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脚板

鹅脚板

目录导航

基本信息

(《峨嵋药植》)

‧分布: 生于低山林边、沟边、田边湿地或沟谷草丛中。台湾中部及南部皆有野生,阳明山、溪头、阿里山、太平山及八通关古道均相当常见。全台湾大部份地区都有栽培当蔬菜吃。

‧用途: 1.食用:幼苗及嫩茎叶洗净,直接炒食,素炒或加肉丝齐炒均可,味道极佳。 煮蛋花汤或当调味料亦佳。2.药用:全草:发表散寒,温肺止咳。治食积腹痛,甲状腺肿,气虚食少,风寒感冒咳嗽,尿闭。叶外敷治蛇蜂螫伤。

‧茎: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 40~70 公分,无毛,全体有香气。根状茎很短;根细长,密生。茎直立,具叉状分枝。

‧叶: 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基部稍扩大成膜质,窄叶鞘而抱茎,小叶无柄;中间小叶菱状倒卵形,长 3~10 公分,宽 2~6 公分,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基部下延,侧生小叶歪卵形,有时 2~3 浅裂。

‧花: 花序为不规则之繖形花序,小花超过 100 朵,夏季开白色小花,有时带紫红色,为顶生及腋生的复伞形花序,伞梗 3 至数条,有不等长的圆锥状分枝,小伞梗 2~4 条,使花序呈疏松圆锥状。萼齿 5,退化;花瓣 5,先端长而内弯;雄蕊 5,花药纵裂;雌蕊 1,子房下位,2 室,每室 1 胚珠。花期 2~10 月。

‧果实: 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常圆而不扁,有 5 稜,主稜发达,次稜不显,每稜间有油管3个,结合面 3~4 个。

‧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 40~70 公分,全体有香气。根状茎很短;根细长,密生。茎直立,具叉状分枝。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基部稍扩大成膜质,窄叶鞘而抱茎,小叶无柄;中间小叶菱状倒卵形,长 3~10 公分,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基部下延,侧生小叶歪卵形,有时 2~3 浅裂。夏季开白色小花,有时带紫红色,为顶生及腋生的复伞形花序,伞梗3至数条,有不等长的圆锥状分枝,小伞梗 2~4 条,使花序呈疏松圆锥状。萼齿 5,退化;花瓣5,先端长而内弯;雄蕊 5,花药纵裂;雌蕊 1,子房下位,2 室,每室1胚珠。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常圆而不扁,有5稜,主稜发达,次稜不显,每稜间有油管 3 个,结合面3~4 个。

异名

苦爹菜( 《植物学大辞典》),八月白(《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铁铲头、 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犁头草、 香草(《广西药植名录》), 金锁匙、白花仔(《福建中草药》), 六月寒、蛇咬革、羊膻草(《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

植物形态

异叶茴芹

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有长柄或近无柄,不裂或3裂或3出式的1回羽状分裂至2回羽状分裂;茎下部叶的中间裂片圆卵形,先端渐尖,具小叶柄,各裂片的边缘具圆锯齿或尖锯齿;茎上部的叶窄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锐而深的缺刻或牙齿,各裂片表面略粗糙,背面叶脉上有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块或具2~4片,小总苞片3~8个;伞梗6~12;花白色或绿色;花萼5;花瓣卵形,先端内折;雄蕊5;花柱较花柱基长2~3倍,反折。双悬果球状卵形,基部近心形,侧扁,果棱显著,每棱槽中具油管2~3个。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阴湿的山麓路边草丛中,或山坡林下。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鹅脚板根)亦供药??硐曜ㄌ酢?

采集

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微温。"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

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

①《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③《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④《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

⑤《陕甘宁肯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

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