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兰荪与陶时介是北伐军中战友,陶时介在牺牲前拜托兰荪把自己的物品交给父亲和妹妹纫珠,兰荪来到陶家告诉了他们时介牺牲的消息,在照顾陶父的过程中,兰荪与纫珠相爱。兰荪的表妹柔云很喜欢表哥,因此对纫珠怀恨在心,经常对纫珠冷嘲热讽,挑拨兰荪夫妻的感情。 一次纫珠看到兰荪与柔云很亲密,纫珠心痛之下决定离家,但却发现忘带了儿子的照片遂让婢女翠儿去拿,阴错阳差两人上了不同的火车,翠儿的车出轨,兰荪以为是纫珠死了。后来兰荪与柔云结婚,柔云的刁蛮本性暴露出来, 纫珠改名李幽兰来到儿子良彦的小学当老师,与良彦感情很好,纫珠发现了柔云想加害良彦,柔云羞愤之下自杀,纫珠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去过自己的生活。[1]
《空谷兰》剧照(5)电影片名:空谷兰(上下集)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20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混音:默片
制作:
默片: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25年摄制
有声: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4年摄制
导演 Director:
张石川 Shichuan Zhang
编剧:
包天笑(根据日本黑岩泪香的 小说《野玫瑰》改编)
演员 Actor:
宣景琳 Jinglin Xuan
胡蝶 Die Hu
高占非 Zhanfei Gao
严月娴 Yuexian Yan
郑小秋 Xiaoqiu Zhen
摄影 Cinematography
董克毅 Keyi Dong[2]
胡蝶:
胡蝶是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归天的1908年出生的,祖籍广东鹤山,生于上海提篮桥。少年时,她曾于天津住过两三年,在圣功女学初级班读书。那时,她叫胡宝娟,入了影坛,才自易其名为胡蝶,意在如彩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飞翔。她这只彩蝶,飞跃了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两个时代,见证了中国和世界的巨变,在电影的浩瀚星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1975年,她由台湾移居加拿大,1989年4月23日,彩蝶在温哥华合上了翅膀。
胡蝶是电影史上的一颗巨星。她像一只彩蝶,在影坛神奇地飘飞四十余载,岁月的风雨曾打湿过她的翅膀,却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她几度息影,又几度复出,留下七十多部影片,也留下一段传奇。
1941年日寇侵占香港后,对文化名流施以怀柔政策,企图拉拢他们为其服务。占领军高官矶谷廉介曾邀胡蝶去半岛饭店赴宴,表示友善。在矶谷廉介的授意下,报道部的和久田幸助多次登门“问安”,殷切邀请胡蝶去东京做客,还要为她拍一部《胡蝶游东京》。胡蝶心里明镜似的,个中隐藏着大阴谋,要收买她为法西斯涂脂抹粉,拉拢她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她岂能上了圈套?为稳住敌人,便施了个缓兵之计,她巧笑倩兮,回了鬼子,说她正身怀六甲,暂不能成行。好事不怕晚,以后再说。随后,她和家人迅速逃离了香港,一路颠沛流离,去了重庆。
对于胡蝶,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如是评之:“胡蝶为人落落大方,一洗儿女之态,与客周旋,言语不着边际,海上社会,奇幻百出……胡真精明练达之人哉,言其性格则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人物相比拟,则十之五六若宝钗,十之二三若袭人,十之一二若晴雯。”
也许正是因为胡蝶善于观察生活和具有练达的处事之风,演起角色来才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在六集影片《啼笑姻缘》中,她一人出演双角儿,既扮善良淳朴的艺人沈凤喜,又饰浪漫摩登的何丽娜,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演得活脱、生动,凸显了高超的表演功力。
随后,在《姊妹花》中,她再次上演一人双角儿的戏码,同时拿捏大宝、二宝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这两个人物,尽管是双胞胎姐妹,但德性、品格和性情却差异巨大。胡蝶说:“我过去一向演的都是善良的妇女,所以大宝比较得心应手,演来也显得真实自如;演二宝就比较难了,二宝的霸道、骄奢淫逸的作风就不太合我的戏路。”但是,她凭借多年的生活积累和表演天赋,还是将角色把握得泾渭分明,既呈现了大宝的善良、质朴、坚韧和容忍,也刻画了二宝的轻浮、娇纵和狡黠。在惟妙惟肖中,突出了大宝的深沉、含蓄和内心的起伏;也在大开大合里,将二宝的骄横跋扈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姊妹花》,批判了腐蚀灵魂、扼杀骨肉伦常的剥削阶级思想,揭示了阶级对立和贫富差异的社会问题,被誉为是郑正秋伦理片的巅峰之作。胡蝶的上佳表演,为其奠定了江山。因此,《姊妹花》也是胡蝶的代表作。1934年春节,作为贺岁片问世的这部影片,受到观众的热捧,连映两月有余,天天爆满,创造了当时国产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后来在东南亚、西欧和日本等国映出,多有赞誉。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办者特别邀请胡蝶作为代表赴会。电影节上,放映了胡蝶主演的《姊妹花》和《空谷兰》两部影片,胡蝶一亮相,便吸引了国际影坛惊奇的目光。会后,胡蝶在苏联参观,又赴法、德、英、瑞、意等国观光考察,这是胡蝶眼界洞开的国际电影之旅。归国后,她撰有《胡蝶女士欧游杂记》一书,由良友公司出版。
胡蝶是最早投身于左翼电影创作的演员之一,对于上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的贡献功不可没。1933年,左翼电影的旗手夏衍等人推出左翼电影的开山作《狂流》。影片以1931年波及十六省的长江大水灾的“狂流”为背景,相当真实地表现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景象。影片从思想、形式到表现手法,一扫陈旧之风,别开生面,被誉为“中国电影新的路线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以左翼为旗帜,摧枯拉朽的新时代。胡蝶在影片中出演水患区的农村姑娘秀娟,她的表演十分刻苦,成功诠释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反抗精神。
夏衍依据胡蝶的特点和优势,曾特意为她创作了剧本《脂粉市场》。说的是学生出身的李翠芬,为求生计,去百货公司做店员,却遭到几个上司的纠缠,受到同事的白眼。为了尊严和清白,她愤然离去……作品旨在揭露旧社会把妇女当作商品的世风,呼唤妇女的觉醒,摆脱受压迫、受欺辱的命运。剧本搬上银幕后,胡蝶出演女主角李翠芬,她真实地表现了职业妇女在险恶生存环境中的觉醒和勇敢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将人物不为世俗所污染,不为生计而逐流的新女性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灵动鲜活。此外,在《盐湖》《春水清波》等左翼影片中,胡蝶都有出色的表演。上世纪30年代,一般的观众都是冲着明星而走进电影院的,胡蝶“那深深挟着梨涡的俏脸”,一度成为左翼电影靓丽的招牌。
1925年拍摄的《战功》是胡蝶的银幕处女作。随后,她因主演《秋扇怨》而崭露头角。《后门》是她在香港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因饰演徐天鹤妻,荣膺1960年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大奖,成为“亚洲影后”。1966年,她在台湾相继拍完《明月几时圆》和《塔里女人》两部影片后,落下银幕生涯的帷幕。1995年,我国纪念电影百年华诞暨中国电影90华诞时,胡蝶荣膺中国电影世纪奖和女演员奖。
插曲:大地行军曲
山高水低一条又一条
弟兄们吹起军号
风霜雨雪 羊肠小逍
日月星辰当头照 当头照
那红日犹如烈火烧 烈火烧
汗流山道 黑砂飘
那狂风犹如猛虎嘨
山崩地爆
穿过摩天岭
绕过横山腰
弟兄们 快快努力
下山跑 下山跑 下山跑
个人幸福可不要
同胞利益耍顾到
不念妻和子 不怕路途遥
弟兄们 再吹起进军号
自由解放是目标
光明幸福来创造
不怕艰和难 不怕苦和劳
弟兄们 快快勇敢向前跑
痛苦黑暗 满布五大洲
弟兄们 快来自救
狂风暴雨已经当头
勇敢向前不退后 不退后
要稳着脚步向前走 向前走
再不等候 不等候
要挺着心胸向前走
向前走 不退后
遍地是荆棘 遍地是猛兽
弟兄们 快勇敢向前走
向前走 向前走 向前走
宁愿流血在敌手
不愿偷活在污沟
不怕那黑暗 不怕那猛兽
弟兄们 快快努力
去奋斗
鲜血洗净在地球
赤手创造新宇宙
闯过那黑暗 杀死那猛兽
弟兄们 快齐向光明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