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出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运动相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但其反对新艺术运动对花形图案的过度使用,更强调运用几何形状,特别是正方形和矩形。
他们大胆实践,定期举办展览,并在1900年出版了设计期刊《室内》,在欧洲颇有影响。其代表人物有画家克里姆特;建筑家和设计师瓦格纳、霍夫曼、奥布里奇、莫塞等人。其中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负盛名。
《吻》
画家克里姆特是分离派组织的第一任主席,被誉为“奥地利最伟大的画家”。他创作了大量壁画,其形式与室内设计高度和谐 。他打破传统的绘画形式,以金属般绚丽辉煌的色彩和一维平面效果,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形式语言,表现出强烈的华丽风格与工艺化的精美,人体扭曲变形,色彩和谐,达到一种略带颓废和矫揉造作的美感, 呈现强烈的装饰性 。克里姆特早年的画风承袭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自创立“分离派”后,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纩、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其代表作有绘画《吻》、壁画《哲学》、《法学》、《贝多芬雕像装饰壁画》(贝多芬长卷)等。
瓦格纳(Otto Wagner. 1841-1918)是奥地利著名的建筑师。他早年擅长设计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19世纪末,他的建筑思想出现了很大变化。1894年,53岁的瓦格纳就任维也纳艺术学院教授,次年出版专著《论现代建筑》,他认为,新建筑要来自代生活,表现当代生活。他的建筑作品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认为从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风格具有强大的表现力。1900年前后他设计的一座维也纳公寓住宅初步显示出他的那种理想主义建筑观念。而1904年他在设计维也纳邮政储金银行时首次运用了简洁创新的建筑手法,更使人难以相信出自一位60多岁的教授建筑师之手。维也纳邮政储金银行被认为是现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瓦格纳的观念和作品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在他的支持下,他的学生奥别列兹、霍夫罗等人组成了“维也纳分离派”。
1910年以后,瓦格纳的设计思想又向复古义倾斜,他在1911年作的“维也纳第22区”规划方案,主次轴线明确,建筑端庄严整,与同一时期英国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的浪漫情调明显对立。
1903年,霍夫曼在银行家支持下,在魏恩市组织了维也纳工作同盟。他和莫塞担任艺术指导,从事家具、室内金属器皿的设计,并由同盟的作坊进行生产。其产品造型呈几何形态,很少装饰,力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体现产品的实用性。霍夫曼在设计中表现出与普遍的曲线风格不同的直线风格,更加接近现代设计。他的由纵横直线构成的洗练的方格网装饰特征,成为象征分离派设计风格的鲜明符号。1904-1910年,他承担了布鲁塞尔郊区斯托克列宫的建筑设计。其方形的造型单纯、严谨,室内空间宽敞、墙面平直,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室内陈设、餐厅的大型壁画则由克里姆特设计制作。壁画中图案化的人物形象和装饰花纹,是用玻璃、马赛克、珐琅、金属、廉价宝石镶嵌而成,华美异常,使斯托克列宫成为集分离派之大成的佳作。
奥布里奇设计的维也纳分离派之家,把单纯明确的几何造型与典型新艺术风格的枝蔓缠绕的花草装饰结合得浑然一体,是分离派代表作之一。莫塞的平面设计成就最大,其美学观点比其他人更加前卫与理性化。其书籍装帧、插图、印染、邮票等方面的设计,多以黑白色为主,明快、大方,更接近现代主义风格。维也纳分离派运动独树一帜,在设计中加进了新艺术运动风格中较少见的直线和简洁的几何造型,特别注重产品的功能,体现出欧洲设计从摆脱传统到走向现代的过渡风格,影响深远。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 )(1890~1918),20世纪初奥地利绘画巨子,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1890年出生于奥地利图尔恩,1918年因瘟疫(西班牙感冒)逝于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