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纷乱,朝廷为了掩盖真相,坐视不理,一时间豪强并起,争夺武林盟主的宝座,首当其冲的就是武林两大门派少林和武当。
少林派中有一个五岁进入少林的少年,这个少年身怀异禀,天赋不同,玩世不恭。在纷纷扰扰的江湖恩怨中,他从小到大目睹了太多的门派仇杀。
他十八岁下山闯荡江湖,一个神秘的老头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得到了老头赠送的当世奇兵,并用它夺取了武林盟主的称号。可是他却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一个少年的命运呢[4]?
第一部分
首先我要说,这其实不是一部武侠小说,这只是一部普通小说,只是安排发生的时间比较早而已。不过着实没有办法,因为我感觉古人动不动就打起来。不安排在现代可能觉得写从前根本没有的事情似乎比较自由,尽管历史的现实和小说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少林从来没有被谁火烧过,古人也不能随便拿着刀满街乱跑,事情的性质和后果就和现在你拿着枪满街乱跑是一样的。
· 第1节:长安乱(1)
· 第2节:长安乱(2)
· 第3节:长安乱(3)
· 第4节:长安乱(4)
· 第5节:长安乱(5)
· 第6节:长安乱(6)
· 第7节:长安乱(7)
· 第8节:长安乱(8)
· 第9节:长安乱(9)
· 第10节:长安乱(10)
· 第11节:长安乱(11)
· 第12节:长安乱(12)
· 第13节:长安乱(13)
· 第14节:长安乱(14)
· 第15节:长安乱(15)
· 第16节:长安乱(16)
· 第17节:长安乱(17)
· 第18节:长安乱(18)
· 第19节:长安乱(19)
· 第20节:长安乱(20)
· 第21节:长安乱(21)
· 第22节:长安乱(22)
· 第23节:长安乱(23)
· 第24节:长安乱(24)
· 第25节:长安乱(25)
· 第26节:长安乱(26)
· 第27节:长安乱(27)
· 第28节:长安乱(28)
· 第29节:长安乱(29)
· 第30节:长安乱(30)
· 第31节:长安乱(31)
· 第32节:长安乱(32)
· 第33节:长安乱(33)
· 第34节:长安乱(34)
· 第35节:长安乱(35)
· 第36节:长安乱(36)
· 第37节:长安乱(37)
· 第38节:长安乱(38)
· 第39节:长安乱(39)
· 第40节:长安乱(40)
· 第41节:长安乱(41)
· 第42节:长安乱(42)
· 第43节:长安乱(43)
· 第44节:长安乱(44)
· 第45节:长安乱(45)
· 第46节:长安乱(46)
· 第47节:长安乱(47)
· 第48节:长安乱(48)
· 第49节:长安乱(49)
· 第50节:长安乱(50)
· 第51节:长安乱(51)
· 第52节:长安乱(52)
· 第53节:长安乱(53)
· 第54节:长安乱(54)
· 第55节:长安乱(55)
· 第56节:长安乱(56)
· 第57节:长安乱(57)
· 第58节:长安乱(58)
· 第59节:长安乱(59)
· 第60节:长安乱(60)
· 第61节:长安乱(61)
· 第62节:长安乱(62)
第二部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长安是一个很久远的地方。这虽是第二次,但第一次着实匆忙,而且心情也完全不一样,几乎没感到任何东西,甚至没觉得它大。不过我一直觉得这名字着实很好听,倘若我是君主,我也选择叫这个名字的地方为国都。我都已经忘记确切在外的时间,所幸我在寺庙里并没有什么样的思想,对于我佛也并不那么崇敬,仿佛一切都是无所谓。关键的错在师父,他太放纵我,我只是占了一个很好的法号。
· 第63节:长安乱(63)
· 第64节:长安乱(64)
· 第65节:长安乱(65)
· 第66节:长安乱(66)
· 第67节:长安乱(67)
· 第68节:长安乱(68)
· 第69节:长安乱(69)
· 第70节:长安乱(70)
· 第71节:长安乱(71)
· 第72节:长安乱(72)
· 第73节:长安乱(73)
· 第74节:长安乱(74)
· 第75节:长安乱(75)
· 第76节:长安乱(76)
· 第77节:长安乱(77)
· 第78节:长安乱(78)
· 第79节:长安乱(79)
· 第80节:长安乱(80)
· 第81节:长安乱(81)
· 第82节:长安乱(82)
· 第83节:长安乱(83)
· 第84节:长安乱(84)
· 第85节:长安乱(85)
· 第86节:长安乱(86)
· 第87节:长安乱(87)
· 第88节:长安乱(88)
· 第89节:长安乱(89)
· 第90节:长安乱(90)
· 第91节:长安乱(91)
· 第92节:长安乱(92)
· 第93节:长安乱(93)
· 第94节:长安乱(94)
· 第95节:长安乱(95)
· 第96节:长安乱(96)
· 第97节:长安乱(97)
· 第98节:长安乱(98)
长安乱· 第99节:长安乱(99)
· 第100节:长安乱(100)
· 第101节:长安乱(101)
· 第102节:长安乱(102)
· 第103节:长安乱(103)
· 第104节:长安乱(104)
· 第105节:长安乱(105)
· 第106节:长安乱(106)
· 第107节:长安乱(107)
· 第108节:长安乱(108)
· 第109节:长安乱(109)
· 第110节:长安乱(110)
· 第111节:长安乱(111)
· 第112节:长安乱(112)
· 第113节:长安乱(113)
· 第114节:长安乱(114)
· 第115节:长安乱(115)
· 第116节:长安乱(116)
· 第117节:长安乱(117)
· 第118节:长安乱(118)
· 第119节:长安乱(119)
· 第120节:长安乱(120)
· 第121节:长安乱(121)
· 第122节:长安乱(122)
· 第123节:长安乱(123)
· 第124节:长安乱(124)
· 第125节:长安乱(125)
· 第126节:长安乱(126)
· 第127节:长安乱(127)
· 第128节:长安乱(128)
· 第129节:长安乱(129)
· 第130节:长安乱(130)
· 第131节:长安乱(131)
· 第132节:长安乱(132)
· 第133节:长安乱(133)
韩寒 姓名:韩寒
性别:男
英文名:无
生日:1982年9月23日
星座:天秤座
国籍:中国
地域:中国大陆
80后著名作家,车手。
韩寒,1999年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作为高一学生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代表作《三重门》,至今销售量已逾190万多册。随后又出了《零下一度》,再次引起轰动。
已出版书籍 2000年5月《三重门》 、2000年8月《零下一度》 、2002年1月《像少年啦飞驰》 、2002年10月《毒》、2003年9月《通稿2003》、2004年9月《长安乱》 、2005年2月文集《韩寒五年》作品有法国,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版本。其中法国版本获得法国2004年10月法国最畅销图书。
网友评论:
长安乱很高兴看到了《长安乱》。所谓很高兴有两层含义,一是《长安乱》本身比较有趣,让我嘻嘻哈哈了一阵;二是觉得韩寒这次的表现有了新气象,没有再让人失望。
韩寒是一个对现行教育体制颇有腹诽的偏才,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只是韩寒碰上一个成名的机遇,由他牵扯出来整个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现象的讨论。很多人都觉得韩寒太不合作,其实那个时候他才十多岁,各种炒作、争论、批评激出了更加强烈的反抗情绪,所以韩寒表现得是有点过激。
韩寒出了6本书:《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毒》、《通稿2003》、《长安乱》。在《长安乱》之前的整体水平的确如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一本不如一本,小说《三重门》是青涩而有才华的,文集《零下一度》整体感觉平平,只有早已发表过的批评教育制度的《穿着棉袄洗澡》值得一读,小说《少年啦飞驰》已经有种开始走到尽头的感觉,很黯淡颓废打不起精神来,要是继续沿着这个路子走他就进死胡同了。我觉得他在这时候差不多已经到了创作的瓶颈期,接下来的《毒》没什么可说的,是他摘录的自己以前作品中的“名言警句”,《通稿2003》继续炒批评教育制度的冷饭,可惜回锅以后香味不再。后来听说他在北京玩赛车,以为韩郎才尽以后兴趣转了,不写作了,心里还觉得挺好一个苗子这么毁了挺可惜的。
没有抱着希望阅读的《长安乱》,却让我精神一振,他写作的风格不再青涩,虽然贯穿始终的还是他一贯的调侃讽刺,但是从以前的刻意为之变成了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境界大不同了。也许是在北京待了几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许是因为别的,总之他成熟了,开始有一种大气了。
当然,作为韩寒的一种新的尝试,《长安乱》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缺陷,这一定会有人说的,我就不说了,因为发展的趋势是好的,再去纠缠细节,反而小家子气了,对待进步中的年轻人,宽容点总是比较好的。
总而言之,韩寒突围了,他走出了瓶颈,走进了一片更加开阔的天地,我为此非常高兴。
2004年出版小说《长安乱》畅销160多万册,2004年全国图书排行榜文学类畅销书第一。
韩寒小说《长安乱》被张艾嘉雪藏五年,今再度高价易主。影片确定由著名导演侯咏担任本片导演,并邀请韩寒赴京参与了前期的剧本创作工作,韩寒的电影梦想将实现。
据悉此次高价购得韩寒小说《长安乱》电影改编权的真慧影业,是一家资深影视制作机构,目前公司已将总部迁至长安街旁光华长安大厦内。作为真慧影业电影的投资项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韩寒的一部《长安乱》不写现实,转写武侠,至今仍评论众多,颇受争议。据悉,这部作品也是网友最希望拍成电影的小说,韩寒自己也承认,当初创作这部小说时,就是为朋友改编电影准备的,只不过后来出了点问题搁浅了。小说出版后张艾嘉曾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有意拍成一部《想飞》的武侠版电影;又因种种原因,五年过去韩寒的电影梦想始终未能如愿。
韩寒和他的作品每一次的公开亮相总是饱受争议,或誉或毁。不过似乎他也十分乐意于这种争议的存在,不断地将自己推向这个暧昧的漩涡中心。他的小说《长安乱》亦是如此,尽管作者强调这本书并不是武侠小说,但是这样一个由少林和武当、剑和杀手所构成的世界很难让读者从传统的武侠小说阅读模式中脱离出来。毕竟一般的大众读者并不一定有意识、同时也并没有责任去对这部小说作出更为独到的阐释。因此,至少在大部分读者看来,这仍旧是一部武侠小说——尽管十分另类。在这里,读者的接受和作者原始的期望之间产生了偏离。
与此同时,作者自己也正遭遇着和他的小说相似的命运。虽然韩寒的身份已经是一名赛车运动员,而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以批判应试教育而闻名天下的学生作家,但是读者在阅读他的小说之时,也很难将他旧有的身份彻底悬置起来,很少有人能抛弃这种“作者正是那个韩寒”的前判断来读这本书。而此并非作者最初的期望。我们发现,作品和作者在社会的被认同里获得了十分雷同的结构,即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别。
小说的社会效应本身就造成了这样强烈的反讽,也正在这种反讽中揭示出了这部小说在暗地里隐含着的话语,《长安乱》所叙述的故事无非是真实世界的映照,所谓“古人”、“武侠”等等都是魔术师用来掩盖真相的盖头。事实上,韩寒在叙述时早就不断暗示着这一切,小说的语言中里充满着大话风格的悖论。他的情节设置将读者带进一个荒诞的武侠世界,但是在修辞上又拉扯着读者离开他所营造的背景。读者就在这样两难的境地里,被动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这种两难不妨解读成作者自身的困惑。当作者身边围绕着太多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时,我们已经很难去界定他和他的小说究竟属于文化圈还是娱乐圈。从金庸到余秋雨,再到韩寒,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这种困惑的游走。在《长安乱》的开头他说:“我出生未知,父母不详,却不知为何有个师父。我从小受困,四面高墙,一样不知为何。”在这个“四面高墙”的世界中,要看清自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长安乱 虽然长安是故事里国度的首都,当当初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因为“长安”和“乱”是反义的,和首都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原书稿交给首都一家颇具名气的出版社后,就很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等啊等,守法的我终于等到了合同期满,免得被不守法的对方告了。这本书原来的责任编辑在追查伪本上也花了很多时间,但最终事情万般艰难,证据确凿但无法可循。这本书是我喜欢的小说之一,我总是希望它有个好的归宿。当然,归宿始终是作者本人,在出版社只是借宿。但明显的,在上次它借宿时,不幸被强奸了,罪犯却一直在门外站着笑——国营的出版社都不靠谱啊。
因为此事的打击,所以我现在相当不信任某些出版单位和某些文化监督管理单位。之后合约时间都签得十分短,就算被强奸,也不让你强奸到爽。
于是,很无奈,读者们以后可能会看见我经常换封面或者换出版社。抗战的经验告诉我,在现在这样恶劣的文化环境下,只有游击队才能避免被全歼。
最后说一句,我还是很喜欢原来的封面和装帧设计,但不得已要换了,因为实在很无奈。
韩寒
二○○六年五月
我出生未知,父母不详,却不知为何有一个师父。我从小受困,四面高墙,一样不知为何。
我懂事的时候命运安排我目睹武林中最浩大的一场比武。
当时江湖中有两个派系,便是少林和武当,少林的势力比武当强大一点,因为大家都觉得长头发很难打理。少林信仰佛教,抛去一切的表面或者深刻,年幼的我觉得它讲究的是“忍”字,派中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忍”的度,高手的出手总是那么时机恰当,有的时候一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做会有不同的效果。
师父写下:时,空,皆无法改变,而时空却可以改变。这很难理解。我的早期理解是一个逗号可以改变一切,师父说:不,你仔细看。
我说,上句和下句就有一个逗号之差别。
师父说,你只看到表面,你仔细看,差别不只一个逗号。从日落到日出,我将手上捧的俩字看到快不认识了,师父将我叫入房中说:你看出差别了吗?
我的师兄叫释空,师父应该很不喜欢他。他的身世很特别。我们一起出去,最先动手的永远是他,关键是他并不具备我佛精神,不光在我们中间他最先动手,甚至在敌我之间他都是第一个。我想,他是只记住了师父一万多句话中的一句: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并且是后半句。
我说:其实任何人都能知道未来。未来不就是全死了吗。师父说:不是,死是结果,不是未来,未来是死之前的结果。我说:外面有这么多人,已经死了差不多一半,反正都要死,救进来也得死,万一把病传进来,也是大家一起死,救活了,最后还是死,师父你就不要难过了。
[5]经典语录:
1:任何一种自由都是另外一种安排的开始。
2:阴天里悲伤只是悲伤,晴天里悲伤却是痛苦。
3:死是结果,不是未来,未来是死之前的结果。
4:所谓救人帮人,全是自己还能保全时候的一种消遣。
5:典型不是一万个里面一个代表,而是一万个人里面只有那么一个人。
6:你能改变很多事情,谁都希望可以有改变事情和不被别人改变的愿望。
7:寄托未必不好,它大多时候比男女的感情还要重。
8:人的本性其实就是一个贱字,为什么贱人听着比笨人、傻人、蠢人都顺耳?因为人就是贱。
9:正因为未来尚未在现实里发生,所以只能在梦境里回顾。
10、一切在于心中想为,而不是当前行为。
11、孤独的剑客应该只是看上去孤独而已。
长安乱漫画版 长安乱发布后,80年代作家韩寒再次被人的热烈喝彩声所包围,没过多久就发布了长安乱漫画连载,连载于各大漫画网站。
《长安乱》改编的电影《喜乐长安》已经制作完成,并于2016年3月25日正式与观众见面[6]。
《长安乱》韩寒大事记:
★2010入选“心灵富豪风云榜”十大人物。
★2010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票数超过美国总统奥巴马。
★2009新华网、南方周末评为年度人物,建国6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2004《长安乱》畅销300多万册,全国图书排行榜文学类畅销书第一。
★2002《像少年啦飞驰》畅销300多万册。
★2000《三重门》畅销500多万册,为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1999“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少林信仰佛教,抛去一切的表面或者深刻,年幼的我觉得它讲究的是“忍”字,派中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忍”的度,高手的出手总是那么时机恰当,有的时候一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做会有不同的效果。
师父写下:时,空,皆无法改变,而时空却可以改变。这很难理解。我的早期理解是一个逗号可以改变一切,师父说:不,你仔细看。
我说,上句和下句就有一个逗号之差别。
师父说,你只看到表面,你仔细看,差别不只一个逗号。
从日落到日出,我将手上捧的俩字看到快不认识了,师父将我叫入房中说:你看出差别了吗?
我说,我只看出一个逗号的差别。师父说,你已离答案很近,但是离答案越近,便越容易找不到答案。
我跪在地上请求师父参破。
师父说,看,其实是两个逗号。
少林武当恩怨已久,分歧明显后,少林内部便更加严格。秋天时候,师父下令统一江湖中所有少林子弟的服饰,但是麻烦随即而来,服饰统一后,坊间便有伪造,一些人购得少林服饰后,打劫拐骗,严重蛊惑民心。师父十分疑惑,为何没有人冒充武当?我说,武当上下皆是便衣,不过师父宽心,武当作恶多端,已经不需要冒充,而少林形象一向很高,所以才会有人受骗。
师父听了没表情,觉得外表只是次要,而外界纷扰,清者自清,主要要在修行上和武当有区别。“忍”字是种技巧,刃悬于心,退一寸则不成忍,进一寸不成仁。我们静静思索忍的度。其实忍字不难,不就是憋着吗,关键是“度”难以掌握,倘若出手太早,我等便和武当没有区别,这是少林的大忌;倘若出手太晚,我等已然被打死,自然很愚蠢。
我的师兄叫释空,师父应该很不喜欢他,他的身世很特别。我们一起出去,最先动手的永远是他,关键是他并不具备我佛精神,不光在我们中间他最先动手,甚至在敌我之间他都是第一个。我想,他是只记住了师父一万多句话中的一句,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并且是后半句。
两个时辰以后,负责传话的释空告诉我师父,怡春阁下依然人群稀少。
师父对我说:你看,任何事情都要当机立断,不能一再拖延,和很多人有关联的,更加不能一变再变,这样,谁都对你失去信心。今日的决斗本是天下大事,可是民心已失,那结局无论怎样,都在历史上有所遗憾。
说完,又有消息传来,城西一棵千年古树下围了上万人。师父当时很诧异,有人向他提议,那场比武可以移到那里举行,毕竟人少好迁移。师父说,不能在树上打,万一掉下来,那怎么办。长安再好也好不过这屋顶,告诉他们,在怡春院屋顶上,朝廷就不管了,人那么多,朝廷也不好管。
口信发出去,民众又纷纷向怡春院涌来。
那时我觉得,其实人民是愚蠢的。
少林的当家人慧竟和武当的当家人刘云此时已经从梯子上走上屋顶,两人对视站着,手背在身后,很威风。时辰到后,俩人的衣服都被风掀动了一下。我看见刘云掀起手掌发了暗器,慧竟微微闪了一下,那针刺入屋顶雕龙中,从龙额头刺入,却从龙须中探出针头,可是终究无力为续,卡在龙雕中。我看见慧竟用手指抽出镖,应该完全没有想到那针很阴险,没那龙头挡着还能回来。
那一镖极为隐蔽,我只能从他的袖口扬了一下判断镖已出手,而且速度应该很快,只是有点歪,擦破了刘云的耳朵。速度准度和隐蔽程度一直很难三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下面围观的人大喊:快动手啊。
师父问我,几招了?
我说:两招,如果我们的镖没有毒,那应该没有胜负。
师父说:我们的镖没有毒。
我问:为什么我们的镖没有毒,寺里有很多天下奇毒的方子,用了我们今天就赢了。
师父说:毒别人的,终将毒到自己。而且镖没出手前,自己离危险是最近的。
刘云伸出手掌,往前走了一步。突然猛向慧竟冲过去。慧竟往后退了一步,但是我看见他脚尖触到瓦块的一刹那,那片瓦块移位比正常要大,而慧竟那步应该很用力,因为要支撑住身体,接刘云那一招。我感觉那片瓦会松塌。
那一步后,整片瓦都陷了,慧竟没站稳,从屋顶上往下滚,过程中,我看见他一直伸手要扒住瓦片,可是瓦片的方向和结构注定只能被掀掉。
一声巨响后,慧竟从屋顶上摔下来,腰撞到围墙,重重跌在地上,昏迷不醒。
下面马上骚动了。少林的人立刻围上去,而民众还呆在原地没有反应。武当的人各个笑逐颜开,因为在大家眼里,正常决斗过程就是俩人站半天没动静,少林那边第一个动作就是一脚踩空栽下去了。刘云在屋顶上高举双手。武林新的盟主就这样诞生。
虽然过程比较简单,但是观看的人群还是普遍觉得满意,首先,高手过招自然是几招的事情,况且一个人一生中能亲眼看见几回人从屋顶上栽下来。人群中大部分暂时还没弄明白是谁掉下来了,但是大家都觉得,另外一方发了什么不知名神功,因为大家普遍觉得大地震了一下。
几天以后,传言将更加悬乎。
武当的人正要去接刘云,突然我师父说,少林弟子,把他们压下去,把梯子砸了。那年,少林就在长安附近,而武当远在千里外,所以少林来了数千人,武当只派了代表几百人。我们很快把他们围住。谁也没有出手。
刘云在屋顶上喊,给我冲进来,弄我下来。百姓们,我是盟主了,快拿来梯子。
而此时,怡春院外已经没有看热闹的了。危难时刻,百姓的撤退总是那么神速。人已经一个没有,地上只有一棵大白菜还在打转。
朝廷的意思是,那是江湖上的事情,陆地是大,江湖是小,江湖的事情,我们管不过来,谁挑起的,还要谁解决。
高官们其实很关心这件事情,每天都有偷偷探听消息的,首先,虽然皇帝淡化处理,但是谁都知道,这是国家的大事情。皇帝的风格是,越是大的事情,越要没有动静。朝廷的稳定和天下的安定很可能与这件事情有关联。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只要刘云一天在屋顶上,怡春院就一天不能开放。
其实如果后记和前言是一个人写的,那时很没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相信,这些是可以并起来的。只是对于我而言,在一本书里,我最喜欢写的是序和后记,尤其是后记,这说明,你终于写完了。
故事的最后已经几乎不是最初想的样子。我想书中的事情应该是没有结束的。但是我也不知道是否有天会写下去,因为它只是看上去没有结束罢了。怎么说结束不结束这事情?我要说的是,这次就到这里,暂时只有这些是我想表达的。
作为人的本能,总是希望对方把说明事情都讲清楚。这世间再复杂的事情也能讲得清楚。但关键是讲得清楚却弄不明白,既然这样,就当我没讲清楚。
我现在想的是一个很题外的东西,像我这样喜欢写前言后记的人,如果有一天写自传,时不时也要假装有前言后记?那自传这么厚都写些什么了?
因你最终要回到现实,所以我宁愿将此作为《长安乱》的结局。
首先我要说,这其实不是一部武侠小说,这只是一部普通小说,只是安排发生的时间比较早而已。不过着实没有办法,因为我感觉古人动不动就打起来。不安排在现代可能觉得写从前根本没有的事情似乎比较自由,尽管历史的现实和小说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少林从来没有被谁火烧过,古人也不能随便拿着刀满街乱跑,事情的性质和后果就和现在你拿着枪满街乱跑是一样的。
其实这是很早就有的一个想法,可是很难。谁知道倘若是发生在现代,你无须让自己有所变化,白天发生什么甚至晚上就可以写进去,但古代的事情就没那么简单。我突然很理解为什么要躲起来写,我一直觉得每时每刻都可以写,但事实不是这样,连我这样宽容的对条件不苛刻的人都无法忍受你在书里探讨这把剑有多么好是皇上赐的什么的时候突然手机响了朋友告诉你一会儿一级方程式比赛就要开始了。
不知道作为一个一本书的创作者是自己入戏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把自己安排到书里一个角色比较好呢还是在上面冷眼看着自己笔下一堆人做一些自己安排的事情并时不时议论几句比较好。我想这本书是属于后者的,不幸的是我是用的第一人称,这让人很痛苦。
虽然我一向觉得小说文字是最重要的,思想是其次的,但事实谁都想在自己的小说里探讨一些问题,我事先有很多想法,结果发现都没有实现。而小说带给人的思考就好比一首歌带给人的回忆一样是因人而宜的,我不能清楚地告诉你们我的想法,因为我有的时候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想法,结果总是能用一句话形容,过程却半天都说不清楚。
最后我发现小说可能完全不是我事先想像的那个样子,不过也没有关系,无论如何,我都喜欢其中的一些部分、一些章节、一些对话。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有的时候也不错。倘若你爱那么多,就如同写《三重门》那样,想每一句话都精彩,除了让人感觉这不是小说以外,自己也很累,谈过恋爱的都知道。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很大的把握,因为有的时候写得大脑一片空白,实在不知道里面的人物在干什么;或者有一段自己特别想写的,但又不得不为此做一些漫长的铺垫。所以,一点点,就可以,倘若什么都是一点点,我想人一定活得很开心。
韩寒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他像正常人一样喜欢美女并且对他不喜欢的东西说“不”,如果中国还有更多韩寒,这个国家将会更正常。
——《时尚先生》杂志总监 马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