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韶村雅韶村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雅韶镇西南面,距镇中心不足2公里,江台(阳江——台山)公路、雅白(雅韶——白沙)公路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656户,共2163人,党员84人,村“两委”干部7人。全村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水田面积2007亩。
邮编:529943
区号:0662
雅韶村又分为几个自然村,分别为:西元、长巷/(长江村)、塘客、双边、东安、中股、庵后
2003年广东省委决定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后,雅韶村被确定为阳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黄强的固本强基联系点,同时,也是市、县两级的固本强基示范点。雅韶村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黄强副书记的直接指导下,依靠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按照固本强基工程的要求,鼓足干劲,真抓实干,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一年多来,黄强副书记多次深入雅韶村进行指导工作,为该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出钱出力,该村的固本强基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村各项建设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正朝着创建固本强基示范村的目标迈进。
一、班子建设有新举措 2003年7月18日,黄强副书记在雅韶村调研时指出:“要带领群众奔康致富,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关键是要有一个团结进取的班子。”雅韶村党支部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建设一个团结务实、凝聚力强、有战斗力和号召力,在党员群众中有威信的强班子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一是抓好学习。村党支部一班人以抓学习提高素质为目标,每周集中一次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致富技术,加强了同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有效地提高村班子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健全制度。村党支部健全和完善起20多项制度,开辟了含19个栏目在内,融村务公开、革命传统教育等为一体的宣传专栏,特别是进一步健全了“五个一”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半年研究一次发展党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和民主生活会,不断地提高支部班子的自身素质;三是转变观念。通过组织村班子到电白等地参观学习,并多次组织村班子座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想方设法挖掘毗邻市、县城交通便利的优势,增强为经济服务的意识,积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村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大大增强,逐步构筑出了一个坚实的战斗堡垒。
二、办公环境有新改善 雅韶村原办公楼始建于70年代,至今已破烂不堪,变成危楼。黄强副书记到雅韶村挂点后,把建设新办公楼作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带头发动,积极帮助落实办公楼建设资金。去年下半年,黄强副书记两次将5万元办公楼建设资金送到了村里来,同时,在镇、村的共同努力下,共投入了资金近30万元,去年底村办公楼建设动工,目前,一幢占地面积130平方米,高三层半的办公大楼已建成使用。为了进一步搞好新办公大楼的配套建设,黄强副书记又积极出谋划策,指示要把村办公楼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场所,方便群众办事,方便群众监督。为了更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今年初,黄强副书记又为雅韶村落实了一批办公桌椅和电教设备,总价值3万元,雅韶村办公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一位村干部乐呵呵地说:“住上新房子,坐上新椅子,崭新的办公环境,上起班来心情也觉得舒服多了!”
三、经济发展有新路子 黄强副书记非常重视抓好雅韶村的经济发展工作,把发展壮大村的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重点内容来抓。在多次调研中,黄强副书记要求雅韶村班子要创新经济发展思路,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做好分类指导,全方位促进经济发展。村党支部多方筹划,抓住重点,落实措施,搞活了经济发展的一盘棋。一是利用本村毗邻市区、县城的优势,指导实施优粮扩菜计划,发展近郊型田园农业,2003年,重点办好沙朗尾和红汶两个共100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带动群众发展蔬菜生产面积达600多亩。二是利用本村临海的地域优势,指导群众发展海水养殖业。2003年,全村利用近海的低产田新开发鱼围300多亩,使全村鱼围面积达到了1630亩,大大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三是利用本村群众养黄鬃鹅和母鹅的传统习惯,指导群众发展禽畜养殖业。2003年,全村发展了7个养殖大户,养殖母鹅达3000只。四是发展种果业。近几年,村党支部大力发动群众耕山种果,全村宜果山坡地全部种上了优质荔枝、龙眼等,总面积达435亩,由于精心管理,目前这些水果已转上试产阶段。同时,联系创办了“果下一群鸡”、“果下一栏猪”的立体种养基地2个,从而辐射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2003年,雅韶村经济总收入达16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08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0元。
四、为民办事有新成效 黄强副书记多次到雅韶村指导工作中,特别强调指出村里面要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多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村党支部顺乎民心民意,积极想方设法,多渠道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是针对群众反映农田用水难的问题,落实资金18万元对雅韶圩镇段1000多米的东干渠进行清淤并用瓮通封闭建设,解决了历年来农田用水难的问题。二是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在黄强副书记的帮助下,落实资金和项目,今年6月将动工建设进村大路和环村道路硬底化工程,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三是今年5月7日特大暴雨对雅韶函闸造成了极大毁坏,黄强副书记了解情况后及时组织和落实资金搞好损坏的函闸,确保了全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 、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7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7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户。
该村到乡镇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3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8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9 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于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万元;畜牧业收入2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0头,肉牛5头,肉羊10只);林业收入2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8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等为主。
该村现有农户73户,共乡村人口317人,其中男性167人,女性150人。其中农业人口317人,劳动力161人。该村以白族为主(是白族、汉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96人,傈僳族4人,汉族1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7人,参合率84%。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4公里。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3人,党员中男党员3 人,团员8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白水河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六库镇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28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人,其中小学生29人,中学生6人。
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7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01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 农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救济、救灾物资发放情况。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村内基础设施薄弱,阻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2.土地贫脊,广种薄收,生存条件恶劣;3.医疗设施缺乏,看病就医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进村道路硬化,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种植;3.发展肉牛,山羊养殖形成一定规模;4.逐步完善教育,卫生医疗服务体系,解决看病就医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