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就是拍摄出导演想拍摄的任何场景来。但是,所有那些输入到电脑里的数据又是完整无误地来源于真实世界,也就是说,输入电脑中的虚拟场景和虚拟人物必须是真实世界和演员的“全息”复制,等于是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克隆到电脑里的虚幻世界,从而在物理意义上打通“虚拟”与“真实”的界限。
在拍摄《黑客帝国》的“尼奥大战一百个史密斯”段落时,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取得交战角色的全息复制数据,也就是如何真实地创造“虚拟人”。一百个史密斯的虚拟人形象是从扮演史密斯的雨果·维文和他的12个替身演员身上提取数据的。为了做到这一步,首先把那些替身进行了为时数月的训练,主要是模仿雨果·维文的一言一行,包括他的各种神情和动作习惯。
当替身们对雨果的模仿达到导演满意的阶段后,动作指导袁和平的小组和基努·里维斯加入了进来,开始动作戏的排练,在这过程中,用“动作捕捉器”将所有尼奥和一百个“史密斯”该完成的动作全部输入电脑。
单单这一工作就持续了整整4个月,创造了电影历史上使用“动作捕捉器”的新记录,事实上,这一记录也超越了所有大型三维游戏曾使用过的动作捕捉数目。
“动作捕捉器”的使用也使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更加得心应手,他可以设计出许多常人难以做到的动作,并能通过电脑修饰,使武术动作看起来更加有力而舒展。
在所有设计动作被记录、输入进电脑之后,特效小组又利用高清摄像机拍摄下演员脸部的每一个精细反应,就可以得到演员表演时脸部的三维精确数据。
最后,另外“复制”好的虚拟场景、道具,和一些影片需要的特殊效果被加了进来,完美地组合成和真实世界一样的虚拟世界。
盖特他们称之为“虚拟制片厂”,这使得无限制地多样化镜头运用和剪辑成为可能。沃卓斯基正是利用“虚拟拍摄”这一革命性技术,在尼奥大战一百个史密斯一战中,用以前不可能的角度拍摄出了几乎是不可能的镜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