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帧格式

以太网帧格式

中文名 以太网帧格式
承载数据长度 46~1500字节
提出组织 XeroxPARC(XeroxPaloAlto研究中心)
提出时间 20世纪70年代中期
类型 有线局域网技术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在以太网的帧头和帧尾中有几个用于实现以太网功能的域,每个域也称为字段,有其特定的名称和目的

DIX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Intel, Xerox——数字设备公司,英特尔,施乐)

Preamble

8

Destination

6

Source

6

Type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IEEE802.3(Original)

Preamble

7

SFD

1

Destination

6

Source

6

Length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IEEE802.3(Revised 1997)

Preamble

7

SFD

1

Destination

6

Source

6

Length/

Type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历史分类

Preamble

8

Destination

6

Source

6

Type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Ethernet V1(1980)

Preamble

7

SFD

1

Destination

6

Source

6

Length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Ethernet V2(ARPA,1982)

Preamble

7

SFD

1

Destination

6

Source

6

Length/

Type 2

Data and Pad

46~1500

FCS

4

RAW 802.3(Novell,1983)

IEEE802.3/802.2 LLC(1985)

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格式,是由Xerox PARC提出的3MbpsCSMA/CD以太网标准的封装格式,后来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标准化形成Ethernet V1标准.

IEEE802.3/802.2 SNAP(1985)

由DEC,Intel和Xerox在1982年公布其标准,主要更改了EthernetV1的电气特性和物理接口,在帧格式上并无变化;Ethernet V2出现后迅速取代Ethernet V1成为以太网事实标准;Ethernet V2帧头结构为6bytes的源地址+6bytes的目标地址+2Bytes的协议类型字段+数据。

802.3以太网帧格式备注:

这是1983年Novell发布其划时代的Netware/86网络套件时采用的私有以太网帧格式,该格式以当时尚未正式发布的802.3标准为基础;但是当两年以后IEEE正式发布802.3标准时情况发生了变化—IEEE在802.3帧头中又加入了802.2 LLC(Logical Link Control)头,这使得Novell的RAW 802.3格式跟正式的IEEE 802.3标准互不兼容.该格式中将Ethernet V2格式中的type字段改为length字段,因为RAW 802.3帧只支持IPX/SPX一种协议。

区别对比

这是IEEE 正式的802.3标准,它由Ethernet V2发展而来。它将Ethernet V2帧头的协议类型字段替换为帧长度字段(取值为0000-05dc;十进制的1500),如此一来丧失了与Ethernet V2的兼容性,并且导致只能封装一种上层服务,即LLC;并加入802.2 LLC头用以标志上层协议,LLC头中包含DSAP,

参考文献

这是IEEE为保证在802.2 LLC上支持更多的上层协议同时更好的支持IP协议而发布的标准,与802.3/802.2 LLC一样802.3/802.2 SNAP也带有LLC头,但是扩展了LLC属性,新添加了一个2Bytes的协议类型域(同时将SAP的值置为AA),从而使其可以标识更多的上层协议类型;另外添加了一个3Bytes的OUI字段用于代表不同的组织,RFC 1042定义了IP报文在802.2网络中的封装方法和ARP协议在802.2 SANP中的实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