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

藏文化

中文名 藏文化
集中居住 西藏
精髓 古象雄文化
目录导航

简介:

指藏族所创造并拥有的文化体系。藏族集中居住在我国西藏,及散居云、川、青、甘及陕西部分地区,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古称吐蕃,使用藏语、藏文,信奉喇嘛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多彩的艺术。藏戏是我国西南地区较成熟的剧种,藏医是我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珍藏。自唐代起藏族主动向汉族学习,在政治上结成同盟,特别是在唐代时,其开明君主松赞干布请婚皇室,宗亲文成公主,使得汉文化大量入藏,藏汉文化得以充分融合,虽然至今仍保持各自明显特点,但在诸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藏文化的精髓--古象雄文化

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根基文化,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提起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象雄王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然而,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

对于古象雄文化来说,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象雄大藏经》。然而长期以来,因其缺乏汉译版本,致使我国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比之下,国外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们去挖掘和梳理这一宝藏。

2013年7月,在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丁真俄色开始组织人员整理、翻译《象雄大藏经》。一个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的《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就此展开。据介绍,《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内容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认为,《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不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揭示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希望通过汉译让更多的研究者能够直接接触文本,从而推动象雄文化研究,挖掘和发挥古象雄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也使古象雄文化得以重现生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古象雄文献分布零散、内容庞杂,给翻译和整理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优秀的翻译人才也十分匮乏,除了要精通古象雄文和藏文、汉文,还必须了解古象雄的历史。这些都导致我国对古象雄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谈及国内外关于古象雄文化的研究现状,白庚胜坦言:“虽然我们拥有古象雄文化的‘所有权’,但其‘话语权’却长期落在外国人手里。”资料显示,国际上对《象雄大藏经》的翻译乃至古象雄文化的挖掘已经走在中国前面:1922年,美国学者J.F.洛克在藏东寻找手抄本《象雄大藏经》;1928年,苏联象雄学家罗列赫在那曲的夏茹寺寻找《象雄大藏经》手抄本;一些国外研究机构和相关学者已启动对《象雄大藏经》的编译工作。在象雄文字研究方面,1966年,法国率先推出了象雄词典;1968年,丹麦学者艾力克·哈尔于著《来自西藏苯教的预言:一个未经探索的预言——象雄语语法词典》。日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并已出版了若干研究著作。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古象雄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已极为迫切地需要发出中国之声。白庚胜表示,如果古象雄文明研究工作做好了,我们将对伊朗高原文明、中亚西亚文明、欧亚大陆桥文化获得绝对性话语权,这对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乃至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将大有裨益。《人民日报》呼吁:抢救保护已迫在眉睫,古象雄文化亟待活起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