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柏

植物界
中文学名 墨西哥柏
目录导航

拉丁名

Cupressus lusitanica

墨西哥柏简介

墨西哥柏原产中美洲高原,北起墨西哥北部的奇瓦瓦省,沿马德雷山脉向南延伸,经杜兰戈、圣路易斯波托西、米乔坎、墨西哥、普埃布拉、维拉克鲁斯等省直到哈帕斯省和危地马拉南部及洪都拉斯。水平分布在北纬15°—27°,西经88°—105°,垂直分布为海拔1300m—3300m。

墨西哥柏原产地虽地处亚热带,但由于垂直分布的缘故,原分布区属暖温带和凉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0℃—15℃,年降水量1100m—2200m,最冷月平均温度8℃—12℃,最热月平均温度14℃—17℃,极端最低温度可达-8℃,降水分布为夏雨型或均匀雨型,冬季有少量雨雪。

墨西哥柏主要生长在山坡和陡峭的温润河谷旁,呈异龄林分布。土壤为未发育成熟的黑色草甸土和黑钙土,排水良好,团粒结构,质地中壤,有机质含量7%—10%,PH值6.5左右。在原产地,成年墨西哥柏树高10—30m,直径40—60cm,其伴生树种主要有冷杉,松树,赤杨和栎类。

育苗方法

苗圃整地

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要做到及时耕耙、地平土碎、混拌肥料、清除石块、草根等杂物。

作床前5d-7d,灌足底水。床向尽可能按东西方向或沿等高线方向,苗床应达到土粒细碎,表面平整,中央略高、上实下松。

苗床按东西走向筑床,床宽110~120cm,床高30cm,具体高度应视圃地的干旱程度而异,易发生水涝的圃地可适当加大床高,过道兼排水沟宽30cm,深15cm,床长依地势和灌溉方式而定,一般10m-30m。

移植区宜作宽1.2m~1.5m、沟深25cm~30cm、沟宽30cm~40cm的苗床。

土壤管理

土壤消毒、土壤改良:参照GB/T 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中的规定

土壤施肥:苗圃要广开肥源,常年积肥和种植绿肥。施肥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和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原则,并根据墨西哥柏生长特性,适当配比N、P、K。基肥以充分沤制腐熟有机肥为主,以增强土壤肥力。基肥在春翻前均匀散于圃地,结合翻耕施入,追肥结合喷水施入。

播种育苗

种子处理:播前用0.5%高锰酸钾液浸种消毒2h,然后在50℃温水中间歇浸种3d—4d,待种子膨胀后拿出晾干,然后用钙镁磷肥与湿沙拌种,使种子提前10天-15天发芽,且幼苗出土整齐、均匀。

播种方法:

1.点播

采用点播,株行距8 cm×24cm,每穴放种两粒,点播深度2cm,然后覆盖细碎土盖没种子,厚度约2cm。播后盖稻草,厚度以不见床土为准。

2.条播

条播沟深2—3cm,播种行距15cm—20cm,播种沟播15粒到20粒种子,播后覆土厚1—1.5cm,以不见种子为度,床面覆盖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湿,以不见泥土为度。(植物园苗圃地)

3.撒播

撒播8—12g/m播后盖土,并一次性浇透水,再盖上一层厚1cm的稻草。(平山林场)

3.2.4容器育苗

1.容器选择:选择长为40cm,宽为80cm,高为30cm的移苗筐,铺上塑料薄膜。选择直径为6cm,高为15cm的营养钵,下部有直径为1cm的透水透气孔。

2.营养土配置:采用土壤、沙子、珍珠岩、熟化的泥炭土比例为5:1:2:3配置营养土,土壤经孔为1cm筛网,充分搅拌混合。

3.配成营养土装入容器袋中,将装满营养土的容器袋紧密地排在田中,并用土灌好袋间缝隙,以备移入。

4.播种:早春开冻后即可播种,宜早不宜迟,将种子播入塑料移苗筐,细沙土覆土1cm,浇水至土壤湿润。

5.移苗:当墨西哥柏苗高生长至2cm时,把塑料筐中的苗移植营养钵中。移苗时截根,移苗时应选择阴凉处,移后应立即浇水湿润。墨西哥柏移植于营养钵便于管理和运送转移。

苗期管理

1.出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分批撤除有碍苗木生长的覆盖物,苗床表土干燥时,适量喷水,少量多次,以床面不存水为宜。最好用河水浇灌,若用井水应在晒水池先行日晒升至常温后使用。种芽开始破土时,中午前后要适当增加浇水量,并及时消除板结层。床面温度超过30℃时,立即浇水降温。

2.幼苗期管理

酌量追肥,将氮肥溶入水中喷施,施后喷水洗苗,施肥起始时间为齐苗后的15d—20d。锄草和松土参照GB/T 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野外育苗需喷水防灼,当地表温度高于30 ℃时,立即采取遮荫、降温、保湿的措施。间苗补苗,在出苗20d—30d后,用幼苗移植器或小尖铲对苗床内稀密不均、缺苗处进行补植,间密补稀。根据种子发芽情况,按留强去弱、留疏去密的原则,间苗2—3次,6月下旬定苗,定苗后每平方米留苗60—70株。

3.速生期管理

水肥管理,起始时间约在7月左右,以后每隔7d—10d喷施一次,时间以早、晚或阴天空气湿度大时为宜,以尿素为标准,用量以10g/m为基数,每期增施1g/ m,逐期递增,末次混施等量的过磷酸钙,喷后洗净肥液。间苗:适时拔除病、弱、残苗,7月下旬间第二次苗,间密留匀,间劣留优,连根拔出不留残梗。松土、除草,根据降水情况,及时疏松土壤,深2cm—3cm,拔除杂草,使用除草剂灭草,要先试验后使用。

速生期一般在夏季,在正午日光照强烈下,需遮阳网遮挡,早晚掀除。同时多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水分充足。

4.苗木硬化期管理

水肥管理:9月份以后停施氮肥,每隔10d-15d喷浓度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多施磷钾肥以促苗木木质化,基本可以停止灌水。松土圃地干旱时以松土代灌水。同时做好苗木越冬防寒准备工作。

病虫害防治

1.猝倒病:由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丝核属(Rhizoctonia)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可影响幼苗生长,严重时造成缺苗甚至毁种。防治方法:合理选择苗床,苗床应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无病地块。为防止苗床带入病菌,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苗期喷施500~1000倍磷酸二氢钾,或1000~2000倍氯化钙等,提高抗病能力,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发现病株后及时处理病叶、病株,并全面喷药保护。防效较好的药剂有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500—600倍、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锌5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2.木毒蛾:木毒蛾一年发生2代,幼虫越冬,为害叶子。防治方法:可用击树震荡法捕捉幼虫,用灯火诱杀成虫,剪去有茧、卵的枝条并予以烧毁。亦可用50%的敌百虫乳油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溶液喷杀幼虫。

我国引种概况

1954—1956年,我国从苏联、印度和葡萄牙引进9个墨西哥柏种源,植于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园,于1976年从中选育出优良类型中山柏,并在长江中下游进行了区域性试验。

1979年中国林科院从墨西哥、危地马拉、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引进多批种源,用于进行引种对比和种源实验,对墨西哥柏的引种研究在1986年曾被列为国家“七五”攻关“国内外重要造林树种引种驯化”的一部分,并于1987年列为与林业部种苗管理总站合作试验推广的协议树种,共同开展了区域性引种试验。在综合对墨西哥柏原分布区和我国引种区的生态对比及墨西哥柏在我国的具体引种表现得观察基础上确认:墨西哥柏适宜生长在气候温和湿润的亚热带中高海拔土层深厚的中性土壤土,其生长主要受温度、海拔、日照和土壤等生态因子制约。得出墨西哥柏适生范围的主要区划指标如下:

极端最低温度:>-10℃;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0-30℃;

年平均温度:15-20℃;

降水量:900-1000mm;

日照:>1500小时;

海拔:>500m。

国外引种概况

墨西哥柏自17世纪引入欧洲,主要用于园林绿化,20世纪又先后引种到拉丁美洲和非洲,目前世界上引种过墨西哥柏的国家多达30个。除地中海气候地区引种基本失败外,绝大多数地区生长良好,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营造了大片了的人工林,亚太地区的印度,新西兰等过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主要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刚果、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则认为该树种适用于薪炭林和改良土壤。

在国际上60年代曾开展过的墨西哥柏种源试验,确认肯尼亚种源生长和抗性最佳,肯尼亚通过选代工作从324块林分中选出优树69株,增益可望达到2倍以上。巴西,肯尼亚等国还进行过不同密度的造林对比试验,马拉维、对墨西哥柏进行了引种立地评价和施肥效应研究,坦桑尼亚进行过整枝试验。

1954—1956年,我国从苏联、印度和葡萄牙引进9个墨西哥柏种源,植于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园,于1976年从中选育出优良类型中山柏,并在长江中下游进行了区域性试验。

以上整理由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专业研究生顾汤华编辑。仅此纪念即将的毕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