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洛
乍得西南部城镇。东距首府拉伊50公里。人口2.7万(1979)。地处洛贡河支流坦吉莱河与卡比亚河之间的河间地上,附近为重要农业区,盛产稻谷、棉花。公路通蒙杜、邦戈尔及喀麦隆。
“凯洛”的名字来源于卡氏家族与拉菲罗斯柴尔德家族首字母的联合,体现出浓郁的阿根廷风情。位于阿根廷中西部的门多萨产区高海拔的葡萄园,占地80公顷
马尔贝克葡萄所蕴含的典型阿根廷风味与卡本妮苏维翁更为优雅和复杂的结构使酒体丰满而细腻,体现了阿根廷与波尔多风格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葡萄品种:卡本妮苏维翁65-75%,马尔贝克25-35%
橡木桶陈酿:18个月,其中60%为新橡木桶
平均年产量:5千箱
建议:醒酒-2小时或以上;侍酒-温度16~18摄氏度
年份2000
这年较为晚熟,直到1月初,气温普遍低于平均值,而夏季的干燥空气和充足的阳光有利于葡萄的成熟,使其散发出芬芳四溢的香气。3月底是马尔贝克葡萄的最佳收获期,而卡本妮苏维翁会在10至15天以后成熟结果。今年的天气尤为适宜,所酿制的第一批凯洛葡萄酒集浓郁丰富的果香与完美的酒体结构为一身,更增添了口感的优雅和诱人。在这款红酒中,既有马尔贝克(35%)的甜味和果香,也不乏卡本妮苏维翁(65%)的优雅质地和口感。
年份2001
在春季和夏季初,气候条件极为适宜葡萄的生长。今年尤为利于高海拔地区葡萄园的丰收,那里温暖的夏季有助于实现一个完整的成熟期和优质的糖含量。收获期历时2周,始于4月4日,至4月15日结束。
特殊的天气条件使2001年份的凯洛耳目一新,拥有优雅和完善的成熟度,配以热烈的红色和黑莓的果香,木香完全溶化在酒中。丰润的单宁味经久不散,令人沉醉。既有马尔贝克的典型阿根廷果味和香甜,也不失卡本妮苏维翁的优雅风味和质地。
年份2002
2002年,棉多萨地区的气候绝佳,在葡萄转熟和收获期之间的天气条件非常好。这年夏季干燥、不异常炎热、日照充足、稳定,二月中旬有过几场小暴雨,并未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色泽美丽深浓,有着馥郁的气味,搭配恰到好处的烧烤、香草、桑椹和黑樱桃的香味。浅酌一口,浓郁而丰富的酒香沁入心脾,新鲜的果味和醇厚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酒中有着明显的清爽感和优秀的酸度。配以成熟而醇美的单宁味,使酒体的结构更为丰富而均衡。
年份2003
2003年对于棉多萨来说是个优质年份。在转熟期和采摘期之间的天气条件非常好。春季的天气多风且稍显寒冷,但从1月底至2月底,出现了几次显著的高温天气。在新的高海拔地区的葡萄园中,马尔贝克与希哈达到了完美的成熟度,而卡本妮苏维翁的成熟也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色泽美丽,略带琥珀色。浓郁的香气,以朝着烟草和黑樱桃香味方向转化的木香为依托。浓郁而绵长的醇厚果味令人齿颊留香。口中香味复杂,有着持久的香料尾味。一款口感丰富和结构均衡的葡萄酒,拥有如丝般的成熟单宁味。
年份2004
春季和夏季的天气条件非常出色。夏末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到“Sonda”的影响,这是从安第斯山脉方向吹过来的强风。正因为如此,中度海拔地区某些地块的卡本妮苏维翁的成熟期受到影响。而种在高海拔地区的马尔贝克和卡本妮苏维翁却并没有受到影响。
美丽,略带琥珀色泽。浓郁的红色和成熟的黑色水果香气,搭配向香草、烟草和雪松方向转化的木香,丰富、浓郁、强烈、天鹅绒般柔软、多样而绵长的芬芳,令人齿颊生香。
一款口感丰富和结构均衡的葡萄酒,拥有成熟而多汁的单宁味。
年份2005
春季多霜冻,对葡萄的成熟期造成影响,产量较低。集中的小霜冻足以影响果实形成。夏季温度较低,拥有温和舒适的温度,延缓了葡萄的完全成熟期。这使得卡本妮苏维翁的收成特别好,大小适中,结构合理、酸度适合。成熟的马尔贝克仍保持着水果的新鲜口感。
色泽美丽,略带紫色。成熟的果香,浓郁的红色和成熟的黑色水果香气,搭配香草及烟草的香味,混有些许薄荷味,相得益彰,木香完全融合进酒香中。丰富、浓郁、强烈、天鹅绒般柔软、多样而绵长的芬芳,令人齿颊生香。
一款口感丰富和结构均衡的葡萄酒,拥有成熟而多汁的单宁味。
年份2006
2006年春季和夏季的天气条件极好。春季多风,对葡萄的品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12月的一场冰雹造成了某些地区的马尔贝克葡萄的减产。
奇妙的深紫红色。浓郁的红色和成熟的黑色水果(樱桃和黑加仑)香气,搭配雪松、香草及烟草的香味,混有些许薄荷味,相得益彰。丰富浓郁的单宁酸结构、多样而绵长的芬芳,令人唇齿留香。适于长期陈放。
年份2007
2007年春天和夏天的气候环境极为理想。天气晴朗,冷热适度,因此那年的葡萄品质极其优秀。虽然采收期间突然下了些雨,幸而对已经达到理想成熟度的葡萄并未造成威胁。
酒液呈深湛的紫红色。
蕴含着红果和黑果(樱桃、黑加仑)浓郁的香味,并夹带着香料面包、甜酒和香草的芬芳。
口感圆润细致,丹宁浓烈,余味悠长。这款酒极具陈放的潜力。
年份2009
2009年气候条件相当理想,春天特别长且温度低冷。葡萄成熟期过后及整个夏季,气候干爽稳定,温度高热适中,保持稳定。
葡萄采收状况相当良好,在所有有利的条件下长成的马尔贝克葡萄成熟美味、色泽缜密。
采收末期因土质干燥,卡本妮苏维翁葡萄的收成状况反而不甚理想。
酒液色泽呈红色,深邃缜密,略带绯红色的变化。
酒气中散发着红果和黑果的香气,夹带着醋栗、薄荷和雪松的芬芳,并淡淡地散发着法国橡木桶特具的香草、香料和摩卡的优雅芬芳。此款酒浓密复杂,丹宁质地优良细腻,因此余韵悠长,温醇宜人。
深沉、香郁、复杂,果味浓郁迷人,令人为之倾心。此款酒适合再陈放一段时间以便在最顶峰时品用。
年份2010
60%马尔贝克、40%卡本妮苏维翁
2010年天气大致寒冷。并无重大天灾影响园区葡萄生长。春天温度低冷但无霜害,葡萄树得以顺利开花。接着,夏天炎热但气温稳定,葡萄得以一如往常定期成熟。
从葡萄成熟期开始到采收期间,温度大致持续低冷,天气也较为干燥。卡本妮苏维翁葡萄得以顺利成熟,而马尔贝克葡萄也得以保存其特有风味(干果香味、淡淡花香、色泽缜密绯红)。
品酒笔记(灌瓶时):
深浓的红色,泛着紫色光泽。
鼻中充满了宜人的红色和黑色果香,醋栗和黑加仑,之后以一丝薄荷和雪松的香气结尾。陈酿香中包含了香草、香料和摩卡香,是法国橡木的特点。
这是一款稠密、复杂的葡萄酒,单宁结构很好,余味悠长,且口感充盈饱满。单宁的细腻持久感为酒带来了长度,并且带来了宜人的天鹅绒般触感。深郁、芳香且复杂,果香浓烈诱人。还须等待,才能达到高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