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丛

刑法论丛

品牌 中国法律出版社
外文名 CriminalLawReview
页数 419
书名 刑法论丛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 9787511808790
类型 人文社科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刑法论丛

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ISBN: 9787511808790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元

内容简介

《刑法论丛(2010年第2卷·总第22卷)》共载文19篇,秉承业已形成的学术风格,其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刑法学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犯罪学和刑事政策等学科领域。

2010年2月2日至4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汕头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联合主办了“刑事审判实务热点问题研讨会”,而“死刑窜件审判的理论与实务”是其中重要的议題之一,为此,本卷再设“死刑专栏”,辑录了5篇关涉死刑议题的会议论文。

本卷的其他栏目收录了如下一些优秀成果:

康均心、杨新红的“伪造货币罪之犯罪目的研究”一文针对伪造货币罪这一目的犯的认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王钰的“客观处罚条件之提倡一从比较视野切入”对客观处罚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阐述引进该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体系建构的意义。

赵军“色情资讯与未成年人犯罪经验研究——以对数回归模量为分析工具”一文认为,减少或断绝未成年人对色情资讯的接触并非防止未成年人犯罪之有效对策。

此外,为悼念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大师,本卷特将其两篇演讲稿合并为“一个屋檐下的刑法学和犯罪学”一文,予以刊发。

图书目录

[死刑专栏]

2010年美国死刑状况

欧洲的死刑制度

废止死刑:从全球视角看中国

死刑司法控制的美国模式之研究与借鉴

中国死刑案件审判的热点问题——以刑事实体法为考察视角

[中国刑法]

刑事法治·结果无价值·犯罪构成——以司法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

刑法保护谁——关于刑法任务的一种追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刑事和解的必然性

伪造货币罪之犯罪目的研究

信用证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

环境刑法私法化:环境法及法理变迁视角的判断

[外国刑法]

马其顿共和国刑法典之渊源及其特色

[比较刑法]

客观处罚条件之提倡——从比较视野切人

[国际刑法]

论国际刑法的渊源

刑事被害人权利及其保护的国际法渊源——有关联合国法律文件的形成、适用及进展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

色情资讯与未成年人犯罪经验研究——以对数回归模型为分析工具

轻罪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轻罪服刑人员

监狱处遇制度改革研究

[法学名家]

悼念汉斯一海因里希·耶赛克教授

一个屋檐下的刑法学和犯罪学

编辑推荐

《刑法论丛(第15卷)》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文摘

[共同犯罪专栏]
共犯制度模式比较研究——以解读我国共犯制度模式为线索
当前,我国共犯理论面临一系列困境,概括地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逻辑困境;二是刑事政策困境。所谓逻辑困境,就是说我国传统共犯理论在论证共犯行为的处罚根据方面的困境,其中包括教唆犯的逻辑困境、共犯与身份、间接正犯的泛化等问题;所谓刑事政策困境,就是指对于刑事政策上应受处罚的共犯行为被排除在现行共犯制度性内涵之外,其中包括过失共犯、片面共犯、网络共犯等问题。正如陈兴良教授曾经指出的,共犯理论是以共犯立法为依托的,共犯立法对于共犯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妥当地解决上述理论困境,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我国共犯制度模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所要做的核心工作就在于此,笔者希望通过中外共犯制度的比较,揭示我国共犯制度的特点。

作者简介

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暨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副主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等社会职务。获得国家“做出突小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出版个人专著和论文集17部;主编专业著作200余部,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持或参与主持国(境)内外科研项目60余项。论著和个人曾30余次获得国家级、部委级奖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