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极门位处明太原城东北隅,是明城八门中从未更名的城门之一。其城垣自洪武九年(1376年)问世迄今,已有632年之历史;其城楼至1949年毁之战火,也逾573个春秋。诠释其名,此词出自《旧唐书·礼仪志二》:“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依此意,“拱极”与拱辰同意。所谓拱辰,乃拱卫北极星。《论语·为政》云:“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可见,拱极的本意是,众星以北极星为中心,环而拱之。喻意则是,以德治国,便会得到臣民之拥戴,四方之归附。具体到一城之门,以拱极命名,似有天下众城为星,拱卫京城(国都)之意。明之京师北京,地处明太原城东北,太原城的东门名拱极,其喻意昭然。
在改革的大潮中,太原迎来了它建城2500年的日子,为纪念其城2500年的悠久历史,在太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著名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依其旧制,在其故址,重新修复了拱极门城楼,以管窥豹,一展明太原城“壮丽甲天下”,“神京所不如也”之壮丽,激发太原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的积极性,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甘人后,事半而功倍矣。
著名古建筑设计专家冯冬青先生。祖籍浙江绍兴,1955年12月出生于山西太原市,毕业于山大历史系文物管理专业。历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室主任,设计处处长。馆员,国家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古建规划设计专业30多年来,先后参加或主持古建筑(文物建筑)和仿古建筑的规划、勘测。冯冬青设计师主持修缮和新建设计、方案设计的文物建筑与仿古建筑共计40多处60多项。该项目的复原修复时间为2003年02月—2005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