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

圣人不死

中文名 圣人不死
提出人 庄子
目录导航

介绍

庄子说

王怡在《指环王与权威》一文中提到从权威到权力转变的观点,强调权威“去魅”。昨日在浙大教授讲学时也听到类似的观点,讲座中说到“韦伯把人类社会分成三个时代,分别是传统时代、英雄时代和法治时代,一个法治的社会应该是没有英雄的年代”。上述两位学者对当前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让我突然想到了庄子的一句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胠箧》讲到:“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 文中提到:“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渔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 有圣人就有大盗,圣人只是为大盗准备,甚至圣人可能蜕变为大盗。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庄子对圣人的警惕,对礼法的摈弃,对仁义的厌恶。我们不可能回到庄子提到“绝圣弃知”的原始年代,但是庄子所持的那种逆向思维必须引起我们深思。“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公民必须对国家和圣人有个清醒的认识,警惕圣人的蜕变,防范圣人的盲目。

愚忠说

回顾历史,联系当前,我发现中国一直处在圣人的时代,普遍存在一种对圣人的盲目崇拜思维。“圣人”是完美无缺,不会犯错误,因此人民对圣人总是顶礼膜拜。古代“圣人”的话是金科玉律就是圣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愚忠。古代的圣人的“四书五经”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愚从。

综论

庄子只讲到圣人的礼法为大盗所窃,而没有意识到圣人很有可能蜕变成大盗。历史上的暴君哪位不是集圣人和大盗为一体,天使和魔鬼于一身,名义上、形式上他们是圣人是天子,但行动中、实质上却是恶魔、大盗。一旦圣人蜕变成大盗,那么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解释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关于这句话的解释,无论对庄子本意的考证如何,其寓意应不仅局限于“圣人”个体的的复杂统一性(集天使魔鬼于一身),更应该强调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局限性,包括其所提出的各种思想。

例如:一个完美的圣人(反映在外界群体的认识)死了,而其留下的思想是向全社会开放的,有的人打着圣人的旗号干些“魔鬼”的勾当。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圣人有追求知识的本性,大盗有盗窃的本性,圣人不死,本性不灭,所以大盗也别想断绝!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目前主要的应用主要解释为,有的人(圣人)通过各种方法控制了世界的运行,盘剥大众,让大众成为奴隶,暗中汲取了大量的资源,此句子展现的是一种现象,解释世界运行的本质,更是向大众阐述了修道者达成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的一般方法。其他的解释太过肤浅,太过牵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