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剧团

江苏省淮剧团

中文名 江苏省淮剧团
代表人物 张云良刘少峰梁国英陈澄陈明矿
建团时间 1956年
目录导航

简介

江苏省淮剧团是由1953年创立的盐城地区实验淮剧团于1956年改建成立,是我省地方戏重点实验团体之一,是淮剧艺术研究发展的示范性团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淮剧”的传承团体,拥有以张云良、刘少峰、梁国英、陈澄、陈明矿为代表的一批在淮剧界有影响、有成就的艺术家。几十年来,江苏省淮剧团排演了一系列在全国和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剧目。其中《金色的教鞭》、《打碗记》、《奇婚记》、《太阳花》、《祥林嫂》、《青豆红豆》、《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王玉莲》、《宝剑记》、《小镇》等在全国和全省重大艺术活动中获得多项奖。多年来,江苏省淮剧团几度晋京演出,曾受到江泽民、李岚清、华国锋、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团体因在创作现代戏方面的突

江苏省淮剧团  淮剧《打碗记》江苏省淮剧团 淮剧《打碗记》

出贡献,盐城地区被国务院命名为“现代戏之乡”,团体成为全国现代戏研究会会员单位,为江苏和盐城人民争得了荣誉,为淮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剧团发展

一.历史发展

江苏省淮剧团演出 淮剧《奇婚记》江苏省淮剧团演出 淮剧《奇婚记》 1956年12月7日在南京成立,驻盐城。前身是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1954年,曾以《南访》、《大过关》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张云良获三等奖。1955年8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政治部文工队中抽调部分转业干部充实团体。于1956年建成全民体制的江苏省淮剧团,由盐城专区代管。正、副团长陈佐庭、司宏钟、张云良。曾编排演出《活人塘》、《范公堤》、《金水桥》、《蔡金莲告状》、《一家人》等。1959年,该团调至南京。1960年,易名为江苏省地方戏剧院淮剧团,正、副团长章希昭、赵彬、张云良。主要演员张云良、方素珍、华美琴、杨桂芳等。期间,创作、整理演出《赞貂婵》、《大庙会》、《舍妻审妻》等剧,获得好评。1962年8月江苏省地方戏剧院宣布撤销,江苏省淮剧团又划归盐城专区领导,命名位江苏省淮剧团一团,仍为全民所有制。1963年,中共盐城地委将团体改为集体所有制。

1959年,镇江市淮剧团划归盐城专区领导,并命名为江苏省淮剧团二团。正、副团长李少林、居乐。中共党支书记卜礼模。主要演员 蒯云霞、李少林、林云霆、王凤仙、徐长山、朱明高等。同年十月赴新疆慰问演出《大过关》、《对舌》、《郭华买胭脂》、《告御状》、《御河桥》等1964年江苏省淮剧一团、二团同时参加江苏省戏曲汇演,演出《民运队》、《田园新歌》受到好评。

江苏淮剧团演出 淮剧《太阳花》江苏淮剧团演出 淮剧《太阳花》1969年,一、二两团合并,更名为盐城专区淮剧团。1973年以《黄海前哨》参加江苏省专业剧团(扬州片)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75年,恢复江苏省淮剧团原名,并以刘少峰主演的《红灯记》中《刑场斗争》一折,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1978年,演出的《金色教鞭》被江苏省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81年演出的《打碗记》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获得好评。1985年演出的《奇婚记》参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得演出、剧本、音乐设计、主演(二人)、配演(二人)等7个一等奖。

建团以来,经过张云良、方素珍、华美琴、杨桂芳、李少林、刘少峰、梁国英、陈澄、陈明矿以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原盐城鲁艺六二届艺术骨干等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拥有了雄厚的剧作资源和丰富的戏剧文化传统,奠定了剧团发展、传承创新的坚实基础。剧团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云良、裔小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多名。剧团先后排演了一系列在全国和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剧目。其中《金水桥》、《舍妻审妻》、《赠塔》、《一家人》、《打碗记》、《奇婚记》、《太阳花》、《青豆与红豆》、《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王玉莲》、《祥林嫂》、《小镇》等剧目在全国和全省重大艺术活动中获得多项奖。近年来有六台大戏、一台小戏荣获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现代淮剧《小镇》荣获江苏省第二届“文华大奖”(榜首)。著名演员梁国英、陈澄、陈明矿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陈澄和陈明矿还获得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而陈澄更因《祥林嫂》的出色表演,荣获全球华鼎奖“最佳戏曲女演员”。

剧团近况

目前共有演职员工88人, 53人具有中高级艺术职称,其中有梅花奖演员两位。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深化,剧团已经形成比较符合艺术生产要求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有较为完整的创作、制作、演出、经营队伍。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 淮剧《小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 淮剧《小镇》江苏省淮剧团自建团以来,吸收和造就了一大批成绩卓著的优秀演员、编剧、导演、音乐工作者和舞台美术师及管理人才,为淮剧艺术的继承发展,为剧团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剧团在继承中谋发展,逐渐形成了已现代戏见长的表演风格。

江苏省淮剧团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创作导向,不断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尤其是近年排演的大型现代淮剧《小镇》。《小镇》在近年来先后获得:2015年江苏省文化厅重点投入剧目;

荣获第二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展演优秀剧目奖;

荣获2014—2015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榜首);

荣获2014年度盐城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

荣获2014年盐城市新剧目调演荣誉剧目奖;

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 我团共有7部作品获得该项荣誉;团体始终坚持党的文艺工作方针,走基层、进农村,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送到田间村头;大力培养淮剧接班人,聘请多位老艺术家负责教戏言传身教,给予青年演员全方位的培养。[1]

剧目集锦

经典剧目

《赞貂蝉》

《南访》

《活人塘》

《借长衫》

《乔迁之喜》

《当家人》

《渡口》

《红花绿叶》

《炊烟袅袅》

《生财有道》

《明天结婚》

《王小二剃头》

《鱼司令归行》

《游龙寻妃》

《打碗记》

《女儿的婚事》

《离婚记》

《杨元帅让印》

《芙蓉摆渡》

《巫婆现形记》

《血手印》

《父母心》

《儿女债》

《蝶恋花·古道别》

《打金枝》

《白痴皇帝》

《奇婚记》

《金色的教鞭》

《蔡金莲告状》

《一家人》

《关羽认妻》

《施耐庵传奇》

《人生在世》

《天下第一官》

《女皇春秋》

《半个媳妇》

《打神告庙》

《改革开放》

《万水千山》

《唐成值班》

《千家万户》

《张古董借妻》

《葬花词》

《天上的星》

《黄海潮》》

《深宫求子》

《王益民》

《秦香莲》

《三哭殿》

《福寿图》

《三看御妹》

《为儿为女》

《生命之歌》

《路魂》

《青豆红豆》

《蓝齐格格》

《兄弟姐妹》

老九剪彩》

《珍珠塔》

《八珍汤》

《马前泼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新创剧目

《太阳花》

《唢呐声声》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 镇》

《王玉莲》

《宝剑记》

《祥林嫂》

《金字招牌》

成就荣誉

《赞貂蝉》

《南访》

《活人塘》

《借长衫》

《乔迁之喜》

《当家人》

《渡口》

《红花绿叶》

《炊烟袅袅》

《生财有道》

《明天结婚》

《王小二剃头》

《鱼司令归行》

《游龙寻妃》

《打碗记》

《女儿的婚事》

《离婚记》

《杨元帅让印》

《芙蓉摆渡》

《巫婆现形记》

《血手印》

《父母心》

《儿女债》

《蝶恋花·古道别》

《打金枝》

《白痴皇帝》

《奇婚记》

《金色的教鞭》

《蔡金莲告状》

《一家人》

《关羽认妻》

《施耐庵传奇》

《人生在世》

《天下第一官》

《女皇春秋》

《半个媳妇》

《打神告庙》

《改革开放》

《万水千山》

《唐成值班》

《千家万户》

《张古董借妻》

《葬花词》

《天上的星》

《黄海潮》》

《深宫求子》

《王益民》

《秦香莲》

《三哭殿》

《福寿图》

《三看御妹》

《为儿为女》

《生命之歌》

《路魂》

《青豆红豆》

《蓝齐格格》

《兄弟姐妹》

老九剪彩》

《珍珠塔》

《八珍汤》

《马前泼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