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修

杨鸿修

逝世日期 1944
出生地 冠县
民族 回族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姓名:杨鸿修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64
  朝代:近代
  籍贯:冠县
  民族:回族
  身份:查拳大师

个人简介

  杨鸿修(1864—1944) 回族。冠县人。近代查拳大师。自幼师从涨进堂、马老维等,苦练查拳门拳械,素有“大枪杨”、“快拳杨”之称。杨鸿修所打的查拳,舒展大方、势正招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式查拳”1915年应聘于山东武术传习所教授查拳、弹腿等,并参编《中华新武术》。培养出王子平、于振声、王兆林、马金骠、马永魁、马裕甫、何振江、米广亭等著名武术家。
  杨鸿修为冠县冠县城里南街,早期是以推车售粮为生。练功勤苦。后同乡举荐给马良,成为山东武术教习所的教练,在山东教习所期间,与另一位教练武林中大名鼎鼎的南侠李存义有一战,结果杨鸿修用“鬼拉钻”胜李存义。其徒有被后世称为“武林之首”的王子平,还有国术馆的少林科科长马裕甫,山东马金标,于振声等人。

杨姓起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