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溪镇

气候条件 季风湿润气候
中文名 灌溪镇
车牌代码 湘J
所属地区 湖南省常德市 鼎城区
别名 灌溪
政府驻地 灌溪镇政府机关院内
邮政区码 415106 
面积 64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49年前 属渐安、天平两乡。
1950年8月 属渐安乡,归第三区(石板滩)管辖。
1951年11月 建灌溪乡,属第十区(河洑)管辖。
1953年7月 属河洑区管辖。
1958年10月 成立红旗公社,灌溪属之。
1961年3月 建灌溪公社,8月属河洑区管辖。
1984年 成立鼎城区后复改灌溪乡。
1991年 建灌溪镇。[2]成为了常德市首批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
1992年 被任命为常德市卫星镇。
1994年 被批准为全省12个工业小区之一。
1999年 被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
2008年 富贵坪村荣获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
2010年 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区十佳领导班子、目标管理红旗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红旗单位、工业发展目标管理红旗单位、新农村建设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名字来源

因太阳山南麓有一古泉,四时不涸,名通天灌,其水流成溪,故名灌溪。[2]

行政区划

1949年前 属渐安、天平两乡。
1950年8月 属渐安乡,归第三区(石板滩)管辖。
1951年11月 建灌溪乡,属第十区(河洑)管辖。
1953年7月 属河洑区管辖。
1958年10月 成立红旗公社,灌溪属之。
1961年3月 建灌溪公社,8月属河洑区管辖。
1984年 成立鼎城区后复改灌溪乡。
1991年 建灌溪镇。[2]成为了常德市首批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
1992年 被任命为常德市卫星镇。
1994年 被批准为全省12个工业小区之一。
1999年 被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
2008年 富贵坪村荣获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
2010年 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区十佳领导班子、目标管理红旗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红旗单位、工业发展目标管理红旗单位、新农村建设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然环境

灌溪镇下辖村(居):唐家桥、富贵坪、中心桥、兴发垸、黄土山、汤家坪、岗市、大挡、铁山、窑顶、乐福、常桃、白马岗、五里岗。

灌溪镇共辖14个村、2个居委会,199个村民小组,8051户。

(截至2010年)

人文环境

区域位置

灌溪镇位于区治西北8公里,离常德城区5公里。地处东经111°.63′00.22”,北纬29°11′59′71.00”,海拔48米,距市城区5公里,东界武陵区南坪乡;西邻桃源县畲(shē)田乡;南接武陵区河洑镇;北抵石板滩镇。[2]总面积64平方公里。镇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齐备,新老207国道、常张高速公路、石长铁路贯穿境内。

地形地貌

灌溪镇大部分地方属太阳山余脉丘陵区。渐水、富贵河灌流其中。[2]

气候特征

灌溪镇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

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适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该地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

人口数据

名胜古迹

2010年,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灌溪镇常住人口29200人,其中男性占14953人,女性占14247人。户籍人口为28155人,其中男性占14049人,女性14106人。[3]

灌溪镇居住着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白族、瑶族、土家族、土族等十多个民族。[3]

35362人(2017年)。

经济状况

灌溪镇境内有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板栗山、黄土山、富贵坪古墓群。黄土山楚墓群位于灌溪乡黄土山村。墓群分布在大山、地磨山、板栗岗三座相毗邻的山岗上,最高海拔60.5米,1997年至1999年,为配合207国道改道工程,常德市文物处与鼎城区文管所对黄土山村板栗岗上的墓葬进行了全面清理发掘,共发现古墓葬75座,其中68座东周楚墓,东周墓按墓葬形制分为带墓道的土坑墓;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墓;简单的土坑墓。[4]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03年灌溪镇水稻占地24163亩,旱地1200亩,养殖水面4670亩,山林30300亩,农业产值6649万元。2007年全镇培育优质稻种植面积20500亩,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累计发展玉米、优质水果、瓜类、花卉、花生、用材林种植大户57户;猪、鸡、鸭、牛、羊、狗、鱼、珍珠及特种养殖户64户。2009年以镇农技推广站牵头成立了穗丰优质稻农民合作社。该社现有社员105人,注册资本295万元。该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辐射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推广订单优质稻种植,现已累计发展优质稻8.1万亩,为农户增收逾1500万元。2014年共发展优质稻订单种植1.67万亩,通过配套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平均单产近450公斤以上。

社会事业

工业风采工业风采(4)灌溪镇产业以工业为主,拥有“中国吊车第一镇灌溪”的美称。1985年,灌溪镇党委、政府与浦沅工程机械总厂联合,办起第一家合资企业常德武陵结构厂。1990年后,鼎城区委、区政府制定开发建设灌溪工业小区的20条优惠政策,对小区的企业减免区本级税费,提供六通(即水、电、路、邮、话、视)方便,实行挂牌保护和零食费用管理。此后引进4050万元资金,兴建了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武陵结构二厂、浦沅铸锻厂、常德钢厂、常德祥盛轧钢有限公司等5家上规模的企业,1993年,小区工业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成为常德市乡镇工业的旗帜。199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灌溪工业小区,有关系镇人民政府兴建,占地面积2000亩。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纺织印刷、冶炼化工等5个工业门类工30家企业,其中投资规模在1000元以上的企业11家。生产包括荣获国家银奖的武陵汽车吊车在内的59个系列共110个品牌产品。固定资产总值72137万元,从业人员4421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549人)。从1999年起,灌溪工业小区的接替企业逐步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公开拍卖4家,股份制改造3家,租赁经营1家。进入21世纪以后,小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有了湖南省湘陵糖业有限公司、浦沅第三制造公司、浦沅特种车辆厂、浦沅底盘厂、常德天立车轿厂、常德市鑫美源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武铁机械厂、常德市三聚塑印有限公司等8家民营企业在小区内建成投产,投资总规模达36604万元。2003年完成工业产值72479万元,实现利税3779万元,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师范区”。[1]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灌溪的教育,可追溯到传说中的尧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实力向南发展,华夏文化即传入境内。西汉时期,官学兴起,秉承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开办各类私学。

私塾是民间自发兴起的启蒙教育组织。在明朝后期,社学废而私塾兴让私塾迅速发展,其形式分为四种:一为富豪之家延师设馆,专教自家和亲友子弟;二为有公产、公房的宗族或会社,主事者择师设馆,收同族、同行、同村子弟;三为塾师自行设馆,收徒授课谋生;四为数家推举一人做东,出面设址延师授教。以上各类私塾,虽然教育形式落后,教学内容片面保守,但对于当地的文化知识传播和人才的培养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中华民国时期,灌溪镇的教育几度兴衰。民国初年,改学堂为学校,实行国民教育,促进教育普及。常澧镇守使冯玉祥和常德县知事薛笃弼倡导教育,改建一批民国学校,民国四年,灌溪镇中学得以成立。[5]

灌溪镇中学,始建于191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农村初级学校。学校地处常德市西郊,毗邻207国道。1994年投资800万元进行了整体搬迁。学校占地50亩,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有教职员工96人,在校学生2100人。学校办学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自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改善内部设置,形成了“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1999年以来,教师撰写的200余篇论文分别获省、市奖励,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达500余人次,年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1997年底,学校在“两基”验收中被评定为全区一类学校,1998年1月,学校被评为全区“十佳学校”之一,1998年10月,被认定为常德市“示范性初级中学”,2002年12月,被市教委认定为“常德市名优学校”。[2]

文化事业

灌溪镇卫生院位于常德市鼎城区灌溪工业园内,截至2012年占地面积3亩。住院楼门诊楼各一栋,公卫楼一栋,固定资产180万元。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职工35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7人。编置床位30张。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口腔科、公卫办等科室。拥有B超、X光、心电图、生化检测等设备。能开展普外、泌外、剖宫产等手术。

2009年,灌溪卫生院门诊人次达8000多人,收治住院人次1206人,业务收入突破200万元。

2010年灌溪镇荣国全市人口与计生工作模范乡镇。

2012年,灌溪镇新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落实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

交通

1983年建成灌溪镇综合文化站,并于同年投入使用,文化站位于镇政府南面,截至2010年该站有工作人员1名,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室内面积 360平方米。软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各种文化活动业已开展。
该站截至2010年拥有一座设备齐全的影剧院,每年举行大型演艺活动和电影放映次数10余次;图书室占地面积80平方米,藏有图书 2106册,并全部上架陈列;报刊阅览室,占地面积40平方米,室内有阅览台、报刊架,并有近10种报刊供参阅;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室,占地面积20平方米,电脑设备、宽带设备齐全,能随时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和远程教育培训,展览室占地面积70平方米,内设展台、展橱、展板等配套设施,每年接待来客来访12人次;户外宣传栏,面积10平方米,每年宣传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科普文化、致富信息等;有较为完善的广播网络。此外,该站还组织建立了民间腰鼓队、管弦乐队、门球队等,每年开展下村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科普培训均在3次以上。

2012年灌溪镇宣传、文化方面,由村(居)民自发组织文艺团队6个,建成农家书屋12家。[1]

城镇建设

截止2005年灌溪建有蒲岗、政府、灌中、新一区、黑桥小区等5条主街道,总长6000米,硬化率100%;新老207国道、常德高速公路、石长铁路贯穿境内。全镇14个村(居),水泥路、柏油路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既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也对村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镇现有已硬化水泥道路74.4公里,其中境内县道里程4.2公里,乡道里程11.9公里,村道里程64.3公里。

著名人物

灌溪镇灌溪镇1990年之后,镇政府加大工业小区基础建设建设的礼服,先后投入3200万元,兴建22万伏变电站一座,架设4条专用高压输电线路,兴建自来水厂,开通程控电话,浇筑7.5公里的水利路面,完善了工业小区的各项配套合适。截止2005年灌溪镇3条主街道装有路灯45盏;排水管道长7500米;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2800吨,供水普及率100%;公厕3座,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各类车辆394台,日客运量4200人次,年货运量145万吨。集镇房屋建筑总面积37.73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13.2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6.22万平方米,生产建筑82600平方米。截至2014年镇内5000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三座变电站座落镇区,拥有浦镇、浦砖、浦岗、浦石、浦轧五条电力专线,日供水量1000吨的自来水厂全天候供水。灌溪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5平方米,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82%。2014年中联西区4条路续建项目已经竣工通车;启动了投资2亿元的灌溪园区中联大道等7条道路建设,10月份岗中西路等3条道路已破土动工。

词条图册

周锡龄,乳名桐生,别名周勇,大革命时期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1905年2月10号出生在湖南常德县灌溪寺樟树湾周家嘴一地主家庭。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在南县因叛徒出卖惨遭杀害。[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