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线鼠

黑线鼠

目录导航

名称类别

 黑线鼠黑线鼠(3) 黑线姬鼠

  学名 Apodemus agrarius (Pallas)属啮齿目,鼠科。[2]

  别名 田姬鼠、黑线鼠、长尾黑线鼠。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寄主 番茄、西瓜、甜瓜、菜用玉米等蔬菜及农作物。

  

危害特点

黑线鼠黑线鼠(3)  作物播种期盗食种子,生长期和成熟期啃食作物营养器官和果实。

  

形态特征

  黑线鼠黑线鼠(3)体长65—120mm,头小,吻尖。耳长9—16mm,向前翻可接近眼部。尾长为体长的2/3,尾毛不发达,鳞片裸露呈环状。毛色随栖息环境的不同和亚种的分化多有一定的变化。背毛一般棕褐色,背毛基部多深灰色,上段黄棕色,有些带有黑尖。背部具一条明显黑线,从两耳之间一直延伸至接近尾的基部。体侧毛棕色,无黑毛尖,腹面与四肢内侧毛灰白色,毛基灰色,毛尖白色,尾毛短且稀,鳞片裸露,鳞片环清晰。头骨细长,吻部较尖,眶上崎发达,臼齿咀嚼面具三纵列丘状齿突。

  (图,在洞口取食的黄胸鼠(左)及黑线姬鼠)

  

生活习性

  黑线鼠黑线鼠(3)栖息环境较广泛,以向阳、潮湿、近水场所居多,在农田多于背风向阳的田埂、堤边、河沿、土丘筑洞栖息。洞系较简单,分栖息洞和临时洞两种。栖息洞多为2—3个洞口,洞道长约1—2m,内有岔道和盲道,窝巢用于草筑成,结构紧密坚实,不易脱落。临时洞简单,只有一个洞,无窝巢。无存粮习性,主要以夜间活动为主,尤以上半夜最为活跃,白天一般不活动。不冬眠。繁殖力强,在北方,一年繁殖2—3窝,春夏季为繁殖盛期。每胎产仔多为5—7个。

  

防治方法

 黑线鼠黑线鼠(3) 防治本鼠应从生态控制途径着手,当害鼠数量增加到生态失控时,需进行大面积突击联合药物防治,防治适期主要掌握在春、秋两个繁殖高峰来临之前,即3月中旬至4月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下旬(具体时间根据鼠情预报确定),其中春季防治效果较好,且此时雨季尚未来临,毒饵在田间不易霉变,对 灭鼠有利。(1)农田建设要考虑到防治鼠害,如深翻土地,破坏其洞系及识别方向位置的标志,能增加天敌捕食的机会。(2)清除田园杂草,恶化其隐蔽条件,可减轻鼠害。 (3)作物采收时要快并妥善储藏,断绝或减少鼠类 食源。(4)保护并利用天敌。(5)人工捕杀。在 黑线姬鼠数量高峰期或冬闲季节,可发动群众采取夹捕、封洞、陷阱、水灌、鼓风、剖挖或枪击等措施进行捕杀。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 电猫灭鼠。(6)毒饵法。用0.1 敌鼠钠盐毒饵、0.02%氯敌鼠钠盐毒饵、0.01% 氯鼠酮毒饵、0.05% 溴敌隆毒饵、0.03%—0.05%杀鼠脒毒饵,以小麦、 莜麦、大米或玉米(小颗粒)作诱饵,采取封锁带式投饵技术和。一次性饱和投饵技术,防效较好。也可使用1.5%甘氟小麦毒饵,半年内不能再用,宜与慢放毒饵交替使用,且该毒饵使用前要投放 前饵,直到害鼠无戒备心再投放毒饵。(7)烟雾炮法。将 硝酸钠或 硝酸铵溶于适量热水中,再把硝酸钠40%与干牲口粪60%或硝酸铵50%与 锯末50%混合拌匀,晒干后装筒,筒内不宜太满太实,秋季,选择晴天将炮筒一端蘸煤油、柴油或汽油,点燃待放出大烟雾时立即投入有效鼠洞内,入洞深达15—17m处,洞口堵实,5—10分钟后害鼠即可被毒杀。(8)熏蒸法。在有效鼠洞内,每洞把注有3—5ml 氯化苦的棉花团或草团塞入,洞口盖土;也可用 磷化铝,每洞2—3片。(9)拌种法。播种时用 甲基异柳磷拌种。

黑线鼠图册黑线鼠图册(2) 黑线鼠图册黑线鼠图册(2)

词条图册

黑线鼠图册黑线鼠图册(2) 黑线鼠图册黑线鼠图册(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