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锡章

何锡章

中文名 何锡章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53年
目录导航

个人经历

  1953年出生在四川云阳,

  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

  1982年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

  1985年毕业,获文学硕士;

  1985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工作,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人文学院院长、中文系系主任;

  1997年被选为湖北省省级学科带头人。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鲁迅学会会长,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中心(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文化研究委员会委

 

主要著作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并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主要著作

《文化模式》(译著,1987年,华夏出版社) 何锡章自选集 何锡章自选集

《历史透镜下的魂灵——中国封建社会人性结构论》(1988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神佛魔怪话西游》(1994年,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并于1995年在台湾出版)

《理性与浪漫的永恒巨流》(1995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理想人性探求》(1996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鲁迅读书生涯》(198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并于1998年在台湾出版)

《何锡章自选集》(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幻想中的文化与人生:西游记》(199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鲁迅读书记》(2004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主编

《中国修养文库》(5种,199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语文》(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

成就荣誉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四川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江汉论坛》、《中国文学研究》、《当代电影》、《社会科学辑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先后主持过教育部“九五”规划及湖北省、武汉市的研究项目,目前以主要成员的身份正从事教育部2003年重大项目的研究。

  论文《论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生成与存在中的意义》(《文学评论》2002年第5期)获《文学评论》1997-2002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现代理想人性探求》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著作三等奖(2001);《何锡章自选集》获首届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图书提名奖(2002);参著的《中国读书大辞典》获“中国图书奖(1994)。

主要论著

  (2000—2004):

  1、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现代性研究之前提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2、从意识形态叙述到现代性叙述 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3、论“五四”精神的中断及其成因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4、人与时代关怀之寄托——学问之路的价值选择 理论月刊,2000年第7期

  5、“思”之于现代新诗史的写作 人民日报,2000年12月9日第6版

  6、自觉面对人之道义——学者鲁迅的价值立场 收入《21世纪:鲁迅和我们》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最新文章

现实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成因
论“五四”,新文学,的自由品格
评,李怡,《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读,徐德明,《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诗学践行》
百年后学科架构的多维思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问题的对话
欲望书写时代的女性身体修辞——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中国小说研究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问题的对话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学考辨
“先锋小说”,文学语言,的革命与撤退
“五四”启蒙的落潮及其原因
“,乡下人,进城”母题的文化解读——以《柳乡长》为例
欧化对诗形的冲击及对策
科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云水,相生,百年中国文学与科学,掠影
现代小说语言,在权势与自由之间
“五四”,文学与语言关系理论思考的重要开端
“写真实”,一个口号的历史考察
挑战与选择,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方言与中国现代文学初论
文学史与文学史观(笔谈),文学史分期与价值立场
《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新青年》,新文化,元典,精神与五四新文学审美方式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男性观
价值范式,思想与文学研究——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之反思
从历史的单一视角到历史的多义解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反思
佛道对儒家策略的狡黠
“五四”文学语言革命思想的现代性阐释
史识,激情,理性——《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观研究丛书》读后的思考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悲剧意识的演变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研究构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什么会选择西方话语
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透视——何锡章教授访谈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