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学院的前身是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始建于1979年,是一所以培养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加工和电气控制技术为主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6年3月,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2017年3月,贵安新区管委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依托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签约共建全球首个"华为大数据学院"。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五系二部,设有25个专业[5]。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人数391 人,校外教师数 54 人,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位人数 168 人,师生比为20.46%,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34.27%[6]。
质量工程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1个,省部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数量合计2个。学院《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和《自动化生成线技术》两门课程经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自动化生成线技术》精品课程获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立项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省级骨干专业群建设、黔匠工坊、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省级精品课程共 6 项“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目前,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于企业共建全球数据中心(IDC)运维人才培养基地等产教融合基地 29 个[6]。
教学成果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师生先后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竞赛、华为中国大学生 ICT 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奖3 项、省奖8项。其中,在 2022 年华为 ICT 大赛云赛道赛项中,参赛代表队获国赛一等奖并取得全球总决赛资格;在贵州省 2022 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成绩再创新高,获4 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其中有 3 个项目入围国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2022 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D 打印创新创意设计与平面设计”活动,学院 5 组参赛选手中获得一等奖 1 项,二等奖3 项,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1 项、三等奖6项,省赛一等奖 14 项、二等奖 12 项;在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1项、银牌 3 项、铜牌 1 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7项[6]。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本年度学院有市厅级及以上在研科研项目7 项,结项项目 2 项,组织申报市厅及以上级别科研项目,院内组织遴选指导,报送申报项目10 项。学院发明专利授权 1 项、获公开 3 项[6]。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与德国汉萨经济管理职业学校、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科技大学2 所国外院校举行线上交流会 4 次,学院共 4117 名学生参加了国际化交流。学院与马来西亚奎斯特国际大学、马来西亚优理国际大学、新西兰ICL研究生商学院 3 所国外院校举行线上交流会 3 次,学院共 142 名教师参加了国际化交流[6]。
学校标识
校训
多年来,学校坚持“勤于思考 善于学习”之校训,把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继续的观念融入教学与管理之中,努力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作,力争把学校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校徽
学校标志由中心主图案和外圆环,及环形文字组成。外环文字为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中文和拼音,字体为宋体字。中心主图案为一本对开的书,寓意为学生在省电子工业学校多与书籍为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开的书本中间形成的图案是象征电子信号的电子束图案,简洁明了地与学校主专业方向联系。
学校标志色彩以湖蓝为主色,蓝色透着理想主义色彩。寓意追求科学,象征智慧。校徽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段迪 |
党委副书记、院长[7] |
文静华[8]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杨光昊、陈万刚、刘声扬、倪康 |
副院长 | 毛志伟[8]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陈西伦[8] |
党委委员、宣传部(统战部)部长 | 张辅成[8] |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段迪 |
党委副书记、院长[7] |
文静华[8]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杨光昊、陈万刚、刘声扬、倪康 |
副院长 | 毛志伟[8]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陈西伦[8] |
党委委员、宣传部(统战部)部长 | 张辅成[8] |
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亩,规划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投资规模超20余亿元,现有教职工近500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9]。校区环境(6)
2021年12月,被评为2021年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10]。
2022年1月,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入选2021年贵州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名单[11]。
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12]。
于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动手能力较强,就业后用人单位反响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和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每年,各企业都会提前到我校面试、录用毕业生,学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稳定,学校招生生源充足,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我校持续发展形成较好的良性循环。
学校将在省政府教育“9+3”规划和“百校大战”等政策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抢抓发展机遇,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实力。
2019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部分地方和单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典型问题的通报》。通报显示:自2016年以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微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名义,违规招生并收取费用,每个学生每学年缴纳6200元的“技能实训费”,仅该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班2016级、2017级、2018级就涉及违规招收学生380多人,涉及收费金额390多万元。贵州微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不具备从事职业中介的相关资质,不能够为学生推荐就业和工作,无法兑现其在招生简章中宣传的“确保100%就业,转正后年薪4—9万元”等承诺事项。另据核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贵州微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也存在不规范问题。贵州省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部分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监管不力,对学生反映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存在行政不作为问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