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共同宣言

南北共同宣言

中文名 南北共同宣言
签署地点 平壤
朝鲜语 남북공동선언
涉及人物 金大中,金正日
目录导航

背景

《南北共同宣言》是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中国改革开放,冷战体制彻底崩溃的历史大背景下签订的。

金大中在在野党时期就积极主张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在其就职演说时就表明一有机会就举行朝韩首脑会晤,并在外交场合强调开展南北会晤。金大中的提议得到了金正日的积极响应。朝鲜半岛的和解气氛最终导致第一次朝韩首脑会晤的召开和《南北共同宣言》的签订。

正文

依照全民族渴望国家统一的崇高意愿,韩国(南朝鲜)总统金大中与朝鲜(北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于2000年6月13至15日在平壤举行了历史性的首脑会晤。

南北领导认为双方首脑会晤对促进相互理解、发展南北关系、实现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并宣布

  1. 南北双方同意通过朝鲜民族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自主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2. 在实现南北统一方面, 南方的邦联构想与北方的松散式联邦方案存在着共同因素。双方同意在此方向下促进统一。
  3. 南北双方同意立即解决人道主义问题,比如8月15日光复节离散家属的重聚和南方在押的共产党问题。
  4. 南北双方同意通过发展互利的经济合作以及民间、文化、体育、医疗、环保和其它方面的人员往来与合作发展双方经济增强彼此信任。
  5. 南北双方同意近期举行相关对话来实现以上协议。

英文版《南北共同宣言》英文版《南北共同宣言》韩国(南朝鲜)总统金大中真诚邀请朝鲜(北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访问首尔,金正日委员长将在合适时机出访首尔。

韩国(南朝鲜)总统金大中签名

朝鲜(北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签名

2000年6月15日

影响

在《南北共同宣言》签署后的数年中,双方交流频繁,南北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卢武铉总统称“《6·15共同宣言》是改变朝鲜半岛命运的历史转折点。”[1]朝鲜(北韩)报纸称《宣言》是“民族共同的统一纲领”。[2]

南北韩首次会晤和《南北共同宣言》的签署使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李明博时期

2008年2月,新国家党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开始否定阳光政策。

2008年7月11日,韩国(南韩)53岁女游客朴旺子在区内旅游时,据称因误入相距不远的朝方军事区而被朝方哨兵射杀,韩国(南韩)政府随即宣布暂停韩国游客前往金刚山观光。

2010年3月26日,韩国(南韩)军舰天安号在白翎岛附近海域沉没,即天安号沉没事件。

2010年11月23日,14:30左右,发生延坪岛炮击事件。

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金正恩接任朝鲜(北韩)最高领导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正式宣誓就任第18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卸任总统职务。

李明博时期因朝鲜核问题,金刚山枪击事件,天安号沉没事件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发生,南北韩关系一直紧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