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73项目)“黄河水沙过程变异及河道的复杂响应”课题(G1999043604)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而成。全书以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为基础,以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流域水沙过程变异与河道萎缩为切入点,揭示了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河道产生“小水大灾”的机理,并提出了黄河下游河道治理与调控的措施。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三个模型的建立、四项理论研究进展和四项应用研究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 泥沙运动力学、 河床演变与 河道整治、水土保持、防洪减灾、水沙资源配置与利用、黄河治理等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编辑推荐
近20年来,母亲河“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严重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本书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黄河水沙过程变异及河道的复杂响应”课题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而成。全书以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为基础,以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流域水沙过程变异与河道萎缩为切入点,揭示了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河道产生“小水大灾”的机理,并提出了 黄河下游河道治理与调控的措施。
作者简介
1962年4月出生, 浙江慈溪人。1982年获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治河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和1989年分别获 清华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博士生导师,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从事泥沙 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河道与河口整治、 河流模拟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 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80余项,包括在黄河、长江、 塔里木河等江河湖库,以及 火电厂、 核电厂、 灌区等的取水防沙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生产课题,在 黄河口演变与整治、 黄河下游 河道演变基本规律与治理、潼关高程控制与 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 渭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治理、塔里木河演变与生态整治、 刘家峡水库泥沙问题、 官厅水库泥沙问题、 东庄水库泥沙问题、 明渠挟沙水流运动的力学和统计规律、漫滩水沙运动力学、流域水沙优化配置与泥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黄河流域水沙河过程变化概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 第二章 黄河中游流域系统水沙河过程变异规律 2.1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过程变异的影响 2.2 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中的游水沙过程变异的 复杂响应机理 2.3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 径流可再生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4 黄土高原流域地貌发育阶段临界 2.5 流域侵蚀产沙中地理环境要素的临界特征和 交互作用 第三章 流域植被-侵蚀动力学的理论与模型 3.1 植被与侵蚀 3.2 植被-侵蚀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 植被-侵蚀动力学数的确定 3.4 植被-侵蚀 状态图的应用 3.5 植被活力模型的研究 3.6 植被-侵蚀动力学模型应用实例 第四章 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泥沙侵蚀-搬运-沉积机理 4.1 宏观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侵蚀一般运一沉积过程的影响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