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治理公路“三乱”规定
(一)哪些部门可以在公路上设置站卡
根据国务院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安部门可以在公路上设置检查站,交通部门可以设置收费站或公路征费稽查站,林业部门可以设置木材检查站(法律另有规定除外)。此外,公安部规定,为开展打击刑事犯罪专项活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设置临时检查站,但没有罚款权,任务完成即撤销。
(二)哪些部门可以上路流动检查车辆,扣压驾驶证、行车执照
人民警察打击刑事犯罪,打击车匪路霸,公安交警正常执法,可以上路查车,其他法律没有规定的任何人员均不得上路流动查车罚款;除公安部门纠正交通违章,处理交通事故外,其他人不得扣留驾驶证和行车执照。
(三)依法设置站卡,其检查员、收费员应遵守哪些规定
依法设置站卡的工作人员,应分别持省政府办公厅核发或省政府授权部门核发的检查证和收费证。一人一证,工作时应予佩带。持证人员只限于本站内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超越工作地点拦车检查、罚款、收费。无证人员不得执行检查、罚款、收费任务。
举报公路“三乱”须知
(一)什么是公路“三乱”
根据国务院纠风办、公安部、交通部有关规定,公路“三乱”是指在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的行为。主要表现有: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设立收费站、检查站,擅自改变合法站卡的位置或增高分站卡,非法上路查车;随意查车,逢车必查,双向拦车检查罚款;没有法定依据罚款,超标准罚款,罚态度款,重复罚款;滥收过境费,擅自提高过路(桥)费,罚款、收费不给或少给票据,使用不合法票据;同其他部门代查、代收、代罚;向过往车辆推销产品,强行拦车洗车;自定标准收取高额拖车费和保管费,没有拖车收拖车费;扣车后有意长时间不办理处罚手续以收取保管费等行政处罚违反《行政处罚法》的其他行为。
(二)举报公路“三乱”办法
对发现的公路“三乱问题,可以就近向各级政府治理工作机构投诉(各级政府治理工作机构为投诉人保密)。群众举报公路“三乱”方式:一是信件投诉;二是电话投拆;三是直接上门投诉。投诉时,为了有效查处,应尽可能提供具体案发时间、地点、经过、执收或执罚的单位、执罚人(工作号码、证件)、有效证据(包括罚款的原件或复印件)等。最好以书面形式,写清举报人联系电话、地址、邮政编码,以便联系。
[1]
《经济半小时》 20131031 聚焦流通困局:管不住的公路三乱
连续三年报道公路三乱,每次在公路上,我们都能拍摄到各种罚款的乱象,曝光一次,地方管理部门就整改一次,媒体监督的风声过去了,公路上的三乱现象,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公路三乱为什么乱,答案很清楚,多个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争相在公路上行使着权力,提供交通服务的同时,也在多多少少的夹带部门的私利,吃拿卡要。部门合并,整合职能,严格执法的要求,从94年开始就在呼吁,但遗憾的是,面对改革的呼吁,更多的部门是以鸵鸟的态度在进行面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该放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宁肯触碰利益也要“言必行,行必果”。面对总理的要求,我们再次呼唤商业流通环境,对于公路三乱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治理,是不是一些部门的利益真的高于一切?究竟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真正推动公路上的改革?我们期待着答案。
[2]
近日,央视曝光了两起公路“三乱”事件,一起在江苏徐州,交警查都没查就开罚单,短短8分钟,司机先后被罚两次;另一起在河南商丘,该市梁园区境内管护的公路只有110公里,执法人员高达200人,运管、路政人员靠路吃路,上路罚款。
公路三乱年年有,至今已觉不新鲜,但媒体曝光的这两例中,执法人员之随意、骄横,还是令人颇觉愕然。其一,执法人员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想怎么罚就怎么罚,想罚多少就罚多少;其二,中央治理公路三乱并未放松,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和国务院纠风办早早下发了《2013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仍没能阻遏一些地方出现公路三乱。
屈指数来,自国务院1994年发布《关于禁止在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的通知》到现在,已近20年,为何公路三乱未被荡涤殆尽,反而出现了网友忧惧的“越治越乱”?中央部门不差决心,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曾在相关治理会议上明确,谁收“黑钱”搞“三乱”,谁就是公安机关的败类,就不配当警察,必须坚决清除出公安队伍。去年,公安部还表示,除严肃追究乱罚款民警的直接责任,还要追究负有领导管理职责、失职失察的上级主管领导的责任。事实也确实如此,只要被中央媒体曝光、坐实,不仅交警被处理,其领导也会被问责。比如徐州这起事件,分管副局长被停职,交巡警大队长被撤职,当事民警被辞退。
既然如此,为何仍有执法者不惮于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
这是因为有巨大的利益驱动。有业内人士称,全国每年公路罚款高达三四千亿元。这些钱并未完全归于财政,有些进了执法人员的口袋,有的地方还出现返还罚款的现象——尽管《行政处罚法》规定,地方财政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执法部门返还罚款,但返还罚款早已成了潜规则。
还因为监管不力。一个不得不提的现象是,媒体监督公路三乱,是一抓一个准,以至于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说,“我们的记者暗访哪个省,哪个省就会有三乱”。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细节,既然“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被命名为基本无三乱省份”,为何中央媒体能轻易发现公路三乱?这说明一些地方政府对公路三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与体制积弊有关。有执法人员感叹,“我们任务也重,我完不成任务工资扣得多。”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税费改革之后,运管路政部门的经费得不到保障,就形成了罚款返成的路径依赖。
治理公路三乱,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陷入割韭菜式的困局——割掉一茬很快长出一茬,亦不正常。如果不挖除制度土壤,公路三乱恐将继续乱下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