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农业学校
1956年,遵义农业学校创建;
1958年,遵义农业学校升格遵义农业专科学校;
1961年,遵义农业专科学校停办;
1963年,遵义农业专科学校复校并改建为遵义农业学校;
1966年春,因遵义市忠庄水泥厂上马,遵义农业学校被迫再易校址,迁至遵义县新蒲镇办学。
1980年,教育部确定遵义农业学校为全国重点中等学校。
1993年,选优评估中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8年,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并入(合署)遵义农业学校。
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中等学校。
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1960年,遵义地区工业科学研究所创建;
1964年,更名为遵义地区农业研究所;
1999年,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遵义农业学校;
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
1978年,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
1998年,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并入(合署)遵义农业学校。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遵义商业技工学校
1955年,遵义地区商业学校创建;
1962年,合并到地区财校;
1981年,恢复遵义地区商业学院,改名为遵义商业技工学校
遵义财贸职业学校
1958年,遵义专区财经干部学校创建;
1961年7月~1962年6月,遵义专区财经专科学校停办。
1962年7月,根据省政府、遵义专署有关精神将遵义专区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遵义专区财经干部学校,校址从汇川坝迁到官井路。
1964年,遵义专区财贸职业学校创建;
1965年,遵义专区半工半读商业学校创建;
1966年,遵义专区半工半读供销合作学校创建;
1967年,遵义专区财经干部学校、遵义专区财贸职业学校、遵义专区半工半读商业学校、遵义专区半工半读供销合作学校合并组建遵义地区财贸学校;
1973年,遵义地区财贸学校更名为遵义财贸学校。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遵义农业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遵义农业机械研究所合并升格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
2008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0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
2014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护理专业复评审定”。
2014年5月,学校获“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2015年1月,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遵义中医特色专科医院)挂牌成立。
2023年6月9日,牵头成立遵义市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4]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经济管理系、现代农业系、汽车工程学院、人文旅游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基础教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技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院系(部),2022年开设25个专业。[1]
专业设置
院系 |
专业 |
---|---|
经济管理系 |
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新媒体与数字营销)、互联网金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
机电信息与工程系 |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
人文旅游系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社区康复(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母婴保健)、学前教育 |
建筑与艺术系 |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工程造价 |
现代农业系 |
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宠物养护与训导、动物医学(宠物医学)、园林技术、园艺技术、食品加工技术 |
汽车工程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车联网应用技术) |
院系 |
专业 |
---|---|
经济管理系 |
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新媒体与数字营销)、互联网金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
机电信息与工程系 |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
人文旅游系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社区康复(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母婴保健)、学前教育 |
建筑与艺术系 |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工程造价 |
现代农业系 |
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宠物养护与训导、动物医学(宠物医学)、园林技术、园艺技术、食品加工技术 |
汽车工程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车联网应用技术) |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目前有教职工5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70人,教授13人,副教授66人。“双师”素质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0%。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劳模1人、省级职教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遵义市“15851”第二层次人才4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2人,市管专家3人。先后聘任学院知名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为名誉校长,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全国职教专家董大奎等为发展顾问,柔性引进二级教授陈集双、陈功锡等大批专家学者、行业技能大师、企业生产专家。[1]
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徐丽春
贵州省级职教名师:徐丽春、邱宁宏、姜华林、敖克勇、李光权
贵州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等[1]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现有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和校级骨干专业9个,5门省级、29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3个。有智慧教室、智能温室大棚、卓越经管人才培训基地、动物医院、黔北麻羊协同创新中心、建筑结构实训中心、汽车科普与职业体验中心、学前教育实践基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实验(训)室、车间、基地等123个。[1]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电子技术应用、旅游酒店服务与管理
国家级骨干专业:电子商务、畜牧畜医财务管理、园艺技术
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卓越经管人才开放实训基地
贵州省级骨干专业:园艺技术、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畜牧兽医
贵州省级重点专业群:财经专业群、植物生产群、动物生产群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实训基地:遵义道地中药材项目种植
贵州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植物生长环境与调控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学生、教师在全省、全国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全国技能大赛市场营销专业荣获2017年、2019年第一名,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排行榜位列第98位。2015年至今共获奖163项,国赛获奖1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其中2022年省赛共计获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7项,取得优异成绩。另外,我院近年来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共获省赛奖14件,国赛奖5件(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2021年获省赛奖3件,国赛奖2件(大学语文团队《探寻古建筑中的诗情画意》获国赛二等奖,儿童文学团队《儿童文学作品创编与表演》获国赛三等奖),省赛及国赛获奖率100%。今年9月,“辣椒果实鲜重基因CaFFW1的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这是学院又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2020年,学院党委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2022年,《以遵义革命文化为引领“四红五进”赓续高职生红色血脉的路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全省特等奖。[1]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与9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遵义名成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遵义众悦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与华西希望德康集团联合开展畜牧类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与习水县人民政府、习水县相关畜牧企业共建黔北麻羊协同创新中心,与务川相关养蜂企业联合建设遵义市中华蜂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遵义市科技局、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遵义软件园联合课题研究,与厦门国企天马微电子、贵州卓豪公司、宁波天港酒店开展冠名班、订单班;与北京欣和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建筑实训室,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院校签署对口支援协议。[1]
学院是“何康教育科研基金会”在贵州省唯一受援的大专院校。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晴集团新蒲园区、遵义国际商贸城、贵州恒安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共建遵义市中华蜂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黔北麻羊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2019年,学院组织申报并获得立项省级课题12项,其中: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4项;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4项;贵州省职业教育重点科研项目1项;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创新创业课题1项,省妇联家庭教育课题1项。获得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三等奖2个。立项市级科技项目14项。获遵义市家庭教育中心课题6项。获联合企业共同申报市级科技平台项目3项。
部分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
正安县山地生态鸡分散式规模养殖技术转化与集成示范 |
贵州2020年科技成果应用产业化计划重点项目 |
贵州辣椒产业发展问题及对成人研究 |
贵州2020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贵州辣椒主要风味物质鉴定、特色优异基因挖掘及种质创制 |
2020年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贵州优异花椒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及种植示范 |
2020年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
正安县山地生态鸡分散式规模养殖技术转化与集成示范 |
贵州2020年科技成果应用产业化计划重点项目 |
贵州辣椒产业发展问题及对成人研究 |
贵州2020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贵州辣椒主要风味物质鉴定、特色优异基因挖掘及种质创制 |
2020年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贵州优异花椒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及种植示范 |
2020年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学术期刊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内刊,2015年4月,该刊更名为《遵义职教论坛》。
馆藏资源
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藏纸质图书75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现刊300余种,阅览座位数1000个,馆藏包括经济、汽车服务、人文社科、计算机、机电、建筑、畜牧、农学等多个学科和多种工具书,遵义地方文献,收藏完备,内容丰富,是学院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中心。购买了中国知网数据库,畅想之星数据库等多个数字资源,有超星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等电子资源。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主图案由“遵义职院”大写字母“zy”加一本翻开的书组建而成。其中“z”处理成一根舞动的彩带,象征学生的综合素质,“y”由彩带和一支法式鹅毛笔组成,象征学生的文化素质。“z和y”总体构成一只飞翔的海鸥,翻开的书本寓意着知识的海洋,整个图案展示我院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上展翅高飞。
校训
笃学践行崇德尚能[5]
校歌
《走到一起来》
校歌诠释
校歌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校歌《走到一起来》由原党委书记董仕荣填词创作,歌词寓意全院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的成长成才目标而走到一起,学院有原遵义农业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和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四校一所”的辉煌奠基,合并后的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将借助全国大发展职教的契机,借着原“四校一所”的辉煌奠基成为黔北重地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地方,遵义职业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锤炼双师型人才,打造实训平台,不仅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知识、练就一双灵巧的手,让学生真正的成才我们的首要信念和根本目标,全院师生员工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心怀天下,将来报效祖国、回报故乡的人生方向!有了这种信念与方向,就会百折不饶地去学习、去训练、去实践!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供职于学院的员工,只有继承老一辈“践学践行,尚德尚能”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努力战胜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锤炼出一副坚实的翅膀,才不怕雨骤风狂,在广阔蓝天高高飞翔,个人的成功、家庭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才会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在学院发展的进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艰苦创业和实践中萌生、汇聚、凝练出来的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秉承“践学践行,尚德尚能”的主流思想和趋同意识,逐渐构成学院精神的内核。同时也体现学院“立足黔北,服务城乡,强农兴工,助推三宜”的办学定位。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凌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颜永强 |
党委副书记 | 高翔 |
副院长 | 唐小宇、凃祥策、贺承国、温龙岚、葛宁一 |
纪委书记 | 田聪 |
组织人事处处长 | 张卫芳 |
宣传(统战)部部长 | 谈奕 |
资料来源:2022年5月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贵阳网[6]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凌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颜永强 |
党委副书记 | 高翔 |
副院长 | 唐小宇、凃祥策、贺承国、温龙岚、葛宁一 |
纪委书记 | 田聪 |
组织人事处处长 | 张卫芳 |
宣传(统战)部部长 | 谈奕 |
至今为止,学院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部东校区(原遵义农业学校)地处遵义大学城,西校区(原遵义财贸学校)紧邻“遵义会议会址”,校园占地716亩。
学院建立了78间实验(训)室,3个实训车间,1个实训场,2个校内实习基地,生均实验室、实训场所占地面积112平方米,生均校舍占地面积17.3平方米,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和风雨操场。设施设备的改善,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支撑,为学院的跨越发展、培植后发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7)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