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Rodale研究所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受当前土地资源瓶颈作用日渐凸显的严峻形势倒逼,以土地的高效、集约、综合利用为基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而提出来的科学用地方式。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土地资源数量配置与土地资源的总量稀缺保持高度一致;
(2)土地资源质量组合与土地资源禀赋相适应;
(3)土地资源的时间安排与土地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
(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区域差异,反映各地区特点,激发各地区发展活力。
内容的核心是指土地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条件,保证有限的土地供给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土地需求,要让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协调性、经济连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工业新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新城的土地利用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持生态”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的控制目标约束下,实现新城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和谐发展
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面临的土地问题不同,发达国家侧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强调资源利用的环保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证生态平衡,这也符合可持续土地发展的公平性准则。不同学者不同国家的观点涉及生态、经济、技术、社会、空间、人与自然相协调、世代伦理等诸多方面。然而从土地科学的范畴出发,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来统一各种背景知识和观点学者对土地可持续性的认识,还是可能的,也十分必要。从总体来看,“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下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
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Shaxon,1998)。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一)走内涵型开发模式,高效利用农业用地
人类社会创造财富实质就是对土地进行递进式的开发利用过程。建设工业新城同样是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筹开发和利用。
(二)采用立体化利用方式,集约利用工业用地
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工业新城的发展正是建立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的发展基础之上,并将继续以两基地的发展为主导,新城工业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用地这一稀缺性载体。因此,不仅要高效利用新城农业用地,更要集约利用新城建设用地,尤其是建设用地中的工业用地。
(三)采取主动型保护策略,综合利用生态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