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镇

临江镇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临江镇位于开县西南部、万州西北部、达州东部,地处开县南河中游北岸,背依中峰山麓,三面临河,南河、映阳河、青竹溪三条河流,由西北向东南蜿蜒逶迤,汇合于建镇区鸭子嘴。

  东与竹溪镇、南与南门镇、西与铁桥镇、北与中和镇等镇毗邻,距开县新城19公里。省道201、102交汇,渝巫主干道穿境而过,县内开(县)铁(桥)路、开(县)中(和)路必经之道,扼江里要冲。 同时也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杭州至兰州的一段。

基本简介

  全镇幅员面积123.5平方公里,辖24个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 101301人,其中常住人口71149人 ,总人口居全县40个乡镇及街道之首。

  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685元。城镇建设远期规划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万人;中期规划到2020年建成区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万人,近期规划到2010年建成区4.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5万人。目前,已建成区4.7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4.32万人,城镇化率42.6%。城镇内水、电、气、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相对齐全,功能相对完善,夯实了城镇可持续发展基础。 临江镇城镇风光临江镇城镇风光

  镇政府驻地:川主街68号

  电话区号:023

  邮政编码:405408(原开县太原乡地区:405436)

  车牌号码:渝F

  主要学校: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市重点中学)、开县书院初级中学、开县明月初级中学、开县太原初级中学等。

  主要街道:大兴街、长青街(40米大街)、川主街、莲花街、花园街、临太街、观音井街、东岳街等。

  风景景点:东岳庙、马鞍山、三星寨、南山、阳雀洞等。

  主要桥梁:开县临江大桥、临江下河坝大桥(临江二桥)、福德桥等。

  行政机构:开县临江镇政府、开县公安局临江派出所、开县税务局临江税务所、临江法庭、临江规划所、开县交警三中队等。

行政区划

  辖正街、川主街、东岳街、兴隆街、和兴街、双青街6个社区;

  明月、龙桥、同安、新坝、石泉、复杨、洪星、河口、毛垭、三星、白池、马安、青竹、七星、自水、安乐、万安、和胜、青阳、三秀、响石、应天、福德、同乐24个行政村。

内设机构

  党政办
  职责:1、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认真调查研究,当好党委、政府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2、认真、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掌握全镇情况,作好信息反馈、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3、负责处理来文、来电,做好文字资料的承办、传递,及归档工作。
  4、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掌握各部门对党委、政府及领导重要批示的执行落实情况。
  5、负责镇机关各项工作的协调。
  6、负责机关值班,管好机关食堂及调车和电话经费

  社会事务办(计生办、民政办)
  计生办
  职责:1、在镇党委、政府和县计生委的领导下,执行、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2、制定、下达完成年度计划的工作方案,做好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建好业务台账,掌握计划生育工作动态,及时向党委、政府和县计生委汇报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当好党委、政府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参谋、助手;
  3、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计划生育“计生民生”工作,做好独生子女及双女户的奖励奖扶、放弃再生育奖励、独生子女加分等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工作;
  4、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办证率和验证率;
  5、做好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依法查处计划生育案件;
  6、对符合条件的育龄群众,及时办理各种计划生育证明;
  7、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
  8、完成上级计划生育部门及镇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民政办: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和市、县有关民政事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制定民政工作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主管优待抚恤和烈士褒扬工作,贯彻实施上级有关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办法;负责区域内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做好“双拥”工作。
  3、组织协调救灾工作;核查、统计、上报灾情,研究提出救灾方案;接收、管理和分配救灾款物,并检查、监督救灾款物的使用情况;指导协调灾后灾区恢复重建和灾区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工作。
  4、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大病救助的实施工作;负责临时困难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负责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三无”的供养工作;负责孤儿申报管理工作。
  5、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长效机制,指导村(社区)村民委员会建设。
  6、推行殡葬改革、规范殡葬管理。
  7、规范地名标志管理,维护区域界线、界桩。
  8、开展老龄工作,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
  9、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相关事宜的调查、处理工作。
  10、开展残疾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切实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11、承办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1]

获得称号

  ★县域城镇体系“ 一心三级”的重要一级;

  ★ 县城副中心

  ★市级规划、发展的重点 小城市

  ★市级首批启动的45个“中心镇”;

  ★市级“ 百个经济强镇”“重点商业小城镇”;

  ★市交委对口联系的重点镇;

  ★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

  ★重庆市“ 十大宜居小城镇”;

  ★“森林生态场镇”

  临江镇自然风光临江镇自然风光

经济发展

校园经济

  临江镇是一个教育大镇,镇内有市级重点高完中一所,有初级中学3所,中心小学5所,在校学生18899人,教职工1100多人,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用的减免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更加重视,不少农村居民到镇上买房居住,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都到临江租房,形成一个庞大的“陪读”群体,从而拉动了临江商贸业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商贸流通

  临江人民具有经商做生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临江人倚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凭着活络的经营头脑,买周边,卖天下,使临江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辐射周边乡镇和四川开江、宣汉等地,创造了“市井繁华盖县城”的辉煌。今天,商贸经济依然是临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临江镇区共有个体工商户82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商业门类齐全,交易活跃,交易量大,仅临江商贸城年交易额就达到2亿多元,极大地带动了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劳务产业

  临江是一个人口大镇,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劳动力5.1万多个。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来抓,走劳务包装品牌化、劳务培训精细化、劳务管理科学化、劳务信息网络化、劳务服务人性化的路子,有序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提升创造力。目前,全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3万人,每年挣回劳务收入2亿多元。外出务工人员“外地挣钱,回家消费”,提高了市民整体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同时,我镇20多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城镇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优惠政策

  临江镇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各类试点示范的首选镇,从而加快了城镇建设的速度。临江镇2003年被重庆市纳入全市“百个经济强镇工程”,2004年成为重庆市首批启动建设的45个中心镇之一,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都加速了临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成为带动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

区位优势

  临江镇距离开县新城约19公里,渝巫路、开达路、开宣路等国道、省道通过境内,镇内有通乡公路和村级公路260多公里,出入境通道十分便捷,与周边乡镇和四川开江、宣汉等地往来频繁,使临江镇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成为拉动临江城镇发展的外动力。

历史沿革

  临江镇始建于北朝 西魏,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因南河古称临江而得名是一个千年重点古镇,文化底蕴深厚。

  据史载:古为新浦县署,西流县署治地,明末清初已发展成为江里(区域名)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具有“商号数千家”,随处可见的石板街、木板楼、石壁小巷、庙宇楼亭等古镇建筑,还有“九井十八庙”、香绸扇等特色文化标签,无不折射出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有开县文化之乡美称。当时是全县首镇,并设有外委把总分防,名临江市,清末民初为临江镇,沿用至今。 临江老街临江老街

  解放后是区公所,镇政府驻地。

  1992年乡镇建制调整时由原临东乡、明星乡、长青乡、临江镇合并而成为临江镇。

  2004年太原乡并入临江镇。

临江三绝

香绸扇

  香绸扇是“开县三绝”之一,是利用当地盛产的白竹为骨架,以薄而透明的白色丝绸为扇面,经过72道工序精心加工,完全纯手工制成。扇面用国画技法绘以人物、山水及花鸟鱼虫,图案美观、雅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折扇在制作中经过药物、香料熏煮,不但使用起来开合自如,随心所欲,而且“风来香满,轻摇可拂尽尘暑”,能给人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感受。 精美的开县临江香绸扇精美的开县临江香绸扇1992年,临江扇厂与航天工业部重庆机电设计院合作,建立香绸扇自动化生产线,折扇年产量可达180万把。

  2003年,开县临江香绸扇成为“北京文化艺术研究所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品。

  2005年,开县临江香绸扇更是走出国门,成为了“重庆市亚太市长峰会”专用纪念品。临江香绸扇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产品”、“消费者喜爱商品”等称号,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列为纪念专用商品。如今,临江香绸扇除了畅销国内,还远销到香港等地。

冰薄月饼

  传说当年八大王张献忠带领队伍来到开县,准备攻下临江镇后再打到成都。临江镇的王记月饼铺避开清明军,专门为义军特制了一批皮薄馅多、运送方便的冰薄月饼,以后其精巧的工艺便一代一代的相传下来。

九井十八庙

  其中以东岳庙最赋盛名。

  开县临江镇东佛寺原名为"临江东岳庙",作为十八庙之一的东岳庙,始建于明朝,截止目前已达一千多年历史。原古寺建筑雄伟,占地面积八十亩,寺内建有韦驮殿、天王殿、地藏殿、罗汉堂、伽蓝殿、财神殿、药王殿、厢房、斋堂、念佛堂、山门、大花园、放生池、燃灯鼓佛。布局严谨,设 重庆市开县临江东岳庙重庆市开县临江东岳庙计巧妙,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石木雕塑的佛菩萨像、铜铸的东寺大佛等工艺精湛,出神入化。明、清盛时,有僧四十余人。解放初,东佛寺曾驻部队"机枪连",後改为粮点"储粮",继续由临江镇万安村五、六生产队各住一半为保管室。文革时,佛寺被拆毁,仅存有破烂不堪的两间危房,但仍时有信众礼拜佛寺。

  据东佛寺负责人介绍,临江镇政府于2000年极力倡导“恢复临江东佛寺古迹”,按照宗教政策,本著“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分享”的理念,发扬“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奉献人生”的精神,于2000年12月开始动工改、扩建佛教活动场所,力争恢复昔日的建筑风貌。

  2006年8月,经过开县民宗局检查验收,“临江东岳庙”更名为“开县临江东佛寺”,准予对外开放。东佛寺占地七亩,建筑面积达三千六百八十平方米,目前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五观堂、藏经阁等,殿内雕像精美,活灵活现。同时,规划在五年内投资三百万元(约三十八万美元)扩建藏经阁,下设六殿、走廊、厢房、耳楼、住持室、斋堂、念佛堂、了缘堂、招待所、素菜馆、凉亭、图书室、保管室、大花园、放生池、游泳池、厕所、公路、露天燃灯古佛等,预计建筑面积达一万一千平方米,全面恢复东佛寺。 [2]

当地名人

  ★林贵福:农村机智人物,生于嘉庆年间,他的故事久传不衰,成为四川、重庆、湖北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并被编成《林贵福的故事》一书出版发行。

   陈仕仲(1912-1977,原太平乡人):开县革命先驱。

   潘大道(1888-1927):法学家,字力山。

   张光伟(1928-1949 ):开县临江镇川主街人,年轻的红岩英烈。

   胡作霖(1917-1949):红岩烈士,叶挺与胡作霖患难赋《囚歌》。 [3]

  ★潘光权(1944-):中共党员,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退休教师。被授予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优秀代理家长,被评为开县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两德”模范。

风情名镇建设

  专家把脉,政府主导“风情名镇”初显娇容

  临江镇党委书记梁彬告诉记者,为搞好“风情名镇”建设规划,将临江这个千年古镇建设成一个具有浓郁城市气息和独特风貌的宜居城市,镇里聘请了重庆大学城市设计院和北京方略设计院等设计单位的专家,多次实地踏勘,几易其稿后,编制了科学合理的《临江镇十二五总体规划》、《临江镇风情名镇建设规划》和新坝、青阳、洪星、明月、自水、复杨等村的《巴渝新民居建设规划》,制定了全镇近期和远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临江“风情名镇”建设“三年具备雏形,五年整体转型”的发展规划。2010年以来,该镇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完成了长青街危旧房改造(二期)工程,开发占地面积163亩的洪星小区,共开发约40万平方米的中高档住房和商用门市。其中设计33层和26层电梯房各7栋。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方面,完成了临江垃圾处理场建设,启动建设了临江污水处理厂。该镇投资近400万元,对大兴街2公里路面进行大修,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问题,并硬化了滨江路。还修建了文化广场等公共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观光场所。 该镇稳步推进巴渝新民居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了复杨、洪星、新坝、青阳四个巴渝新居民点,改善了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返乡创业分园,成立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筹备成立了临江开发建设公司,打造融资平台。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广东惠州时艺鞋业、重庆特驱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永安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等企业。同时启动建设以“九井十八庙”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园区”,打造“中国连箫之乡”,丰富城市内涵,实施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目前,该镇风情名镇建设已成雏形,显出娇羞新容。 临江镇未来总体规划临江镇未来总体规划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夯实“风情名镇”基础

  临江镇镇长张伟介绍,在加快城区开发建设的同时,临江镇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改善力度,优化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硬化了马安、白池、青阳、龙桥、新坝、河口等6个村14.8公里村级道路;新建通社道路3.4公里;投资60余万元,对尚未硬化的村道进行了养护,确保畅通。投入资金8万元,对白池、三星等四座漫水桥进行了维护;争取资金23万元,改建了响石甩甩桥、新建福德至应天漫水桥、和胜村人行便桥。二是启动农村安全饮水整镇推进工程。投资1350多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整镇推进工程,可解决15个村近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和森林工程。建设沼气池350口,推进集体林权土地流转2118.75亩。四是继续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完成了青竹、七星、自水、安乐4个村第一期6个项目共513亩宅基地复垦工作,通过了市级验收,完成了第二期130多亩宅基复垦定点规划。五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山平塘技改整治25口,清淤36口,整治防渗渠堰3条7公里,清淤13条15.5公里,建防旱池小水井15处。争取资金39.5万元,对洪星等2个村8座电灌站进行技改,新建同乐等村5座电灌站。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风情名镇”建设稳步推进

  针对散户建房无规划、零乱开发的情况,临江镇成立了城市开发建设指挥部,在“风情名镇”建设上,采取了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分户(项)办理法定手续的“六统一分”开发建设办法,充分展示“风情名镇”风貌特色。同时,镇里还出台了一系列城市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多元化,拓宽“风情名镇”开发建设资金渠道。建立了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多元化投资体制,用于城市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和教育文化场所、环境整治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除政府投入外, “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了不少企业、个人和社会单位参与“风情名镇”建设。对有效益的项目,采取合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对已建成的有偿使用项目,采用出售、租赁、承包经营等各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带资进入城区务工、经商、办企业,推动居民新村建设。

  镇城建办主任王本华介绍:“今年将启动新建三所学校,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返乡创业园区和洪星小区的开发建设力度,有序推进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能力,打造城市形象。”

  “风情名镇建设是一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临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展示临江形象的‘民心工程’。现在我们的临江是以 ‘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的‘城市建设速度’发展着,我们一定大力支持。”临江镇旧城长青街二期改造工程拆迁户彭小明对记者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