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

目录导航

热带气旋

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总共产生了24个热带气旋。以下所有风暴资料皆是根据日本气象厅的季后报告重新编写而成。

台风康妮Kongrey

主词条:台风康妮(2007.03.31日-04.06日)

强度 :150 km/h (90 mph) (十分钟), 960 hPa (百帕)

台风康妮 卫星云图台风康妮 卫星云图3月31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密克罗尼西亚之东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康妮。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4月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4月4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台风康妮 路径图台风康妮 路径图4月6日,它转化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玉兔Yutu

主词条:台风玉兔(2007.05.15日-05.23日)

强度 :185 km/h (120 mph) (十分钟), 935 hPa (百帕)

超强台风玉兔 卫星云图超强台风玉兔 卫星云图5月15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关岛以东南偏南形成。5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玉兔。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5月2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再在较后时间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玉兔 路径图超强台风玉兔 路径图

热带风暴桃芝Toraji

主词条:台风桃芝(2007.07.04日-07.05日)

强度 :65 km/h (40 mph) (十分钟), 994 hPa (百帕)

热带风暴桃芝 卫星云图热带风暴桃芝 卫星云图7月2日,中国气象局发现一热带低气压在海南岛之东南形成,不过日本气象厅到7月4日才承认这个热带低气压。它在同日于海南岛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桃芝。同日,它在越南登陆并消散。

热带风暴桃芝 路径图热带风暴桃芝 路径图

超强台风万宜Manyi

主词条:台风万宜(2007.07.07日-07.17日)

强度 :190 km/h (120 mph) (十分钟), 930 hPa (百帕)

超强台风万宜 卫星云图超强台风万宜 卫星云图7月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关岛之东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万宜。

7月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7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不过6小时后就再将它降格为台风。

7月14日,它在九州、四国和本州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超强台风万宜 路径图超强台风万宜 路径图7月17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台风天兔Usagi

主词条:台风天兔(2007.07.28日-08.04日)

强度 :165 km/h (105 mph) (十分钟), 945 hPa (百帕)

强台风天兔 卫星云图强台风天兔 卫星云图7月28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塞班岛之东北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天兔。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7月30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8月2日,它在九州宫崎县登陆,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较后时间,它在本州山口县登陆,并减弱为热带风暴。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台风天兔 路径图强台风天兔 路径图8月4日,它在本州青森县先后登陆,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帕布Pabuk

主词条:台风帕布(2007.08.05日-08.09日)

强度 :120 km/h (75 mph) (十分钟), 975 hPa (百帕)

2007年8月5日早上6时,日本气象厅把位于在北纬20.2度、东经134.8度的热带低气压(当时其他气象台仍定为热带扰动或低压区)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帕布。同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它命名为Chedeng。它初时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动。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然而,当晚的QuikSCAT风场图显示,帕布的低层环流中心仍不明显,成狭长状,并和东南方另一个低压区(后来的热带风暴蝴蝶)的低层环流中心相连。

台风帕布 卫星云图台风帕布 卫星云图8月7日,香港天文台率先把东南面的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当日日出后,台湾中央气象局从可见光卫星云图中发现帕布真正的低层环流中心位置比原来估计的偏西了约100公里,即时把它重新定位。同日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帕布升级为台风;但香港天文台没有把帕布升为台风,维持强烈热带风暴等级。此时,上述的另一低压区已发展为热带低气压。由于帕布和该热带低气压相距只有500公里左右,两个热带气旋发生藤原效应,使帕布转向偏西移动。当日帕布在台湾屏东县恒春半岛南端登陆,随后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它降格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没有强烈热带风暴等级)。

在8月8日,帕布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越南海北部;同时,上述另一热带低气压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蝴蝶。受到蝴蝶的发展影响,加上掠过台湾造成的结构破坏,帕布逐渐减弱。当日,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日本气象厅都先后把帕布降格为热带风暴。当帕布在香港以南近海掠过前,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更把帕布降级为热带低气压。

在8月9日午夜1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把帕布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随后帕布转向西南偏西缓慢移动,在上川岛附近海域停滞不前,中国中央气象台、日本气象厅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都把帕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当日稍后时间,帕布转向东北缓慢移动。

台风帕布 路径图台风帕布 路径图8月10日,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把帕布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但澳门气象局则没有重新升格。当日日间帕布一度非常接近香港屯门一带,香港天文台表示帕布于下午3时左右在屯门登陆,并穿越香港西部;中国中央气象台则指出帕布于下午4时在屯门登陆。帕布移至屯门一带后,又突然转向偏西移动,穿越珠江口,在中山再一次登陆,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其后帕布转向西南偏西移动,一度再次移向上川岛方向。8月11日凌晨,帕布再一次转向东北移动,最后于早上8时35分在香港天文台总部之西北约80公里减弱为一低压区。

热带风暴蝴蝶Wutip

主词条:台风蝴蝶(2007.08.07日-08.09日)

强度 :65 km/h (40 mph) (十分钟), 990 hPa (百帕)

热带风暴蝴蝶 卫星云图热带风暴蝴蝶 卫星云图8月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马尼拉之东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蝴蝶。

8月9日,它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圣帕Sepat

主词条:台风圣帕(2007.08.12日-08.19日)

强度 :205 km/h (125 mph) (十分钟), 910 hPa (百帕)

超强台风圣帕 卫星云图超强台风圣帕 卫星云图8月12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关岛之西北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圣帕。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14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

8月1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同日,它在台湾花莲县秀姑峦溪口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登陆福建省。

8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菲特Fitow

主词条:台风菲特(2007.08.28日-09.08日)

强度 :130 km/h (80 mph) (十分钟), 965 hPa (百帕)

台风菲特 卫星云图台风菲特 卫星云图8月28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塞班岛之东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菲特。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30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9月1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5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它在静冈县伊豆半岛和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登陆。

9月7日,它减弱为一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同日,它三度在北海道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丹娜丝Danas

主词条:台风丹娜丝(2007.09.07日-09.11日)

强度 :100 km/h (65 mph) (十分钟), 990 hPa (百帕)

强热带风暴丹娜丝 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丹娜丝 卫星云图9月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硫磺岛之东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丹娜丝。

9月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丹娜丝 路径图强热带风暴丹娜丝 路径图9月11日,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百合Nari

主词条:台风百合(2007.09.13日-09.17日)

强度 :185 km/h (115 mph) (十分钟), 935 hPa (百帕)

超强台风百合 卫星云图超强台风百合 卫星云图9月12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那霸之东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百合。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14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它在久米岛町登陆。

超强台风百合 路径图超强台风百合 路径图9月16日,它在济州特别自治道登陆。同日,它在全罗南道登陆。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它在郁陵岛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超强台风韦帕Wipha

主词条:台风韦帕(2007.09.15日-09.19日)

强度 :190 km/h (120 mph) (十分钟), 925 hPa (百帕)

超强台风韦帕 卫星云图超强台风韦帕 卫星云图9月15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那霸之东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韦帕。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同日,它在西表岛登陆。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同日,它在浙江温州苍南境内登陆。

超强台风韦帕 路径图超强台风韦帕 路径图9月19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风暴范斯高Francisco

主词条:台风范斯高(2007.09.23日-09.25日)

强度 :75 km/h (45 mph) (十分钟), 990 hPa (百帕)

热带风暴范斯高 卫星云图热带风暴范斯高 卫星云图一低压区于9月22日下午在南海上增强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初时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动,翌日下午转向西至西南偏西移动,并增强为热带风暴。当晚,日本气象厅将热带风暴命名其为范斯高。

热带风暴范斯高 路径图热带风暴范斯高 路径图范斯高于9月24日清晨在香港以南约300公里掠过,当日下午在海南岛文昌市附近登陆。范斯高于当日晚上在海南岛上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并转向西南偏西至西南移动。翌日凌晨穿越北部湾,并转向西移动。当日下午范斯高转向西北至西北偏北移动,并在当晚于越南北部沿岸登陆并减弱为一个低压区。

台风利奇马Lekima

主词条:台风利奇马(2007.09.27日-10.04日)

强度 :120 km/h (75 mph) (十分钟), 975 hPa (百帕)

台风利奇马 卫星云图台风利奇马 卫星云图利奇马于9月29日在马尼拉东北偏北约220公里的吕宋岛上发展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向西移动。利奇马于当日傍晚进入南海,翌日转向西南偏西移动及增强为热带风暴,并于10月1日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采取西北或西北偏西路径趋向海南岛。

台风利奇马 路径图台风利奇马 路径图10月2日晚,利奇马掠过海南岛,并进入北部湾。翌日彷晚,利奇马增强为台风,并于该晚登陆越南海岸,并逐渐减弱。10月4日清晨,利奇马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并在数小时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当天彷晚,利奇马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并于晚间减弱为低压区。

超强台风罗莎Krosa

主词条:台风罗莎(2007.10.01日-10.08日)

强度 :195 km/h (125 mph) (十分钟), 920 hPa (百帕)

超强台风罗莎 卫星云图超强台风罗莎 卫星云图在10月1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发现一热带低气压于吕宋岛之东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把它确认为热带低气压。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罗莎。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10月3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10月5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超级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台风。同日,它在与那国岛登陆。同日,它在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登陆。

10月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福鼎市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风暴海燕Haiyan

主词条:台风海燕(2007.10.02日-10.06日)

强度 :75 km/h (45 mph) (十分钟), 994 hPa (百帕)

热带风暴海燕 卫星云图热带风暴海燕 卫星云图一温带气旋于9月30日形成,并于10月3日在威克岛西北偏北约1080公里转化为热带扰动,初时大致停留不动,并订为扰动编号93W。初时系统附近有少量对流发展,低层环流中心外露。当晚它开始缓慢向东移动,但对流稀少,低层环流中心完全外露。

10月4日,93W增强为热带低气压,系统附近有对流发展,低层环流中心转为部份外露,并加速向东移动。它迅速增强,当日晚上进一步增强为热带风暴,系统附近的对流集中于南部。

10月4日晚上,它进一步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强度达到颠峰,其中心最高持续风力为每小时90公里,并开始沿副热带高压脊西北部向东北偏北移动。微波图片显示93W形成一风眼墙,但环流细小。同时,日本气象厅把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但预期不会再增强。

10月5日上午,它的风眼墙消失,但其低层环流中心明显且风力仍颇强,对流十分旺盛,环流完整。

10月5日晚上,93W受到较凉的海水和颇强的垂直风切变影响,减弱为一热带风暴。翌日日本气象厅把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把它命名为海燕。

热带风暴海燕 路径图热带风暴海燕 路径图10月6日晚上,海燕进一步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及于10月7日上午减弱为一低压区。

强热带风暴杨柳Podul

主词条:台风杨柳(2007.10.05日-10.07日)

强度 :100 km/h (65 mph) (十分钟), 985 hPa (百帕)

强热带风暴杨柳 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杨柳 卫星云图10月6日,日本气象厅将在日本之东的热带低气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杨柳。第二天,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热带风暴杨柳 路径图强热带风暴杨柳 路径图

热带风暴玲玲Lingling

主词条:台风玲玲(2007.10.11日-10.15日)

强度 :85 km/h (50 mph) (十分钟), 994 hPa (百帕)

热带风暴玲玲 卫星云图热带风暴玲玲 卫星云图10月12日,日本气象厅将在中途岛之西南的热带低气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玲玲。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风暴玲玲 路径图热带风暴玲玲 路径图

10月15日,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强台风剑鱼Kajiki

主词条:台风剑鱼(2007.10.19日-10.22日)

强度 :165 km/h (105 mph) (十分钟), 945 hPa (百帕)

强台风剑鱼 卫星云图强台风剑鱼 卫星云图一低压区在10月19日于塞班岛之西北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初时向西北偏北移动。同日下午增强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剑鱼。同日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剑鱼转向东北偏北移动并移至日本以东海域。

强台风剑鱼 路径图强台风剑鱼 路径图

10月21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翌日凌晨,剑鱼转向东移动并转化为一温带气旋。

强热带风暴法茜Faxai

主词条:台风法茜(2007.10.26日-10.27日)

强度 :100 km/h (65 mph) (十分钟), 975 hPa (百帕)

强热带风暴法茜 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法茜 卫星云图一个低压区于10月26日早上于台湾以东海域附近增强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初时向西北偏北移动,日本气象厅将热带低气压命名为法茜。

法茜在同日下午增强为热带风暴,其后逐渐缓慢增强,晚上法茜转向东北偏北移动。10月27日黄昏增强为一强烈热带风暴,并移至日本以东海域,一度靠近东京。翌日凌晨,法茜于转向东北移动并转化为一温带气旋。

台风琵琶Peipah

主词条:台风琵琶(2007.11.03日-11.10日)

强度 :130 km/h (80 mph) (十分钟), 970 hPa (百帕)

台风琵琶 卫星云图台风琵琶 卫星云图11月3日,一热带低气压于马尼拉之东北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琵琶。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在伊萨贝拉省登陆。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台风。

11月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

11月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它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风暴塔巴Tapah

主词条:台风塔巴(2007.11.11日-11.12日)

强度 :65 km/h (40 mph) (十分钟), 996 hPa (百帕)

热带风暴塔巴 卫星云图热带风暴塔巴 卫星云图11月11日,一热带低气压于硫磺岛之西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塔巴。11月13日,它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米娜Mitag

主词条:台风米娜(2007.11.20日-11.27日)

强度 :150 km/h (90 mph) (十分钟), 955 hPa (百帕)

台风米娜 卫星云图台风米娜 卫星云图在11月20日,一热带低气压在雅蒲岛之西北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它命名为米娜。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11月22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11月25日,它在菲律宾登陆。第二天,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11月2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台风海贝思Hagibis

主词条:台风海贝思(2007.11.19日-11.27日)

强度 :130 km/h (90 mph) (十分钟), 970 hPa (百帕)

11月18日,一个热带低气压于菲律宾南部形成,初时向西移动,翌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并登陆菲律宾。

台风海贝思 卫星云图台风海贝思 卫星云图11月20日,热带风暴命名为海贝思,它在当晚迅速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进入南海。

11月23日午夜海贝思增强为台风,并达到颠峰,中心风力每小时130公里。

当晚,海贝思受东面的台风米娜影响而开始减弱及在南海中部徘徊,翌日清晨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转向东移动,再度趋近菲律宾。

11月25日,海贝思进一步减弱为一个热带风暴。

11月27日于菲律宾民都洛岛登陆。翌日早上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当日下午进一步减弱为低压区。

其他热带气旋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 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 卫星云图5月1日,泰国气象局发现一热带低气压于泰国附近形成,但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只把它当作为一低压区。同日,它越过边界进入北印度洋范围,并被印度气象部定为低气压BOB 01。它在5月5日消散。

热带低气压06W

8月2日,一热带低气压在越南顺化市之东南形成。

8月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06W 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06W 卫星云图8月7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因为该气旋,本年度从台风蝴蝶之后的台风,中央气象台的编号比国际编号大1。

热带低气压14W

热带低气压14W 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14W 卫星云图9月20日,一热带低气压在关岛之西形成。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热带低气压26W

热带低气压26W 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26W 卫星云图在11月28日,一热带低气压在硫磺岛之西形成。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2007年各国风暴命名名单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在2007年使用的名字清单中,有3个名字被替换,新名字“海葵”、“帕卡”及“杜苏芮”,分别取代了“龙王”、“麦莎”及“彩蝶”。2007年的风暴名称可能会与2001年至2002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提供国家/地区 名称
柬埔寨 康妮 0701
中国 玉兔 0702
北朝鲜 桃芝 0703
中国香港 万宜 0704
日本 天兔 0705
老挝 帕布 0706
中国澳门 蝴蝶 0707
马来西亚 圣帕 0708
密克罗尼西亚 菲特 0709
菲律宾 丹娜丝 0710
韩国 百合 0711
泰国 韦帕 0712
美国 范斯高 0713
越南 利奇马 0714
柬埔寨 罗莎 0715
中国 海燕 0716
北朝鲜 杨柳 0717
中国香港 玲玲 0718
日本 剑鱼 0719
老挝 法茜 0720
中国澳门 琵琶 0721
马来西亚 塔巴 0722
密克罗尼西亚 米娜 0723
菲律宾 海贝思 0724

菲律宾热带气旋命名法

提供国家/地区 名称
柬埔寨 康妮 0701
中国 玉兔 0702
北朝鲜 桃芝 0703
中国香港 万宜 0704
日本 天兔 0705
老挝 帕布 0706
中国澳门 蝴蝶 0707
马来西亚 圣帕 0708
密克罗尼西亚 菲特 0709
菲律宾 丹娜丝 0710
韩国 百合 0711
泰国 韦帕 0712
美国 范斯高 0713
越南 利奇马 0714
柬埔寨 罗莎 0715
中国 海燕 0716
北朝鲜 杨柳 0717
中国香港 玲玲 0718
日本 剑鱼 0719
老挝 法茜 0720
中国澳门 琵琶 0721
马来西亚 塔巴 0722
密克罗尼西亚 米娜 0723
菲律宾 海贝思 0724

风暴统计表格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 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名单每四年循环再用,因此本年名单与2003年的名单相同,但热带气旋名称 Batibot, Gilas, Harurot, Lakay, Manang, Nina, Pogi, Roskos 和 Sikat 则被 Bebeng, Goring, Hanna, Lando, Mina, Nonoy, Pedring, Ramon 和 Sendong 所取代。

  • Amang 0702
  • Bebeng 0704
  • Chedeng 0706
  • Dodong 0707
  • Egay 0708
  • Falcon 0711
  • Goring 0712
  • Hanna 0714
  • Ineng 0715
  • Juaning 0720
  • Kabayan 0721
  • Lando 0724
  • Mina 072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