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日期 | 预报区 | 热带气旋 | 台风 |
各地气象部门 | ||||
---|---|---|---|---|
中央气象台 | 5月27日 | 中国 | 7-9 | – |
香港天文台 | 3月18日 | 香港 | 4-7 | – |
中央气象局 | 6月29日 | 台湾 | – | 2-4 |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 4月10日 | 澳门 | 4-6 | – |
来源 | 日期 | 预报区 | 热带气旋 | 台风 |
各地气象部门 | ||||
---|---|---|---|---|
中央气象台 | 5月27日 | 中国 | 7-9 | – |
香港天文台 | 3月18日 | 香港 | 4-7 | – |
中央气象局 | 6月29日 | 台湾 | – | 2-4 |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 4月10日 | 澳门 | 4-6 | – |
香港天文台台长岑智明于3月18日表示,本年预计有4至7个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内。另外,现时发出3号及8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参考测风站之一的湿地公园将会被流浮山测风站取代。
根据中国大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13年度海洋灾害预测会商意见,预计201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将有24至27个热带气旋生成,比常年略偏多。其中预计有7至9个在沿海登陆,接近常年。登陆岸段主要在华东至华南沿海,影响东海的热带气旋数较常年偏多1至2个,其中有2至3个热带气旋北上影响北部海区。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副局长梁嘉静于4月10日表示,预料今年影响澳门的热带气旋有4至6个,其中1至2个可能悬挂八号风球,热带气旋会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之间出现。
中央气象局表示,今年海温偏正常,夏天会比往年热,因此台风生成数较多。不过由于太平洋高压偏弱影响,台风侵台的个数将较少,预计为两到四个,较有可能从台湾东边扫过或是南边经过,但带来的西南气流不得不防。
PAGASA: Auring
强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月1日-2013年1月10日 |
---|---|
强度 | 95 km/h(60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
2012年12月31日,一个低压区在雅蒲岛东南部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
2013年1月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1月2日下午9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UIM”的评级。下午9时25分,日本气象厅发布海上强风警报。
1月3日上午5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而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亦重新给予扰动编号93W。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1W。下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清松”。
1月4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月5日上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1月6日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1月8日上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1月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最后的警报。
清松是自1979年以来在西北太平洋上最早被命名的热带气旋。
强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月1日-2013年1月10日 |
---|---|
强度 | 95 km/h(60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
PAGASA: Crising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低压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2月18日-2013年2月24日 |
---|---|
强度 | 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
2013年2月1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东南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2月16日,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
2月17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2月18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2月19日上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9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2W。
2月20日上午10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海上强风警报。
2月21日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取消海上强风警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发出海上强风警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
2月22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珊珊”。
2月23日下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2月24日午夜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珊珊已经逐渐消散。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低压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2月18日-2013年2月24日 |
---|---|
强度 | 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
PAGASA: Dante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6月7日-2013年6月13日 |
---|---|
强度 | 85 km/h(50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
2013年6月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东部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6月6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6月7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6月8日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HIGH”。上午6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10时,日本气象厅发出海上强风警报。下午8时5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3W。下午9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摩羯”。
6月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12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6月13日上午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修改报文,将其风速进一步下调并发出最后的警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6月14日上午9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6月15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6月7日-2013年6月13日 |
---|---|
强度 | 85 km/h(50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
PAGASA: Emong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21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
2013年6月1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东南部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
6月16日上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6月17日上午2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上午3时15分,日本气象厅发出海上强风警报。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6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HIGH”。
6月18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4W。上午9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丽琵”。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20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21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最后的警报。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指丽琵已转化为一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21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
PAGASA: Fabian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6月20日-2013年6月24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
2013年6月19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W。上午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
6月20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时发出海上强风警报。中午12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HIGH”。下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5W。
6月21日上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贝碧嘉”。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6月22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6月23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
6月24日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6月20日-2013年6月24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
PAGASA: Gorio
强热带风暴 (JMA) | |
1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6月27日-2013年7月3日 |
---|---|
强度 | 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
2013年6月26日,原先撤编的热带扰动95W在菲律宾东南部海面上再次爆发,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重新给予扰动编号99W。
6月27日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发出烈风警告。下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6月28日上午3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HIGH”。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6W。下午9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温比亞”。
6月2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7月2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下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强热带风暴 (JMA) | |
1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6月27日-2013年7月3日 |
---|---|
强度 | 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
PAGASA: Huaning
台风 (JMA) | |
4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7月7日-2013年7月14日 |
---|---|
强度 | 185 km/h(115 mph)(十分钟) 925 hPa(mbar) |
2013年7月5日,一个冷心低压于威克岛西部海面上变性为暖心。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
7月6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7月7日上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10时,日本气象厅发布海上强风警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HIGH”。
7月8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7W。上午9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苏力”。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7月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7月10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由二级台风跳升为四级台风。
7月11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
7月13日上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发出最后的警报。下午11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14日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台风 (JMA) | |
4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7月7日-2013年7月14日 |
---|---|
强度 | 185 km/h(115 mph)(十分钟) 925 hPa(mbar) |
PAGASA: Isang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19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
2013年7月13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东部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
7月14日上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7月15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HIGH”,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7月16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8W。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对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7月17日上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西马仑”。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8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
7月19日上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19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
PAGASA: Jolina
强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7月26日-2013年8月3日 |
---|---|
强度 | 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
2013年7月2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几率给予“LOW”的评级。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7月27日上午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降级为“LO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7月2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再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7月30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发布海上烈风警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7月31日上午3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4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HIGH”。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飞燕”。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9W。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2日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3日上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下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飞燕的风速下调至50节。
强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7月26日-2013年8月3日 |
---|---|
强度 | 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
PAGASA: Kiko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7月31日-2013年8月8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992 hPa(mbar) |
2013年7月31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4W。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该日下午2时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8月1日上午6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
8月2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8月3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8月4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8月5日上午10时25分,日本气象厅再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布烈风警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8月6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0W。下午9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山竹”。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8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最后的警报。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7月31日-2013年8月8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992 hPa(mbar) |
PAGASA: Labuyo
台风 (JMA) | |
4级 超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8日-2013年8月19日 |
---|---|
强度 | 195 km/h(120 mph)(十分钟) 925 hPa(mbar) |
2013年8月8日,一个低压区在关岛西南部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9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8月9日上午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1W。
8月10日上午3时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尤特”。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8月11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8月12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
8月13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
8月14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下午8时5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
8月15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19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最后评为热带低压。
台风 (JMA) | |
4级 超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8日-2013年8月19日 |
---|---|
强度 | 195 km/h(120 mph)(十分钟) 925 hPa(mbar) |
PAGASA: Maring
强热带风暴 (JMA) | |
1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16日-2013年8月24日 |
---|---|
强度 | 110 km/h(70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
2013年8月14日,一个低压区在台湾东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8月16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9时20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海上烈风警报。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8月17日上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2W。
8月18日上午9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潭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20日上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21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8月22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23日上午2时3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强热带风暴 (JMA) | |
1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16日-2013年8月24日 |
---|---|
强度 | 110 km/h(70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
强热带风暴 (JMA) | |
1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18日(进入西北太平洋)-2013年8月27日 |
---|---|
强度 | 100 km/h(65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
2013年8月18日上午11时,位于中太平洋的佩娃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范围,因此改由日本气象厅(JMA)发报。下午3时3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评定为强热带风暴,沿用中太平洋名称佩娃。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
8月19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8月20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23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25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2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强热带风暴 (JMA) | |
1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18日(进入西北太平洋)-2013年8月27日 |
---|---|
强度 | 100 km/h(65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
热带风暴 (JMA)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19日(进入西北太平洋)-2013年8月20日 |
---|---|
强度 | 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
2013年8月19日下午2时,位于中太平洋的乌娜拉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范围,因此改由日本气象厅(JMA)发报。下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沿用中太平洋名称乌娜拉。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最后的警报。
8月20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热带风暴 (JMA)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19日(进入西北太平洋)-2013年8月20日 |
---|---|
强度 | 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
PAGASA: Nando
强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25日-2013年8月31日 |
---|---|
强度 | 100 km/h(65 mph)(十分钟) 980 hPa(mbar) |
2013年8月22日,一个低压区在菲律宾东部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
8月23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8月24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8月25日上午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布海上烈风警报。
8月26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4W。下午3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康妮”。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27日上午5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29日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30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31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指康妮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并继续对其发布海上烈风警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
强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25日-2013年8月31日 |
---|---|
强度 | 100 km/h(65 mph)(十分钟) 980 hPa(mbar) |
热带风暴 (JMA) | |
亚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30日-2013年9月5日 |
---|---|
强度 | 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
2013年8月30日,一个温带气旋在威克岛北部海面上转化为一低压区。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一般警告。
9月1日上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玉兔”。
9月2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重新给予扰动编号97W。上午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9月4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5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热带风暴 (JMA) | |
亚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30日-2013年9月5日 |
---|---|
强度 | 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
强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31日-2013年9月4日 |
---|---|
强度 | 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
2013年8月31日,强热带风暴康妮的残余云系在台湾东北部海面上再次爆发。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W。
9月1日上午3时25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5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5W。
9月2日上午3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桃芝”。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3日上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4日上午8时35分,日本气象厅指桃芝已转化为温带气旋。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指其转化为温带气旋,并发出最后警报。
强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8月31日-2013年9月4日 |
---|---|
强度 | 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
台风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10日-2013年9月16日 |
---|---|
强度 | 120 km/h(75 mph)(十分钟) 960 hPa(mbar) |
2013年9月10日,一个低压区在关岛东北部海面上生成。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9月11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W。上午9时25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上午9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IUM”的评级。下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9月13日上午3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万宜”。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6W。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14日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15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再度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16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下午8时40分,日本气象厅指万宜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所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把万宜的风速上调为65节,气压下调至960hPa,并且认为其达到台风的等级。
台风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10日-2013年9月16日 |
---|---|
强度 | 120 km/h(75 mph)(十分钟) 960 hPa(mbar) |
PAGASA: Odette
台风 (JMA) | |
4级 超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16日-2013年9月24日 |
---|---|
强度 | 205 km/h(125 mph)(十分钟) 910 hPa(mbar) |
2013年9月1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东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中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9W。
9月16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上午6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下午12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9月17日上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天兔”。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7W。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18日上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9月1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由二级台风跳升为四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台风,但于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是次升级被取消。
9月20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台风。
9月21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
9月22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并发出最后警报。
9月23日上午3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3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台风 (JMA) | |
4级 超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16日-2013年9月24日 |
---|---|
强度 | 205 km/h(125 mph)(十分钟) 910 hPa(mbar) |
强热带风暴 (JMA) | |
2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19日-2013年9月27日 |
---|---|
强度 | 110 km/h(70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
2013年9月1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东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8W。
9月15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9月18日上午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下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重新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9月19日上午5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9月20日上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9月21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19W。下午3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帕布”。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22日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9月23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9月25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9月26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发出最后警报。
9月27日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指帕布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所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把帕布的气压下调至965hPa。
强热带风暴 (JMA) | |
2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19日-2013年9月27日 |
---|---|
强度 | 110 km/h(70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
PAGASA: Paolo
台风 (JMA) | |
3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25日-2013年10月1日 |
---|---|
强度 | 120 km/h(75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
2013年9月2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
9月25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9月26日上午5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9月27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0W。下午3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蝴蝶”。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28日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9月29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9月30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下午9时0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并发出最后警报。
10月1日上午3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期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所发布的最佳路径中,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蝴蝶的风速上调至100节,并且认为其达到三级台风的等级。而在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蝴蝶的风速下调至65节。
台风 (JMA) | |
3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25日-2013年10月1日 |
---|---|
强度 | 120 km/h(75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29日-2013年10月3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992 hPa(mbar) |
2013年9月27日,一个低压区在威克岛西部海面上生成。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W。
9月28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9月29日下午3时2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9月30日上午1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9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圣帕”。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1W。
10月1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2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
10月3日上午2时40分,日本气象厅指圣帕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 (JMA) | |
热带风暴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29日-2013年10月3日 |
---|---|
强度 | 75 km/h(45 mph)(十分钟) 992 hPa(mbar) |
PAGASA: Quedan
台风 (JMA) | |
2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29日-2013年10月7日 |
---|---|
强度 | 140 km/h(85 mph)(十分钟) 960 hPa(mbar) |
2013年9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9月29日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9月30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2W。下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菲特”。
10月1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2日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10月3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10月4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下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10月6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10月7日上午3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发出最后警报。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台风 (JMA) | |
2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9月29日-2013年10月7日 |
---|---|
强度 | 140 km/h(85 mph)(十分钟) 960 hPa(mbar) |
PAGASA: Ramil
台风 (JMA) | |
4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1日-2013年10月9日 |
---|---|
强度 | 165 km/h(105 mph)(十分钟) 935 hPa(mbar) |
2013年10月1日,一个低压区在关岛东北部海面上生成。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7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10月2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9时25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10月3日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3W。
10月4日下午3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丹娜丝”。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5日下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10月6日上午3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10月7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10月8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下午5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发出最后警报。
10月9日上午3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指丹娜丝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所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把丹娜丝的风速下调为90节。
台风 (JMA) | |
4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1日-2013年10月9日 |
---|---|
强度 | 165 km/h(105 mph)(十分钟) 935 hPa(mbar) |
PAGASA: Santi
台风 (JMA) | |
3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6日 |
---|---|
强度 | 140 km/h(85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
2013年10月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东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晚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W。
10月8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9时2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10月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4W。下午9时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百合”。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0日下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10月11日上午3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
10月12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10月14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10月15日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下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台风 (JMA) | |
3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6日 |
---|---|
强度 | 140 km/h(85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
PAGASA: Tino
台风 (JMA) | |
4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6日 |
---|---|
强度 | 165 km/h(105 mph)(十分钟) 930 hPa(mbar) |
2013年10月8日,一个低压区在关岛东部海面上生成。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10月9日上午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下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10月10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5W。
10月11日上午3时2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韦帕”。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2日上午3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10月13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10月14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
10月15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10月16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指韦帕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台风 (JMA) | |
4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6日 |
---|---|
强度 | 165 km/h(105 mph)(十分钟) 930 hPa(mbar) |
PAGASA: Urduja
台风 (JMA) | |
5级 超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15日-2013年10月26日 |
---|---|
强度 | 195 km/h(120 mph)(十分钟) 920 hPa(mbar) |
2013年10月15日,一个低压区在马绍尔群岛西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早上,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3W。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MEDIUM”的评级。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10月16日上午3时25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6W。下午9时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范斯高”。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7日上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10月18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10月19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台风。
10月20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台风。
10月21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
10月22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10月24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10月25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10月26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指范斯高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台风 (JMA) | |
5级 超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15日-2013年10月26日 |
---|---|
强度 | 195 km/h(120 mph)(十分钟) 920 hPa(mbar) |
台风 (JMA) | |
5级 超级 台风 (SSHWS) | |
![]() ![]() |
|
持续日期 | 2013年10月19日-2013年10月26日 |
---|---|
强度 | 215 km/h(130 mph)(十分钟) 905 hPa(mbar) |
2013年10月19日,一个低压区在马绍尔群岛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
10月20日上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8W。
10月21日上午3时2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利奇马”。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3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10月22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12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由一级台风跳升为三级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10月23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台风。
10月24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台风。
10月25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
10月26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下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指利奇马已转化为温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