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诺里尔斯克Norilsk
俄文名称:诺里尔斯克Норильск
俄罗斯东部地区 北极圈内最大工矿业城市,别译诺利尔斯克。在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西北部、 叶尼塞河下游东侧。人口18万(1985)。建于1935年。附近的 塔尔纳赫及“十月”矿等铜、镍矿藏丰富。有铁路同叶尼塞河港 杜金卡相通。俄罗斯主要 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生产镍、铜、 铂族、 金、银、 硒、 碲等10多种有色金属,尤以 镍、铜和 铂族金属最为重要。在纳杰日达建有大型铜、镍冶炼厂。还开采煤炭,并建有火电站。从 秋明州有复线输气管通达。
当地人说,“我们这里6月份看到雪太正常了,上下班乘坐公交车,前面必须有铲雪车开路。如果有人说,天气变暖了,那意思是说,气温将上升到零下10度。我们这里没有流浪汉,因为零下54度,早冻死了。”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英语:Krasnoyarskiy Kray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俄语: Красноя́рский край)位于西伯利亚中部,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内含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和埃文基自治区 (根据2005年4月17日的公民投票,两个自治区将于2007年1月1日合并入克拉斯诺亚斯克边疆区。)。面积2,339,700平方公里 (俄罗斯第二,占国土面积13%,不含两个自治区面积为710,000 平方公里),人口2,966,042 (2002年,含两个自治区,不含自治区人口为2,908,559),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位于俄罗斯的亚洲中部、北纬51度——81度,东经78度——113度。从北冰洋一直延伸到南西伯利亚山脉(高度达2930米).从北冰洋到萨彦岭南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延伸几乎3000公里,从西到东最宽处为1200公里。西伯利亚主干线在其境内长650公里。边疆区的最北点是切柳斯金角,位于北纬77.41°,是俄罗斯也是亚洲大陆的最北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东南及南部与图瓦共和国相邻,南部与阿尔泰边疆区相邻,西南与克麦罗沃州相邻,西部与托木斯克州相邻,西北部与秋明州相邻,东北及东部与萨哈林州相邻,东部及东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相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地势分为有贝兰山脉的泰梅尔半岛、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西伯利亚高原三部分。最高处是东萨彦岭的(高达2930米)库茨涅茨克山。主要河流有叶尼塞河及其支流,北部有赫塔河、皮亚西纳河、泰梅尔河。境内最大的湖是泰梅尔和皮亚西诺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北部特别寒冷,一月份平均温度——北部达零下36℃,南部达零下18℃;六月份的平均温度——北部为13℃,南部为20℃。年降水量从北部的200——300毫米到南西伯利亚山的800——1200毫米不等。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为多年冻土带,分布着沼泽泥炭土壤。冻土带的南部是原始森林、灰色森林土、黑土和深棕色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大部分土地都覆盖着原始森林(主要是阔叶林、红松),北部是北极冻土带,南部山地之间为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