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炸弹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说起源于美军军营。美军没有下酒菜,喝威士忌时便以啤酒为“辅菜”。韩国军人将之传出军营,并出于便利,将威士忌干脆放到啤酒中一起喝。军人们出于职业习惯,加之制作和喝这种酒的形象联想,就起了“炸弹酒”这么一个名
据统计,韩国的炸弹酒有36种,例如,一小杯本地烧酒放入大杯啤酒中称“手榴弹”;小杯威士忌放入大杯啤酒中称“原子弹”;小杯啤酒放进大杯威士忌中称“中子弹”;小杯烧酒放入大杯威士忌中称“氢弹”,等等。另外,根据制作中动作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名称,如做好后用手摇动使酒旋转叫“旋风酒”;将小杯中的威士忌点燃称为“火酒”等。“火酒”喝起来真得要点功夫,否则会把你嘴巴烧伤,或把眉毛烧焦。
如:aggermeister(如果没有shot杯LZ可以用白酒盅代替),放进一杯红牛里面(玻璃杯)。因为shot杯比较小所以说是Jagger炸红牛。如果只做一杯的话那么LZ把shot底朝下扔进红牛杯里就行(尽量不要让红牛溅出来),然后就看着红牛起泡,Jagger缓缓地与红牛融合。如果要N杯一起做的话LZ可以把玻璃杯摆成一排,然后把shot杯放在两个玻璃杯的牙儿上,这么放N-1 shot Jagger,然后LZ一个一个把shot打翻进玻璃杯,最后一杯没有掉shot的那一杯LZ可以参考一杯的做法。当然,炸弹酒也可以用别的酒来玩,比如说啤酒炸可乐,白酒炸啤酒,或者本变态的,可乐炸白酒等。
上世纪80年代后,韩国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炸弹酒”也因此得到迅速普及。实际上“炸弹酒”已从当时便宜和方便的享受,演变成了社交的重要手段,成了相互较劲的方式。
朋友聚会,必有这个节目。吃饭过程中,大家酒过三巡,略有醉意,然后去“二次”,也就是去唱歌房,主要目的就是喝“炸弹酒”。一边唱歌,一边喝酒,气氛很热烈。
韩国人对“炸弹酒”的钟爱,大大增加了威士忌的消费。据韩国财经部2002年5月发表的《韩国酒类消费量分析》显示,韩国20岁以上成人,2001年人均消费119瓶啤酒、79瓶白酒、1.4瓶威士忌和4.62瓶药酒和清酒。全年消费的酒类总计为307万公升。“炸弹酒”已经成了韩国一种重要的酒文化。
电影《海云台》热映后,“海啸酒”异常流行。它的制法是,在啤酒杯内倒入五分之三的啤酒,把装有白酒的酒盅放进去,白酒量以酒盅不沉入啤酒杯底为准,然后用铁筷子敲啤酒杯,待啤酒沫涌上来,并且酒盅下沉即大功告成。这一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海啸,所以就叫作“海啸酒”。
在韩国,单位同事经常会聚餐,炸弹酒象征着集体组织的团结和平等,所以迅速流行起来。在欧美国家,单位会餐很少,而携家人聚会的场合很多,所以喝炸弹酒这种饮酒方式难成气候。炸弹酒制作方法的竞争也可被视为喝酒之外的特殊休闲文化,或是不善言辞的韩国男性的一种“娱乐方式”。再加上韩国人的性格是一有新东西,就想在人前显示,所以各种妙招才会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