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工业工程

目录导航

院系简介

重庆大学机 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创建于1993年,为国家教委首批正式批准的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招生单位,目前已具有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权。工业工程系多年来不断进取,始终致力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旨在为国家培养既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的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围绕制造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三大学科方向,工业工程系同时开展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省部级科技攻关及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工业工程系下设工业工程研究所、工业工程实验室以及企业战略管理与流程再造研究室等机构,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50%,是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支蓬勃发展、充满朝气的队伍。

学科方向

制造系统与管理信息

制造系统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方向

制造系统工程(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简称MSE)是国际著名管理学科学者、日本京都大学人见胜人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是当今世界特别是美国许多著名高校工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制造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管理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当今管理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制造系统及其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系统集成技术和优化管理及控制与运筹技术,是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方向。

该系在本方向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

1)起步早,建立了有特色的MSE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

该系出版的国内第一本反映制造系统理论、建模和技术方向的专著《 制造系统工程》两次获著名的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该书被国内外学者大量引用,还被国际MSE学科的创始人H.Hitomi(人见胜人)教授书面评价为“一本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该系的研究成果制造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获得“2001年度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近年来,制造系统工程的应用正朝向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的信息系统,如设计信息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方向发展,正在给制造业带来变革,也给MSE赋予了新的内涵。该系将“制造系统工程”与网络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相结合,形成了我们有特色的研究内容——“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

①. 近年来承担了在“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国家863项目5 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②. “产品网络化销售和定制系统”被科技部选为了“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项目。面向现代集成设计和制造的网络化销售和定制系统获得2004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奖二等奖。

③. 该系的论文“区域性网络化制造系统”被第27届国际计算机和工业工程(27th C&IE)学术大会选为大会报告,是大会开幕式的三个大会报告之一,在此次国际会议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工程理论与技术方向

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方向

工业工程(IE)是八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兴起的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交叉的综合性工程学科,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生产率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工程和管理技术对生产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配置,使之成为更为有效、更为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并对系统的运行及效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我国加入WTO后,IE是企业转变内部经营机制,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生产率与经营效益的实用管理工程技术,是一种内涵式提高企业素质,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国家“十五”863计划指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在全球化制造环境下集成企业内外部相关的活动和资源,实现优化运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就是其中的现代管理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多年的努力,该系在本学科方向已形成了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

1)在国内的工业工程学科方向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最早与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申报并获得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资格;是全国第一套工业工程专业统编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单位,在7本教材中由我校主编2本;在各种学术交流中被公认为代表全国工业工程专业最高水平的学校之一。由该校承办、即将在2005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第12届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到美国、德国、英国等多名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参加,表明改校工业工程学科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2)学术梯队配备合理,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高,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

3)在工业工程领域占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如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十五级科技公关子项目2项,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出版与编写了《先进制造系统》、《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大量专著与教材,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获得了各级科技进步奖励。

4)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培养了一批包括大中型企业领导、业务骨干在内的工程硕士,并因此与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与硕士研究生供不应求;所开设的全校性任选课受到全校学生的热烈响应。

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

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通过协作、协调与协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供应链管理利用系统理论和集成思想,把供应链成员内各职能部门以及成员间相关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优势,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

现代物流是对传统分散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系统整合、流程优化的理念,信息技术及供应链管理方法,实施一体化运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制造和知识经济环境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先进信息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方向。

该系在本方向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

1)率先成立了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2003年4月,由重庆大学机械学院牵头、筹划并联合重庆市邮政技术局、重庆市港务局、重庆邮电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等单位成立了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王旭兼任中心主任。中心现已形成了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物流技术及管理专家队伍。近年来承担了20余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及“十五”攻关项目、经贸委国债技改项目和“双高一优”项目,项目覆盖领域有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医药及物流业;中心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技术、管理咨询活动,取得了1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中心于2004年11月举办了“2004重庆市现代物流合作与发展论坛”,论坛的成功举办构筑与搭建了西部地区物流合作与发展的交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重庆市物流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2)首批成功申报“现代物流工程”工程硕士,创建了现代物流实验室

2004年,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成功申报成为首批“现代物流管理”工程硕士授权点。“现代物流实验室”的创建,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接触前沿科学、边缘科学和高科技领域。新的专业实验室搭建的全新专业实验平台,配置了满足学生教学实验、研究生及教师科研需求的软硬件环境,在重庆以及西南地区尚属领先水平,为学院的教师及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学科建设方面提供了一个前沿性、多样性的实验研究平台;为培养高级复合人才提供了优秀的学习和研究环境;给兄弟院校提供了借鉴的机会,促进了本学科的全面发展。

3)近年来,在该学科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强化了理论基础,深化知识体系,掌握了应用技术,积累了工程实施经验。始终把握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并组织实施团队的建设,现已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招收培养了数十位该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组织承担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队伍。

① 、近年来承担了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方面国家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6项。

② 、发表论文30余篇。

③ 、培养硕士40余人、博士11人,培育形成了学科梯队。

学术带头人

刘飞

男,1948年生。重庆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现任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工业工程学会理事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与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制造系统和绿色制造。近年来主持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及企业大型课题20多项,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种成果奖1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防工业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11本。

多次获得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如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先进个人”等。

易树平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原工业工程系主任、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加工专业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ERP工程专家组专家、重庆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分会理事、副总干事《工业工程与管理》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企业诊断与咨询,先进制造技术,网络化制造与供应链管理。

负责或主研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目前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研究(70471009);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项:齿轮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仿真与优化;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面向汽摩产业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开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面向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2003-7977);企业委托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0篇,主编教材1部。

王旭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科技处处长,原工业工程系副主任、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兼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副部长、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工商大学兼职教授、重庆邮电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重庆市企业管理成果评审专家组成员、重庆市数字证书认证(CA)中心顾问和重庆医药公司现代物流国家重点技改项目顾问等。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863/CIMS主题研究课题、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98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主研人员,分别于94、99、2000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为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讲授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学、企业文化、工业工程导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项目管理、信息化工程。

杨育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9月出生,现任重庆大学机械学院工业工程系主任,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科技部“三峡科技行动计划”第一届专家组成员、科技部CIMSNET西南站点副主任、重庆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重庆市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办公室主任、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集成专家组组长、重庆海特克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经理。分别于1995年9月和1999年1月在重庆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重庆大学被评聘为讲师、2000年在重庆大学被评聘为副教授,2003年在重庆大学被评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200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进修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网络化制造、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电子商务以及企业信息化工程。承担了工业工程本科生《系统工程》、《Introduction to Systems Engineering》、《先进制造系统》、《Operation research》以及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三维测量及反求工程》、《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教学工作。从事过的和正在从事的主要科研工作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项目4项、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3项、重庆市经委科技项目2项、国家经贸委科技项目1项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近20项,研究成果在《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1999年度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度获得国家863/CIMS先进工作者奖励,2003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省部级鉴定成果4项,专利1项。

胡立德

男,博士,教授。多年来从事机械工业工程和机械工程项目研究,共承担或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现主讲课程有: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应用、物流工程与管理、企业标准化技术及应用等。

鄢萍

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重庆大学985装备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委员、高校制造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科技咨询专家。兼任重庆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重庆市网络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与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制造。作为项目实际负责人和主研完成包括7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鉴定成果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奖项2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40余篇,其中10余篇被EI收录。

师资队伍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教师简介

易树平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原工业工程系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分会理事、副总干事,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加工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工业工程与管理》编委。主讲课程:现代管理学(博士)、企业资源计划(硕士)、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硕士)、工业工程导论(本科)。负责或主研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0篇,主编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企业诊断与咨询,网络化制造与供应链管理。

王旭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贸行学院院长,原工业工程系副主任、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兼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副部长、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工商大学兼职教授、重庆邮电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重庆市企业管理成果评审专家组成员、重庆市数字证书认证(CA)中心顾问和重庆医药公司现代物流国家重点技改项目顾问等。

承担了多项国家863/CIMS主题研究课题、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98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主研人员,分别于94、99、2000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讲课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学、企业文化、工业工程导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项目管理、信息化工程。

胡立德

男,博士,教授。多年来从事机械工业工程和机械工程项目研究,共承担或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现主讲课程有: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应用、物流工程与管理、企业标准化技术及应用等。

陈友玲

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机械学院工业工程系副主任,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市场预测与决策、生产管理、企业危机管理以及企业信息化等科研和教学工作。系统地为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开设了“生产计划与控制学”、“市场预测与决策”、“市场营销与新产品开发”、“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业工程学”、“企业资源计划”等课程,为研究生开出了“管理工程”、“运作管理”、“决策理论及方法”“现代生产管理学”等课程,对工业工程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1999年6月至2005年,共出版教材和讲义6部。第3主编编写《企业信息化》专著1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2主编编写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全国统编教材《生产管理》1部;参编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全国统编教材《基础工业工程学》1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1主编《生产计划与控制学》讲义1部;第1主编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和决策》讲义1部;第2主编《基础工业工程学》讲义1部;第3主编《管理工程》讲义1部。

主持并参加了科研项目19项,其中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企业协作项目10项,负责科研经费90万元。具体负责了企业危机预警管理信息系统、钆燃料制造专家仿真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物资供应MIS、流程优化和时间研究以及IE技术咨询服务等项目的研究。在《工业工程与管理》以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生产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绩效评价、ERP等文章20篇。获得省部级、学校等各种奖励1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生产管理、企业信息化、ERP。

陈晓慧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工业工程协会(IIE)高级会员。1995-2001年任工业工程系副主任,2001-2002年在美国威斯康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先后荣获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首届唐氏讲教金优秀教师、先进者等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承担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研究计划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了科研论文30余篇。积极开展企业实践与合作,在研与完成横向 科研项目9项。主讲本科与研究生学位课程,如物六系统工程(双语)、电子商务、工程经济、企业诊断与咨询等,教学效果好。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和重庆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绿色制造。

张晓冬

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72年10月出生,1998年获机械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重庆大学被评聘为副教授,2004-2005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工业工程、系统仿真、CAD/CAPP/CAM、产品数据管理等。近年来从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承担了工业工程本科生《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s Research》(双语)以及硕士研究生《Introduction to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双语)、《专业英语》等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人为中心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与动态仿真”、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项目“基于Web的4CP集成工具与集成支持系统”、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组织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网络化制造环境下4C集成服务平台”、横向课题“项目管理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和“计算机仿真动态图像处理技术及软件系统研究”,校青年基金 “面向可重组制造系统的产品开发过程优化运行技术”等项目。主研人员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面向现代集成制造的网络化销售与定制系统”、“一类大物流制造企业CIMS总体技术”(、“压力加工车间产品质量集成监视与控制系统”、“陶瓷产品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示范工程”、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支持并行工程的PDM理论及方法体系研究”等课题。所承担的课题通过省、部级鉴定,属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3项;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01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近年来,出版《制造系统工程》、《先进制造系统》、《计算机绘图》等教材与专著3本,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倪霖

男,博士,副教授。获重庆大学教案展评三等奖,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主讲课程:新产品开发策划与管理(硕士)、现代质量工程(硕士)、先进制造系统(本科)、新产品开发策划与管理(本科)、质量管理与认证(本科)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及主研人员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西南物理研究院院外基金、国家发改委国债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及一般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E、EI、ISTP等检索系统收录。曾在重庆大学汽车摩托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管技术开发与质量管理工作多年,开发了用于CB125T、CM125、CG125等摩托车车架生产的CNC弯管机空间成型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现代质量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新产品开发策划及管理。

尹小庆

男,博士,讲师,主讲课程:宏微观经济学(硕士)、工程经济学、WTO规则、市场营销等。曾主研的项目包括: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债转股中的股权定价研究、挤压铝型材产品开发计算机辅助系统等。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化企业管理、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资产评估等。

熊世权

男,博士,讲师。主讲课程:基础工业工程学、人因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主研完成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5篇。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工程、工业工程。

段鹰

男,博士,副教授。主讲课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现代生产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概论。主研完成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项,主持完成咨询项目2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发表经济、管理类文章愈十万字。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战略管理、流程再造。

温沛涵

男,博士,讲师。 本科、研究生、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2010年开始任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讲师。承担的本科教学有《组织行为学》、《人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算法导论》等。讲课特点:讲课不用麦,基本不在讲台上讲课,教室四处游荡,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其讲课方式深受大家好评。在清华大学期间,曾任工业工程系党委学生组副组长、团委书记,工业工程系2004级本科生辅导员等职务。在清华本科和博士学习期间,曾获清华之友 - 董氏东方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一等奖学金、“一二九”优秀辅导员奖学金、清华之友 - YRC物流奖学金,清华之友 - 埃克森美孚奖学金等荣誉,已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4篇。

林云

男,博士,讲师。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1994届本科生,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曾获“重庆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要承担本科教学有《企业文化与形象策划》(大二下),《企业标准化及其管理》(大二下),《电子商务》(大三下)。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讲课特点:幽默诙谐,发散无主题。

邓蕾

女,博士,副教授。主要承担的本科教学有《企业诊断与分析》(大二下)《应用统计学》(大三上)《组织行为学》(大二下)。主要研究方向:(暂不清楚)。讲课特点:喜欢提问,注重课堂互动。

科学研究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研究”(易树平)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面向汽摩产业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开发”(易树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人为中心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与动态仿真”(张晓冬)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组织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张晓冬)

重庆市科委项目“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陈友玲)

“重庆ABB变压器公司流程及时间研究” (陈友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维护服务的企业智能协同商务模式与解决方案研究”(陈晓慧)

近几年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大批量定制的网络化客户集成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刘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形面最终用途零件快速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易树平)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构件式投资决策商用系统开发研究” (易树平)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项目“网络化制造平台中敏捷供应链的过程管理与决策优化技术”(易树平)

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齿轮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仿真与优化”(易树平)

重庆市科委项目“虚拟原型实验仿真技术及其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易树平)

重庆市科委项目“基于LOM的快速制造CAD基础研究” (易树平)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王旭)

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汽车整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王旭)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网络化制造环境下4C集成支持服务平台”(张晓冬)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项目“基于Web的4CP集成工具与集成支持系统”(张晓冬)

产学研课题“网络化项目管理在公路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张晓冬)

重庆大学应用基础项目“工业工程在服务业运用关键技术研究” (陈友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速振荡脉冲射流的基础研究” (陈友玲)

重庆大学应用基础项目“工业工程在服务业运用关键技术研究” (陈友玲)

青年科学基金“非金属切削车间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 (陈友玲)

重庆大学“企业危机预警管理研究” (陈友玲)

重庆市科委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中小企业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管理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鄢萍)

人才培养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优势明显,是全国最早开办的三所高校之一,也是重庆市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理论、具备扎实工业工程基础和技术、具备项目独立运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型管理人才。学生培养中注重与国际接轨,聘请外籍专家参与教学,部分核心课程实现了中英文授课,每年派遣部分研究生赴国外著名大学留学。通过特色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能熟练使用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的工业工程理论、方法与技术,能对复杂的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能从系统角度对生产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分析、控制、改善和创新。

·就业方向:毕业生逐年受到各类企业的高度重视,供不应求,就业时选择面广,能在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生产企业、服务企业、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各类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实施等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可担任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近年来,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新技术的掌握层面的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喜欢,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特别青睐该专业的毕业生。同时,该专业为其他学校和本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研究生生源。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基础工业工程、工作研究、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工程经济学、人因工程、物流系统、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质量管理与认证等。其课程体系如下所示: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名
基础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导论》《工作研究》《人因工程》《物流系统工程》
制造企业管理类 《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行为学》 《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 《质量管理》《企业诊断与分析》《项目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
计算机与信息 技术类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专业基础理论类 《系统工程》《运筹学》《统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 《宏、微观经济学》
拓展知识类 《WTO规则》《经贸谈判》《先进制造系统》 《预测与决策》《供应链管理》

报考热度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名
基础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导论》《工作研究》《人因工程》《物流系统工程》
制造企业管理类 《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行为学》 《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 《质量管理》《企业诊断与分析》《项目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
计算机与信息 技术类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专业基础理论类 《系统工程》《运筹学》《统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 《宏、微观经济学》
拓展知识类 《WTO规则》《经贸谈判》《先进制造系统》 《预测与决策》《供应链管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