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中文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语义 牵挂爱人
目录导航

出处来源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3)《诗经·郑风·子衿》

作品原文

青青子衿(1),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2)音?

青青子佩(3),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4),在城阙(5)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字词注释

(1)子衿(jin):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第二人称代词,“你”。衿:即襟,衣领。

(2)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版本一);嗣(sì):继续(版本二)

(3)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4)挑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5)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作品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思绪。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相关诗句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

赏析

《短歌行》曹操中化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急切的渴求。

作品鉴赏

版本一

诗的第一句采用赋的手法,直接抒发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你知道吗,这些天来我无时不在想你,眼前总浮现出你的影子。既然十分想念,为什么不去找他呢?“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两句背后的隐情又是什么呢?这就要靠我们大胆地想象来补充了。

诗的第二节在第一节直接抒情的基础上再加渲染:这魂牵梦绕的相思太折磨人了。见不到你,我茶不思,饭不想,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这些,你知道吗?即使我没有去找你,你为啥不主动来找我?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主人公在苦盼苦等自己的心上人来幽会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跑到了他们俩经常见面的地方,希望在这里能够等到自己的心上人。“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两句写焦急地等待:掂起脚尖、伸长脖子,看不见男友的影子心里很着急,恨不得马上跑到他的家里去找他。等到了吗?“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两句可以看作是两人见面后的谈话,犹如现代恋人们见面后拥抱时所说的“想死我了!”

这首诗采用“赋”的表现手法,层层渲染,将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版本二

《子衿》描写男子渴望与朋友(同学)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所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度日如年的相思,自然因为深刻难忘的印象和恋慕,而那个衣领青青的形象,总在眼前和脑海里,刻骨铭心,忧思难忘,忍受不住,去那城楼盼望,彷徨徘徊,反倒更见出心情的急迫。

版本三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他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他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作品评价

《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男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他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