遆高亮

遆高亮

中文名 遆高亮
职业 书法家
出生地 陕西华阴
代表作品 《遆高亮书法作品集》《华山三友书法作品集》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7)一九九三年六月在陕西美术馆举办“遆高亮书法篆刻艺术展”,二○○○年五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遆高亮书法作品集》。二○○四年十二月与吴振锋、史星文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共同举办“‘华山三友'书法展”,同时出版《华山三友书法作品集》。

另有散文、诗歌、曲艺、评论等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杂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3)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3)

遆高亮书法展在西安开幕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3)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3)

朋友眼中的遆高亮

由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遆高亮书法作品展”于12月15日上午在陕西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15)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吴三大、茹桂,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俊杰,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等文学艺术界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陕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向书茂主持,雷珍民、吴三大、周俊杰和陕西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雷鸣放分别讲话。原中共陕西省委秘书长王改民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遆高亮1962年生于陕西华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评审委员、第五届行书专业委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公安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他的书法作品曾20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重大展览,并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赛评委,荣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公安部第八届“金盾文化工程奖”艺术类一等奖,“翁同和书法奖”提名奖,2009年度书法海选

“兰亭诸子奖”第一名。其书法作品以楷、行为主,师法“二王”及米芾,传统其本功扎实,高古典雅,朴实大气,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这次共展出作者书法作品100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艺·遆高亮》一书同时发行。[1]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7)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7)

获得海选“兰亭诸子奖”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7) 遆高亮图册遆高亮图册(7)

陕西书协2013换届事件

(代序)

贾平凹

没认识遆高亮前,己看过他许多书法作品,其传统的功力很深,又充盈了相当多的现代元素,别开生面。与他认识的那年,他正参与着一个智性书法作品展,那是一群年轻的书家主张着书法当随时代,野心勃勃地要在中国书坛尤其是陕西书坛搞一场革命。这次展览影响很大,可以说是这批人正式登堂入室,从此名正言顺。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们壮大着,改变着,提升着陕西书坛,遆高亮是其中最为活跃者之一,我和他来往增多,成了朋友。

或许是我的审美趣味的缘故吧,我最欣赏的是遆高亮书法里有一股刚气。已经很多个年头了,书坛上盛行着帖风,这种曾经盛行的碑风使书坛有了太粗陋太浮躁的弊病,但一种风气到来,自有大树中天而立,却也使众多花草临风俯仰,尤其当这股风从南方吹到西北。遆高亮可能是生存的环境所致,也可能他有生来的定力,他的书法摆脱了俗、陋、躁,雅致着,潇洒着,但没有娆媚;他注重着形式,但不去造作。三十年前,我在华山遇到一位道士,他写给我了四个字:海风山骨。三十年来老琢磨这四个字的大义,现在我想从遆高亮的书法里加深着我对这四个字的又一层体会。我曾经对文坛上那种调侃式的、戏谑式的,不正经说话的语言现状表示过不满,书坛上也有了一种故意澹然而冷漠,故意高洁而作伪,重设计重奢华,完全抽空书法起源于实用的根基,或者再不蹈正大,不着生活和感情而放大传统书法中的枝末细节的现象。文风不可忽视啊,尤其当下文风的事大如天,它因时代而附生,又影响着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大时代,它有着多种多样的音响,有钟在铸着,钟响了它将压倒一切。正基于这种认识,我欣赏着遆高亮的书法,也期待着他的发展。[2]

词条图册

《书法报》2009年度书法海选中,我荣幸地获得了其中最高奖-----“兰亭诸子奖”,说实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事先并不知参加报社的这一活动是要评奖的,只当是报社的各位朋友有意推介和抬举我。我己多年不拿作品参加各类书法评奖活动,因为我自知创作水平不高,书法学习研究上的许多难关尚未攻克,对个性与创新一直心怀敬仰而未敢言得。加之我是中国书协第四届评审委员和第五届行书专业委员,同道熟,师友多,获奖会被人怀疑照顾,难以服众,所以就不投稿了。报社为我作了“兰亭诸子”专题介绍后,出于感激,便选寄了三种书体四件书作,没想到却获了大奖。在朋友的祝贺声中,我了解了这一活动的操作方式和评选方法,却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想。主要有三点:

一是海选的鼓舞。由读者,网友,媒体,收藏界,专家学者五方面层层海选,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有广大书法爱好者,或者称书法民众与专业机构和专家的共同参与,可以说这个奖是民主性和专业性并存的。虽然是书法报这个专业媒体主持的,也不是政府奖,甚至评职称还用不上,但我依然十分看重这个奖!因为社会主义文艺的一大职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民众海选了我,专家也认可了我,我觉得我就具备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资格,我得珍惜这个荣誉,学好习,写好字,作好人,办好事,服好务。

二是海选的启示。参加颁奖典礼时,我认真参观了所有获奖作品,我感到这些作品都具有较好的传统功力,许多作品在此基础上的探索也很有个性风貌,放在全国大展中也毫不逊色。总体上传统风格的作品多,“流行书风”的影子少,说明了民众对书法艺术的希望和要求。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我们都在倡导“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这些年来,我们究竟继承了多少书法优秀的传统?且不论学识上的差距,我们能否达到先贤们的书法技术水平?我非常担忧当代书坛的浮躁之气,就书法展赛活动来说,无论正草篆隶行和篆刻,上届大展的获奖作品,下届必然会有大批人模仿和抄袭。不少专家学者指出了很多获奖入展作品中的文字、文学常识问题,以及当代书法创作个性失语面积偏大的问题,都应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有识之士告诉我们:所谓“流行书风”,无非是三两个急功近利者,吆喝一群被卖数钱者一块“耍怪”的把戏而已。毛主席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海选也是证明。这些话有人听了会不高兴,会生气,但我要强调的是,这话主要是告诫我自己的,你全当是一个“疯子”的自言自语。

三是海选的建议。除了要坚持海选已有的成功做法之外,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大海选的透明度、可信度,真实性和专业性。扩大五方面参与的大众知情面,评委也可以海选,三种以上书体应增加现场考核环节,专家媒体与民众代表共同监督与评审,考察经典临摹水平,鼓励自作诗文,鼓励继承和创新,反对跟风与抄袭。结果要公示,评论要加强。建立一个民主、科学、完善的海选机制,真正把海选打造成一个名牌活动。

最后,真诚地感谢《书法报》,感谢广大读者、网友、书法媒体、各位评委老师的厚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