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土木形骸:谓不修饰。
② 书帕:指 请柬与 定金。
③行情人:走红的人。
④ 白文:即 大书,专说不唱。
⑤找截:找,补充;截,删略。
⑥哱夬(bóguài):形容声音雄厚而果决。
⑦謈(bó):大叫。
⑧呫(chè)哔:低声细语。
⑨ 丙夜: 三更时,即夜11时至1时。
⑩齰(zé):咬。
南京柳麻子,面色黄黑,满脸长着疮疤、小疙瘩,行动随随便便,身体象木偶一样呆板。他善于说书,每一天说一 回书,定价一两银子。请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请帖、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 南京同时有两个走红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我听他说 景阳冈 武松打虎,与《 水浒传》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写刻画,细致入微,但又补充、删略得当,并不 唠唠叨叨。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地方,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像要崩塌一样。他说 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在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细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细致到这个地步。主人一定要不声不响地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他才开口;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声讲话,听的人 打呵欠 伸懒腰、有疲倦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所以要他说书不能勉强。每到半夜,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给他,他就慢慢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说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集中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使他们仔细听 柳敬亭说书,恐怕都要咬舌自尽了。
柳麻子相貌十分丑陋,但是他口齿伶俐,眼神流动,衣服雅静,简直与王月生一样地美好,所以他们的声价正好相等。
《 柳敬亭说书》全文可分为五个段落,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长相,续言柳麻子说书的行情,接著举实例说明柳麻子说书的景况,再以其他说书人的羞愧说明柳麻子之好,最后则是总结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介绍柳麻子的外貌,从「 南京柳麻子」到「土木形骸」.古代称呼他人时,习惯将他人的省籍或是郡望放在姓名前,柳麻子为 江苏 泰州人, 南京在 江苏西南部, 泰州则在江苏中部,此处的 南京应是指柳麻子生活所居的地方,即柳麻子在南京一带说书,而非他的省籍.接著介绍他的外貌,从皮肤的颜色,到脸部皮肤凹凸小瘤,将整个人集中焦点到他的脸部.接著又将注意力转到柳麻子的 性格以及行为表现,描述他性格率真不做作,表现在行为上予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从外表写到脸部,再放大叙写他整个人的外显行为表现,文字精简,笔力分明,写得很有层次.
从「善说书」到「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主要介绍柳麻子的才能,并从时空两个向度说明柳麻子的行情.本文篇名为〈 柳敬亭说书〉,可知 柳敬亭(柳麻子)的才能即是说得一口好书,一天的价钱定为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这是从时间方面来谈,说明了柳麻子的炙手可热;又说到「 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南京是当时 长江流域繁荣的 文化城市,说书人必定不少,这里从空间方面点出柳麻子是说书界的佼佼者,再度突显了柳麻子的独特之处.
从「余听其说『 景阳冈 武松打虎』 白文」到「入筋入骨」.主要说明柳麻子说书时的景况,此段又可分为两部分:前段举说「武松打虎」白文的实例,后段则是描述他说书的习惯以及语调的转换.作者透过柳麻子说书的片段,描写他说书时对人物动作的细致刻划,「找截干净,并不唠叨」说明了恰到好处的拿揑工夫.「哱力 夬声如巨钟」和「叱咜叫喊,汹汹崩屋」两句,将刚脆的声音,叫喊的气势作出生动的譬喻.柳麻子说武松故事,就把武松本人的精神样貌清晰的呈现.作者为了加深对柳麻子说书的陈述,特地举了武松到店里买酒一段为例,武松大吼一声导致店内酒缸,墙壁震动作响,展现武松的气魄,这般文字虽寥寥数语,却将柳麻子说书时模拟武松威武的形态,表露无遗;非柳麻子不能尽情刻划武松沽酒时的神情,不是作者不能尽情刻划柳麻子说书时的神态,从这一段文字,读者彷佛真在听柳麻子说书,好像真见到武松在面前喝酒,柳麻子之口, 张岱之笔,均称神妙.
第三段后半部则是从柳麻子说书的习惯讲起.柳麻子只要发现有人交头接耳,或是 伸懒腰出现疲倦的样子,就停止说书,这看出了柳麻子对说书艺术的某种坚持.即使说书说到半夜,配合有气氛的油灯,白色淡雅的瓷杯,表现了柳麻子说书的从容自若;至于他说书的语调速度,快慢轻重,配合著文气的起伏以及自己的呼吸吐纳.作者将柳麻子说书的精彩程度,以「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八个字呈现.
从「摘世上说书之耳」到「不怕其齰舌死也」.此段从其他说书人对比柳麻子说书的功力,是一种「借宾显主」的写法.说来有些夸张,但正以此表示柳麻子说书的技巧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因而突显了柳麻子高妙的说书艺术.
从「柳麻子貌奇丑」到「固其行情正等」.虽然他的样貌极丑,但因为口齿伶俐,眼神活跃,而在当时艺苑占有一席之地.本段总结全文,回应首段柳麻子的容貌不佳,也照应第二段的「 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是有美貌的秦淮名妓,让许多公卿为之迷恋:柳麻子是容貌丑陋,因为本身的口艺技巧高妙而得名,是故得以走红而有好的行情.
本篇主要介绍 柳敬亭说书艺术的纯练,受肯定之处不在容貌(外在),而是技巧(内在)的精湛,描述了一段柳敬亭说书的实际情形,文章中宛如见到柳敬亭说书时的精神气势,也见到作者陈述笔力之高.
(1587一1670?) 祖籍 南通余西场,生于 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评话 艺术家。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 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 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 江南, 松江府有个叫 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 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 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 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 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 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 扬州、 杭州、 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 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 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 山阴(今 浙江 绍兴)人。寓居 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 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 文学家、 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 夜航船》《 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南朝宋有同名人物。
本文篇幅十分短小,全文共二百多字,但就是这短短的篇幅让读者对 柳敬亭高超的说书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行文安排和一些艺术手法的运用。文章运用了 欲扬先抑的手法,赞扬 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却先说他外貌的丑陋,再以王月生作比来衬托其说书艺术非同一般。其次,文章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舌死也”一句,以其他说书人反衬 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另外,“ 武松沽酒”一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凸显 柳敬亭说书的细致入微。
王月生是 张岱笔下一位与众不同的歌妓,她“不喜与俗子交接,或时对面同坐,起若无睹”(《 陶庵梦忆》),宛若“不俗”的名士。好的文章,讲究“虎头 豹尾”,作者在文章首尾两次提到王月生,其用意是肯定 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身价与王月生相当;貌虽丑,但神情风流与王月生一样美好。当然,首尾两次写到王月生也使得文章前后呼应,在结构上更加完整。
张岱十分喜欢《 世说新语》式的语言,山人张东谷曾有评价他父辈的话:“尔兄弟奇矣!肉只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酒只是不吃,不知会吃不会吃。” 张岱认为有晋人风味,大加赞赏。后有人将其改为“张氏兄弟 赋性奇哉!肉不论美恶,只是吃;酒不论美恶,只是不吃。” 张岱大恶,认为这样字字板实,一去千里,是“ 点金成铁手”。所以 张岱在描写人物时往往喜借用《世说新语》的语言。写 柳敬亭悠闲自在、 不修边幅的样子,用了《世说新语》中评价 刘伶的句子“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 悠悠忽忽,随随便便, 放荡不羁的样子,意谓 柳敬亭行事不喜约束,但求自在;土木本朴实无华,以二者来形容人物的不事修饰再恰当不过了,且在语意上与“悠悠忽忽”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