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简介
深溪口乡位于
沅陵县县城东北部,东与 北溶乡、
肖家桥乡、 凉水井镇毗邻,南与
沅陵镇、西与 明溪口镇相连,北与
借母溪乡接壤。乡址设深溪口村,距县城21公里,深溪在此汇入 沅江。全乡总面积142.32平方公里。境内汉、土家、苗、白族等多民族杂居,以苗族人数居多。田、卢、张、李、
舒姓为该乡 大姓,语系为第六语言区,俗称“蝴蚂闹”。
区划调整
2005年沅陵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该乡以原乡地域保留下来,是县内6个辖区未受影响的乡镇之一。当年9月,对乡内部分行政村进行调整合并,原 白沙溪村、莲子滩村合并为 隆兴村,原 梅林村、刘家溪村、 杨家村合并成三坝滩村,原九矶村、下 怡溪村、 石家坡村合并为 南山新村,原潘公坪村并入深溪口村,原 陈家坪村并入 卢家湾村,原义祥坪村并入横 石村。到2006年1月,原17个村调整为9个,辖126个 村民小组,2597户,11065人。
水文气候
该乡境内溪流纵横。共有 沅水、深溪及其它大小溪、河流15条,总长210公里。在 五强溪电站蓄水后,乡境形成水域面积达1.3万亩,可直接开发利用面积达6000亩。自古以来以捕鱼为业 养家糊口的溪河沿线农家,开始发展 网箱和拦坝养鱼。该乡不断完善水利水电设施,全乡有小Ⅱ型水库4座(容量93.4万立方米),骨干塘4口,小山塘22处,渠道4000米, 有效灌溉面积达1500亩,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为该乡的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乡平均年光照幅射总量103.17千卡/ 平方厘米,年 日照时数为1582.3小时,常年平均气温在16.7℃,相对湿度为78%,年降水总量1565.0毫米。
交通条件
该乡水陆交通便利。由于地处城郊,水路有五强溪库区沅水航道穿境而过,陆路有沅(陵)—张(家界)、沅(陵)—五(强溪)公路穿境而过,形成便利的水陆
交通网。每天有 借母溪、 北溶乡、大合坪、五强溪、七甲溪、五强溪、七甲坪等地及本地的客车15班次经过集镇往返县城。该乡共有码头13处,水路有8支 客船往返县城。另外,在该乡境内沅水航道上,每天有川流不息的客船和货船经过,旧时沅水的九矶险滩、横石险滩已经通畅无阻。
林业发展
该乡地处 武陵山脉,沟壑纵横,山多田少,气温湿润,植被繁茂,出产木材。全乡有 林业用地16.3亩, 森林覆盖率77%, 活立木蓄积量19.8万立方米,盛产木材,年产
商品材1500立方米, 用材林主要以松、杉、柏为主,还有樟、梓、楠、银杏等珍稀树种。 经济林主要有 板粟、小水果、 油桐、药材(杜仲、茯苓、黄柏、厚朴及天麻)、银杏等共计2100亩。该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建成木材加工厂2家,利用本地丰富的木材资源,进行木材细加工。
农牧业发展
该乡大力推行软盘育秧抛秧和旱地酸土耐寒育秧技术,利用地处城郊的优势,大力发展 特色农业,引导农民种植草莓和蔬菜,成为加快农户致富的最好途径。草莓种植已经成为该乡的一大产业,草莓种植面积达150余亩,主要以深溪口村、 隆兴村为主,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 经济发展。该乡同时利用横 石村及附近方圆6000里以内丰富的 草场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2003年投资50万元,建成了深溪口乡山羊养殖场,以“公司+农户+协会”半圈养模式,进行分散放养、集中管理,主要以饲养金堂
黑山羊、南江
麻羊、本地羊为主,带动全乡山羊养殖业的发展。主要农产品有:油菜、花生、红薯、黄豆、芝麻、西爪等;畜牧渔产品有:猪、牛、羊、鸡、鸭、鱼等;主要土特产有:板粟、茶叶、桐油、柑桔、蜂蜜等,其中板栗年产量150吨以上。
社会事业
该乡通讯、文教卫事业发展较快。乡集镇设有邮电代办所1处,办理日常的信函、汇款等业务;集镇开通 有线电视网络,可收看11个卫星频道节目,90%的村民自购卫视接收器材,接收卫视节目。实施 村村通 程控电话工程后,到2005年共有程控电话用户300户;2004年~2005年,集镇先后修建联通、移动信息塔各1座。
该乡教育事业发展稳定,到2005年底,该乡有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21所,共有教职工91人,在校学生1194人。2006年7月5日深溪口乡中学与乡中心小学合并为深溪口乡九校,成为“ 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深溪口乡集镇有卫生院1所,床位20张,配备200MAX光机、 B超机、 心电图机、 手术床、 制氧机等高科技设备,为全乡及周边广大 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 技术服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