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婷赋颂

兰婷赋颂

作者 蒋红岩
作品名称 兰婷赋颂
创作年代 2013年4月25日
目录导航

兰婷赋颂

蒋红岩

壬辰夏,客寓京华,幸遇才子李牧童,相契甚欢。阅览《兰婷赋》,文采卓然古意甚浓。反复揣摹,深谙其妙。癸巳春,欣闻大作即将付梓,特作《兰婷赋颂》八章,聊表祝贺。

第一章

曾忆良朋久,诗文倍觉亲。昆山珠玉灿,翰藻墨痕新。
或问牧童李,相知有几人?神交欣作赋,戊子遇天民。

深秋明霁色,落叶正缤纷。林涧相邀引,洞天权避秦。
兰皋环翠意,雅舍谒芳宾。毛叟呼茶酒,兰婷甚美轮。

琮琤环佩响,姹女靥生春。倩巧何能比,环肥燕瘦匀。
韶容凭澹定,璧玉塑修真。雏凤如花眷,仙音赛女神。

仲尼侧耳目,青帝挹纶巾。瀛海摹其状,钧天韵其身。
龟年凝谛处,公瑾扣弦频。懿范高标举,华辞丽阙陈。

落雁怀明月,沉鱼泛绮鳞。樊素须缄口,韩娥莫启唇。
罗敷心嫉妒,精卫目痴瞋。蟾月姮娥恨,绛珠眉黛颦。

老叟酡颜醉,良人钟意询。狂童失态度,帝胄欲联姻。
迦叶拈花舞,阇梨思娶亲。世间有此物,山水亦逡巡。

第二章

访者心惶恐,形骸自窅然。趋身施礼数,颔首拜婵娟。
疑入蓬莱境,何来阆苑间。君非精与鬼,抑或地中仙?

贝齿说真幻,樱唇已粲然。君非凡鸟比,妾或列仙班。
聚散皆常事,鸿泥未了缘。庄周尝梦蝶,望帝化啼鹃。

卢生忽得志,神女立巉岩。列子分形迹,释迦论界天。
乾坤千转路,人事九回难。再续渔樵论,何如议圣贤。

诗歌宗李杜,儒释理清玄。陆海襟怀阔,潘江气韵闲。
推敲孤岛瘦,漂泊旷郊寒。折柳灞桥上,清愁何必言。

揖让分宾主,觥筹交错间。凤凰为偶像,婚配拟良缘。
若是时机好,斯须相见欢。佳人莞尔笑,喻典见知繁。

却扇须知趣,谒浆空倚阑。遗珠伤感在,割臂水山前。
莫是春华早,何由月色残。敛容哀怨落,杯酒话流年。

第三章

本是钱塘女,乡音可动情。书香文氏盛,垂赐唤兰婷。
武穆精忠厚,苏堤儒雅兴。椿萱风骨健,慈爱育芳龄。

家严承世宦,庠序是明星。润物恩深驻,采芹车远行。
辞乡理花信,顾影看飘蓬。三晋人文异,五台谶兆灵。

奉帚思君侧,翩翩白马迎。良辰归梦寐,美意盼琼英。
邂逅托心子,缠绵笑意盈。登临花解语,琴瑟欲和鸣。

奇缘何是恋,雁讯可为凭。青鸟衔韬玉,兰心刻汝名。
康王方转世,诡意赖天生。巧诈淫威动,波旬意未宁。

百般刁难至,险恶树旗旌。迫害无终始,揭批加罪名。
桃红思殒落,泪尽叹零丁。噩耗摧孤弱,家君入海溟。

伤悲逃苦海,诀断勿需兵。廿载相思路,半生破裂名。
鲸音残照夜,馔玉吊华灯。鸾凤成劳燕,秋深雨打萍。

第四章

层云终敛尽,日月吐熹晖。驿路繁花盛,楼台紫燕飞。
鸳鸯何必羡,贞悫已成规。鸥鹭盟深锁,怀伤却展眉。

闺中弹古调,户里望盈亏。愀怆临礁岸,迷离卷雪堆。
梦魂常赴晋,彼此可相随?山寺应如旧,峰岚更久违。

五台应再访,恋曲亦当追。常念当年事,能开此际葵。
金兰山可证,牛女水之湄。感遇尤珍重,经轮亦转归。

沧桑人堕泪,两鬓点霜丝。破镜重圆后,幽兰始绽姿。
九州驱虎豹,双塔念菩提。堪作无常论,流离化太息。

泛舟桃叶渡,折取杏花枝。睽索曾分帕,徘徊亦诵诗。
青山诚可靠,红豆贵相持。且赖苍天顾,蓝桥恰有期。

长恨歌风逝,马嵬几度疑。尾生抱柱信,黛玉咏秋词。
言罢含珠泪,闻之沥胆汁。红尘皆过客,弥笃化传奇。


第五章

人生多际遇,感慨复彷徨。弹铗悲时运,穷经问稻粱。
隘慑实非苦,劬劳欲自强。清歌哀往事,聊且诉衷肠。

昔时琵琶曲,弦乐令人伤。悱恻花含泪,峥嵘月葆光。
凤台精魄在,雁璧又成双。莫就情关此,蓝图岂可量?

或有登徒子,轻浮唯我狂。兰因终絮果,恶逆作狐獐。
秉赋非天造,贪瞋设祸殃。纷纭择善恶,本性彻迷茫。

入世须参悟,兰婷自有方。从容谈古道,辩论作新章。
儒士尊周孔,贤人妒汉唐。精诚天所念,宿命又何妨?

鸿蒙开六道,惑念总无常。河洛图书见,文明作滥觞。
伯昌推易理,嬴政拓边疆。战乱离歌泣,蒸民夙业忙。

鲲鹏击浩水,松柏耐冰霜。德法君王术,周召社稷昌。
英才常济世,群策振华邦。仰止高山路,风流万里长。

第六章

常道天行健,须当效舜尧。循规知礼节,肆志类鸱鸮。
逐鹿宣王道,开疆派武曹。江山终有限,宇宙莫穷霄。

纵揽千秋事,星云卷大潮。推仁真奥主,纳谏立新标。
撤蟹犹知俭,焚裘不恃骄。醍醐能灌顶,梼昧似烟消。

参天明道体,闳论胜箫韶。点化凭神力,随缘借睿韬。
高唐翻作梦,宋玉不辞劳。天籁应相续,谁来弄赋骚?

感喟花零落,新知若故交。迷津方得渡,盛意自相昭。
开释冰河暖,聆听春雨飘。珍存此中事,达人或解嘲。

孰可来佳境,仙姝只寂寥?造访非鳞角,何由识凤毛?
芳恩凝雁柱,微惑问狼毫。邂逅当归否?别离可再邀?

蹉跎因坎坷,廿载路迢迢。风月存诗剧,经轮锁鹊桥。
三生悬爱恋,半世泣鲛绡。婷盼真才俊,诚求录节操。

第七章

经轮相转述,辄以至天涯。白凤凌霄汉,天宫散绮霞。
情归风月鉴,意定海山花。博采人间事,嫏嬛韵致佳。

拜谒云中子,观瞻世外葩。伊人随梦幻,弱水渡灵槎。

聆记七愆韵,堪当万国夸。阎浮寻作者,笔债且由他。

七愆当自省,缘起赖七发。文载皇天证,情缘后土家。
长卿文纳海,小赋尔添花。莫拒良朋义,玲珑射彩华。

千古风骚韵,英才密似麻。摛文星溢彩,脱颖浪淘沙。
翰藻应依旧,鸿辞抵太华。知音忽远去,河畔长蒹葭。

牧童心抱月,素手弄琵琶。妙曲歌天籁,奇文漾海崖。
痴思当捧袂,敛志可餐霞。寤寐何迷幻,清宵诗酒茶。

徽音犹在耳,玄惑待涂鸦。石草孤人卧,云山曙色加。
留仙存诡异,芹圃梦奢华。骋目皆高迥,星桥月影斜。

第八章

湘楚生才俊,文坛有牧童。奇文如玉润,烈女胜花红。
三径松苞健,十年赋韵工。琼林增隽彦,戛响入编钟。

沧桑千古变,往事化霓虹。毛氏千行韵,灵犀一点通。
音书言叱咤,笔韵写玲珑。作赋传情史,调弦续古风。

赋苑出佳品,辞林翰墨浓。书家称绣虎,诗客谓雕龙。
气势风云妒,才思秦汉融。微言晓大义,山水万千重。

演绎兰婷赋,华辞接玉宫。骈骚七体俱,游历九歌风。
运典应神荐,耽思辩道通。访寻追子建,走笔赛扬雄。

文成君子道,河顺水流东。诠释纵横术,描摹情感浓。
明察凭睿智,雅意贯苍穹。辩得真知见,犹如步岱宗。

观澜沧海阔,鉴赏议韶容。道载辞章里,情随笔砚中。
兰皋人在否?花月水淙淙。复咏歌文事,彷徨望太空。

2013年4月25日

作者简介

蒋红岩,男,1970年8月出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字风华,名云卿。当代诗人、辞赋家、辞赋理论家。现任中国辞赋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辞赋学会会长。系中华国学院研究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理事。

相关文章

继往圣之绝学,开赋苑之新风

——从多元审美角度浅议《兰婷赋》

蒋红岩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作为古典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辞赋文学开始复兴,辞赋作品、辞赋史学、辞赋理论在积淀中不断更新发展。其中,辞赋作品不仅数量激增,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可惜的是,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真正好的辞赋文章可谓凤毛麟角。

在众多当代辞赋作品中,李牧童创作的《兰婷赋》不仅文采华美,而且人物刻画生动,章法结构鲜明,堪称辞赋传承发扬之典范。笔者在细品《兰婷赋》后,作了些简要分析,愿与读者共享。

看点一:亦真亦幻的奇遇

中国古来脍炙人口的辞赋名篇,多有一段亦真亦幻的奇遇,作者通过和虚构的理想人物发生交集,迸发出情感和性灵的火光,比如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以及曹植的《洛神赋》,莫不如此。在这一点上,李牧童的《兰婷赋》亦然。

赋文开始就通过一段十分壮美的景色,把读者引入了清秋时节:“时维九月,序至旻高。天宽霁色,水落枯礁。猋风凛冽,噤寒蝉之凄切;落叶颉颃,发青女之寂寥。”这就是入境,场景描写引人入胜。作者到达兰皋之山林福地所闻所见之经历,大有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类似的奇幻感受。

从美景到美人,渐入佳境,奇遇更显神秘和美好。在《兰婷赋》里,共用300余字来形容兰婷之美,分别是“其为貌也……”,“其为声也……”,“观其神也……”,气势如虹的排比中,包含了比喻、类比、衬托等诸多修辞方法,读来令人如醉如痴。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旷世佳人很多,比如宋玉笔下梦中相会的巫山神女、曹植笔下惊世骇俗的洛水之神宓妃。作者对佳人的仪容形态都进行了极尽其能事的铺陈描述和渲染,塑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文学的魅力。反过来,佳人之美德仪容成为了爱情产生的源动力,作者都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奇遇仙女的仰慕之情,但其最终结果却不尽相同。比如《高唐赋》中的巫山神女“愿荐枕席”,有两情相悦的云雨之欢;《神女赋》中神女对宋玉的态度是“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委婉地拒绝了宋玉的“鸾凤之请”,有发乎情而止于礼的贞清之美;而《洛神赋》中,曹植虽然“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但最终与宓妃只能“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是相慕相恋而人神殊途无法如愿。

相比之下,从“未顷,谈宴既悦,乃徐进言。将问以婚配,欲自托良缘”这句可以看出,《兰婷赋》既延续了古代名篇中对佳人描绘的极尽铺陈之能事,也延续了作者对于佳人毫不忌讳的爱慕之情。对于两者的关系定位,则通过兰婷说的几句极有水平的婉拒之语,婉转而不伤体面地选择了“发乎情,止乎礼”,这不仅符合君子之礼节,也是对女性的尊重,更为兰婷将自身既有的爱情经历娓娓道来做好了前期铺垫。

大凡有才华的作家,情感都相当丰富。也正因为他们恰如其分地将真性情融入了文采当中,让浪漫主义色彩与真情实感完美融合,其作品才更为大众所乐于接受。毫无疑问,《兰婷赋》在这一点上是相当成功的。

看点二:栩栩如生的兰婷

作者从形、声、神三方面充分展开了对兰婷绝世仪容的描述。

先观其形。作者对兰婷体貌的描述,除“袅袅娉婷”外,皆用比喻摹拟形式,该笔法显然比直接描述更为传神。通过和古代名篇的文学比对,可以深刻感觉出兰婷的出现丝毫不比神女逊色,其形象光彩照人,花月之色、璧玉之辉、青莲之韵、熟榴之实,所类比之物皆是美好的现实存在。

人物造形传神,最重要的是要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直接描述不高明,侧面烘托很恰当。文中通过贵妃、飞燕、尾生、韩凭、仲尼、云长、庄周、青帝等几组人物的感受以传神,让兰婷之美呼之欲出。此写作手法当然是虚拟,其“能令”二字便是说明。以孔子和关羽来衬托,这只是纯文学修辞手段,不存在褒贬圣贤之义。

再闻其声。描述手法同前文一致,比喻摹拟形式。先以“雏凤之啼”言其音高,继以“昆石之润”言其音准,“钧天之乐”言其音韵,“瀛海之淼”言其音色……这一组排比富有气势,其类比对象都是大自然之佼佼者,是极致体现。然而,如此优美之声并不能令人作罢。继之又通过一组人物的感受来烘托兰婷声音之美。李龟年、师旷极懂音律,樊素、韩娥会唱歌,周瑜、王维善弹奏,闻声后表现各异,烘托井然有序。迦叶是佛家大弟子,波旬是魔鬼代表人物,起舞、入迷,闻听美声都情不自禁了。这一组烘托产生的效果也十分到位。

再观其神。前文通过对兰婷的形貌和声音的详细描述,人物衬托、类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兰婷形象已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了,之后又进一步描述兰婷的神韵。对于兰婷之神态,作者没有用“优雅”、“贤淑”等现代俗词形容,而是打造了一组排比句,分别形容兰婷的“风骨”、“节操”、“灵性”、“仪标”,排比语言用“不足以”,反过来表现的是“有过之”,表述委婉、含蓄,富有弹性的柔美。

通过这三方面的描述,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生动传神的旷世佳人形象被塑造出来了。

看点三:旋转如经轮的爱情神话

在接下来兰婷自述的身世背景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尽管兰婷的幼年相对幸福,但其成年后无论爱情还是人生都充满了坎坷和奇遇。这让人忍不住想起了中国古代拥有类似际遇的那些奇女子,比如刘兰芝、琵琶女和张好好。少年生活无虑,貌美而多才艺,这是她们的共同特点。然而,爱情婚姻的不幸,使她们都成为悲剧人物。刘兰芝善良却被婆母驱逐,在家兄逼迫下,无奈殉情而死。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老大嫁作商人妇,丈夫重利轻别离,她只好夜守空船,过着孤寂生活。张好好从最初风姿殊绝的美人,最后变成了卖酒女子,乃至在杜牧死后,自尽于杜牧坟前,成了又一个为爱殉情的红颜佳丽。

作为兼具绝世美貌和深厚学识的兰婷的爱情命运又是怎样的呢?与前面三位女子不同,兰婷的爱情虽然充满了曲折,但她却在与心爱之人阔别的二十年间,再没有谈婚论嫁,保持了爱情的坚贞,最终鬼使神差地在初次相遇之地与爱人破镜重圆,恰如经轮转了一圈,得到了圆满结局。这不幸中的大幸,是如此地戏剧化,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教化意义。

赏读《兰婷赋》,可知其内容章法是以叙事为主的。从作者奇遇写起,继而引出兰婷这位惊世骇俗的美女。用天下最美事物形容兰婷,似乎也不过分,文采魅力超乎想象。作者形容兰婷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文采深度,可与《神女赋》及《洛神赋》比肩。

看点四:对人之本性与社会哲理的深层探索

以第一人称走入正文能充分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神女赋》和《洛神赋》皆以第一人称与仙女相会为主,其真性情与真实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情感比重。

兰婷的坎坷爱情经历,真是如泣如诉。作者很是感慨,直抒胸臆的骈偶句式倾泻而出,层次鲜明,情感丰沛。同时,趁势大发感慨,由彼及此引发情感共鸣,顺理成章地切入到了自身的种种尘世际遇。一方面感慨于生活的艰辛,想报答父母以尽孝,却无能为力,愧疚万分;另一方面,想要建功立业,却空怀理想难以实现。这大段语言,属于心理描写,表述语言十分精炼,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又简述了自身的坎坷,深入人心、引发广泛共鸣的同时,也为下文展开对人生世事的问答作好了铺垫。

由感性的经历和觉受,过渡到理性的探索和思考,这是一个质的升华。作者从兰婷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联想到自身的坎坷经历,再从这些感性的人生困惑上升到理性层面的思考与觉悟,行文构架妥帖自然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一开始对宿命论的探讨,到对人之本性的深入挖掘,再到对人类历史周期率的独特分析,直到最后对于人生和心性修为次第的解答,作者融古贯今旁征博引,独抒卓见,给出了一套系统、大胆、缜密、精深的解答。这些内容正是赋文的核心精髓所在,也是它有别于传统名篇的关键所在。

看点五: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从辞赋文学史上看,真正能对人之本性作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古今罕有。从内容来讲,《兰婷赋》是个前所未有的突破。汉大赋洋洋洒洒,多是比物取象,用极尽华丽的语言来铺排和渲染。自汉以降,辞赋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而其内容表现分别有:场面之宏大、景色之旖旎、物件之奇异、人物之美善、情感之流露……

关于人自身在社会的角色和属性,枚乘的《七发》是篇非常出色的讽喻作品。《七发》是以对话问答形式,来达到说理的目的。李牧童的《兰婷赋》同样采用问答的形式,对人的本性作鞭辟入理的剖析,列举古代圣贤的经历进行对比,逻辑连贯相承,思维缜密有序。

综上所述,从辞赋的文学表现内容来讲,李牧童所创作的《兰婷赋》确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整篇赋文,记景、记事、言情、说理等多项内容有条不紊的组合起来,讲述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时,贯穿了古今圣贤哲学思想,分析到位,章法构思有很多独到之处。

这篇《兰婷赋》运用的辞赋文学手法多样化,骈俪对偶句式,形成了极富气势的排比。典故运用自如,其内容逻辑紧密。以对话形式来记事说理,篇幅虽长,而不显枯燥。这些文学手段,充分说明了作者古典文化掌握之深,其辞赋作品水平,在当今辞赋文学领域达到巅峰水平。

以上是笔者对《兰婷赋》的一些感悟,认识评价或有偏颇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