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花株高1-1.5米,根茎很发达,成丛,分枝很多,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每株5-7片,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0-45 (90) 厘米,宽15-18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渐狭,绿色,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0-45厘米。花葶由叶鞘内抽出,总花梗长12-20厘米;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厘米,直径4-9厘米;苞片卵形或长圆形,长3-5厘米,淡绿色,顶端钝,上部无花的较狭,顶端尖,开展,白色,边缘染淡红晕;花萼长8-12毫米,白色,具不等的钝3齿,被微柔毛;花冠淡黄色,管长达3厘米,上部膨大,裂片三角形,长1-1.5厘米,后方的1片稍较大,具细尖头;侧生退化雄蕊比唇瓣短,与花丝及唇瓣的基部相连成管状;唇瓣倒卵形,长1.2-2厘米,淡黄色,中部深黄,花药无毛,药室基部具2角状的距;子房被微毛。花期:8月。
![]() |
![]() |
![]() |
![]() |
喜生于向阳的地方。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
产自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东亚及东南亚广泛栽培。
气候土壤: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
姜花
一般不须深耕,在种前将土地翻耙2-3次,整平作畦。施足基肥。
用根茎繁殖。栽种期在四川、陕西等地,多于夏至前后,浙江地区在清明前后。按行距33-40cm,株距25-33cm开穴,每穴放入姜种3-5个,覆盖细土2-3cm。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施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栽后约20天左右即可出苗。
苗高10-13cm时用稀人粪追肥一次;第2次追肥在处暑前后;第三次在白露前3-4天,宜用饼肥及草木灰;每次追肥前,必先锄草、松土。当干旱少雨时,须于早上或夜晚浇水,使苗叶生长正常,并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
姜黄主要发生根腐病,多发生在6~7月或12月至翌年1月。发病初期侧根呈水渍状,后黑褐腐烂,并向上蔓延导致地上部分茎叶发黄,最后全株萎死。
防治方法:①雨季注意加强田间排水,保持地下无积水;②将病株挖起烧毁,病穴撒上生石灰粉消毒;③植株在11~12月自然枯萎时及时采挖,防止块根腐烂造成损失;④发病期灌浇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在幼苗期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等害虫于咬食植物须根,使块根不能形成,降低产量。防治方法:①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拌细土15千克,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或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与炒香的菜粒饼5千克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②清晨人工捕捉幼虫。
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
1、降血脂作用
2、抗肿瘤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6、利胆作用
7、对终止妊娠的作用
8、抗氧化作用
9、光效应作用
姜花性状鉴别:姜黄根茎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以质坚实、断面金黄、香气浓厚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外方4-10余列木栓化细胞,常发生在皮层部会,其外有时可见表皮及皮层细胞。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1-2列细胞;维管束有限外韧形,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少。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棕色色素;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