 发表年份:2006

17. Biofeedback treatment of prehypertension: analyses of efficacy, heartrate variability, and EEG approximate entropy.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影响因子 2.8)所有作者:Xu XY, Gao J, Ling D, Wang TH(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J Hum Hypertens. 2007;21(12):973-975 发表年份:2007

18. 17-β雌二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及其与细胞内钙的关系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2000,52(6):479~482 发表年份:2000

19. 17β-雌二醇下调血管平滑肌内皮素A型受体的表达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2001;63(5):380~384 发表年份:2001

20. 一氧化氮在17-β雌二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原癌基因c-fos表达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2002;51(4):17~22 发表年份:2002

21. 膜雌激素受体介导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的快速非基因效应

王庭槐(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2003,55(2):213~218 发表年份:2003

2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17beta-雌二醇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 2003 , 55 (6):684~691 发表年份:2003

23. ERK在17-β雌二醇抑制大鼠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王庭槐(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2003,55(4):411~416 发表年份:2003

24. 17beta-雌二醇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庭槐 发表杂志:中山大学学报 发表年份:2004

25. Caveolin-1在17β-雌二醇抑制内皮素-1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谈智林桂平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56(3):379-383 发表年份:2004

26. Caveolin-1在内皮素-1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4;20(4):528-531 发表年份:2004

27. 心肌细胞caveolin-3的相关信号转导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5;25(4):297-230 发表年份:2005

28. 17-β雌二醇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外膜增殖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10月第7卷第5期 337-340 发表年份:2005

29. 17-β雌二醇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2月第8卷第2期 122-125 发表年份:2006

30. 17β-雌二醇的快速舒血管效应及其内皮依赖和非内皮依赖的机制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2:121-126 发表年份:2007

31. 雌激素对内皮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7年 08期 发表年份:2007

32. NO信号途径在17β-雌二醇抑制大鼠VSMCET-1生成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7; 23(3): 347-350 发表年份:2007

33. 金雀异黄素对大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8): 617-619 发表年份:2008

34. 雌、孕激素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影响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8; 31(3): 161-164 发表年份:2008

35. 17β-雌二醇对新生牛血清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 22(2) : 75-79 发表年份:2009

36. 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17β-雌二醇介导iNOS及NO对血管新生内膜增殖抑制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 27(2) : 111-114,118 发表年份:2009

37. Caveolin-1蛋白及ERK1/2信号转导途径在17β-雌二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年 11期:2093-2098 发表年份:2009

38. 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NO途径对EP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年 31卷 1期:64-68 发表年份:2010

39. 左旋精氨酸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心肌细胞的肥大反应

王庭槐(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通报》(省级)1996,13(2):9~14 发表年份:1996

40. 动脉血压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α-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王庭槐(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1:5~7 发表年份:1997

41. G蛋白、蛋白激酶C和Na+-H+交换在内皮素-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1998,50(1):87~93 发表年份:1998

42.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9,15(2):100~103 发表年份:1999

43. 一氧化氮在血管紧张素II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1999,51(6):660~666 发表年份:1999

44. 内皮素-1对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表示的诱导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1999,51(1):19~24 发表年份:1999

45. 内皮素对培养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作用

王庭槐(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1999,51(4):391~396 发表年份:1999

46.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大鼠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中的表达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9(6):27~31 发表年份:1999

47.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9,15(2):100~103 发表年份:1999

48. 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磷酸化MAPK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s):13~16 发表年份:2000

49. MKP-1在血管紧张素II导致心肌肥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2000,62(5):365~370 发表年份:2000

50. ERKs及细胞内游离钙在内皮素-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6):496~500 发表年份:2001

51. MAPK信号途径在一氧化氮抑制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2001,53(1): 32~36 发表年份:2001

52. 心室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增殖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 2001, 53(1): 18~22 发表年份:2001

53. 醛固酮对心室成纤维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生理学报》2001,53(1): 23~26 发表年份:2001

54.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王庭槐 发表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3): 230-232 发表年份:2005

55. Caveolae和胰岛素信号转导

穆攀伟,王庭槐(审校),曾龙驿(审校) 发表杂志: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7; 34(8): 479-48 发表年份:2007

56. 正常心理差异对生物反馈效果的影响

王庭槐(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6):458~459 发表年份:2002

57. 脑出血失语症84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66~1567 发表年份:2002

58.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266~1267 发表年份:2002

59. 混沌动力学非线性分析方法在生物反馈研究中的应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自然杂志2004;20(4):528-531 发表年份:2004

60. 结膜血管充盈生物反馈放松疗法的建立和评价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4年6月2期 29-30 发表年份:2004

61. 肌电生物反馈的非线性机制

王庭槐(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13~117 发表年份:2006

62. 电磁辐射对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广东医学 2006,27(10):1572-1574 发表年份:2006

63. 肌电生物反馈中正常青年人心率变异性分析

王庭槐(通讯作者、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21(4),212-215 发表年份:2007

64.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18(15): 2188-2189 发表年份:2008

65. 肌电生物反馈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10) : 12-16 发表年份:2009

66. 脑电的非线性分析在生物反馈干预高血压前期血压中的应用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 03期 发表年份:2010

67. 腹式呼吸辅助肌电生物反馈中的心率变异性

王庭槐(通讯作者) 发表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 06期 370-372 发表年份:2010

68. 鹰蛇巴戟方生理功效的研究

王庭槐(第一作者) 发表杂志:《全球远程医疗与国际东西方医学研究》1999,1147~1148 发表年份:1999

出版教材或专著

1. 《生理学》(第八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生理学试题选编与应试指南》,共同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

3. 《医学电子资源获取与利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实习医生临床技能手册》,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5. 《现代灾难医学》,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6. 《心血管生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生教学用书,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行为医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8. 《生理学》(八年制),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生理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医科实习生临床技能手册》,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12.《医学伦理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医学与人文》,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14.《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 八年制教材《生理学》,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6.《生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生理学习题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生理学学习指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生理学实验教程》,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0.《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1.《实习医生住院医生诊疗手册》,副主编,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4

22.《生理学》,参编,科学出版社,2003

23.《教学研究与实践》,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4.《实用临床肾脏病学》,参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25.《实用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26.《医学文献检索》,参编,杭州出版社,1997

27.《生理学实验指导》,参编,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8.《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参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29.《中国医学生成功之路》,参编,广东省科技出版社,1990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