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权击退中国南汉军队,据有交州之地(即今越南北部),于939年建政称王,设官职,定朝仪,奠都古螺(即东英县),是为吴朝。前黎朝建立后,对邻近地区采扩张政策。黎桓开国后,曾派使节到占城,但却被占人拘禁。黎桓对此怀恨在心,便装备好战船兵甲,于982年(黎大行帝天福三年)亲征占城,获得大胜,“浮获士卒,不可胜计,获宫妓百人,及天竺僧一人,迁其重器,收金银宝货以万数,夷其城池,毁其宗庙”。983年,黎桓率兵征讨,因海路险阻,于是开凿渠道,令航道通行。占城国王因陀罗跋摩四世(中国文献作“施利陀盘吴日欢”)对于越人的连番入侵,甚为不满,便于985年(黎大行帝天福六年),向宋朝要求交涉,因宋朝与占城关系密切,宋太宗乃于985年(天福六年)及990年(兴统二年)两度派使到越,要求黎氏朝廷“保国睦邻”。黎桓又于999年(应天六年)平定何蛮洞(在今清化省),提高前黎朝声威。
990年(黎大行帝兴统二年),黎桓乘占城积弱,出兵入寇,夺取地哩州(在今越南广平省)等地,俘获甚多。占城王再次向宋廷投诉“为交州(指越南)所攻,国中人民财宝皆为所略”,宋太宗便提醒黎桓,“各令保境”。992年(黎大行帝兴统四年),黎桓将在地哩州所掳获的三百六十多人,以及乌里州(今顺化)归还占城。994年(黎大行帝应天元年),占城国王的赴越使节因礼节问题,令黎桓不快,因而派王孙制荄入朝前黎朝。
995年(黎大行帝应天二年)至997年(黎大行帝应天四年),占城连番出击越南边境。黎桓便在997年击退占城军队后,向宋廷投诉“本道境接占城,一二年间,邻部骚动,掠近乡之税户,侵边境之驯良,累发兵戈,御彼捍御,致稽朝贡,深负宪章”,宋廷“优诏答之”,表示尊重,并赐给带、甲马。
李朝建立后,继续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为提高李氏王室的政治威望和国际地位,李朝连续侵犯宋朝南方边境,掠夺土地、人口及财物。李朝对中国宋朝边境的侵扰,始于李太祖时期。1014年(顺天五年),越南的“獠户”张㜑看因被李朝治罪,逃到中国钦州。李朝便以追捕逃犯为由,寇掠钦州的如洪寨。宋真宗命广南西路转运使向李朝追讨责任。1028年(顺天十九年),李太祖“令子弟与女婿申承贵等,领众入本道,剽掠边民”,宋廷亦依旧命广南西路转运使向李朝追讨。其后李朝对侵扰有增无已。1036年(通瑞三年)农历十月,李太宗发兵侵宋朝思陵等州,并肆行掠夺破坏,“掠牛马、焚庐舍而还”。11世纪中叶,广源州(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州,当时属宋境)首领侬智高作乱,侵扰李朝及宋朝边道地区,1052年(崇兴大宝四年)宋人讨灭侬智高,李朝将该地顺手而得。1059年(彰圣嘉庆元年),李朝入寇宋朝钦州思禀管。1060年(彰圣嘉庆二年),谅州牧申绍泰追捕逃亡兵士,追入宋境,掠夺宋方人员及牛马而回。
而宋朝在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也对越南采取强硬态度。宋廷先后起用的桂州长官沈起、刘彝二人,制作战船,收编当地部落民众为兵,授以战争技巧,但这些举动已引起当地民众的不安。岭南人徐百祥(又作徐伯祥)将消息泄露到越南,向李朝君臣提出,先法制人可控制敌方的心理,所以不如先出兵入侵宋朝。于是,李朝便于1075年(太宁四年)发动侵宋战争,由大将李常杰领兵,攻破中国钦州、廉州、邕州等地。在邕州一役中,知州苏缄奋力抵抗,城破后自焚而死。而李军则大行杀戮,在钦、廉、邕三州屠杀数十万人,并俘掳民众而回。宋方旋即作出反击。1076年(太宁五年)三月,宋朝命郭逵、赵卨等领兵,并与越南邻近的占城、真腊等国联合出击。越将李常杰在如月江(在越南北宁省如月村,梂江下段)击破宋军,郭逵撤走。其后郭逵部队夺回广源州,又于富良江(一说为梂江,一说为红河)大败越军,击杀越将洪真太子。李仁宗对此深感不安,便向宋方要求停战,愿意归还所掳掠人众。
李太祖即位之初,1011年(顺天二年),占城向李朝赠送狮子,以示友好。然而双方在日后多次兵戎相见。1021年(顺天十二年),太祖命儿子开天王李佛玛率兵南侵,进攻占城布政寨地区,杀当地“布令”(官名)。1043年(明道二年),占城王阇耶僧诃跋摩二世(又作“刑卜施离值星霞弗”、“乍兜”、“乍斗”等)派水军(《大越史记全书》称为“占城风浪贼”)入侵李朝的沿海领土,李太宗皇帝又以占城多年没有遣使通好为由,筹备南征,修造战船百余艘,于次年(1044年,明道三年)亲自出征,于五蒲江南岸一带与占城军队爆发战事,此役中越军得胜,占城国王阵亡,军队战死者三万余人,被俘五千余,战象死者六十头。该年农历七月,越军进至占城国都佛逝(又作“毗阇耶”),大肆掠夺王宫而回。此战亦导致占城第八王朝终结。
1068年的年底,占城出兵入侵李朝边境,李圣宗亦随即作出反应。1069年(神武元年)二月,李朝发舟师南下,势如破竹,经日丽海口、尸唎皮奈(Çri Banöy)等地,在须毛江大败占军,占王弃国都佛逝(又作“毗阇耶”)出逃,越军于是进占佛逝,终于在四月份,由大将李常杰擒获占王。李圣宗更亲到占城王宫大宴群臣,又遣使入宋,宣示胜利,到六月才撤军回国。越军占据佛逝期间,肆行破坏及劫掠。1075年(太宁四年),李朝派李常杰进攻占城,以图协助律陀罗跋摩三世复位,但被占军击退。李神宗时,李朝的另一邻国真腊(又作“占腊”、“吉蔑”)开始加紧对越进攻,占城亦卷入其中。1132年(天顺五年)七月,占城与真腊联合,进攻李朝乂安州,李朝随即派太尉杨英珥击破两国联军。其后,李英宗时,占城因拒绝协助真腊攻越,真腊便于1145年(大定六年),出兵攻占,进至佛逝城(一作“毗阇耶”)。
陈朝时期,是越南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亦是越南扩张主义在古代最猖獗的时期。陈朝取代李朝后,占城亦于陈太宗在位年间的1228年(建中四年)及1242年(天应政平十一年)遣使到越入贡。但与此同时,占王阇耶波罗密首罗跋摩二世因见越南自李朝末年国力衰弱,常派轻舟侵扰越方沿海,又要求陈朝交还以往李朝所夺的占城旧地。陈太宗大为不悦,乃于1252年(元丰二年)亲征占城,俘获占王之妻及臣民而回。
1306年(兴隆十四年),越南与占城关系较为缓和,陈英宗把皇妹玄珍公主下嫁占城王制旻(越南语:Chế Mân,占名:阇耶僧伽跋摩〔Jaya Simhavarman〕),得到乌、里二州(今广平省、广治省及承天顺化省)作为聘礼,翌年更名为顺州、化州,纳入陈朝版图,从此越南的领土向南扩张到海云关。1311年(兴隆十九年)十二月,陈英宗以占城国王阇耶僧伽跋摩四世(又作制至、制鸷)对越态度“反侧”,便亲自统军入侵占城,兵分三路,从海路、山路、平原深入占境。越军进至俱占寨时,招降当地寨主,并令寨主协助劝谕占王投降。占王偕同家人向英宗投降。后来越南将领范五老率军击破占军,制能不敌,出国逃至爪哇。占城第十二王朝亦告终结。正当陈朝统治者耀武扬威的时候,遭遇了比它更为强大的蒙古扩张主义者的侵略。
1402年,越南在太上皇胡季犛的指挥下,攻陷了占城首都。占城国王阇耶僧伽跋摩五世遣使多次向明朝求救。胡朝并将越南版图从海云关扩张到现广义省北部地区。然而,这篇新领土在胡朝覆灭(1407年)之后,又被占城夺回。
1446年(大和四年),黎仁宗派黎受、黎可率军侵攻占城都城,城陷后,擒得占城的国王及妃嫔,获得大量象、马、械仗。后班师回越南,并将占城国王押回越南,另立傀儡贵来为占城新国王,向黎朗称臣纳贡。
1470年(洪德元年),越南语占城关系开始紧张。是年,黎圣宗率军二十万进攻占城。1471年(洪德二年),越军攻占占城京城阇槃(越南语:Đồ Bàn,今属平定省),俘获三万余人,斩四万余级,后杀死占王茶全(越南语:Trà Toàn,占名:Pau Kubah),占城北方领土(从海云关到今富安省北部石碑山〔越南语:núi Thạch Bi〕一带)划归越南,于其地设立广南道/承宣广南。
黎圣宗时期,又对老挝、盆蛮(在今老挝东部及越南莱州、山萝等地)用兵,夺取领土或迫使其入贡方物。
1611年(后黎朝弘定十二年),阮潢派梁文承南征占城(华英国),攻城略地后,建立富安府,分为两县,分别是同春和宣和。1653年(后黎朝庆德五年),占城人攻击富安府,反为南阮军击败,南阮又开辟了泰宁府。1653年(后黎朝庆德五年),占城国王Bà Thấm(Po Nraop)再次向富安派兵试图重新控制这片地区。1661年(后黎朝永寿四年)南阮侵略占城,在“占城的土地上建立了富安府”。1675年(后黎朝德元二年),阮氏借口占城侵略富安,举兵攻打占城藩郎以北地区,把占城驱逐到藩郎南的狭小范围内。
1693年(正和十四年),阮氏借口占城“不修藩臣之理”,再次进攻占城,阮军深入占城内地,活捉占王婆争,押回富春(顺化)。在潘郎江南岸地区设立了顺城镇,1697年(正和十八年)改为平顺府。至此,占城的全部领土被越南吞并。现在,占族是越南少数民族之一。1692年(正和十三年),婆索起兵反对广南阮主的统治。阮福淍镇压了这次起义,并于1697年(正和十八年)改占城国为“顺城镇”。但旋即宾童龙地区爆发了鼠疫。占城贵族屋牙挞在清人将军阿班的帮助下,于1695年((正和十六年))击败了广南留守军。随后阮福淍遣阮有镜击败了他们。阮氏政权在印支半岛扩张,于1697年(正和十八年)略取占人所余土地,设平顺府,占城国至此灭亡。阮主与顺城镇完全讲和并不再交战。占城王被封为“镇王”,并保持了这一称号达135年。虽然占城国王在这片四处都是越南人的土地上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1698年(正和十九年),阮将阮有镜夺取高棉(又作高蛮、高绵、高绵)辖下的湄公河三角洲,设置嘉定府以作统治,西贡(又称柴棍,今胡志明市)等地遂入越南版图。1708年(永盛十年),高棉国所属的河仙(又作河仙,今坚江省)领袖鄚玖向阮主称臣。
主词条:柬越战争
越南统一后,外交形势出现波折。1977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同时又加强与苏联合作,对印支邻国加强影响力,与老挝(即老挝)缔结《越老友好合作条约》以发展“特殊关系”,又在1978年全面出兵柬埔寨(是为柬越战争),1979年1月5日至6日,越军从东、西、南三面逼近金边市。1月6日中午,西哈努克亲王与南斯拉夫驻金边外交人员等乘坐中国派去的波音707民航专机,从金边波成东机场起飞撤离。民柬部队守备首都的中央警卫师以及柬埔寨党政机构被迫主动撤出金边,越军于1月7日12时30分占领金边。
1986年夏,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逝世。1979年战争爆发后,越南的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50%到60%,无力对越南国内经济建设投资。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承认“上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指标没有完成”,“生产发展缓慢”,“供求关系的矛盾日益激化”,“分配流通领域出现紧张和混乱”,“财政赤字巨大”,“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许多最起码的正当要求得不到保证”,“群众对党的领导和国家机关的职能的信心减退”,“总的主张和政策方面的严重和长期的错误,是战略指导和组织实施方面的错误”,越共决定开始搞革新开放,谋求从柬埔寨战场脱身。1989年9月27日,越南政府宣布从柬埔寨全面撤军。1990年8月,最后一批越军撤离柬埔寨。同时柬埔寨各派政治势力之间逐步实现停火。1990年11月,柬埔寨冲突各方签署了《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决定了在由联合国向柬埔寨派遣维持和平部队,在柬埔寨举行大选并组织民族联合政府等事项,柬越战争结束。联合国驻柬临时机构1993年11月间开始撤出柬埔寨。
主词条: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山轮战、赤瓜礁海战
此时越南与中国则反目成仇,1979年因边界问题爆发中越战争,中国军队在该年攻入谅山等地,逼近首都河内,越南政府加紧防御,中国声称这次“自卫还击”行动已“达到预期目的”而撤军,但此后约十年间,越中处于敌对状态,时而兵戎相见。
1988年3月,中越在南沙群岛赤瓜礁发生海上冲突,中方击沉2艘,击伤1艘越南海军舰艇,并在南沙群岛的6个礁盘上建立了据点。越南在1979年后因苏联无偿租用金兰湾作其后盾,加强了对南海各岛屿资源的支配,海峡两岸因长期对立,均无法或无力对南沙群岛作有效控制。至2012年,南沙群岛岛礁中有29个为越南所控制并有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