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山(3)王中山的演奏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而亮丽,音乐表现细腻、传神、无论是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或者技巧复杂的各类现代筝曲,均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原曲风貌:即使是某些目前几乎尚无人有能力涉足的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高难度筝曲,也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他曾赴日本、韩国等地访问演出,并应邀在香港讲学、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曾撰写论文多篇,创作和编写乐曲十余首:在古筝上开拓性地运用了左右手轮指、弹轮等技法,丰富了筝的表现力。他是中国青年筝家中的佼佼者。
王中山现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秘书长[8],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
在教学之余,他还参加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并为多部影视剧配乐,曾出访东南亚及欧洲等地。在古筝演奏技法上,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开拓性地运用了轮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羲甲的形式进行演奏,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一新。目前,有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的各个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了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王中山(3)应香港、台湾、澳门和北京、长沙、沈阳、乌鲁木齐、常德、襄樊、大连、青岛、东港、大同、临沂等地邀请,他先后举办了许多场古筝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大力推广古筝艺术;他还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与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录制了多张演奏专辑。
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北京晚报、音乐周报、音乐生活以及海外报刊都给予了采访和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北京音乐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汉江韵》等乐曲,并作专题介绍。他的艺术生平现已选入《国乐精粹》《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6岁开始,跟随南阳大调曲子的艺人学习古筝。1981年,被南阳市选送到郑州参加河南省的文艺汇演,自弹自唱《二嫂买锄》获得了二等奖。之后,被南阳戏曲学校破格录取[9]。
1986年,艺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南阳曲剧团工作,同时开始跟随赵曼琴学习古筝;同年,随赵曼琴参加在扬州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古筝艺术交流会,在这次活动中,王中山左手戴四个义甲演奏了《打虎上山》和《井冈山上太阳红》,他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受到关注[10]。
198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李婉芬教授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9]。
1989年,参加“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在青年专业组决赛中获奖 [2]。
1992年,在北京举办“王中山古筝独奏音乐会” [1]。
1995年,在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中获古筝一等奖 [1]。
2006年9月,与多特蒙德爱乐乐团合作,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奏《梁祝》,这是首次用古筝演奏该曲 [10]。
2019年2月,在中山音乐堂举行筝声物语——新春音乐会 。8月,参加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万人古筝”活动,带领一万人共同演奏《彩云追月》《我的祖国》 ;9月,在吉林市人民大剧院举行王中山古筝独奏音乐会 [11]。
2021年10月,担任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组评委会主任 [12]。
2022年3月,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13];10月,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筝途——王中山古筝音乐会” 。
2023年4月,在深圳坪山大剧院举行独奏音乐会 [14]。
2023年6月,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筝途”王中山古筝音乐会 [15] 。
对古筝艺术的贡献
王中山成就(3)我们大家可能都熟悉赵曼琴老师,他的《井岗山上太阳红》在很早以前我就弹过,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速度很快,右手的技巧很高,而且难度较大。弹下来虽然很容易,但是想非常的快,而且右手的音还要清晰,不是一流高手很难做到。我曾听赵曼琴老师的几位学生跟我谈过赵老师当年创立“快速指序技法体系”的想法及其过程。大概是这样的:说当年赵曼琴老师是河南省某演出团体的,在演出过程中,古筝是跟不上拉弦乐器的速度的,只有形式性的坐在那里,抓几个和弦而已,这里相信参加过民乐合奏的朋友都深有感触。因此就会有人对其冷嘲热讽,说你弹古筝弹的好,怎么连个快节奏快速度的旋律都跟不上?于是他日夜思考,开始向一些西洋乐器的演奏家们学习,譬如吉他中的轮指还有小提琴跳弓手法等,另外他还揣摩了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握手的姿势是最放松的最适合弹古筝:那就是在睡觉时我们手指呈半握的姿势,这样才可以达到极限速度。就这样赵曼琴开创了古筝演奏技法的新纪元——“快速指序技法体系”。而王中山正是在继承了赵氏的精髓上,开拓和发展了古筝艺术的新思路。
王中山(3)
王中山现场音乐会(5)要说王中山的主要贡献,那么势必要谈到他对演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在演奏技法上,王中山首先开拓性的左手带义甲,这是我们值得去关注学习的。我左手带义甲的年限也不长,只有大约三年时间。在此之前我已经看到国内有些人开始带了,一般是演奏左手技巧较复杂的曲子,但是并不是很多。而这两年随着古筝演奏的普及,左手带义甲大有替代原传统的右手带义甲左手留指甲之势。这是据1955年山东派古筝演奏大师赵玉斋创作筝曲《庆丰年》后左手发展变化的又一历史性突破。如果说他的突破在于左手戴上义甲,那还不如说是他把老师赵曼琴先生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运用到了左手上,这真是个惊人之举!!!这种技法在我下面所要论述的曲目中做更进一步的阐述。其次,王中山左右手轮指的技巧运用,也是我们专业学生应该探讨的另一个话题。这里我记得有一本杂志曾谈到王中山老师的生平,说他小时候曾学过琵琶,后来才学了古筝。由此可见,古筝的轮指技巧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我一开始听到在古筝某一根弦上的轮指,我就在想我们古筝中有摇指这门技巧来演奏长音,而琵琶中有轮指来演奏长音,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后来我就发觉自己错了,王中山把琵琶中的轮指借鉴过来,是为了增添它独特的音色。确实我发觉在王中山改编的《彝族舞曲》中,采用了大量的轮指技巧,有连续性的,也有单一性的,较摇指来说要松弛的多。单一性的轮指听起来颗粒性较强,而且也很美;而长线条的连续性的轮指则有通体透亮,珠落玉盘的感觉。另外在王中山的作品《溟山》中左手快速指序经过后,便是左手在一根弦上轮,再弹几个音,造成一种节奏紧凑,律动感很强,有舞蹈性质的乐段。其实在轮指中还有一种弹轮的技巧,这里在王中山改编的《彝族舞曲》中的开头部分便有运用。再次,王中山值得人敬佩的地方就是他敢于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做别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情,他竟然让我们这些古筝的新生代们跟随着他的脚步,左手去摇指,这是个多么伟大的创举呀!!!虽然说摇指对于我们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左手的摇指就好像是孕育在摇篮里的生命一样,那么的脆弱,那么的柔嫩。而王中山却像是一个妈妈,自己成熟了不说,还拉扯着我们甚至可以说在逼着我们长大,让我们左手的手臂变的和右手一样的有力,于是乎他在他的作品《云岭音画》中,采用了“双手摇指”的技术,这使得古筝中二声部长线条的旋律成为可能。完成了本来用一架筝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作品名称 | 备注 |
---|---|
《暗香》 |
古筝独奏曲 |
《彝族舞曲》 |
古筝和大提琴合奏曲 |
《秋望》 |
古筝独奏曲 |
《春到湘江》 |
古筝和钢琴合奏曲 |
《月儿高》 |
古筝、琵琶、箫,合奏曲 |
《溟山》 |
古筝独奏曲 |
《霍拉舞曲》 |
古筝独奏曲 |
《汉江韵》 |
古筝和钢琴合奏曲 |
《土耳其进行曲》 |
双筝伴奏曲 |
《水墨》 |
古筝独奏曲 |
《楼兰》 |
古筝独奏曲 |
《晓雾》 |
古筝独奏曲 |
《彝族舞曲》 |
改编 |
作品名称 | 备注 |
---|---|
《暗香》 |
古筝独奏曲 |
《彝族舞曲》 |
古筝和大提琴合奏曲 |
《秋望》 |
古筝独奏曲 |
《春到湘江》 |
古筝和钢琴合奏曲 |
《月儿高》 |
古筝、琵琶、箫,合奏曲 |
《溟山》 |
古筝独奏曲 |
《霍拉舞曲》 |
古筝独奏曲 |
《汉江韵》 |
古筝和钢琴合奏曲 |
《土耳其进行曲》 |
双筝伴奏曲 |
《水墨》 |
古筝独奏曲 |
《楼兰》 |
古筝独奏曲 |
《晓雾》 |
古筝独奏曲 |
《彝族舞曲》 |
改编 |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备注 |
---|---|---|---|
古筝曲集 | 1999年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全国民族乐器演奏(业余)考级 系列丛书[4] |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备注 |
---|---|---|---|
古筝曲集 | 1999年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全国民族乐器演奏(业余)考级 系列丛书[4] |
王中山的演奏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而亮丽,音乐表现细腻、传神、无论是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或者技巧复杂的各类现代筝曲,均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原曲风貌:即使是某些目前几乎尚无人有能力涉足的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高难度筝曲,也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在古筝上开拓性地运用了左右手轮指、弹轮等技法,丰富了筝的表现力[13]。