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息活动。
战国末期贵定为且兰县地。
隋代属宾化县地。
唐贞观年间属多乐县地。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筑土城,称麦新城。
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析新贵县之平伐司,定番州之丹平司,龙里卫之把平司等地置县,取新贵县之“贵”,定番州之“定”,合称贵定县,为贵阳府廓,治所在今旧治。这是贵定县名称由来。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县城迁到新添卫(即今贵定县城)。
民国初,贵定县属黔中道,1935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37年改为省直辖县。
1949年11月12日,贵定县解放,19日贵定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贵阳专区。1952年11月,设置贵定专区,专署驻城关镇,贵定县隶属贵定专区。
1956年5月,贵定专区撤销,贵定县划归安顺专区。
1958年12月,龙里县并入贵定县。1961年8月,原龙里县从贵定县分出,恢复龙里县建制。
1958年12月,贵定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91年2月,开展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全县为7镇12乡。
1994年2月,新巴镇乡改为镇建制,全县为8镇11乡:城关镇、盘江镇、沿山镇、旧治镇、昌明镇、平伐镇、德新镇、新巴镇、定东乡、定南乡、岩下乡、猴场堡乡、铁厂乡、都六乡、落北河乡、新铺乡、抱管乡、巩固乡、窑上乡。
2000年4月,马场河乡恢复原建制,全县8镇12乡。
2004年,全县开展撤并村工作,为8镇12乡95个村18个社区居委会。
2006年6月,成立贵定县工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
2011年7月,成立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
2012年,贵定县工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并入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成立昌明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作局。
2014年撤乡建镇,撤销城关镇、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德新镇、盘江镇、旧治镇、新铺乡、铁厂乡、抱管乡、窑上乡、岩下乡、猴场堡乡、都六乡、巩固乡、马场河乡、洛北河乡、定东乡、定南乡等19个乡镇建制,设置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盘江镇、德新镇、宝山街道、金南街道。新设置的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盘江镇、德新镇、宝山街道、金南街道,为6镇2街道95个村19个社区居委会。
2015年1月,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与昌明镇实行区镇合一、合署办公。
2018年6月,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与昌明镇区镇分离办公。
贵州贵定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黔中山原中部,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镇2街道95个行政村,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
2014年撤乡建镇,撤销城关镇、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德新镇、盘江镇、旧治镇、新铺乡、铁厂乡、抱管乡、窑上乡、岩下乡、猴场堡乡、都六乡、巩固乡、马场河乡、洛北河乡、定东乡、定南乡等19个乡镇建制,设置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盘江镇、德新镇、宝山街道、金南街道。
新设置的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盘江镇、德新镇、宝山街道、金南街道,为6镇2街道95个村19个社区居委会。[1]
2019年9月,贵定县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