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明永乐元年,靖难之役,建文帝削发入山,行踪遂成千古之谜。建文旧臣,尽遭屠杀,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难,长女若微,被副将孙愚所救,次女蔓茵,为太子朱高炽所救。骨肉同胞,一在宫中,一在江湖,同时长大。十年之后,若微图谋刺杀朱棣,妹妹蔓茵嫁入宫中,若微在刺杀中,遭遇皇太孙朱瞻基,目睹了金陵城波云诡谲的政治叛乱,苍茫暮色中,曲折隐微的帝王心事,国家正在从乱象中恢复,平关外,迁首都,通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编撰《永乐大典》,盛世将成。最终若微决心放弃个人仇恨,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为天下人谋取最大的幸福和安宁,她历经了五帝六朝,以自己的气度和智慧,数度救大明王朝于危难,在历史洪流中,孤身一人,溯流而上,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诞生[9]。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南京城被围困,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带人包围,御史大夫景清指出当年皇帝曾留有两件宝物,让他速速去取,建文帝打开那幅画,看到画中的爷爷正手指向地下,他急忙让人挖开地砖,发现盒子里面只有一件袈裟和一把剃刀,朱允炆听着宫外传来燕王进宫的呼声,他绝望地剃光了自己的头发,随后逃之夭夭。燕王登基,更改年号为永乐,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满门抄斩,长女蔓姝被孙愚所救,蔓姝和妹妹蔓茵骨肉分离,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眼见这场血腥杀戮,他于心不忍,救下了蔓茵,蔓茵被吓傻,什么都记不得了。朱瞻基将蔓茵送到宫正司女官胡尚仪那里抚养,胡尚仪看着怯生生的蔓茵不愿意收留,本想让人把她送到浣衣局做奴才,但最终还是留下了她,胡尚仪告诉蔓茵,要留下来就要守这里的规矩。晚上,害怕的蔓茵偷偷爬到了胡尚仪的床上,把胡尚仪吓了一跳,但见蔓茵可怜的样子,也就没赶她走,还给她改了名字,叫做胡善祥,并叮嘱她以后在人前叫自己官职,进了门可以叫自己姑姑。
孙愚感激蔓妹父亲景清的救命之恩,将其化名孙若微收养起来。十年后,胡善祥和孙若微都长大了,孙若微和孙愚聂兴一行人回到京城,准备刺杀朱棣。胡善祥则在宫里跟着胡尚仪做事。朱棣御驾亲征阿鲁台凯旋回京,几名官差敲开了孙若微所在的店铺,要在她的店铺上张贴皇榜,手捧香炉,跪地接驾。店铺里,一行人正做着行刺的准备,孙愚将毒药分给众人,叮嘱几人如果遭遇不测,一定要自行了断。聂兴带人率先发起了攻击,但因锦衣卫防守严密而没有成功,而且皇帝并未在龙辇之中,他们中了圈套,孙愚让若微先行退却,可她却不肯走,聂兴等人被锦衣卫杀害,若微被孙愚强行带走了。天街刺杀后,朱棣召太子朱高炽和二皇子朱高煦入宫,朱高炽对朱高煦的做法十分不满,但朱棣却夸赞朱高煦提前侦知了到了反贼的动向,朱高煦想要军权搜捕城内刺客,朱高炽面对朱棣的质问,结结巴巴地答不上来话,一旁的朱瞻基上前为自己的父亲解围,朱棣见朱高煦坚持清查官员和城内搜捕,便答应了他。两人走后,朱棣提点了朱瞻基几句,并让朱瞻基等朱高煦调查完后,再去锦衣卫里调查清楚刺客的来龙去脉,还把金令牌给了朱瞻基,给了他先斩后奏之权。
孙若微和孙愚回到店里,孙愚本想让孙若微去查查被抓的人有没有自尽,这时候,朱瞻基带着几个锦衣卫来搜查,孙若微赶紧平复了一下情绪,让他们进门。几人搜查时,孙若微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只箭,她连忙用脚踩住,转移了朱瞻基的注意力,朱瞻基见搜查无果,便要带着人离开,离开时,还约了孙若微明天去听雨轩喝茶,孙若微本想拒绝,但朱瞻基却靠近她,不仅识破了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还告诉她自己看见了那支箭。胡尚仪正在宫里训诫着宫女们,胡善祥才从南三所回来,胡尚仪告诉她,那些人都是太祖时候的宫女,再过二十年,也许自己也会去南三所和她们作伴。朱瞻基回家后,朱高煦和朱高炽正在争吵,朱瞻基在外听着自己的父亲落了下风,赶紧进屋为父亲解围,朱瞻基提出想见见朱高煦的密探,问问清楚刺杀的情报来源,但是朱高煦却不同意,这让朱瞻基起了疑心。
朱棣派人传旨,要求彻查朱高炽审批过的所有奏折,还让朱高炽留在府上闭门思过,等候朱棣问话,让朱高炽为此寒了心。朱瞻基为朱高炽担心,特意去找老师姚广孝询问心中疑惑,同时跟姚广孝探讨一下行刺的事情。姚广孝让朱瞻基安抚朱高炽,让他问心无愧安坐家中,静待事情的变化。朱瞻基怀疑,刺客在应天府内一定有内应,不然刺客不会有那么多的兵器安排行刺,而他想做的,便是先把应天府搅个翻天覆地。孙愚带孙若微去见他们的头,所谓的皇爷,孙若微虽然没有见到皇爷的正面,却对皇爷有很多的怀疑。孙若微认为,这一次的行刺就是一个陷阱,皇爷是明知道陷阱,却还是让他们去送死,这让她不能理解,更无法认同,所以回来之后就一直怒骂着所谓的皇爷。孙愚把孙若微训斥了一顿,然后拿出那支弩箭,说那不是他们的东西,而是锦衣卫留下的,让孙若微去见朱瞻基的时候,借机杀死朱瞻基。孙若微去见朱瞻基,还为家里有一支弩箭,编了一个非常完美没有漏洞的故事,朱瞻基却完全不信。孙若微见朱瞻基不信自己说的话,便以自己女儿家撒娇无赖的方式,一概不认,让朱瞻基不要跟她这个小女子过不去。朱瞻基见孙若微不信,于是让人送来了八宝转心虚的酒水,想要再试探一下孙若微,把孙若微吓得半死。
孙若微没有想到,孙愚在楼下安排的人,已经全部被朱瞻基拿下了,而他们安排的毒酒竟也被朱瞻基给发现了。朱瞻基逼孙若微喝下毒酒,以证明她与行刺的事情无关,想吓唬孙若微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没想到孙若微却敢喝下毒酒,而且笃定朱瞻基不想让她死,让朱瞻基很是喜欢这么不一样的孙若微。朱瞻基阻止孙若微喝下毒酒,带着她从二楼的雅座跳下了秦淮河中的花船,开心地听戏了起来,让锦衣卫的人收拾了孙愚的那帮刺客。朱高炽把这一年来,帮他监国的谋臣都散去,还赏了对他很有帮助的解缙,想要等这段时间的风声过了,再安排解缙到地方去当官,以免被他连累。解缙认为,朱棣查奏折并不是坏事,建议朱高炽送朱棣一幅画,表一表他的忠心。解缙为朱高炽送了画,朱棣非常的开心,直接让解缙去翰林院,负责修撰永乐大典。心眉看胡善祥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一直怂恿胡善祥找一个对食的太监,好知道男女之事。胡善祥听信了心眉的话,在心眉的安排下见了对食的太监,可她觉得那些太监太不靠谱,所以直接拒绝了。胡善祥想找一个靠谱老成的太监对食,心眉便给胡善祥找了一个立过功,大家都想巴结的老太监,可没想到却把胡善祥给吓得不轻,让她哭着离开了那里。
朱高炽怕被朱棣怀疑,于是上奏折请辞,想要让出太子之位给朱高煦,回顺天去安心读书,可朱棣听了却指责他,是想去顺天安排起兵造反,把朱高炽吓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朱瞻基回宫见朱高炽,正好碰到胡尚仪带着胡善祥前来见太子妃张妍,他于是讲了一个笑话哄胡善祥发笑,好确定胡善祥是否如传言的样子不会笑,结果胡善祥是笑了,转脸就被胡尚仪给打了一耳光。孙若微赢了朱瞻基,要求朱瞻基带她去锦衣卫的诏狱看看,朱瞻基无奈只能带着她去,还让她换上一套锦衣卫的衣服进去。孙若微进了诏狱,到处看犯人,看是否能见到她认识的人,没想到这时朱高煦来查岗,要看所有人的腰牌,朱瞻基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孙若微离开。朱瞻基带着孙若微走到了一个上锁的门,他想砍断锁离开,孙若微则在此时拿出了一把钥匙,让朱瞻基试了一下,没想到门就这样开了。朱瞻基和孙若微逃了出来,可他非常怀疑,孙若微有诏狱的钥匙,等出来后便质问孙若微,孙若微则借口自己饿了,逼着朱瞻基先喂饱她再说。朱瞻基把孙若微带回了房间,拿来了吃的,孙若微则看到了解缙献给朱棣的那幅画,并从画中看出朱棣和朱高炽不和的意思,让朱瞻基很是奇怪。
孙若微看出了画里的意思,于是答应帮朱瞻基题诗,让朱瞻基先别问她的事情,等到合适的时机她会跟朱瞻基说清楚。朱棣深夜突然让人传召朱高炽进宫,把朱高炽吓得半死,他只能在见到朱棣之时,跟朱棣再次要求辞去太子之位,做一个闲散之人。朱棣非常生气朱高炽请辞,正好这时朱高煦到了,他于是拿出一把剑来,让朱高炽砍了朱高煦,这样他就不用再听朱高炽想着要让太子之位给朱高煦的事情。朱高炽被动怒的朱棣吓到了,他只能让人把他带来的画拿来,让朱棣看一看他在画上题的诗。朱棣看到画上题的亲子情的话很是喜欢,这才放过了朱高炽,让朱高炽松了一口气,而张妍则担心朱高炽的情况,派了不少人到府上检查朱高炽的身体。孙愚因为孙若微昨天害他计划失败,没有杀死朱瞻基,生气地在家训孙若微,孙若微则拿出皇爷给的钥匙,质问起孙愚来,想知道皇爷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一直让他们往火坑里推,让他们做无关紧要丧命的事情,可孙愚则什么也不说。朱高煦一大早来找朱高炽,假装为了昨晚的事情,跟朱高炽说好听的话,维系一下他们的兄弟情。
朱高炽跟朱高煦谈完,马上就去叫醒朱瞻基,感谢朱瞻基题诗的同时,让朱瞻基去寺里看一下生气的朱棣,好给他们通风报信,让他们可以进去跟朱棣认错求原谅。朱瞻基进去见朱棣,朱高炽和朱高煦则在门外跪着,朱高煦一直求着朱高炽帮忙,让他不用被调去云南,他许诺给朱高炽金豆子。孙愚和孙若微要被调离顺天府,孙若微为此特别的不满,于是跑去想要找皇爷理论,结果没有见到皇爷只见到皇甫云和。孙若微怪责上头下乱命,让他们在刺杀之后,又去刺杀锦衣卫,是要让他们去送死,现在还要找人替代他们,她非常的不服。孙若微认为,皇爷有锦衣卫诏狱的钥匙,不去救他们被关在诏狱的兄弟,却还要让他们去送死,她心里特别不服,更觉得不值。朱棣等朱高炽他们跪了一会之后,才出来见他们,他先罚了惹是生非的朱高煦,然后让朱高炽坐在上面,说明朱高炽就是太子,再有人利用这些煽风点火称他们父不慈子不孝的,他就直接将其斩首。
朱高煦听到朱棣的话,马上带着其他大臣,跪地叩拜太子朱高炽,把这场危机给躲过了。朱棣解决了麻烦之后,便许诺给朱瞻基赏赐,朱瞻基于是跟朱棣要求,让他有自己选择娶谁当老婆的权利。孙若微执意不肯离开顺天府,孙愚劝了半天都没有用,便想强行把孙若微拉走,没想到这时朱瞻基来了。朱瞻基送了孙若微一枚簪子,打听孙若微他们要去哪里,然后便让孙若微跟他去一个地方,不要跟孙愚去走亲戚,孙愚也没有理由拦着孙若微,只能让孙若微任性这一次。朱高煦不甘心就这样被赶回云南,于是怂恿三皇子朱高燧跟他一起学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明,把京城搅个天翻地覆。朱瞻基带着孙若微去射击场玩了一下,最后也让孙若微练一练,结果孙若微一不小心,差点把看靶子的手下给射死了。在玩过之后,朱瞻基又把孙若微带到了军营里,让她见识一下洋人戈登,然后再带孙若微下天牢,想要吓唬一下孙若微。
孙若微听着天牢里的哭喊声,十分不舒服,正想要离开时,朱瞻基却突然变脸,又向她质问起钥匙和刺客的事情来,朱瞻基见孙若微什么都不肯说,便把她扔在天牢里,自己离开了。天牢里,孙若微拿出当年在家里捡回的珠子,扔在地上,想着小时候和妹妹一起玩着珠子的场景。在天牢里,孙若微十分崩溃,又想起靖难之役时自己的家人们遇难的场景,天上突然下起雨来,孙若微饥渴难耐,赶紧抬头接了雨水喝。另一边,孙愚担心孙若微的安全,想要出去寻找,但却被守在外面的官兵叫了回去。皇宫里,胡尚仪正在教着新来的朴妃学习宫廷礼仪,朴妃却对胡尚仪十分不敬,还把酒泼在胡尚仪的脸上,胡善祥扶起了胡尚仪,换自己来教,还在酒杯里偷偷吐了口水报复朴妃。胡尚仪见胡善祥在酒里动了手脚,便动手责罚起胡善祥。晚上,朱棣在睡梦中,梦见自己追杀朱允炆到大殿时,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并没有死,还对自己怒目而视,自己被押在大殿上,自己的母亲被拖了出去,他也被朱元璋斩于刀下,朱棣从噩梦中醒来,发现姚广孝坐在自己身旁,还在念着经。
朱棣和姚广孝说着自己的噩梦,猜测着朱允炆是否还活着,姚广孝告诉他,自己听说朱允炆在海上,朱棣想继续问下去,姚广孝却没有再回答。朱瞻基来请朱棣回皇宫,朱棣告诉朱瞻基他梦到了自己的母亲,朱棣还不想死,他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要迁都,要修永乐大典,要击破阿鲁台部,他想要打下一个太平盛世再传位,他还命令马保修造大船出海,与南洋诸国交往,找到朱允炆,并把他请回来。朱棣吩咐朱瞻基,如果他在自己死后见到了朱允炆,一定要好好待朱允炆,替自己求个谅解。朱瞻基来到天牢,扶起孙若微,孙若微迷迷糊糊地见到朱瞻基,有气无力地让他滚开,朱瞻基没有说话,只是把她抱出了天牢,抱回了自己的院子,给她针灸治病。朱瞻基告诉她自己已经不怀疑她了,孙若微对朱瞻基的态度冷淡,朱瞻基告诉孙若微,自己知道她想救聂兴,还答应她帮她救人。朱瞻基带孙若微来到诏狱,两名锦衣卫带上聂兴,此时的聂兴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孙若微强忍着情绪,和聂兴说了几句,朱瞻基又和聂兴单独说了几句,朱瞻基故意激怒聂兴,让聂兴说出朱允炆的下落。
朱瞻基听了聂兴一番话,决定救他出去,不过朱瞻基警告聂兴,出去以后不能再和孙若微有任何瓜葛。朱棣和朱瞻基攀谈交心,朱棣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开始害怕等自己百年以后,无颜去面对自己的父母,朱瞻基安慰了朱棣几句,朱棣便休息了,朱瞻基向朱棣保证,自己一定会把靖难遗孤控在自己手里,找到朱允炆的下落。朱高煦本应该去云南就藩,但他却装病迟迟没有动身,朱瞻基来探望朱高煦的病情,朱高燧对朱瞻基一番叮嘱,告诉他等朱高煦的病一好,就起身去云南。朱瞻基回到太子府,告诉父亲朱高燧要去汤山带兵回来换防,还要顺便带朱高煦泡温泉,朱瞻基心里有些不安,跑去找换防的折子,杨大人却说折子都被朱棣调进了宫里,还给了他另一道折子,要他去办一件差事。城外,朱高煦和朱高燧正在谋划着把自己的士兵安插到守卫中,三更时分制造混乱,起兵拿下皇宫。此时的朱瞻基正和孙若微在秦淮河游湖,朱瞻基问起孙若微,当时在酒楼,为什么不让人杀了自己,孙若微说杀人容易,救人却很难。
若微和朱瞻基假装喝醉了,被戈登等人扶进了诏狱,若薇想要借机拿到钥匙把聂兴救出去。朱高燧按照朱高煦的意思,打着检查的名义硬闯火药库,想要炸了那里引起混乱,没想到当职的士兵却拦着他不让进。朱高燧想要硬闯之时,士兵拿出了朱棣的圣旨,朱高燧这才发现,他们的计划被知晓了。朱高煦带兵去换防,可没想到城门却一直不开,叫了很久之后,才看到喝醉的朱瞻基开门出来,朱瞻基跟朱高煦开了一会玩笑之后,让所有士兵今晚在城外扎营,因为兵部另有安排,明天也会给大家发赏钱。朱高煦听朱瞻基这番话,马上拔出了剑对准朱瞻基的喉咙,朱瞻基这才告诉朱高煦,让他不用等朱高燧了,因为朱高燧已经看了旨意退出了火药库了。朱瞻基把情况跟朱高煦说清楚了之后,让朱高煦收了兵,体体面面地下台,朱高煦这才不得不收兵,一个人跟着朱瞻基进了城。第二天一早,汉王妃马上就带着厚礼去找张妍,想在她那里求个情说个好,可没想到几句就被张妍给打发回去了。朱高煦和朱高燧跪在大殿前,等着朱棣的发落,可心里却还是不痛快。朱高煦认为,他换防的事情是合情合理的,并没有什么不合适之处,朱棣不能给他安什么罪名,他反而认为这是朱高炽从中搞鬼,故意挑拨他们和朱棣的关系,所以怂恿朱高燧一定要杀了朱高炽。
朱高炽心软在殿内为两个弟弟求情,朱棣则直接把朱高煦和朱高燧想要谋反的心思说了出来,还下令将他们关几天大牢,可朱高炽却不敢这样做。朱棣教朱高炽要心狠,然后拿着一把剑就出去了,把朱高炽吓得不轻。朱棣出去之后,将剑鞘扔在两个儿子的面前,一个人去砍了一根树枝,拿回来扔在朱高炽的面前。朱棣让朱高炽把树枝捡起来,朱高炽因为树枝上有刺正犹豫之时,朱棣下令要将朱高煦和朱高燧下狱,朱高炽只能马上把树枝捡起来,扎得双手直流血。朱高炽带血跟朱棣求情,说明朱棣要远征离不开朱高煦和朱高燧,让朱棣不要因为他一个人而影响到国家,朱棣这才下令放过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并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命,是朱高炽舍命求情保下的。张妍看到朱高炽带刺回来,一边帮着朱高炽拔刺,一边数落朱高炽,为何不趁此机会落井下石,把两个弟弟给圈禁了一了百了,可朱高炽却不认同张妍的这个主意。朱高炽认为,朱棣篡权夺位,心里就怕自己的家人也一样,如果他今天落井下石,明天他们一家也跟着玩蛋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虽然事败了,但心里却还是不甘心,他们既不想离开京城,也不想就此罢手,就想着如何把大权夺回来。朱高煦跟朱高燧发泄了一通之后,决定从朱棣的两个病根着手,设法对付朱棣。孙若微把聂兴救了出来,刚养好伤之时,皇爷就下令让孙若微前去见面。孙若微为自己不听命令,擅自去救诏狱的那些兄弟,跟皇爷认错,但还是忍不住,为皇爷让他们冒死去跳陷阱的事情,找皇爷要个理由。孙若微一直低着头与皇爷对峙,并不知道皇爷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他就是当今的二皇子朱高煦,而朱高煦则直接让朱高燧去找朱瞻基,要那些被放走的犯人。朱高燧跟朱瞻基兴师问罪,朱瞻基则装傻充愣地拿出朱棣给他的御赐金牌,说明他是有旨意的,不能怪他私放犯人。朱高燧看到了金牌,拿朱瞻基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假装关心地提醒朱瞻基,要小心那个孙若微。朱瞻基把孙若微约来,要求孙若微做一个良民的同时,带孙若微去见姚广孝,好让姚广孝也给孙若微摸骨算命。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南京城被围困,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带人包围,御史大夫景清指出当年皇帝曾留有两件宝物,让他速速去取,建文帝打开那幅画,看到画中的爷爷正手指向地下,他急忙让人挖开地砖,发现盒子里面只有一件袈裟和一把剃刀,朱允炆听着宫外传来燕王进宫的呼声,他绝望地剃光了自己的头发,随后逃之夭夭。燕王登基,更改年号为永乐,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满门抄斩,长女蔓姝被孙愚所救,蔓姝和妹妹蔓茵骨肉分离,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眼见这场血腥杀戮,他于心不忍,救下了蔓茵,蔓茵被吓傻,什么都记不得了。朱瞻基将蔓茵送到宫正司女官胡尚仪那里抚养,胡尚仪看着怯生生的蔓茵不愿意收留,本想让人把她送到浣衣局做奴才,但最终还是留下了她,胡尚仪告诉蔓茵,要留下来就要守这里的规矩。晚上,害怕的蔓茵偷偷爬到了胡尚仪的床上,把胡尚仪吓了一跳,但见蔓茵可怜的样子,也就没赶她走,还给她改了名字,叫做胡善祥,并叮嘱她以后在人前叫自己官职,进了门可以叫自己姑姑。
孙愚感激蔓妹父亲景清的救命之恩,将其化名孙若微收养起来。十年后,胡善祥和孙若微都长大了,孙若微和孙愚聂兴一行人回到京城,准备刺杀朱棣。胡善祥则在宫里跟着胡尚仪做事。朱棣御驾亲征阿鲁台凯旋回京,几名官差敲开了孙若微所在的店铺,要在她的店铺上张贴皇榜,手捧香炉,跪地接驾。店铺里,一行人正做着行刺的准备,孙愚将毒药分给众人,叮嘱几人如果遭遇不测,一定要自行了断。聂兴带人率先发起了攻击,但因锦衣卫防守严密而没有成功,而且皇帝并未在龙辇之中,他们中了圈套,孙愚让若微先行退却,可她却不肯走,聂兴等人被锦衣卫杀害,若微被孙愚强行带走了。天街刺杀后,朱棣召太子朱高炽和二皇子朱高煦入宫,朱高炽对朱高煦的做法十分不满,但朱棣却夸赞朱高煦提前侦知了到了反贼的动向,朱高煦想要军权搜捕城内刺客,朱高炽面对朱棣的质问,结结巴巴地答不上来话,一旁的朱瞻基上前为自己的父亲解围,朱棣见朱高煦坚持清查官员和城内搜捕,便答应了他。两人走后,朱棣提点了朱瞻基几句,并让朱瞻基等朱高煦调查完后,再去锦衣卫里调查清楚刺客的来龙去脉,还把金令牌给了朱瞻基,给了他先斩后奏之权。
孙若微和孙愚回到店里,孙愚本想让孙若微去查查被抓的人有没有自尽,这时候,朱瞻基带着几个锦衣卫来搜查,孙若微赶紧平复了一下情绪,让他们进门。几人搜查时,孙若微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只箭,她连忙用脚踩住,转移了朱瞻基的注意力,朱瞻基见搜查无果,便要带着人离开,离开时,还约了孙若微明天去听雨轩喝茶,孙若微本想拒绝,但朱瞻基却靠近她,不仅识破了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还告诉她自己看见了那支箭。胡尚仪正在宫里训诫着宫女们,胡善祥才从南三所回来,胡尚仪告诉她,那些人都是太祖时候的宫女,再过二十年,也许自己也会去南三所和她们作伴。朱瞻基回家后,朱高煦和朱高炽正在争吵,朱瞻基在外听着自己的父亲落了下风,赶紧进屋为父亲解围,朱瞻基提出想见见朱高煦的密探,问问清楚刺杀的情报来源,但是朱高煦却不同意,这让朱瞻基起了疑心。
朱棣派人传旨,要求彻查朱高炽审批过的所有奏折,还让朱高炽留在府上闭门思过,等候朱棣问话,让朱高炽为此寒了心。朱瞻基为朱高炽担心,特意去找老师姚广孝询问心中疑惑,同时跟姚广孝探讨一下行刺的事情。姚广孝让朱瞻基安抚朱高炽,让他问心无愧安坐家中,静待事情的变化。朱瞻基怀疑,刺客在应天府内一定有内应,不然刺客不会有那么多的兵器安排行刺,而他想做的,便是先把应天府搅个翻天覆地。孙愚带孙若微去见他们的头,所谓的皇爷,孙若微虽然没有见到皇爷的正面,却对皇爷有很多的怀疑。孙若微认为,这一次的行刺就是一个陷阱,皇爷是明知道陷阱,却还是让他们去送死,这让她不能理解,更无法认同,所以回来之后就一直怒骂着所谓的皇爷。孙愚把孙若微训斥了一顿,然后拿出那支弩箭,说那不是他们的东西,而是锦衣卫留下的,让孙若微去见朱瞻基的时候,借机杀死朱瞻基。孙若微去见朱瞻基,还为家里有一支弩箭,编了一个非常完美没有漏洞的故事,朱瞻基却完全不信。孙若微见朱瞻基不信自己说的话,便以自己女儿家撒娇无赖的方式,一概不认,让朱瞻基不要跟她这个小女子过不去。朱瞻基见孙若微不信,于是让人送来了八宝转心虚的酒水,想要再试探一下孙若微,把孙若微吓得半死。
孙若微没有想到,孙愚在楼下安排的人,已经全部被朱瞻基拿下了,而他们安排的毒酒竟也被朱瞻基给发现了。朱瞻基逼孙若微喝下毒酒,以证明她与行刺的事情无关,想吓唬孙若微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没想到孙若微却敢喝下毒酒,而且笃定朱瞻基不想让她死,让朱瞻基很是喜欢这么不一样的孙若微。朱瞻基阻止孙若微喝下毒酒,带着她从二楼的雅座跳下了秦淮河中的花船,开心地听戏了起来,让锦衣卫的人收拾了孙愚的那帮刺客。朱高炽把这一年来,帮他监国的谋臣都散去,还赏了对他很有帮助的解缙,想要等这段时间的风声过了,再安排解缙到地方去当官,以免被他连累。解缙认为,朱棣查奏折并不是坏事,建议朱高炽送朱棣一幅画,表一表他的忠心。解缙为朱高炽送了画,朱棣非常的开心,直接让解缙去翰林院,负责修撰永乐大典。心眉看胡善祥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一直怂恿胡善祥找一个对食的太监,好知道男女之事。胡善祥听信了心眉的话,在心眉的安排下见了对食的太监,可她觉得那些太监太不靠谱,所以直接拒绝了。胡善祥想找一个靠谱老成的太监对食,心眉便给胡善祥找了一个立过功,大家都想巴结的老太监,可没想到却把胡善祥给吓得不轻,让她哭着离开了那里。
朱高炽怕被朱棣怀疑,于是上奏折请辞,想要让出太子之位给朱高煦,回顺天去安心读书,可朱棣听了却指责他,是想去顺天安排起兵造反,把朱高炽吓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朱瞻基回宫见朱高炽,正好碰到胡尚仪带着胡善祥前来见太子妃张妍,他于是讲了一个笑话哄胡善祥发笑,好确定胡善祥是否如传言的样子不会笑,结果胡善祥是笑了,转脸就被胡尚仪给打了一耳光。孙若微赢了朱瞻基,要求朱瞻基带她去锦衣卫的诏狱看看,朱瞻基无奈只能带着她去,还让她换上一套锦衣卫的衣服进去。孙若微进了诏狱,到处看犯人,看是否能见到她认识的人,没想到这时朱高煦来查岗,要看所有人的腰牌,朱瞻基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孙若微离开。朱瞻基带着孙若微走到了一个上锁的门,他想砍断锁离开,孙若微则在此时拿出了一把钥匙,让朱瞻基试了一下,没想到门就这样开了。朱瞻基和孙若微逃了出来,可他非常怀疑,孙若微有诏狱的钥匙,等出来后便质问孙若微,孙若微则借口自己饿了,逼着朱瞻基先喂饱她再说。朱瞻基把孙若微带回了房间,拿来了吃的,孙若微则看到了解缙献给朱棣的那幅画,并从画中看出朱棣和朱高炽不和的意思,让朱瞻基很是奇怪。
孙若微看出了画里的意思,于是答应帮朱瞻基题诗,让朱瞻基先别问她的事情,等到合适的时机她会跟朱瞻基说清楚。朱棣深夜突然让人传召朱高炽进宫,把朱高炽吓得半死,他只能在见到朱棣之时,跟朱棣再次要求辞去太子之位,做一个闲散之人。朱棣非常生气朱高炽请辞,正好这时朱高煦到了,他于是拿出一把剑来,让朱高炽砍了朱高煦,这样他就不用再听朱高炽想着要让太子之位给朱高煦的事情。朱高炽被动怒的朱棣吓到了,他只能让人把他带来的画拿来,让朱棣看一看他在画上题的诗。朱棣看到画上题的亲子情的话很是喜欢,这才放过了朱高炽,让朱高炽松了一口气,而张妍则担心朱高炽的情况,派了不少人到府上检查朱高炽的身体。孙愚因为孙若微昨天害他计划失败,没有杀死朱瞻基,生气地在家训孙若微,孙若微则拿出皇爷给的钥匙,质问起孙愚来,想知道皇爷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一直让他们往火坑里推,让他们做无关紧要丧命的事情,可孙愚则什么也不说。朱高煦一大早来找朱高炽,假装为了昨晚的事情,跟朱高炽说好听的话,维系一下他们的兄弟情。
朱高炽跟朱高煦谈完,马上就去叫醒朱瞻基,感谢朱瞻基题诗的同时,让朱瞻基去寺里看一下生气的朱棣,好给他们通风报信,让他们可以进去跟朱棣认错求原谅。朱瞻基进去见朱棣,朱高炽和朱高煦则在门外跪着,朱高煦一直求着朱高炽帮忙,让他不用被调去云南,他许诺给朱高炽金豆子。孙愚和孙若微要被调离顺天府,孙若微为此特别的不满,于是跑去想要找皇爷理论,结果没有见到皇爷只见到皇甫云和。孙若微怪责上头下乱命,让他们在刺杀之后,又去刺杀锦衣卫,是要让他们去送死,现在还要找人替代他们,她非常的不服。孙若微认为,皇爷有锦衣卫诏狱的钥匙,不去救他们被关在诏狱的兄弟,却还要让他们去送死,她心里特别不服,更觉得不值。朱棣等朱高炽他们跪了一会之后,才出来见他们,他先罚了惹是生非的朱高煦,然后让朱高炽坐在上面,说明朱高炽就是太子,再有人利用这些煽风点火称他们父不慈子不孝的,他就直接将其斩首。
朱高煦听到朱棣的话,马上带着其他大臣,跪地叩拜太子朱高炽,把这场危机给躲过了。朱棣解决了麻烦之后,便许诺给朱瞻基赏赐,朱瞻基于是跟朱棣要求,让他有自己选择娶谁当老婆的权利。孙若微执意不肯离开顺天府,孙愚劝了半天都没有用,便想强行把孙若微拉走,没想到这时朱瞻基来了。朱瞻基送了孙若微一枚簪子,打听孙若微他们要去哪里,然后便让孙若微跟他去一个地方,不要跟孙愚去走亲戚,孙愚也没有理由拦着孙若微,只能让孙若微任性这一次。朱高煦不甘心就这样被赶回云南,于是怂恿三皇子朱高燧跟他一起学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明,把京城搅个天翻地覆。朱瞻基带着孙若微去射击场玩了一下,最后也让孙若微练一练,结果孙若微一不小心,差点把看靶子的手下给射死了。在玩过之后,朱瞻基又把孙若微带到了军营里,让她见识一下洋人戈登,然后再带孙若微下天牢,想要吓唬一下孙若微。
孙若微听着天牢里的哭喊声,十分不舒服,正想要离开时,朱瞻基却突然变脸,又向她质问起钥匙和刺客的事情来,朱瞻基见孙若微什么都不肯说,便把她扔在天牢里,自己离开了。天牢里,孙若微拿出当年在家里捡回的珠子,扔在地上,想着小时候和妹妹一起玩着珠子的场景。在天牢里,孙若微十分崩溃,又想起靖难之役时自己的家人们遇难的场景,天上突然下起雨来,孙若微饥渴难耐,赶紧抬头接了雨水喝。另一边,孙愚担心孙若微的安全,想要出去寻找,但却被守在外面的官兵叫了回去。皇宫里,胡尚仪正在教着新来的朴妃学习宫廷礼仪,朴妃却对胡尚仪十分不敬,还把酒泼在胡尚仪的脸上,胡善祥扶起了胡尚仪,换自己来教,还在酒杯里偷偷吐了口水报复朴妃。胡尚仪见胡善祥在酒里动了手脚,便动手责罚起胡善祥。晚上,朱棣在睡梦中,梦见自己追杀朱允炆到大殿时,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并没有死,还对自己怒目而视,自己被押在大殿上,自己的母亲被拖了出去,他也被朱元璋斩于刀下,朱棣从噩梦中醒来,发现姚广孝坐在自己身旁,还在念着经。
朱棣和姚广孝说着自己的噩梦,猜测着朱允炆是否还活着,姚广孝告诉他,自己听说朱允炆在海上,朱棣想继续问下去,姚广孝却没有再回答。朱瞻基来请朱棣回皇宫,朱棣告诉朱瞻基他梦到了自己的母亲,朱棣还不想死,他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要迁都,要修永乐大典,要击破阿鲁台部,他想要打下一个太平盛世再传位,他还命令马保修造大船出海,与南洋诸国交往,找到朱允炆,并把他请回来。朱棣吩咐朱瞻基,如果他在自己死后见到了朱允炆,一定要好好待朱允炆,替自己求个谅解。朱瞻基来到天牢,扶起孙若微,孙若微迷迷糊糊地见到朱瞻基,有气无力地让他滚开,朱瞻基没有说话,只是把她抱出了天牢,抱回了自己的院子,给她针灸治病。朱瞻基告诉她自己已经不怀疑她了,孙若微对朱瞻基的态度冷淡,朱瞻基告诉孙若微,自己知道她想救聂兴,还答应她帮她救人。朱瞻基带孙若微来到诏狱,两名锦衣卫带上聂兴,此时的聂兴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孙若微强忍着情绪,和聂兴说了几句,朱瞻基又和聂兴单独说了几句,朱瞻基故意激怒聂兴,让聂兴说出朱允炆的下落。
朱瞻基听了聂兴一番话,决定救他出去,不过朱瞻基警告聂兴,出去以后不能再和孙若微有任何瓜葛。朱棣和朱瞻基攀谈交心,朱棣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开始害怕等自己百年以后,无颜去面对自己的父母,朱瞻基安慰了朱棣几句,朱棣便休息了,朱瞻基向朱棣保证,自己一定会把靖难遗孤控在自己手里,找到朱允炆的下落。朱高煦本应该去云南就藩,但他却装病迟迟没有动身,朱瞻基来探望朱高煦的病情,朱高燧对朱瞻基一番叮嘱,告诉他等朱高煦的病一好,就起身去云南。朱瞻基回到太子府,告诉父亲朱高燧要去汤山带兵回来换防,还要顺便带朱高煦泡温泉,朱瞻基心里有些不安,跑去找换防的折子,杨大人却说折子都被朱棣调进了宫里,还给了他另一道折子,要他去办一件差事。城外,朱高煦和朱高燧正在谋划着把自己的士兵安插到守卫中,三更时分制造混乱,起兵拿下皇宫。此时的朱瞻基正和孙若微在秦淮河游湖,朱瞻基问起孙若微,当时在酒楼,为什么不让人杀了自己,孙若微说杀人容易,救人却很难。
若微和朱瞻基假装喝醉了,被戈登等人扶进了诏狱,若薇想要借机拿到钥匙把聂兴救出去。朱高燧按照朱高煦的意思,打着检查的名义硬闯火药库,想要炸了那里引起混乱,没想到当职的士兵却拦着他不让进。朱高燧想要硬闯之时,士兵拿出了朱棣的圣旨,朱高燧这才发现,他们的计划被知晓了。朱高煦带兵去换防,可没想到城门却一直不开,叫了很久之后,才看到喝醉的朱瞻基开门出来,朱瞻基跟朱高煦开了一会玩笑之后,让所有士兵今晚在城外扎营,因为兵部另有安排,明天也会给大家发赏钱。朱高煦听朱瞻基这番话,马上拔出了剑对准朱瞻基的喉咙,朱瞻基这才告诉朱高煦,让他不用等朱高燧了,因为朱高燧已经看了旨意退出了火药库了。朱瞻基把情况跟朱高煦说清楚了之后,让朱高煦收了兵,体体面面地下台,朱高煦这才不得不收兵,一个人跟着朱瞻基进了城。第二天一早,汉王妃马上就带着厚礼去找张妍,想在她那里求个情说个好,可没想到几句就被张妍给打发回去了。朱高煦和朱高燧跪在大殿前,等着朱棣的发落,可心里却还是不痛快。朱高煦认为,他换防的事情是合情合理的,并没有什么不合适之处,朱棣不能给他安什么罪名,他反而认为这是朱高炽从中搞鬼,故意挑拨他们和朱棣的关系,所以怂恿朱高燧一定要杀了朱高炽。
朱高炽心软在殿内为两个弟弟求情,朱棣则直接把朱高煦和朱高燧想要谋反的心思说了出来,还下令将他们关几天大牢,可朱高炽却不敢这样做。朱棣教朱高炽要心狠,然后拿着一把剑就出去了,把朱高炽吓得不轻。朱棣出去之后,将剑鞘扔在两个儿子的面前,一个人去砍了一根树枝,拿回来扔在朱高炽的面前。朱棣让朱高炽把树枝捡起来,朱高炽因为树枝上有刺正犹豫之时,朱棣下令要将朱高煦和朱高燧下狱,朱高炽只能马上把树枝捡起来,扎得双手直流血。朱高炽带血跟朱棣求情,说明朱棣要远征离不开朱高煦和朱高燧,让朱棣不要因为他一个人而影响到国家,朱棣这才下令放过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并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命,是朱高炽舍命求情保下的。张妍看到朱高炽带刺回来,一边帮着朱高炽拔刺,一边数落朱高炽,为何不趁此机会落井下石,把两个弟弟给圈禁了一了百了,可朱高炽却不认同张妍的这个主意。朱高炽认为,朱棣篡权夺位,心里就怕自己的家人也一样,如果他今天落井下石,明天他们一家也跟着玩蛋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虽然事败了,但心里却还是不甘心,他们既不想离开京城,也不想就此罢手,就想着如何把大权夺回来。朱高煦跟朱高燧发泄了一通之后,决定从朱棣的两个病根着手,设法对付朱棣。孙若微把聂兴救了出来,刚养好伤之时,皇爷就下令让孙若微前去见面。孙若微为自己不听命令,擅自去救诏狱的那些兄弟,跟皇爷认错,但还是忍不住,为皇爷让他们冒死去跳陷阱的事情,找皇爷要个理由。孙若微一直低着头与皇爷对峙,并不知道皇爷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他就是当今的二皇子朱高煦,而朱高煦则直接让朱高燧去找朱瞻基,要那些被放走的犯人。朱高燧跟朱瞻基兴师问罪,朱瞻基则装傻充愣地拿出朱棣给他的御赐金牌,说明他是有旨意的,不能怪他私放犯人。朱高燧看到了金牌,拿朱瞻基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假装关心地提醒朱瞻基,要小心那个孙若微。朱瞻基把孙若微约来,要求孙若微做一个良民的同时,带孙若微去见姚广孝,好让姚广孝也给孙若微摸骨算命。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南京城被围困,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带人包围,御史大夫景清指出当年皇帝曾留有两件宝物,让他速速去取,建文帝打开那幅画,看到画中的爷爷正手指向地下,他急忙让人挖开地砖,发现盒子里面只有一件袈裟和一把剃刀,朱允炆听着宫外传来燕王进宫的呼声,他绝望地剃光了自己的头发,随后逃之夭夭。燕王登基,更改年号为永乐,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满门抄斩,长女蔓姝被孙愚所救,蔓姝和妹妹蔓茵骨肉分离,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眼见这场血腥杀戮,他于心不忍,救下了蔓茵,蔓茵被吓傻,什么都记不得了。朱瞻基将蔓茵送到宫正司女官胡尚仪那里抚养,胡尚仪看着怯生生的蔓茵不愿意收留,本想让人把她送到浣衣局做奴才,但最终还是留下了她,胡尚仪告诉蔓茵,要留下来就要守这里的规矩。晚上,害怕的蔓茵偷偷爬到了胡尚仪的床上,把胡尚仪吓了一跳,但见蔓茵可怜的样子,也就没赶她走,还给她改了名字,叫做胡善祥,并叮嘱她以后在人前叫自己官职,进了门可以叫自己姑姑。
孙愚感激蔓妹父亲景清的救命之恩,将其化名孙若微收养起来。十年后,胡善祥和孙若微都长大了,孙若微和孙愚聂兴一行人回到京城,准备刺杀朱棣。胡善祥则在宫里跟着胡尚仪做事。朱棣御驾亲征阿鲁台凯旋回京,几名官差敲开了孙若微所在的店铺,要在她的店铺上张贴皇榜,手捧香炉,跪地接驾。店铺里,一行人正做着行刺的准备,孙愚将毒药分给众人,叮嘱几人如果遭遇不测,一定要自行了断。聂兴带人率先发起了攻击,但因锦衣卫防守严密而没有成功,而且皇帝并未在龙辇之中,他们中了圈套,孙愚让若微先行退却,可她却不肯走,聂兴等人被锦衣卫杀害,若微被孙愚强行带走了。天街刺杀后,朱棣召太子朱高炽和二皇子朱高煦入宫,朱高炽对朱高煦的做法十分不满,但朱棣却夸赞朱高煦提前侦知了到了反贼的动向,朱高煦想要军权搜捕城内刺客,朱高炽面对朱棣的质问,结结巴巴地答不上来话,一旁的朱瞻基上前为自己的父亲解围,朱棣见朱高煦坚持清查官员和城内搜捕,便答应了他。两人走后,朱棣提点了朱瞻基几句,并让朱瞻基等朱高煦调查完后,再去锦衣卫里调查清楚刺客的来龙去脉,还把金令牌给了朱瞻基,给了他先斩后奏之权。
孙若微和孙愚回到店里,孙愚本想让孙若微去查查被抓的人有没有自尽,这时候,朱瞻基带着几个锦衣卫来搜查,孙若微赶紧平复了一下情绪,让他们进门。几人搜查时,孙若微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只箭,她连忙用脚踩住,转移了朱瞻基的注意力,朱瞻基见搜查无果,便要带着人离开,离开时,还约了孙若微明天去听雨轩喝茶,孙若微本想拒绝,但朱瞻基却靠近她,不仅识破了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还告诉她自己看见了那支箭。胡尚仪正在宫里训诫着宫女们,胡善祥才从南三所回来,胡尚仪告诉她,那些人都是太祖时候的宫女,再过二十年,也许自己也会去南三所和她们作伴。朱瞻基回家后,朱高煦和朱高炽正在争吵,朱瞻基在外听着自己的父亲落了下风,赶紧进屋为父亲解围,朱瞻基提出想见见朱高煦的密探,问问清楚刺杀的情报来源,但是朱高煦却不同意,这让朱瞻基起了疑心。
朱棣派人传旨,要求彻查朱高炽审批过的所有奏折,还让朱高炽留在府上闭门思过,等候朱棣问话,让朱高炽为此寒了心。朱瞻基为朱高炽担心,特意去找老师姚广孝询问心中疑惑,同时跟姚广孝探讨一下行刺的事情。姚广孝让朱瞻基安抚朱高炽,让他问心无愧安坐家中,静待事情的变化。朱瞻基怀疑,刺客在应天府内一定有内应,不然刺客不会有那么多的兵器安排行刺,而他想做的,便是先把应天府搅个翻天覆地。孙愚带孙若微去见他们的头,所谓的皇爷,孙若微虽然没有见到皇爷的正面,却对皇爷有很多的怀疑。孙若微认为,这一次的行刺就是一个陷阱,皇爷是明知道陷阱,却还是让他们去送死,这让她不能理解,更无法认同,所以回来之后就一直怒骂着所谓的皇爷。孙愚把孙若微训斥了一顿,然后拿出那支弩箭,说那不是他们的东西,而是锦衣卫留下的,让孙若微去见朱瞻基的时候,借机杀死朱瞻基。孙若微去见朱瞻基,还为家里有一支弩箭,编了一个非常完美没有漏洞的故事,朱瞻基却完全不信。孙若微见朱瞻基不信自己说的话,便以自己女儿家撒娇无赖的方式,一概不认,让朱瞻基不要跟她这个小女子过不去。朱瞻基见孙若微不信,于是让人送来了八宝转心虚的酒水,想要再试探一下孙若微,把孙若微吓得半死。
孙若微没有想到,孙愚在楼下安排的人,已经全部被朱瞻基拿下了,而他们安排的毒酒竟也被朱瞻基给发现了。朱瞻基逼孙若微喝下毒酒,以证明她与行刺的事情无关,想吓唬孙若微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没想到孙若微却敢喝下毒酒,而且笃定朱瞻基不想让她死,让朱瞻基很是喜欢这么不一样的孙若微。朱瞻基阻止孙若微喝下毒酒,带着她从二楼的雅座跳下了秦淮河中的花船,开心地听戏了起来,让锦衣卫的人收拾了孙愚的那帮刺客。朱高炽把这一年来,帮他监国的谋臣都散去,还赏了对他很有帮助的解缙,想要等这段时间的风声过了,再安排解缙到地方去当官,以免被他连累。解缙认为,朱棣查奏折并不是坏事,建议朱高炽送朱棣一幅画,表一表他的忠心。解缙为朱高炽送了画,朱棣非常的开心,直接让解缙去翰林院,负责修撰永乐大典。心眉看胡善祥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一直怂恿胡善祥找一个对食的太监,好知道男女之事。胡善祥听信了心眉的话,在心眉的安排下见了对食的太监,可她觉得那些太监太不靠谱,所以直接拒绝了。胡善祥想找一个靠谱老成的太监对食,心眉便给胡善祥找了一个立过功,大家都想巴结的老太监,可没想到却把胡善祥给吓得不轻,让她哭着离开了那里。
朱高炽怕被朱棣怀疑,于是上奏折请辞,想要让出太子之位给朱高煦,回顺天去安心读书,可朱棣听了却指责他,是想去顺天安排起兵造反,把朱高炽吓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朱瞻基回宫见朱高炽,正好碰到胡尚仪带着胡善祥前来见太子妃张妍,他于是讲了一个笑话哄胡善祥发笑,好确定胡善祥是否如传言的样子不会笑,结果胡善祥是笑了,转脸就被胡尚仪给打了一耳光。孙若微赢了朱瞻基,要求朱瞻基带她去锦衣卫的诏狱看看,朱瞻基无奈只能带着她去,还让她换上一套锦衣卫的衣服进去。孙若微进了诏狱,到处看犯人,看是否能见到她认识的人,没想到这时朱高煦来查岗,要看所有人的腰牌,朱瞻基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孙若微离开。朱瞻基带着孙若微走到了一个上锁的门,他想砍断锁离开,孙若微则在此时拿出了一把钥匙,让朱瞻基试了一下,没想到门就这样开了。朱瞻基和孙若微逃了出来,可他非常怀疑,孙若微有诏狱的钥匙,等出来后便质问孙若微,孙若微则借口自己饿了,逼着朱瞻基先喂饱她再说。朱瞻基把孙若微带回了房间,拿来了吃的,孙若微则看到了解缙献给朱棣的那幅画,并从画中看出朱棣和朱高炽不和的意思,让朱瞻基很是奇怪。
孙若微看出了画里的意思,于是答应帮朱瞻基题诗,让朱瞻基先别问她的事情,等到合适的时机她会跟朱瞻基说清楚。朱棣深夜突然让人传召朱高炽进宫,把朱高炽吓得半死,他只能在见到朱棣之时,跟朱棣再次要求辞去太子之位,做一个闲散之人。朱棣非常生气朱高炽请辞,正好这时朱高煦到了,他于是拿出一把剑来,让朱高炽砍了朱高煦,这样他就不用再听朱高炽想着要让太子之位给朱高煦的事情。朱高炽被动怒的朱棣吓到了,他只能让人把他带来的画拿来,让朱棣看一看他在画上题的诗。朱棣看到画上题的亲子情的话很是喜欢,这才放过了朱高炽,让朱高炽松了一口气,而张妍则担心朱高炽的情况,派了不少人到府上检查朱高炽的身体。孙愚因为孙若微昨天害他计划失败,没有杀死朱瞻基,生气地在家训孙若微,孙若微则拿出皇爷给的钥匙,质问起孙愚来,想知道皇爷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一直让他们往火坑里推,让他们做无关紧要丧命的事情,可孙愚则什么也不说。朱高煦一大早来找朱高炽,假装为了昨晚的事情,跟朱高炽说好听的话,维系一下他们的兄弟情。
朱高炽跟朱高煦谈完,马上就去叫醒朱瞻基,感谢朱瞻基题诗的同时,让朱瞻基去寺里看一下生气的朱棣,好给他们通风报信,让他们可以进去跟朱棣认错求原谅。朱瞻基进去见朱棣,朱高炽和朱高煦则在门外跪着,朱高煦一直求着朱高炽帮忙,让他不用被调去云南,他许诺给朱高炽金豆子。孙愚和孙若微要被调离顺天府,孙若微为此特别的不满,于是跑去想要找皇爷理论,结果没有见到皇爷只见到皇甫云和。孙若微怪责上头下乱命,让他们在刺杀之后,又去刺杀锦衣卫,是要让他们去送死,现在还要找人替代他们,她非常的不服。孙若微认为,皇爷有锦衣卫诏狱的钥匙,不去救他们被关在诏狱的兄弟,却还要让他们去送死,她心里特别不服,更觉得不值。朱棣等朱高炽他们跪了一会之后,才出来见他们,他先罚了惹是生非的朱高煦,然后让朱高炽坐在上面,说明朱高炽就是太子,再有人利用这些煽风点火称他们父不慈子不孝的,他就直接将其斩首。
朱高煦听到朱棣的话,马上带着其他大臣,跪地叩拜太子朱高炽,把这场危机给躲过了。朱棣解决了麻烦之后,便许诺给朱瞻基赏赐,朱瞻基于是跟朱棣要求,让他有自己选择娶谁当老婆的权利。孙若微执意不肯离开顺天府,孙愚劝了半天都没有用,便想强行把孙若微拉走,没想到这时朱瞻基来了。朱瞻基送了孙若微一枚簪子,打听孙若微他们要去哪里,然后便让孙若微跟他去一个地方,不要跟孙愚去走亲戚,孙愚也没有理由拦着孙若微,只能让孙若微任性这一次。朱高煦不甘心就这样被赶回云南,于是怂恿三皇子朱高燧跟他一起学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明,把京城搅个天翻地覆。朱瞻基带着孙若微去射击场玩了一下,最后也让孙若微练一练,结果孙若微一不小心,差点把看靶子的手下给射死了。在玩过之后,朱瞻基又把孙若微带到了军营里,让她见识一下洋人戈登,然后再带孙若微下天牢,想要吓唬一下孙若微。
孙若微听着天牢里的哭喊声,十分不舒服,正想要离开时,朱瞻基却突然变脸,又向她质问起钥匙和刺客的事情来,朱瞻基见孙若微什么都不肯说,便把她扔在天牢里,自己离开了。天牢里,孙若微拿出当年在家里捡回的珠子,扔在地上,想着小时候和妹妹一起玩着珠子的场景。在天牢里,孙若微十分崩溃,又想起靖难之役时自己的家人们遇难的场景,天上突然下起雨来,孙若微饥渴难耐,赶紧抬头接了雨水喝。另一边,孙愚担心孙若微的安全,想要出去寻找,但却被守在外面的官兵叫了回去。皇宫里,胡尚仪正在教着新来的朴妃学习宫廷礼仪,朴妃却对胡尚仪十分不敬,还把酒泼在胡尚仪的脸上,胡善祥扶起了胡尚仪,换自己来教,还在酒杯里偷偷吐了口水报复朴妃。胡尚仪见胡善祥在酒里动了手脚,便动手责罚起胡善祥。晚上,朱棣在睡梦中,梦见自己追杀朱允炆到大殿时,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并没有死,还对自己怒目而视,自己被押在大殿上,自己的母亲被拖了出去,他也被朱元璋斩于刀下,朱棣从噩梦中醒来,发现姚广孝坐在自己身旁,还在念着经。
朱棣和姚广孝说着自己的噩梦,猜测着朱允炆是否还活着,姚广孝告诉他,自己听说朱允炆在海上,朱棣想继续问下去,姚广孝却没有再回答。朱瞻基来请朱棣回皇宫,朱棣告诉朱瞻基他梦到了自己的母亲,朱棣还不想死,他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要迁都,要修永乐大典,要击破阿鲁台部,他想要打下一个太平盛世再传位,他还命令马保修造大船出海,与南洋诸国交往,找到朱允炆,并把他请回来。朱棣吩咐朱瞻基,如果他在自己死后见到了朱允炆,一定要好好待朱允炆,替自己求个谅解。朱瞻基来到天牢,扶起孙若微,孙若微迷迷糊糊地见到朱瞻基,有气无力地让他滚开,朱瞻基没有说话,只是把她抱出了天牢,抱回了自己的院子,给她针灸治病。朱瞻基告诉她自己已经不怀疑她了,孙若微对朱瞻基的态度冷淡,朱瞻基告诉孙若微,自己知道她想救聂兴,还答应她帮她救人。朱瞻基带孙若微来到诏狱,两名锦衣卫带上聂兴,此时的聂兴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孙若微强忍着情绪,和聂兴说了几句,朱瞻基又和聂兴单独说了几句,朱瞻基故意激怒聂兴,让聂兴说出朱允炆的下落。
朱瞻基听了聂兴一番话,决定救他出去,不过朱瞻基警告聂兴,出去以后不能再和孙若微有任何瓜葛。朱棣和朱瞻基攀谈交心,朱棣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开始害怕等自己百年以后,无颜去面对自己的父母,朱瞻基安慰了朱棣几句,朱棣便休息了,朱瞻基向朱棣保证,自己一定会把靖难遗孤控在自己手里,找到朱允炆的下落。朱高煦本应该去云南就藩,但他却装病迟迟没有动身,朱瞻基来探望朱高煦的病情,朱高燧对朱瞻基一番叮嘱,告诉他等朱高煦的病一好,就起身去云南。朱瞻基回到太子府,告诉父亲朱高燧要去汤山带兵回来换防,还要顺便带朱高煦泡温泉,朱瞻基心里有些不安,跑去找换防的折子,杨大人却说折子都被朱棣调进了宫里,还给了他另一道折子,要他去办一件差事。城外,朱高煦和朱高燧正在谋划着把自己的士兵安插到守卫中,三更时分制造混乱,起兵拿下皇宫。此时的朱瞻基正和孙若微在秦淮河游湖,朱瞻基问起孙若微,当时在酒楼,为什么不让人杀了自己,孙若微说杀人容易,救人却很难。
若微和朱瞻基假装喝醉了,被戈登等人扶进了诏狱,若薇想要借机拿到钥匙把聂兴救出去。朱高燧按照朱高煦的意思,打着检查的名义硬闯火药库,想要炸了那里引起混乱,没想到当职的士兵却拦着他不让进。朱高燧想要硬闯之时,士兵拿出了朱棣的圣旨,朱高燧这才发现,他们的计划被知晓了。朱高煦带兵去换防,可没想到城门却一直不开,叫了很久之后,才看到喝醉的朱瞻基开门出来,朱瞻基跟朱高煦开了一会玩笑之后,让所有士兵今晚在城外扎营,因为兵部另有安排,明天也会给大家发赏钱。朱高煦听朱瞻基这番话,马上拔出了剑对准朱瞻基的喉咙,朱瞻基这才告诉朱高煦,让他不用等朱高燧了,因为朱高燧已经看了旨意退出了火药库了。朱瞻基把情况跟朱高煦说清楚了之后,让朱高煦收了兵,体体面面地下台,朱高煦这才不得不收兵,一个人跟着朱瞻基进了城。第二天一早,汉王妃马上就带着厚礼去找张妍,想在她那里求个情说个好,可没想到几句就被张妍给打发回去了。朱高煦和朱高燧跪在大殿前,等着朱棣的发落,可心里却还是不痛快。朱高煦认为,他换防的事情是合情合理的,并没有什么不合适之处,朱棣不能给他安什么罪名,他反而认为这是朱高炽从中搞鬼,故意挑拨他们和朱棣的关系,所以怂恿朱高燧一定要杀了朱高炽。
朱高炽心软在殿内为两个弟弟求情,朱棣则直接把朱高煦和朱高燧想要谋反的心思说了出来,还下令将他们关几天大牢,可朱高炽却不敢这样做。朱棣教朱高炽要心狠,然后拿着一把剑就出去了,把朱高炽吓得不轻。朱棣出去之后,将剑鞘扔在两个儿子的面前,一个人去砍了一根树枝,拿回来扔在朱高炽的面前。朱棣让朱高炽把树枝捡起来,朱高炽因为树枝上有刺正犹豫之时,朱棣下令要将朱高煦和朱高燧下狱,朱高炽只能马上把树枝捡起来,扎得双手直流血。朱高炽带血跟朱棣求情,说明朱棣要远征离不开朱高煦和朱高燧,让朱棣不要因为他一个人而影响到国家,朱棣这才下令放过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并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命,是朱高炽舍命求情保下的。张妍看到朱高炽带刺回来,一边帮着朱高炽拔刺,一边数落朱高炽,为何不趁此机会落井下石,把两个弟弟给圈禁了一了百了,可朱高炽却不认同张妍的这个主意。朱高炽认为,朱棣篡权夺位,心里就怕自己的家人也一样,如果他今天落井下石,明天他们一家也跟着玩蛋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虽然事败了,但心里却还是不甘心,他们既不想离开京城,也不想就此罢手,就想着如何把大权夺回来。朱高煦跟朱高燧发泄了一通之后,决定从朱棣的两个病根着手,设法对付朱棣。孙若微把聂兴救了出来,刚养好伤之时,皇爷就下令让孙若微前去见面。孙若微为自己不听命令,擅自去救诏狱的那些兄弟,跟皇爷认错,但还是忍不住,为皇爷让他们冒死去跳陷阱的事情,找皇爷要个理由。孙若微一直低着头与皇爷对峙,并不知道皇爷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他就是当今的二皇子朱高煦,而朱高煦则直接让朱高燧去找朱瞻基,要那些被放走的犯人。朱高燧跟朱瞻基兴师问罪,朱瞻基则装傻充愣地拿出朱棣给他的御赐金牌,说明他是有旨意的,不能怪他私放犯人。朱高燧看到了金牌,拿朱瞻基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假装关心地提醒朱瞻基,要小心那个孙若微。朱瞻基把孙若微约来,要求孙若微做一个良民的同时,带孙若微去见姚广孝,好让姚广孝也给孙若微摸骨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