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论丛

文字学论丛

页数 457页
书名 文字学论丛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湖北辞书出版社
ISBN 7540306882
目录导航

图书目录

中国文字学研究的新进展
——首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述评
论汉字的性质、功能和规律
从汉字的起源探讨汉字的形义声问题
汉字的象化特征
论汉字生成机理与汉字文化蕴涵
释孝 释寿
从““字说起
——语辞论会意组合字
论汉字中的同形字符
秦简新构字论析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隶书的形成
论简帛的汉字史研究价值
出土文本字样的整理与异写字、异构字的区分
汉字分化合并的调节机制
论今字产生的一种特殊途径
碧落碑中之古文考
释蒝
释宾
甲骨卜辞中“叀”与“隹”用法之异同
试论“暨”的词性
佛经中“向”字意义的研究
蜾扁音韵训诂
战国期间文字异形面面观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战国时期汉字状况与彝文现状之比较
纳西东巴文本有其字假借原因初探
两岸常用字之比较
汉字在日本
试谈军队院校文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目的
从识字码元确定规范的原则
中文电脑缺字解决方案
利用电脑帮助文盲、幼儿、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学习汉字的软件开发
学术简讯

编辑推荐

《文字学论丛(第5辑)》:社科文献论丛·第22辑

目录

第四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
简论汉字的系统性和全局性
——汉字学研究方法体会之一
华夏文字与汉字的起源
良渚文化刻符
——汉字起源问题的一个视角
文字起源考索
从甲骨文考察殷代之雨季、农业及疾病
医疗问题
甲骨文字形平面的结体造型规律
甲骨金文中从“勺”与从诸声符字
战国时期形声字音近声符代换及产生原因考察
“未”、“必”和“每”三字的字源研究
释孛及相关诸字
古文字研究注商一则
释“立盥成”与“铸保簋用典格伯田”解
居延汉简字辨析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合音兼词“诸
《上博简·孔子诗论》“芋”字考释商榷
谈民俗在古文字考释中的价值
用古文字校读古籍二例
殷墟甲骨新缀七组
汉字形体变易
也说通假的性质、外延与判释原则
《汉书》单音节形容词使用借字情况研究
王力《古代汉语》误为通假例
汉字部首的定称对汉字教学影响
汉字科学知识与小学识字教学
用相似论的观点评析当今汉字识字教学
六书与韩国的汉字教育
试论古今字兼谈古汉语文字教学
《尔雅》普通语词古今字研究
明本潮州戏文《刘希必金钗记》、《蔡伯皆中的异构字
陇右方言本字考例
东汉实物文字的字集字频调查
联绵字定量定性分析
浅谈秦文字改革对汉字的影响
试从香港大学实用中文课程课前测试答案分析
香港入学习和应用简化字的困难
《中华大字典》述评
《干禄字书》与现代汉字规范
佛教的汉化
——以“寺”“庙”与“寺庙”为例
论日本古代文字资料中的减画
——以借笔为中心
论笔顺
八大山人书作中异写字之辨析
汉字结构的CTT分析
文字学入口网站的规画
第四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