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根。
味辛、苦,性温。
归脾、胃经。
健脾燥湿,祛风胜湿。
用于脘腹胀痛,腹痛泄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风寒湿痹,痢疾,疟疾,痰饮,水肿等。
过敏性紫癫-化斑消癫汤:土茯苓15g,紫草10g,丹皮10g,当归10g,川穹10g,地龙10g,防己10g,苍术10g,生地12g,薏苡仁12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
内服:入汤剂,5-10g。
春、秋季采集地下部分,洗净,干燥。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茎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不分枝或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基部茎叶花期枯萎脱落。中下部茎叶3-5羽状全裂,或最上部及最下部兼杂有不分裂的,侧裂片1-2对,椭圆形、倒卵形、长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或圆形;顶裂片大或较大或与侧裂片等大,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9厘米,宽2-6厘米。全部叶质地薄,纸质,两面同色,绿色,无毛,边缘或裂片边缘针刺状缘毛或刺齿,中下部茎叶有长5-8厘米的叶柄,但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几无柄。苞叶长1.5-3厘米,针刺状羽状全裂。总苞钟状,直径1-1.5厘米。总苞片7-8层;最外层及外层三角状卵形或椭圆形,长3-5毫米;中层椭圆形,长6-8毫米;内层长椭圆形,长10-12毫米。全部苞片顶端钝,边缘有蛛丝状毛,内层苞片顶端染紫红色。小花长1.2厘米,黄色或白色。瘦果倒卵形,长5毫米,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白色长直毛。冠毛刚毛褐色,羽毛状,长8-9毫米,基部连合成环。花果期8-10月。
野生林缘及林下,海拔200-800米。分布黑龙江、吉林与辽宁。
根茎多呈结节状圆柱形,长4-12cm,直径1.0-2.5cm。表面深棕色,有根痕及细小须根,并残留茎痕。质较轻,折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有浓郁的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1、抗胃溃疡作用。
2、降血糖作用。
3、降血压作用。
4、抗炎免疫作用。
5、解毒利胆作用。
6、利水作用。
7、抗心律失常作用。
《辽宁中药志》:“健脾燥湿,祛风胜湿。用于脘腹胀痛,腹痛泄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风寒湿痹,痢疾,疟疾,痰饮,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