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越南

人类发展指数 0.638-中(2014年,第121名)
中文名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主要民族 京族、岱依族、傣族、芒族、华族、侬族
国歌 进军歌
人口密度 313.9人/平方公里(2020年)
古称 交趾、安南、大越、大南、南国
外文名 越南语:CộnghòaXãhộiChủnghĩaViệtNam、英语:TheSocialistRepublicofVietNam
国际域名缩写 vn
GDP总计 4300亿美元(2023年)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主要宗教 佛教、天主教、和好教、高台教
人口数量 1.03亿(2023年)
高等学府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
国际电话区号 +84
水域率 6.4%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越南境内在远古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在谅山的平嘉发现猿人牙齿、清化的度山发现旧石器时期的工具。到中石器时期及新石器时期,北部地区出现过数种文化遗址,如“和平文化”(在和平省)、“北山文化”(在谅山省北山)等,当时的先民利用石器、竹木器、陶器等物品,从事狩猎及采集,但因这些文化的相关文物出土量少,未能全面反映当时状况。南部地区的东那江下游,曾于新石器时代后期与青铜器时代之间,出现聚落、作坊及墓葬遗址共80处,被命名为“新石器时代后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4500至2400年之间。该文化使用大量石器,主要是实用、装饰性不高的器物。越南北部发现了以铜鼓为主要特征的“东山文化”等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后的史前文化。“东山文化”的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繁富,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水晶、铁器、木器等。东山文化大量使用铜,例如制作铜鼓作为乐器,以及利用铜制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东山文化也具有一定的航行技术,用划艇航行本土,并有较大型的船只,辅以天文知识作远航。

传说时期

古代越南北部属于百越中的雒越之地(又作骆越,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祖先)。根据越南的神话传说,越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是中国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泾阳王娶洞庭君龙王之女,生下貉龙君(名崇缆)。越南人称貉龙君为“百越之祖”,而其长子则称为“雄王”(又作骆王、雒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历18代,共2000多年。因此越南人自称是“雄王子孙”或“仙龙后代”。

公元前257年,中国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灭文郎国,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传说中的文郎国和瓯雒国是越南古代国家的雏形。

有学者认为神话传说中的文郎国和瓯雒国只是初具政权组织的部落联盟,而非阶级社会国家。

北属时期

中国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中国在这一带设立了三个郡,越南北部(即骆越)是中国象郡的一部分。

中国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广东广州。越南中北部是南越国的一部分。

公元前111年,中国皇帝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独立后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

东汉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区连刺死中国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后称占婆国),与中国东汉以顺化为界。隋朝时被中国皇帝隋炀帝派兵灭国,置三郡,唐朝时复国,与中国以横山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腊占领,后复国[8]

封建时期

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四分五裂,越南(当时叫安南)脱离了中国的控制。

吴朝和十二使君时期(939年-968年)

938年的“白藤江之战”,吴权击败中国南汉,939年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吴朝,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吴权只有称王没有建立国号,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

丁朝(968年-980年)

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独立。北属时期之后的历史,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仍未脱离中华文化影响,使用汉字,采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

970年,自称皇帝,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后来接受中国皇帝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但越南诸朝虽表面上对中国称臣,对内则自称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外王内帝”。

前黎朝(980年-1009年)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并击退了侯仁宝率领的北宋中国军队的干涉。

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2月,宋朝封黎桓为交趾郡王。

997年,又封其为南平王。

1005年黎桓病死,太子黎龙钺继位。

1006年,黎龙铤杀黎龙钺[yuè]篡位,推行暴政。

李朝(1010年-1225年)

1009年,黎龙铤病死,左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篡位,建立李朝。

1054年,改国号为“大越”。

11世纪后期,宋朝与越南李朝爆发宋越熙宁战争。

1149年,李朝开放位于今日北部广宁省海外的云屯岛作为海上通商市场,来自印尼、泰国等地的商人乘船携带各地方物前来贸易。

李朝时期儒家文化有较大发展,1070年在昇龙修建文庙,祭祀孔子,同时在此开班为皇室贵族子弟讲学,称为国子监。李朝还不定期开科取士,汉字文学随之开始发达起来。

1174年,南宋朝廷改称交趾郡为安南国,封李英宗为国王,进一步承认大越的独立地位。

陈朝(1225年-1400年)

1225年,陈朝取代李朝,1258年遭到蒙古帝国入侵,被迫向蒙古称臣,元朝建立后,越南又遭到元朝两次入侵,均被陈朝击败。战后,陈朝遣使向元朝朝贡修好,以示臣服。

胡朝(1400年-1407年)

1400年,陈朝将军胡季犛篡权称帝,建立了胡朝。

“明属时期” (1407年-1427年)

1407年,中国明朝应陈朝遗臣的请求推翻了胡氏政权。中国军队顺势收复了越南,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进行了直接统治,即“安南属明时期”。

1418年(明成祖永乐十六年),黎利在蓝山举行起义。经过10年的斗争,起义军赶走了明军,国家再次获得独立[9]

黎朝(后黎朝1428年-1527年)

1428年,黎利驱逐了明军,恢复独立,建立了后黎朝。黎朝国名大越,京都昇龙改为东都。朝廷大力削减地方官吏权力,设置监察御使监察地方政权。为了选拔官吏,规定3年举行一次考试,科举制度更加严密。军事方面,实行募兵制,选拔壮丁入伍,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并对外用兵。

1446年~1471年,3次出兵占城并抓获占王,吞并了占城国2/3的国土。

1471年,后黎朝灭占婆国,疆土逐渐向南扩张。

1479年,黎圣宗发兵18万攻打老挝,攻占了王都琅勃拉邦,设镇宁府。文化方面,1479年参照唐律唐令编撰了《洪德律例》。鼓励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并奖励开荒。实行均田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较大发展。1479年编纂了《大越史记全书》,成为越南历史的定本。黎朝初年重视发展生产,设置了河堤使和助农官,兴修水利并奖励开荒。黎太祖时制定了均田法,土地关系得到一定调整。

1510年-1517年,越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者攻占首都,并建号称帝,中央政权削弱,国家长期陷入分裂和内战。

莫朝(1527年-1592年)

1527年,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立莫朝。

1531年,后黎朝在郑、阮两大家族的支持下复辟(又称中兴黎朝),与莫朝对峙,越南开始进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时期。

1588年,阮淦的女婿郑检派阮淦之子阮湟镇守顺化。阮湟遂在顺化地区逐渐形成割据势力。整个南北朝多半个世纪中,南北战争连续不断。

1592年,后黎朝灭莫朝,名义上统一全国,但越南继续分裂,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两大家族不断发生战争,史称“郑阮纷争”。而名义上的共主——后黎朝皇帝则完全是傀儡,处于郑氏控制之下。

1627年至1672年,北郑南阮两个封建集团之间发生连年混战,最终都不能战胜对方,便各霸一方长期对峙纷争。

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当代越南的版图。

西山朝(1778年-1802年)

1771年,爆发西山起义,阮文惠三兄弟先后灭阮、郑,统一全国,建立西山朝。后黎朝末代君主黎维祁逃往中国,请求清军援助其复国。西山军在1789年击退了清朝干涉军,后黎朝彻底灭亡。

1774年,越南另一大割据政权郑氏趁机向南进攻。阮福淳在郑氏军队和西山起义队伍夹攻下,带侄子阮福映,从海上逃往嘉定地区。

1776年,起义军多次进攻嘉定,阮福淳及王室成员多人被杀死。阮福映被法国传教士百多禄救出逃往暹罗。

1778年阮文岳首先称帝。同年,阮文惠在富春称帝,统治东京和越南北部。

1779年。柬埔寨国内发生叛乱,反对暹罗扶植的傀儡国王安侬,并请求阮福映帮助。阮福映出兵击败安侬。立安英为柬埔寨国王。

1782年,阮福映之弟率军将起义军逐出西贡,阮福映和百多禄回到西贡。

1783年,起义军反攻,阮福映和百多禄又逃到暹罗。

1784年,阮福映在暹罗军队帮助下杀回嘉定,但半年后被起义军击败,阮福映再次逃到暹罗。

1785年,击退了暹罗。

1786年,阮文惠率领的西山起义军利用郑氏集团内部权力斗争之机,攻占升龙(河内),郑王被俘自杀,郑氏政权灭亡。阮文惠在胜利后,没有取代郑氏政权,而是企图恢复黎朝的统治。

1787年,百多禄将王子阮福景带到法国。阮福映和法国订立条约,法国同意提供船只、军火和人员,帮助阮福映恢复政权,阮氏同意将昆仑岛及岘港割让给法国,并同意任命百多禄为法国驻交趾支那专员。

1788年,中国清朝派遣两广总督孙士毅率军进入越南,扶植黎昭统为黎朝国王,被阮文惠击败,黎昭统逃到中国广西境内。黎朝的历史告终。

1788年,阮惠称帝,号光中,建立了西山王朝,定都归仁。

1789年,击退了清朝的武装干涉,捍卫了民族的独立[10]

阮朝(1802年-1945年)

阮朝旧照阮朝旧照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1802年~1945年)。

1803年,清仁宗命改安南为“越南”。

1804年,清朝派广西按察使齐蒲森前来越南册封嘉隆为王,并同意改国名为越南。

1815年,颁布《国朝刑律》,共计22卷。明命、嗣德二帝崇尚孔孟之道,注重教育,重视选拔贤才。

1821年下诏兴建国子监,恢复会试和殿试。

19世纪上半叶,越南与暹罗争夺对柬埔寨、老挝的宗主权。

1807年,柬埔寨国王安赞二世在无力抗拒的情势下被迫向阮朝称臣纳贡。

1813年,阮朝军队侵入柬埔寨。越南的军事占领和 “越南化”政策引发了柬埔寨人民1828年和1840年两次抗越民族起义,阮朝军队于1847年撤出柬埔寨。

1827年后,阮朝侵占老挝大片领土,设州府管辖。此时版图在南部扩展到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在西部伸展到湄公河畔[11]

殖民时期

越南的法国风格的建筑越南的法国风格的建筑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法国对越南发起了侵略。

1858年,法国殖民者进攻岘港,到1867年,越南南圻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

1874年,法越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开放了通向云南的红河通道,开放归仁、海防、河内为通商口岸,并允许法国在这些口岸派驻领事,由法军保护领事馆安全。

1883年,法越签订《第一次顺化条约》,越南承认法国对全国的统治。同时,中国清朝政府作为越南的宗主国派兵抵抗,其中冯子材和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参战。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阮朝名存实亡。法国在西贡(后改为河内,今胡志明市)设立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对越南、老挝、柬埔寨进行殖民统治。法国将越南分为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和北圻(东京)三部分,其中交趾支那为直辖领地,东京为半保护地,安南为保护地。

1911年6月,阮爱国(胡志明)出国寻求救国之道,他在法国、英国、美国和法属非洲殖民地国家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2年2月,潘佩珠召开越南革命者会议,成立“越南光复会”。

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九龙成立越南共产党,提出打倒法帝国主义和封建集团,实现祖国完全独立的革命目标。同年2月,越南国民党发动安沛起义,但被法国殖民当局迅速镇压。

1940年9月,日本入侵越南,法国殖民者同意日军驻扎,越南成为法日双重统治的殖民地。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高潮,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越南民主共和国

越南人经过抗法、抗日的长期艰苦斗争,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于1945年8月“八月革命”取得胜利,日本被逐出越南,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帝亦宣布退位。9月2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宣布独立,胡志明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即“北越”)。同年9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又进行了历时9年的抗法战争。

1945年9月23日,法国殖民军卷土重来,侵占西贡。9月26日,胡志明致函号召南方同胞奋起抗战,号召全国支援南方。

1949年,越南南方在法国的扶持下建立“越南国”,由保大帝出任国家元首。中越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新中国开始向越南无偿提供了累计达几千亿人民币的资金和几百万吨的物资。

1954年3月13日下午,北越与法国之间的奠边府战役打响。5月7日,战役以北越胜利结束。越南取得“奠边府大捷”后,7月21日,有关结束越南、老挝、柬埔寨战争的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得以签署。《日内瓦协议》规定,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南北分治,北方由胡志明领导,南方由保大帝领导。

1955年7月17日,美国撕毁了《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的地位,吴廷琰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保大帝,自己当了总统,建立越南共和国(即所谓“南越”)。

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美国与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组成联军,介入了这场战争。中国出动军方和大量民力、物资援越抗美。

1973年1月27日《巴黎协定》签订,美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退出越南战争,同年3月从越南南方(越南共和国)撤出全部军队及其同盟者军队和军事人员。

1975年5月,西贡被北越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占领,越南共和国灭亡。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6年7月,越南南北宣布统一,国号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8年12月21日,越军开始大规模入侵柬埔寨。

1979年2月17日,因越南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与中国发生了边境冲突,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自卫反击[12]

1980年12月20日,越南新宪法公布,规定改变国家组织机构,成立国务委员会以取代原国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的职能,将原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政府会议改为部长会议。国务委员会主席统率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并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13]

1986年,越共领导人黎笋死后,长征、阮文灵先后继任,实行革新开放,对外调整与中国及东盟邻国的关系,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使越南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1988年1月22日,越南公布《外国在越南投资法》。

1989年,越南军队撤离柬埔寨。

1991年,中越实现关系正常化。

1995年,越南与美国建交。

2006年4月18日至25日,越共十大在河内召开,通过《政治报告》《2006-2010年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报告》《党建工作报告》和《补充和修改党章报告》决议,选举产生十届中央领导机构。越南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反腐力度、解决民生问题等举措,增强凝聚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修改补充后的党章明确提出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越劳动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锋队。认为越南已初步形成革新、社会主义社会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

2019年6月7日,联合国大会选举爱沙尼亚、尼日尔、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突尼斯和越南5国为2020年和2021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2022年10月11日,越南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新成员,将于2023年1月1日就任。

2027年,越南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越南行政区划越南行政区划越南设有5个直辖市(河内市、胡志明市、海防市、岘港市、芹苴市)和58个省,按地域划分为8个大区。

越南行政区划

地区

面积

省、直辖市

红河平原地区(包括11个省、直辖市)

1.49万平方公里

河内市、海防市、永福省、河西省、北宁省、海阳省、兴安省、河南省、南定省、太平省、宁平省

东北地区(包括11个省)

6.4万平方公里

河江省、高平省、老街省、北件省、谅山省、富寿省、太原省、北江省、广宁省、宣光省、安沛省

西北地区(包括4个省)

3.75万平方公里

莱州省、和平省、奠边省、山罗省

中部北区(包括6个省)

5.16万平方公里

清化省、乂安省、河静省、广平省、广治省、承天顺化省

中部南沿海地区(包括6个省、直辖市)

3.32万平方公里

岘港市、广南省、广义省、平定省、富安省、庆和省

西原地区(包括5个省)

5.47万平方公里

昆嵩省、嘉莱省、得乐省、得农省、林同省

南部东区(包括8个省、直辖市)

3.48万公里

胡志明市、宁顺省、平福省、西宁省、平阳省、同奈省、平顺省、巴地头顿省

湄公河(九龙江)平原地区(包括13个省、直辖市)

4.06万平方公里

隆安省、同塔省、安江省、前江省、永隆省、槟椥省、坚江省、后江省、芹苴市、蓄臻省、茶荣省、金瓯省、薄辽省

主要城市

越南行政区划

地区

面积

省、直辖市

红河平原地区(包括11个省、直辖市)

1.49万平方公里

河内市、海防市、永福省、河西省、北宁省、海阳省、兴安省、河南省、南定省、太平省、宁平省

东北地区(包括11个省)

6.4万平方公里

河江省、高平省、老街省、北件省、谅山省、富寿省、太原省、北江省、广宁省、宣光省、安沛省

西北地区(包括4个省)

3.75万平方公里

莱州省、和平省、奠边省、山罗省

中部北区(包括6个省)

5.16万平方公里

清化省、乂安省、河静省、广平省、广治省、承天顺化省

中部南沿海地区(包括6个省、直辖市)

3.32万平方公里

岘港市、广南省、广义省、平定省、富安省、庆和省

西原地区(包括5个省)

5.47万平方公里

昆嵩省、嘉莱省、得乐省、得农省、林同省

南部东区(包括8个省、直辖市)

3.48万公里

胡志明市、宁顺省、平福省、西宁省、平阳省、同奈省、平顺省、巴地头顿省

湄公河(九龙江)平原地区(包括13个省、直辖市)

4.06万平方公里

隆安省、同塔省、安江省、前江省、永隆省、槟椥省、坚江省、后江省、芹苴市、蓄臻省、茶荣省、金瓯省、薄辽省

自然环境

河内

河内为越南首都、历史名城,中央直辖市,面积3340平方公里,人口805万人(2019年)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越南政治、文化中心,水、陆、空交通便利。城市地处亚热带,临近海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丰富,花木繁茂,百花盛开,素有“百花春城”之称。河内的名胜古迹较多,如位于市中心的还剑湖,胡志明主席曾在此宣读《独立宣言》的巴亭广场,见证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文庙等[1]

胡志明市

越南胡志明市越南胡志明市胡志明市旧称柴棍、胡志明市,5个中央直辖市之一、越南的经济中心、全国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枢纽,面积2095平方千米,人口620万。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东北侧、南临中国南海。东南距海口80公里。胡志明港,年吞吐量可达450万~550万吨。铁路可通往河内及其他大、中城市,公路可通往全国各地,经公路或水路可通往柬埔寨和老挝。

海防

海防为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直辖市,河内的输出港。位于红河三角洲东北端,京泰河下游,东临北部湾。市区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约200万。原为小渔村。1874年建为海港,海防由此得名。法占期间是商港和从中国昆明至河内的铁路运输终点站,后成为工业中心。城市沿京泰河右岸向两头伸展。形势险要,为越南军事要地和海上门户[14]

岘港

岘港于1997年单列为中央直辖市,面积1256平方千米,人口84万,位于越南中部,濒临南海,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海港。港阔水深,形势险要。

芹苴

芹苴于2003年单列为中央直辖市,在后江省南面,是湄公河三角洲上最大的城市,下辖4郡4县,面积1390平方千米,人口195万。离胡志明市约160公里。是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农产品集散地和轻工业基地。

下龙

下龙是广宁省省会,濒临北部湾,人口25万,是全国最大的煤矿基地,原煤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著名的风景区下龙湾就在附近,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顺化

顺化为承天-顺化省(平治天省)省会,人口36万,越南古都,市郊有王陵等名胜古迹,以象牙手工业著名于世。

区域位置

地形地貌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8°10'~23°24'、东经102°09'~109°30'之间,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壤,西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柬埔寨王国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南北长1600公里,东西最窄处为50公里。陆地面积329556平方公里[13]

气候特征

越南地形狭长,略呈S形,南北最长处约164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600公里,最窄处仅50公里。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为高山和高原,其中黄连山主峰番西邦峰海拔3142米,是越南最高峰。西部地区有长山山脉,长约1000多公里,纵贯南北,西坡较缓,在嘉莱-昆嵩、多乐等省形成西原高原。中部同样有长山山脉纵贯南北,地区有一些低平的山口。

东部沿海为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海拔大约3米左右。越南有两大平原,即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分别为2万平方公里和5万平方公里,是主要的农业产区。越南河流密布,其中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达2860条。较大的河流包括红河、湄公河(九龙江)、沱江(黑水河)、泸江和太平河等。此外,越南海岸线长达3260公里。

地质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15]

越南气候属热带气候,整年雨量大、湿度高,北部受中国陆地气候的影响因此或多或少带有大陆性气候。东海对陆地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巨大影响。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越南领土有不同影响,因此越南不同地区有不同气候特点。越南气候随着季节、南北、东西的不同而变化的。由于深受东北季风的影响,越南年均温度低于亚洲同纬度一带各国的年均温度。

越南气候可以分为两大截然不同的气候地区。

(1)北方——在海云山(HAI VAN)以北的省份位于显出明显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热带季风气候,其受从亚洲陆地来的东北风及东南风影响、湿度高。

(2)南方——在海云山以南的省份,由于少受季风的影响,因此其的热带气候比较温和、四季高温并分成旱季与雨季的两个季节。

与此同时,由于地形结构不同,因此越南还有其他不同小气候地区。有的地方呈温带气候,如老街省沙巴(SA PA)、林同省大乐(DA LAT);有的地方呈大陆性气候,如莱州省、山罗省等[16]

时区

越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欧亚古大陆南缘,中国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交接部位,地质演化历史较长,出露地层较全。太古界仅见于中部广南、昆嵩和广义三省交界的昆嵩地块,其下部为二辉和紫苏辉石麻粒岩,上部为孔兹岩和大理岩。古中元古界出露在老街省红河北岸和昆嵩地块,以黑云角闪岩为主。新元古界分布略广,除上述地区外还见于清化省西北部的马江流域,主要为一套浅变质岩系,下部为片岩、石英岩夹闪岩,上部为大理岩、白云岩夹千枚岩。下古生界分布也比较局限。中寒武统一下奥陶统主要分布在红河北岸的宣光省以及与中国相邻的河江省,此外,在昆嵩地块北缘的广南省也有零星分布;中奥陶统一志留系分布相对集中,除红河北岸外,主要分布在河静省与义安省交界处的大江流域以及广平省与广治省之间的长山山脉东坡。上古生界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下中泥盆统底部通常以红色陆源碎屑岩为主,主要分布于红河南岸、马江中游以及宣光、河静等地;上泥盆统分布局限;石炭系一下二叠统为均质厚层灰岩,分布于高平、河内及广平省北部。上二叠统不整合在上述岩层之上,以灰岩为主,分布于顺化、沱江流域。中生界分布广泛,尤其在越南中南部。三叠系属于含煤岩系,以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灰岩夹流纹岩、英安岩等为主。下中侏罗统在越南北部地区为陆相地层;中部与南部地区为海相地层。上侏罗统一上白垩统广布于南部大叻省与多乐省。新生界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北部红河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区;新近系以碎屑岩为主,产褐煤以及石油、天然气;第四系以松散的冲、洪积夹滨海沉积为主,在南部嘉莱省和多乐省第四纪早期玄武岩发育[17]

自然资源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7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越南拥有纵横交错的无数河流(10公里长以上的江河有2360条),河流流向为西北—东南的两个主要方向。越南最大的湄公河和红河形成了广阔及肥沃的两大平原。越南河流每年提供3100亿立方米水。河流系统的水流每年分成汛期和枯期,汛期占整年水量的70%~80%并经常导致水灾[18]

动物资源

截至2020年,越南的农业用地面积约为123600平方千米,农业用地约占土地面积的39.4%。

根据土质的不同越南的土壤可分为13种,其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有2种:北部和南部两大平原的河流冲积土壤、红土及黄土混合土壤,前者面积约为600万公顷,后者面积为1600万公顷,这是越南发展农业种植和热带作物种植的主要地区。南北两大平原是越南的两大“谷仓”,西原和东部南区的红土地带则是热带作物,如橡胶、胡椒、咖啡等的种植基地。

植物资源

越南是全球16个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国家之一。根据生物多样性的统计数据,越南拥有将近20,000种植物,包括2,300种粮食作物和3,300种用于药用、畜禽饲料、木材生产和精油提取的植物。在动物种类方面,越南拥有约310种哺乳动物、840种鸟类、296种爬行动物、162种两栖动物和2,472种鱼类,其中包括472种淡水鱼类以及数千种无脊椎动物。

在越南境内,共设立了173个保护区,总面积超过2,500公顷。这些保护区包括33个国家公园、66个自然保护区、18个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区以及56个自然风景保护区。此外,越南还有9处被认定为国际重要的湿地。

矿藏资源

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2005年至2008年期间种植大量橡胶树林。

国家象征

越南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已发现的矿种超过120种。矿藏资源包括能源类、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等50多种矿产资源。能源矿藏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铬、铝、铜、镍、铅、钛矿等;非金属矿藏主有磷灰石、硫化矿、高岭土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于越南北部、中部地区,南部仅零星散布,北方主要以黑色、有色、稀土金属矿为主,而南方则主要以铝土矿和金矿为主。越南矿产资源具有四大特点,即矿床分布面广;矿带集中,大中型矿床比例大(占一半以上);共生、伴生矿床多,富矿和易选矿比例高;邻近铁路、海港。但是属世界级的大型矿床较少,大多数矿床属于中、小型。但其中有些矿产具有开发潜力,如油气资源、铝土矿等。

越南已探明煤炭储量约38亿吨,其中优质无烟煤约34亿吨,主要分布在广宁省境内,其余为褐煤和泥煤,主要分布在红河三角洲地区和湄3越南公河三角洲地区。

越南原油储量约44亿桶,居世界第28位,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越南原油开采规模排名世界第36位,石油出口在东南亚排名第4位。2020年越南开采原油1147万吨,开采天然气91.6亿立方米。

越南的铝土矿资源比较丰富,在世界排名第四位。此外,已探明铁矿13亿吨、铝土矿54亿吨、铜矿1000万吨、稀土2200万吨、铬矿2000万吨、钛矿2000万吨、锆矿450万吨、镍矿152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19]

国名

国旗

越南在历史上的称呼几经变更,最早被称为“交趾”。据说,远古越南人的两个脚趾相交,因此被中国人称为“交趾”,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即在今越南北部设立交趾郡。

唐朝时,设立安南都护府,因此越南又被称为“安南”。968年丁朝独立,建国号“大瞿越”,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1054年,李朝圣宗又改国号为“大越”。“大越”是越南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国号,其间虽有15世纪时胡朝改国号为“大虞”的短暂变更,但李朝、陈朝、后黎朝诸朝均以“大越”为号。不过宋朝以来中国历代仍然以“安南国”称之(北宋时则多称为“交趾”)。1802年,阮福映统一大越,建立阮朝,欲改“大越”国号为“南越”,并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朝批准。清朝嘉庆帝认为历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广东、广西,字面含义与阮氏政权统治交州故地的现实不符而予以否决,并将“南越”颠倒为“越南”。

1804年,清朝遣使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从此越南成为这个国家的新国号。1839年,阮朝明命帝改国号为“大南帝国”,此后同时采用“大南”和“大越南”的双轨国号。1945年,阮朝保大帝建立“越南帝国”,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越南南北统一,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国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旗,根据宪法规定,采用长方形设计,以红色为旗地,并在中央饰以一颗五角金星。这面国旗自1955年11月30日起正式启用,被广泛称为“金星红旗”,其尺寸比例定为3:2。

红色背景象征着革命与胜利的精神,而居中的五角金星则代表越南共产党对国家的引领作用。金星的五个尖角分别象征着国家的五个主要社会群体: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和青年。这些群体共同构成了越南社会主义政治议程的实现基础。

旗帜中的黄色五角星位于红色旗地的正中央,其顶点直指上方。红色代表了越南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中所流的血。黄色五角星象征着美国越战结束后国家实现的团结。每一个星尖都代表社会的不同部分,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主义政策的实施。星尖的顺序如下:第一尖代表知识分子,第二尖代表农民,第三尖代表工人,第四尖代表青年,而最后一尖则代表军事人员。

越南国旗仅由红色和金色两种颜色构成,红色区域象征着民族起义的精神,而中心的五角金星则代表国家的主要社会阶层。这些颜色的组合使得越南国旗有了一个昵称,在英语中被称为“Red flag with a gold star”。

国歌

越南国徽越南国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为圆形、红底。国徽的正上方是一个五角金星,红底下面是半个齿。五角金星代表越南共产党,四周是稻穗和金色齿轮,代表工人阶层及农民阶层。金色齿轮下方有越南文“共和社会主义越南”。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前身是越南民主共和国于1955年11月30日启用的国徽,齿轮下有越文“越南民主共和”。

1976年越南统一,在原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徽基础上将黄色五角星和麦穗等形体和颜色进行部分修改,原越南文“越南民主共和”被修改为“共和社会主义越南”(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

国花

越南的国歌是《进军歌》。《进军歌》1945年8月革命前产生于越北解放区。1946年召开的越南第一届国会第二次会议正式确定《进军歌》为国歌。1955年第一届国会第五次会议根据政府建议对《进军歌》的歌词作了一些小修改。1976年7月2日,统一的越南国会通过决议,确定《进军歌》为全国统一后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人口

越南民间把莲花作为国花,以它作为力量、吉祥、平安、光明的象征,还把莲花比喻英雄和神佛。总之,一切美好的理想皆以莲花表示。

数量

民族

截至2023年底,越南的人口数量约为1.03亿,是世界上第15个人口破亿的国家[1]

政治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政府认定的有54个。每一个越南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活方式,以及文化遗产。多数越南西部的少数民族族群被统称为“山里人”。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截至2023年7月,越南共有54个民族,主体民族为京族,又称越族,占总人口86%,在其余的53个少数民族中,岱依族、傣族、芒族、华人、侬族人口均超过50万[1]

根据语言谱系的分类法,越南民族可划分为三个语系,即南亚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和汉藏语系。

类别

民族

南亚语系

越族(京族)、芒族、土族、哲族、高棉族、巴拿族、色登族、格贺族、赫雷族、墨侬族、斯丁族、布鲁-云侨族、仡都族、叶坚族、麻族、克姆族、戈族、达渥族、遮罗族、康族、兴门族、莽族、布劳族、俄都族、勒曼族、岱依族、傣族、侬族、山仔族、热依族、佬族、卢族、布依族、赫蒙族(苗)、瑶族、巴天族、拉支族、拉哈族、仡佬族、布标族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嘉莱族、埃地族、占族、拉格莱族、朱鲁族

汉藏语系

华族(汉族)、艾族、山由族、哈尼族、拉祜族、扶拉族、倮倮族、贡族、西拉族

人口50万到100万以上的有7个民族:越族(京族)、岱依族、泰族、华族、高棉族、芒族、侬族。

京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Gin,越南语:người Kinh,或称京人),京族也称为越族(越南语:người Việt)。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在中国,京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58年将中国境内的这个民族定名为京族,在越南官方也使用“京族”这一名称来区别于越南境内其它民族。

岱依族(越南语:Tày;壮语:Bouxdaej),称岱族,在繁体中文社区有时使用越南语“Tày”对应的汉字而译为“齐族”,是越南的54个民族之一。人口147万7514(1999年统计)。该族是越南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仅次于越南主体民族越族。岱依族主要分布在越南北方的高平、谅山、太原、广宁等省的河谷和山脚地带。该族在中国大陆属于壮族。

泰族(越南语:Thái),泰族是越南的54个民族之一,又译傣族,人口132万8725(1999年统计)。是越南第二大少数民族,人数仅次于岱依族。主要分布在莱州、山罗、和平、清化和乂安等省。

黑泰(越南语:Thái Đen),又称傣担(越南语:Tày Đăm)。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莱州省和山罗省的琼涯、北安、符安三县。说傣担语。

白泰(越南语:Thái Trắng),又称傣端(越南语:Tày Đón)或傣皓(越南语:Tày Khao)。主要分布在山罗省和奠边省的奠边、巡教两县。说傣端语。

红泰(越南语:Thái Đỏ),又称Tày Đeng。主要分布在山罗省木州县、和平省梅州县以及清化省和乂安省的山区。人数140000,也分布于泰国与美国。

芒族(越南语:Người Mường/ )是越南官方划分的54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越南西北部,集中于和平省,以及清化省的山区,人口约123.6万,是越南第三大的少数民族。芒族人自称“莫尔”,在一些地区又有不同称呼,如“莫”(和平省)、“莫爱”(昆爱地区)、“蒙沙”(广平省)等。“芒”他族该民族的称呼,在泰语中,“芒”(勐)是“区域”或“地区”之意。芒族人还自称“孟龙”,意即“住在中心地区的人”。

高棉族(Khmer)是柬埔寨的主要民族,占柬埔寨1480万人口的九成左右。一些高棉人生活在相邻的泰国和越南。高棉族也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人口105万5174人(1999年统计)。高棉人说的高棉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高棉人主要信仰高棉佛教,这种信仰混合了上座部佛教、印度教、泛灵论和祖先崇拜。

华族,根据越南人口普查数据,华族为823,071人(占越南总人口0.96%)根据越南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按各民族人口数量排名,华族是越南第六大民族。

侬族,侬族(越南语:Người Nùng/ 侬;壮语:Bouxnoengz或Noengzyaw)是越南官方认定的53个少数民族之一,与岱依族亲缘关系密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民族都被划为壮族。侬族人口约70万,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内陆的山区。比较集中的地区包括谅山省、高平省、太原省、河江省、北省、老街省、宣光省等[20]

政体

类别

民族

南亚语系

越族(京族)、芒族、土族、哲族、高棉族、巴拿族、色登族、格贺族、赫雷族、墨侬族、斯丁族、布鲁-云侨族、仡都族、叶坚族、麻族、克姆族、戈族、达渥族、遮罗族、康族、兴门族、莽族、布劳族、俄都族、勒曼族、岱依族、傣族、侬族、山仔族、热依族、佬族、卢族、布依族、赫蒙族(苗)、瑶族、巴天族、拉支族、拉哈族、仡佬族、布标族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嘉莱族、埃地族、占族、拉格莱族、朱鲁族

汉藏语系

华族(汉族)、艾族、山由族、哈尼族、拉祜族、扶拉族、倮倮族、贡族、西拉族

宪法

2021年1月召开的越共十三大通过了《十三大政治报告》、《2011-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总结及制订2021-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报告》,《2016-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施评估和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任务的报告》、《十二届中央党建及党章执行工作总结报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履行领导职责的评估报告》,提出2025年南方解放和国家统一50周年摆脱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2030年建党100周年跨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2045年建国100周年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1]

司法

一党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

越南现行宪法是第五部宪法,于2013年11月在十三届国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2014年1月1日正式生效,是1946年、1959年、1980年、1992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1]。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越南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思想。

政要

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地方法院、地方检察院和军事法院组成。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阮和平(Nguyen Hoa Binh),2021年7月就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黎明志(Le Minh Tri),2021年7月就任[1]

国体

越南共产党是唯一政党,1930年2月3日成立,同年10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更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用现名。现有党员约540多万人,基层组织近5.6万个,同世界上180多个政党建有党际关系。

越共十三届中央总书记为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政治局委员(16人):阮富仲、阮春福、范明政、张氏梅(Truong Thi Mai)、范平明、阮文年(Nguyen Van Nen)、苏林、潘庭濯(Phan Dinh Trac)、陈锦绣(Tran Cam Tu)、潘文江、阮和平、陈青敏(Tran Thanh Man)、阮春胜(Nguyen Xuan Thang)、梁强(Luong Cuong)、陈俊英(Tran Tuan Anh)、丁进勇(Dinh Tien Dung);中央书记处书记(5人):黎明兴(Le Minh Hung)、阮仲义(Nguyen Trong Nghia)、杜文战(Do Van Chien)、裴氏明怀(Bui Thi Minh Hoai)、黎明慨(Le Minh Khai);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19人):陈锦绣、胡明战(Ho Minh Chien)、严富强(Nghiem Phu Cuong)、段英勇(Doan Anh Dung)、陈氏显(Tran Thi Hien)、阮国协(Nguyen Quoc Hiep)、阮文会(Nguyen Van Hoi)、阮文雄(Nguyen Van Hung)、武克雄(Vu Khac Hung)、黄仲兴(Hoang Trong Hung)、陈进兴(Tran Tien Hung)、苏维义(To Duy Nghia)、武太原(Vo Thai Nguyen)、阮文仁(Nguyen Van Nhan)、阮明光(Nguyen Minh Quang)、陈文龙(Tran Van Ron)、陈德胜(Tran Duc Thang)、高文统(Cao Van Thong)、黄文茶(Hoang Van Tra)。

越南祖国阵线(Mat Tran To Quoc Viet Nam)是越南的统一战线组织,成立于1955年9月,南北方统一后于1977年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越南民族、民主及和平力量联盟合并。第九届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杜文战,2021年4月当选[1]

国会

职务

姓名

简介

中央总书记

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

(1944年—2024年7月19日)[21],出生于河内市东英县东会乡。他是政治学博士,1983至1996年历任《共产主义》杂志党建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党委副书记、书记、副总编辑、总编辑。1994年1月在越共七届七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1996年8月至1998年2月任河内市委副书记。1997年12月在越共八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3月任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1999年8月至2000年4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任河内市委书记。2001年11月起兼任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2001年4月在越共九大上再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2006年4月在越共十大上当选连任,同年6月当选国会主席。2007年7月连任国会主席。2011年、2016年、2021年分别在越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2018年10月,越南十四届国会六次会议上兼任国家主席,2021年4月在第十四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卸任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苏林(Tô Lâm)

1957年7月生于越南北部兴安省,是越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期在越南公安部任职。2016年4月至2024年5月任公安部长[5]。2024年5月22日,经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七次会议投票表决,苏林当选国家主席[22]

政府总理

范明正(Pham Minh Chinh)

1958年12月10日生于清化省厚禄县花禄乡。他是法学博士,历任公安部后勤技术总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广宁省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部长。2021年4月在越南十四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当选政府总理,7月在第十五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连任。越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黎怀忠,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对外部部长、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会主席

陈青敏(Trần Thanh Mẫn)

越南国会主席,1962年8月出生于越南南部后江省,是越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陈青敏曾先后担任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席,自2021年4月起任越南国会常务副主席,2024年5月2日起主持国会工作。他是越南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国会代表[23]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阮和平(Nguyen Hoa Binh)

国防部长

潘文江(Phan Van Giang)

公安部长

苏林(To Lam)

外交部长

裴青山(Bui Thanh Son)

副总理、司法部长

黎成龙(Le Thanh Long)[24]

内务部长

范氏清茶(Pham Thi Thanh Tra)

计划投资部长

阮志勇(Nguyen Chi Dung)

财政部长

胡德福(Ho Duc Phoc)

工贸部长

阮鸿延(Nguyen Hong Dien)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

黎明欢(Le Minh Hoan)

交通运输部长

阮文胜(Nguyen Van Thang)

建设部长

阮青毅(Nguyen Thanh Nghi)

资源环境部长

邓国庆(Dang Quoc Khanh)

通讯传媒部长

阮孟雄(Nguyen Manh Hung)

劳动荣军与社会部长

陶玉容(Dao Ngoc Dung)

文化体育旅游部长

阮文雄(Nguyen Van Hung)

科技部长

黄成达(Huynh Thanh Dat)

教育培训部长

阮金山(Nguyen kim son)

卫生部长

陶红兰(Dao Hong Lan)

注: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截止更新时间2024年5月;其他政要截止更新时间2023年7月

政府

职务

姓名

简介

中央总书记

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

(1944年—2024年7月19日)[21],出生于河内市东英县东会乡。他是政治学博士,1983至1996年历任《共产主义》杂志党建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党委副书记、书记、副总编辑、总编辑。1994年1月在越共七届七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1996年8月至1998年2月任河内市委副书记。1997年12月在越共八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3月任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1999年8月至2000年4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任河内市委书记。2001年11月起兼任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2001年4月在越共九大上再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2006年4月在越共十大上当选连任,同年6月当选国会主席。2007年7月连任国会主席。2011年、2016年、2021年分别在越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2018年10月,越南十四届国会六次会议上兼任国家主席,2021年4月在第十四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卸任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苏林(Tô Lâm)

1957年7月生于越南北部兴安省,是越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期在越南公安部任职。2016年4月至2024年5月任公安部长[5]。2024年5月22日,经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七次会议投票表决,苏林当选国家主席[22]

政府总理

范明正(Pham Minh Chinh)

1958年12月10日生于清化省厚禄县花禄乡。他是法学博士,历任公安部后勤技术总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广宁省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部长。2021年4月在越南十四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当选政府总理,7月在第十五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连任。越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黎怀忠,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对外部部长、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会主席

陈青敏(Trần Thanh Mẫn)

越南国会主席,1962年8月出生于越南南部后江省,是越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陈青敏曾先后担任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席,自2021年4月起任越南国会常务副主席,2024年5月2日起主持国会工作。他是越南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国会代表[23]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阮和平(Nguyen Hoa Binh)

国防部长

潘文江(Phan Van Giang)

公安部长

苏林(To Lam)

外交部长

裴青山(Bui Thanh Son)

副总理、司法部长

黎成龙(Le Thanh Long)[24]

内务部长

范氏清茶(Pham Thi Thanh Tra)

计划投资部长

阮志勇(Nguyen Chi Dung)

财政部长

胡德福(Ho Duc Phoc)

工贸部长

阮鸿延(Nguyen Hong Dien)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

黎明欢(Le Minh Hoan)

交通运输部长

阮文胜(Nguyen Van Thang)

建设部长

阮青毅(Nguyen Thanh Nghi)

资源环境部长

邓国庆(Dang Quoc Khanh)

通讯传媒部长

阮孟雄(Nguyen Manh Hung)

劳动荣军与社会部长

陶玉容(Dao Ngoc Dung)

文化体育旅游部长

阮文雄(Nguyen Van Hung)

科技部长

黄成达(Huynh Thanh Dat)

教育培训部长

阮金山(Nguyen kim son)

卫生部长

陶红兰(Dao Hong Lan)

注: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截止更新时间2024年5月;其他政要截止更新时间2023年7月

经济

越南国体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共和制人民共和国。

经济综述

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任期五年,通常每年举行两次例会[1]。2024年5月20日,陈青敏当选为越南国会主席[25]

第一产业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本届政府于2021年7月组成。总理范明政(Pham Minh Chinh),副总理黎明慨(Le Minh Khai),副总理、司法部长黎成龙(Le Thanh Long)[24][26],国防部长潘文江(Phan Van Giang),公安部长苏林(To Lam),外交部长裴青山(Bui Thanh Son),内务部长范氏清茶(Pham Thi Thanh Tra),计划投资部长阮志勇(Nguyen Chi Dung),财政部长胡德福(Ho Duc Phoc),工贸部长阮鸿延(Nguyen Hong Dien),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黎明欢(Le Minh Hoan),交通运输部长阮文体(Nguyen Van The),建设部长阮青毅(Nguyen Thanh Nghi),资源环境部长陈红河(Tran Hong Ha),通信传媒部长阮孟雄(Nguyen Manh Hung),劳动荣军与社会部长陶玉容(Dao Ngoc Dung),文化体育旅游部长阮文雄(Nguyen Van Hung),科技部长黄成达(Huynh Thanh Dat),教育培训部长阮金山(Nguyen kim son),卫生部长阮青龙(Nguyen Thanh Long),政府办公厅主任陈文山(Tran Van Son),民族委员会主任侯阿令(Hau A lenh),国家银行行长阮氏红(Nguyen Thi Hong),监察总署总监察长段鸿峰(Doan Hong Phong)[1]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越南经济越南经济(6)

越南系发展中国家。1986年开始实行革新开放。1996年越共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了三大经济战略重点,即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心,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建立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体制。2006年越共十大提出发挥全民族力量,全面推进革新事业,使越南早日摆脱欠发达状况。2016年越共十二大通过了《2016~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2016~2020年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5%-7%,至2020年人均GDP增至3200-3500美元。2021年越共十三大通过《2016-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施评估和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任务的报告》,提出2021-2025年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5-7%,至2025年人均GDP增至4700-5000美元。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产结构趋向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4300亿美元(2023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84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05%。

货币名称:越南盾(Dong)。

汇率:1美元≈24560越盾(2023年10月)。消费品价格上涨指数:3.25%(2023年)[1]

文化

越南是传统农业国。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粮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马铃薯、番薯和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胶、胡椒、茶叶、花生、甘蔗等。2023年越南农林渔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4%,增长率3.83%[1]

语言

主要工业产品:煤炭、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水产品等。2009年,越南工业产值696.6万亿越盾,比上年增长7.6%。其中,国有企业产值增长3.7%(其中,中央管理企业增长5.5%,地方管理企业减少2.9%);非国有经济领域增长9.9%;外资企业领域增长8.1%(其中油气增长9.2%,其他行业增长8%)。2010年,越南工业产值增长14%。其中,国有企业产值增长7.4%,外资企业产值增长17.2%。2023年,越南工业生产指数增长1.5。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水产品等[1]

宗教

服务业

近年越南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62.29%,增长率达6.82%。

旅游业

越南旅游资源丰富,下龙湾等多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近年来旅游业增长迅速,经济效益显著。2023年接待国际游客1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为289亿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河内市的还剑湖、胡志明陵墓、文庙、巴亭广场;胡志明市的统一宫、芽龙港口、莲潭公园、古芝地道和广宁省的下龙湾等。

财政金融

2023年,越南国家财政收入696亿美元,国家财政支出711亿美元[1]

对外贸易

越南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近年来越南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对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约6830亿美元,同比下降6.6%,其中出口额3555亿美元,下降4.4%;进出口额3275亿美元,下降8.9%,贸易顺差280亿美元,连续8年实现贸易顺差。越南主要贸易对象为中国、美国、欧盟、东盟、日本、韩国。主要出口商品有:原油、服装纺织品、水产品、鞋类、大米、木材、电子产品、咖啡。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有:汽车、机械设备及零件、成品油、钢材、纺织原料、电子产品和零件。主要进口市场为中国、东盟、韩国、日本、欧盟、美国[1]

外国资本

外资的进入对越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2023年外商对越投资合同金额366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实际利用外资231.8亿美元,同比增长3.5%,创5年来新高[1]

外国援助

1993年国际社会恢复对越援助,2010年越南获得的官方发展援助(ODA)约35亿美元。

货币

越南盾与人民币兑换率:1人民币元=3384.9657越南盾(2014年5月20日)。

体育

节日

越南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官方正式认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个。依据越南统计总局(Tổng Cục Thống Kê 2010)于2010年所公布,于2009年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约8,584万人。其中主体民族“京”(Kinh)族占85.7%,其余53个少数民族占14.3%。京族人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其母语就是越南语(越南语称为Tiếng Việt)。若就语言分类的角度来看,越南的民族数量远多于54个民族。

根据Ethnologue(Lewis 2009:537)的纪录,若不包含手语,越南境内共有105种语言。越南政府认定的54个民族分属于下面5个语系:“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壮侗语系”(Daic)、“苗瑶语系”(Hmong-Mien; Miao-Yao)、“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和“汉藏语系”(Sino-Tibetan)。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被采用为全国性官方语言,用于教育体制及大众媒体。约90%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语。

21世纪以来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意识的抬头,民族母语的教育权与传播权逐渐受到重视。譬如,在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已经使用一些少数民族语如苗语、泰语、高棉语等放送。

越南语因为过去曾用汉字且有许多汉越词,于20世纪初曾被误会为汉藏语系的成员。后来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越语应该分类在南亚语系底下较适当)。越南语大约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数腔调及词汇的差异外,基本上方言之间可以互相沟通理解。建国后越南是以位于北方的首都河内腔为标准。

文字

佛教

越南最大的宗教。越南佛教最原始是从印度传入,大约在第一世纪初,印度商人已经经由海路进入越南了,其中有许多佛教徒的商人。因此,佛教开始传入了越南。东汉末年,大乘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越南人称为“北宗”。十世纪后,被尊为国教。小乘佛教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称之为“南宗”。截至2013年全国佛教徒约5000万人。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

天主教

1533年罗马传教士曾到越南传教,但未成功。16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传教士再次来传教,并通过贿赂统治阶级的政策最终将天主教传入越南,尔后发展迅速。法国统治时期取得合法地位。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的同奈省是越南天主教友最多的地区,教堂林立。位于胡志明市中心的哥特式圣母大教堂是该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教堂前的“巴黎公社广场”上竖立手捧地球的巨大圣母像。海滨度假城市头顿的耶稣山上,矗立着32米高的巨型耶稣像(建于1974年)。前阮朝的南芳皇后和南越总统吴廷琰都笃信天主教。

越南使用的拼音文字,是一位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罗德(Alexandre de Rhodes)所发明。

基督新教

1893年传入西贡,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宣道会在越南打稳基础。基督新教现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岘港、波莱古、平顺等地。

高台教

是1926年吴文昭、黎文忠揉和佛教、基督教、道教、儒教创立的本土宗教。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稣(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和好教

1939年黄富楚创立。该教为佛教的变体,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像,供品为鲜花和清水。流行于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

伊斯兰教

越南信仰伊斯兰的伊斯兰教主要是占族。但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越南穆斯林是其他族群。传说中伊斯兰教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已有阿拉伯人来到占城。但他们主要是商人,最早在十一世纪占族才有人信仰伊斯兰教。在1471年占婆因被后黎朝打败,占族受马六甲苏丹国影向较多人接受,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才全民接受伊斯兰教。

武术

越南的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流传较广的主要有武术、象棋、藤球和赛牛等,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

为了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从1991年开始,越南将每年的3月27日定为“越南体育日”。

关于奥运会,越南从1952年参加奥运会至今,仅获1枚金牌,即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黄春荣);3枚银牌,即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56公斤级举重,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男子50米手枪。

特产

越南的法定节假日和重要纪念日丰富多彩,反映了该国的文化和历史。以下是越南的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 元旦: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

  • 农历新年(春节):与中国农历新年一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是越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 越南共产党成立日:2月3日,纪念1930年越南共产党的成立。

  • 雄王节:农历3月10日,是一个传统节日。

  • 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纪念1975年越南南方的解放。

  • 劳动节: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 胡志明诞辰日:5月19日,纪念1890年胡志明的诞辰。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越南的传统节日之一。

  • 国庆节:9月2日,纪念1945年越南的独立。

除了上述节日,每周的周六和周日也是越南的公休日。这些节日和纪念日不仅是放假休息的时刻,也是越南人民庆祝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时刻。

军事

越南古代使用汉字达两千年之久,阮朝嗣德帝曾说“我越文明,自锡光以后,盖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丧、祭、理数、医术,无一不用汉字”。越南古代典籍《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大南实录》及家喻户晓的《南国山河》《平吴大诰》等作品均用汉文写成。封建时期的越南发展出民族文字“喃字”;越南著名的喃文小说《金云翘传》(阮攸著)便大量采用了喃字。此间的胡朝(1400年~1407年)和西山阮朝(1788年~1802年)的统治者曾经重视喃字并且将其提升到官方文字的地位。

16世纪末经由西欧传教士传入罗马字来书写越南语。经过不少传教士的努力之下,法国籍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Alexandre de Rhodes)在1651年出版第一本越南罗马字辞典《越葡拉辞典》。亚历山大·德罗的罗马字方案经过不同时期微幅修改后,才发展成越南普遍使用的正式文字——国语字。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上半段,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法语取代汉文及越南语而成为越南的官方语言。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后,他并随即宣布采用越南语和越南罗马字为官方语言的政策。自此,越南语和越南罗马字取代法语、汉字而成为当今越南唯一的口语和书写语标准。

国防

越南武术自古受中国武术影响较大,同时来自东南亚各国的拳术也渗透入越南武术。然而,在吸收邻国武术精华的同时,越南武术也保留了大量自身的特点。越南武术的武服多采用类似柔道、跆拳道式样的武服,并采用不同颜色的腰带以区分习武者的级别。目前最具影响的越南武术是越武道。越武道是越南武术之道,受中国南少林和泰拳的影响,自立流派发展起来的。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军力

越南菠萝蜜干、越南芭蕉干、越南红薯条、椰汁花生、越南绿豆糕、越南咖啡、越南香水、越南腰果。

军费

交通

制度

越南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统帅各人民武装力量,并兼任国防与安宁会议主席。但实际上越共中央军事党委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越共中央总书记兼任军委书记,通过国防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国会设有国防与安宁委员会负责审查和监督国防安全政策的执行;国家机关设有国防与安宁会议协助国家主席统帅武装力量。

机构

国防部既是越共中央军事党委的办事机构,又是越军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下辖总参谋部、总政治局、总后勤局、总技术局、国防工业总局和情报总局。六大总部(局)分别负责全军的军事指挥、政治思想教育、后勤供应、技术保障、军工及生产经营、情报搜集与服务。国防部机关设有办公厅政策局、物资局、财政局、外事局、刑事调查局、科技与环境管理局、经济局、计划投资局、车辆局、武器弹药局、计量局、科学工艺环境通讯中心、监察委员会等,直属单位有军事战略院、军事历史研究院等[27]

交通综述

越南人民军越南人民军(3)越南人民军于1944年12月22日建军。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自卫队组成的三结合“全民国防”体制。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地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自卫队组成。正规军又称主力部队,分陆军、海军、防空-空军三个军种。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由国家主席阮明哲兼任,政府总理阮晋勇任副主席。陆军31万,海军近3万,空军5万。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年限2至4年不等。

铁路

年均国防预算约10亿美元[27]

公路

水运

越南交通图越南交通图(4)2013年以来交通运输业经过重组,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交通运输仍为越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2009年客运量为19.89亿人次,货运量6.4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2%和4.1%。2010年客运量为24.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5%,货运量7.148亿吨,比上年增长12.4%。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南运输业发展受阻,客运量约35.6亿人次,同期相比下降29.6%,货运量17.7亿吨,同期相比下降5.2%[1]

空运

越南的铁路网络起始于1881年,当时的西贡-堤岸电车线路投入使用。目前,越南的铁路基础设施整体上显得较为陈旧,全国有34个省份和直辖市的地区铁路线路覆盖,包括7条主线和12条支线,总长度达到3143公里。其中,大部分铁路线(占85%)使用的是传统的米轨,而标准轨道仅占6%,剩余9%为混合轨道。铁路系统的平均运行速度低于60公里/小时,而铁路货运量在全国货运总量中的占比仅为0.6%。在旅客运输方面,铁路客运量在全国旅客交通运输总量中的比例不到1%,使得火车成为许多旅客的备选出行方式。

越南政府在《至2020年铁路发展规划》指导下,于2018年4月举行了由交通运输部主导的专家研讨会,讨论了海防—河内—老街电气化标准轨铁路线的建设计划,该线路全长391公里,预计客车的设计运行速度可达160公里/小时。在调整后的铁路发展规划中,越南计划在2050年前分阶段完成河内市至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速铁路建设,该线路将穿越20个省市,总长度为1559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而实际运行时速预计为320公里。目前,中越两国的铁路连接点仅位于广西的凭祥和云南的河口两地。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河内市和胡志明市正在建设自己的都市铁路系统,其中河内轻轨二号线已于2021年11月6日完工并开始商业运营。

管运

越南的公路网络总长度达到668,000公里,其中大部分,占比85.8%,服务于农村地区。国家级公路延伸约24,600公里,而高速公路系统则有大约1,800公里,其中1,163公里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到2020年年底,公路运输在越南国内货物运输总量中占据了超过65%的份额。越南的公路网络不仅在国内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与邻国中国、老挝和柬埔寨的公路系统相连。

越南与中国之间的陆地边界线长达1,450公里,越南北部的七个省份与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相邻。两国之间共有28对不同级别的陆上口岸,其中大多数都通过公路相连。其中一些较大的公路连接口岸包括东兴—芒街、友谊关—友谊以及河口—老街等。

社会

水路总长1.1万公里,内河水运有854艘拖船、28470艘货船、1355艘驳船,运输能力约163万吨。海运有610艘货船、6艘驳船,运输能力84万吨。交通部直接管辖的8大港口为广宁、海防、炉门、归仁、义安、芽庄、岘港和胡志明港。2005年客运量1.71亿人,货运量6298万吨。其中重要的国际货运港口有海防市和胡志明市

教育事业

越南共有22个航空港正在运营,其中国际航空港10个。总运营能力为9500万人次/年。河内内排机场和胡志明市新山一机场是两个最大的枢纽航空港,均达到4E标准(ICAO)。

河内内排机场共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海外航空公司以及越航等6家本土航空公司从事经营国内及国际航空市场。越南民航主要机型为空客(320型、321型、330型、350型)和波音(737型、767型、777型、787型)。民用客机数量190-210架。除越南6家本土航空公司外,有25个国家的68家外国航空公司经营越南国际航线。

越南国际机场

河内内排国际机场

胡志明新山国际机场

岘港国际机场

芽庄金兰国际机场

富国国际机场

芹苴国际机场

海防吉碑国际机场

顺化富牌国际机场

大叻莲姜国际机场

昆仑国际机场

新闻媒体

河内内排国际机场

胡志明新山国际机场

岘港国际机场

芽庄金兰国际机场

富国国际机场

芹苴国际机场

海防吉碑国际机场

顺化富牌国际机场

大叻莲姜国际机场

昆仑国际机场

人民生活

汽油管道运输建于60年代,现有275公里长的B12输油管道,设计能力为100万吨/年。

外交

外交政策

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普通教育学制为12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年小学,第二阶段为4年初中,第三阶段为3年高中。2000年越南宣布已基本实现普及小学义务教育目标。2001年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共有376所高等院校。

著名高校有河内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顺化大学、太原大学、岘港大学等、孙德胜大学 、河内理工大学[28]、越南国家音乐学院[29]、FPT大学、Phenikaa大学、国民经济大学、维新大学等。

对外关系

越南之声广播电台 台标越南之声广播电台 台标越南新闻出版法规定报纸由国家控制。中央及地方新闻单位共450家。主要出版社有国家政治出版社、文化出版社、文学出版社、科技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和世界出版社等。各种出版物13515种,年发行量2.18亿册。报社约150家,其余为行业小报。主要报刊有:《人民报》,越共中央机关报,1951年创刊,1998年5月开设电子版;《人民军队报》,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机关报;《大团结报》,祖国阵线中央机关报;《西贡解放报》(越文和中文版),越共胡志明市委机关报;《共产主义》月刊,越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1956年创刊,2001年设电子版;《全民国防》月刊。

越南通讯社:国家通讯社,1945年创立,1976年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与之合并。在全国各省市均设有分社,驻外分社有27个。1998年8月开设互联网(越、英、法、西班牙文)。

“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成立于1954年,有四套对内节目,用越南语及数种少数民族语言播音;对外广播用中国普通话、广东话、俄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印尼语、马来语等。

越南中央电视台:成立于1971年,目前有9套节目。

主要网址:越南通讯社:http://www.vnanet.vn/;越南人民报:http://www.nhandan.org.vn/;越南共产党电子报:http://www.cpv.org.vn/;越南国会:http://www.na.gov.vn/;越南外交部:http://www.mofa.gov.vn/。

旅游

2020年以来,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但越南居民生活总体稳定,全国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数量继续减少。2023年失业率为2.28%[1]

战争伤害

词条图册

越共十三大重申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合作与发展、全方位、多样化外交路线,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作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强调党的统一领导和国家集中管理,提出以党际外交、国家外交和人民外交三大支柱构建全面现代的总体外交。

2021年越南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同美国关系发展迅速,同欧盟合作扩大,同日本、俄罗斯等本地区大国关系良好,同东盟成员国的合作加强,多边外交活跃。已与189个国家建交,并同20个国际组织及480多个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